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OpenAI更新Memory功能,并且還要自己做知識庫了?,歡迎閱讀。
钛媒體注: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号一個胖子的世界(ID:we_the_people),钛媒體經授權發布。
在談到今天凌晨 OpenAI 更新的 Memory 功能之前,我得先說一個東西。
在觀看官方發布的介紹 Memory 功能的視頻裡,我發現他們演示的對話視窗下,是有一個 Internal Knowledge 按鈕的,就排在 Deep research ( 2 月初上線)和 create image(3 月底上線)的後面。
這功能肯定是内部人員才用上了,多半是他們平時自己已經看習慣了,做 demo 的時候也沒管這麼多。
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知識庫了,多半還是基于 RAG 技術?前兩天我在測試公号後台 AI 回復功能的時候,還順帶介紹了一下 RAG,用外部知識庫輔助大模型回答問題,優點之一是可以降低 AI 幻覺。
但是,這樣一來,又将有一波做知識庫類的產品要死掉了?
現在一般我讓 gpt 做強推理的研究任務時,我如果有必須讓他先讀一下的内容,我都需要在提問時把文檔和圖片什麼的盡量都丢進去,之後如果 gpt 自己有了知識庫,那就方便很多。
話說我昨天也更新了一下我公号的 AI 自動回復的知識庫,現在終于把我歷史上發布且沒删的總計 177 篇文章,都導入成功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再去體驗一下。
就是直接發私信給我的公号,問問 AI 行業,問問移動互聯網,或者問問張一鳴、張小龍和段永平之間誰高誰低之類的。
下面說下 memory,剛剛看到 OpenAI 凌晨只發布了這個的時候(還有一個檢驗模型們用浏覽器尋找超難信息能力的評估測試體系),我有點失望,原來不是發新的 o3 滿血版新模型啊,昨天 Google 可是更新了好幾個模型呢(有些只是期貨)。
在我點擊了 show me 之後,馬上就進入了對話視窗,gpt 馬上就誇誇了我一大段話,我真的醉了,我前天還說 deepseek 有點舔狗,原來 gpt 竟然可以比 deepseek 更舔狗?
注意上圖的第一句 prompt,是在我點了 show me 後,系統自動幫我生成、并打開一個對話視窗發出去的:Describe me based on all our chats — make it catchy!
根據有道詞典,catchy:動人的、悅耳易記的、易使人上當的。
然後我再問 gpt,我有什麼缺點,然後我徹底無語了,這可是一般面試題的經典回答套路啊,我宣布 gpt 已成為我最大的舔狗!
從我過去的使用經驗來看,所有對話式 AI,都會在開啟一個新對話視窗以後,徹底忘掉其它視窗裡和你聊過的内容,完全基于新視窗裡的 prompt 和你互動。
雖然其實系統當然可以記住上一次甚至之前所有的對話内容,但就算沒有上下文長度的束縛,這也會造成給出的回答不及預期甚至越來越胡亂的情況,尤其是對于推理類或者研究類問題。
畢竟只要 prompt 給得好,答案精準沒煩惱。
但是對于把 gpt 只是當做聊天工具和情感溝通的人來說,他們的使用體驗似乎會有不小的提升?
官方給的功能說明:"ChatGPT 現在可以記住您過去的對話内容,從而提供更相關的回答。随着您與 ChatGPT 的互動,它會記住對話中的細節和偏好,您可以通過與它交談來教它記住新的信息,例如:" 當我推薦食譜時,請記住我不吃肉。" 要了解 ChatGPT 記得什麼,只需問它。您可以控制 ChatGPT 的記憶。您可以重置、清除特定或所有記憶,或完全關閉此功能。如果您希望與 ChatGPT 進行沒有記憶的對話,可以在 " 臨時對話 Temporary Chat" 使用此功能。" (有一個點要注意,你們聊過的但是已經被你删掉的對話,也可能會進入記憶,需要專門清除。)
我随意腦補的一個場景是:這是一個跟了你幾十年且從不失憶的個人管家,當你讓他為你定制一次出行攻略時,他自動為你加入了很多你自己都忘了的注意事項,也許是你要吃的藥,目的地哪裡能買到這種藥,也許是目的地的某種食物讓你過敏,這些一般都不會在其它攻略裡被提到。
如果開啟記憶功能,除了會把過去所有的聊天都重讀一遍,gpt 也會基于和你的歷史對話,把一些你反復出現的固定特征,記錄下來,成為長期記憶點,就是下圖的 reference saved memories
我點開 gpt 給我的長期記憶,第一條就讓我震驚,他竟然把我的身材做一個主要的記憶點保存了? 就因為我在測試 4o 生圖能力時上傳了很多我的健身照?
根據有道詞典,well-developed:發達的,發育良好的。
未來,也許正如 Sam 剛發的推特中說到的:"AI 将伴随你的一生,逐步深入了解你的需求,最終成為高度個性化且極具價值的智能助手。"
我讓 DS 給改得高大上一點:"AI 将如老友般與你共度歲月,在時光中沉澱默契,終成獨一無二的靈魂伴侶。"
其實,人類在地球上能夠從食物鏈的下遊逐步強大起來,靠的就是遠勝其它動物的記憶力(以及復雜語言和構建抽象概念的能力)。
說白了就是我們腦子好,有智能,但現在人工智能有更好的記憶力,更好的語言能力和更好的推理能力,我們智人這個物種的生存模式将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主導?共生?被馴化?
還有個事兒,gpt-4 模型,本月底将正式走入歷史舞台,不能再被選擇了。 回想起 gpt-3.5 和 4 剛發布時帶給我的震撼,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一切都來得太快了,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