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新能源車險的矛盾,可能要被解決了,歡迎閱讀。
導語
Introduction
如今的新能源車險市場,确實正面臨着供求兩方的困局。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杜餘鑫
編輯丨何增榮
7 月,随着零售滲透率正式突破 50% 大關,新能源車無疑身處中國車市再次迎來了所謂的裡程碑時刻,并且對于燃油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階段性銷量的超越。
由此不禁反問,為什麼?
答案其實十分簡單,還是由于綜合產品力的趕超。更好的駕乘質感,更高的舒适體驗,更優異的智艙智駕,更低的使用成本,都讓消費者願意掏出真金白銀為之買單。
可即便如此,依舊不可避免一些 " 瑕疵 " 的出現。譬如,相比傳統燃油車,同價位新能源車的保險費用就是高出許多,并且在逐年續保的過程中,往往不降反增,甚至出現被拒之門外的情況,進而引發諸多用戶的抱怨。
至于背後的原因,肯定是多維度的。
什麼整車維修成本貴,什麼單車換代周期快,什麼事故發生頻率高……都讓保險公司不得不提升新能源車的保險費用,來保證自身能夠盈利。反正,匯總下來,如今的新能源車險市場,确實正面臨着供求兩方的困局。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我們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主機廠選擇親自入場,試圖從根本上解決上述亂象。
譬如,目前中國車市的 " 大魔王 " ——比亞迪。
交出第一份成績單
" 比亞迪進入新能源車險行業,将利用技術、銷售、用戶等方面的積累,在費用節儉、科學理賠等方面,來全方位的賦能。"
本段開篇,首先抛出一段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表态。
實際上,早在今年 4 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曾發布批復稱,同意比亞迪财險在安徽、江西、山東(不含青島)、河南、湖南、廣東、陝西和深圳地區使用全國統一的交強險條款、基礎保險費率和相應的費率浮動系數。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強調,比亞迪财險應高度重視交強險業務,嚴格執行交強險财務核算、費用分攤、準備金評估、單證及标志管理、系統管控和信息披露等各項制度,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切實保護被保險人和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合法權益。
消息一出,立即位于行業中掀起激烈讨論。
有分析認為,因為比亞迪擁有大量汽車和車主數據,可以有效實現精準化、合理化的定價和理賠,降低車主保費和車險成本。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許可證,已然預示着靴子落地。
殊不知,就在本周,比亞迪财險交出了屬于它的第一份成績單。
根據其發布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上半年該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 6726.23 萬元,實現淨利潤 1846.20 萬元,其中二季度淨利潤 603.72 萬元。
車險方面,上半年比亞迪财險實現車險籤單保費 6739.39 萬元,均由直銷渠道貢獻,車險車均保費為 4900 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比亞迪财險綜合成本率為 -1834.03%,綜合費用率為 -1424.78%。
對此,其官方在報告中做出解釋," 因公司于 2024 年 5 月恢復業務經營,缺少歷史業務轉回,導致本年度已賺保費為負值,進而導致綜合成本率、綜合費用率、綜合賠付率為負值。随着經營周期的逐步進展,本年新籤保單會逐步實現滿期,指标将逐漸轉變為正值。"
另外,根據相關數據推算,從 5 月中旬開啟投保至 6 月末的 1 個多月内,且投保範圍比較有限的情況下,比亞迪車險出單量達到約 1.37 萬件,4900 元的件均價格,略高于我國新能源車險 2023 年約 4000 元的件均水平。
不過,理性客觀的講,車均保費的實際數值,既與車輛風險大小有關,也與車輛實際價值有關,還與車險業務銷售管理成本有關。
比亞迪财險作為新晉選手,目前尚處剛剛起步的階段,所取得的第一份成績單,已經證明其漸漸步入了正軌。
有不少業内人士覺得," 主機廠車對于新能源車的技術、性能等具體情況更加了解也更專業,可以更好地定制車險產品、控制成本。因此,消費者愈發期待比亞迪财險之後能将保費價格繼續打下來。"
當然,可以放心的是,根據王傳福的另一段表态:" 比亞迪将進一步降低保險業務中的各項成本和費用,讓新能源車險不但不賠錢,還可以賺錢。"
這位大魔王最終想實現的,一定是企業與用戶之間的 " 雙赢 "。
頭部梯隊必須入場?
看到這裡,或許還有讀者對于新能源車險板塊的困局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那讓我們繼續用論據說話。
從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台的統計來看,去年新能源商業車險的車均保費達 4003 元,約為傳統燃油車的 1.8 倍。而根據相關研究機構的預測,今年新能源車均保費将繼續上漲至 5001 元。
那麼,保費高了,保險公司賺到錢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根據中國銀保信(CBIT)發布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新能源車的平均保費實際上比燃油車高出大約 21%。而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近 85%,對于大部分險企來說,該業務板塊都處于盈虧線邊緣,甚至不乏一些公司已經在賠錢賺吆喝。
也正因如此,改變迫在眉睫。
這不,就在近日,積極的信号随之展現。有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将研究推動優化新能源汽車保險費率,推動提高新能源汽車社會化維修服務能力,着力解決群眾購車後顧之憂。"
雖然落地仍需時間,但政府層面已經介入。
同時,除比亞迪之外,多家頭部梯隊成員,無疑同樣正在積極布局車險業務。例如,2023 年 3 月,在匯鼎保險經紀收購工作落地後,蔚來将其在 2022 年 1 月成立的蔚來保險經紀注銷,并将匯鼎保險經紀改名為蔚來保險經紀。2022 年 6 月,理想則通過收購銀建保險經紀公司獲得了保險經紀牌照,可以直接開展車輛保險相關業務。
其中,尤為值得關注的,還是——特斯拉。
身為主機廠中掘金車險市場 " 第一個吃螃蟹 " 的品牌,早在 2019 年 4 月,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便在本土通過收購獲得了保險經紀牌照,并率先在加州推出自營車險服務。
2020 年 8 月 , 特斯拉在中國成立 " 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注冊資本 5000 萬元,經營範圍為保險經紀業務,登記地址為中國 ( 上海 ) 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江山路 5000 号二樓,也就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所在地。
不過,十分微妙的是,該公司成立以後,卻遲遲未能拿下保險經紀牌照。而今年 3 月下旬,被申請簡易注銷。到了 4 月中旬,企業狀态從存續正式變更為注銷。
可短短 4 個月後,特斯拉卷土重來。不久前,其保險經紀 ( 中國 ) 有限公司再次成立,注冊資本依舊為 5000 萬元,經營範圍為保險經紀業務 , 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均為朱曉彤。
如此操作背後展現出的信号,不言而喻。無論承認與否,随着蛋糕還在變得愈發誘人,新能源車險漸漸成為了主機廠尤其是頭部梯隊 " 生态鏈 " 的重要一環。
當然,自營之路,依舊任重而道遠,充滿着種種挑戰。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