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90萬鶴崗人,養出一個東北胖東來,歡迎閲讀。
外加 1 個中年男人
東北 + 鶴崗 + 超市 + 中年男人,這看上去完全不像是一個有發展性的組合,然而從中卻誕生了 " 關外一雄 " ——比優特,人稱 " 東北胖東來 ",在 2022 全國超市百強中排名第 34 位。
比優特在今天值得被關注的原因在于, 它是如何在人口不斷外流的區網域 / 城市,在人人都言不再性感的傳統行業,在一個 69 年生、被時下輿論場最為揶揄的中年男人帶領下,闖出了自己的路。在全國 4 成多商超停止增長的情況下,它最近 5 年年增速仍能做到 20% 以上,年銷售額 45 億元以上。
它不怎麼搞線上,也不怎麼在超市裏搞小吃餐飲,但照樣為員工加薪、帶去馬爾代夫團建。它帶來的思考意義在于:我們自認為的許多常識,可能都該變變了。
#01 比優特前世今生:從地方包圍中心城市
在時下的經濟環境中,比優特似乎是一個能給人帶來 " 陽光雨露 " 般的存在。
作為一家商超,比優特不玩别的花架子,據説就主打一個便宜實惠。有一個説法是,東北的大爺大媽,不但愛趕早市,也愛在晚上 7、8 點後來比優特,跟在貼打折标籤的理貨員身後,拼手速将折扣商品拿進購物筐。
在零食區,不管花樣有多少,消費者都是一把抓,在服務台均價稱重,不用一樣一樣稱。
在結賬區,只需把東西往 AI 電子秤上一放,不用一一劃價就能自動出賬,收銀員掃個碼即可。
作為一個低線城市起家的區網域小超市,比優特目前接盤了 10 幾家家樂福原有門店。今年 7 月,比優特在大連接手的第一家家樂福門店,重裝開業後,25 天内銷售額達到了 2500 多萬,平均每日在 100 萬以上,破了此地賣不動的家樂福魔咒。
圖 | 比優特大連店開業時,據説每天掙 100 萬
在北京牛氣衝天的互聯網大廠不斷 " 組織優化 " 的當下,比優特今年 4 月給公司内 5000 多名員工人均漲薪 500 元,一年漲出的工資總額超過 3100 萬元,加上五險一金等,漲薪帶來的實際成本投入将超過每年 3600 萬元。
從 2016 年起,比優特還送員工出國旅遊,目前已經安排了 300 多名員工去馬爾代夫度假。
到底一個小超市,是做對了什麼,讓它能夠在逆勢中順勢?
鑑于比優特是一家關外企業,很多内地大眾不熟悉它,我們還是從它的前世今生簡略説起。
比優特的前身是鶴崗一家開在某商場内的 6 平方米化妝品店,由一位名叫孟繁中的男人,從親戚處東拼西湊 3 萬元開始。
孟繁中生于 1969 年,1991 年從陝西煤炭工業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鶴崗市礦務局地質隊工作。由于工作很閒,工資又很少,他就開始萌生做小生意想法。
1996 年,他東拼西湊,在鶴崗一商場内開了一家名為 " 百媚生化妝品商店 " 的網點,由于太小,平時貨物存放在自家廚房。
做了 6 年,百媚生已經開了 12 家店,孟繁中積累了第一桶金。2002 年時,孟繁中在鶴崗開出了第一家超市——比優特,占地面積 800 平米。
從 2002 到 2012 年這 10 年間,孟繁中的商業帝國逐步成型,覆蓋五大類。除了超市和化妝品店外,還開設了服裝(2005 年開了服飾廣場)、黃金珠寶(2010 年開設)、購物中心(2012 年開設)。
圖 | 比優特已經有 5 大業态
2017 年,根基更穩了的比優特開始走出小城市鶴崗,把總部搬到了省會哈爾濱,2021 年又把總部從哈爾濱搬到了沈陽。
作為關外最大城市,沈陽在供應鏈、物流、人才方面被認為具有最大優勢。這背後,是比優特想要告别曾經的舒适圈," 全面深耕東三省 " 的野望。
公開資料顯示,比優特目前在整個東北開設的超市連鎖門店有近 60 家,布點鶴崗、哈爾濱、沈陽、大連等城市。現有員工 1 萬多人,年營收 45 億人民币以上。
#02 比優特煉成法:搞花花腸子不能發财
相比較于外資入華和本土全國連鎖商超崛起,多走的是以大吃小、先布局中心城市、再下沉的路子,比優特從鶴崗到哈爾濱,再到如今把總部移到沈陽,走的是以小博大、從地方包圍城市之路。
按照常人的想象,比優特要資金,實力肯定不如海内外巨鳄;要人才,也肯定不如大企業;要比網感,比優特也肯定不如阿裏、拼多多。
那麼,誰給了比優特以小博大的底氣?
如果要先回答結論,那就是比優特在經歷了行業的風雲之後,它洞穿了商超這一行業的本質,那就是最核心的一條——要 " 便宜實惠 ",也就是相較于小賣部、以及其它競争同行,自己要有比較大的價格競争力。
而要達成 " 便宜 " 并不容易,它需要更快的消費品周轉效率,也就是東西得賣得快,積少成多,形成規模效應,這個生意才能持續滾動下去。這意味着商超的所有機制,都要服務于 " 便宜 " 這個結果的誕生。
目前來看,比優特做到了。但做到這一點,也是經歷了教訓、踩過坑,一度犧牲了 " 賺到 ",先 " 學到 " 的結果。
據創始人孟繁中的公開演講,比優特于 2012 年和 2019 年先後遭遇了兩次比較大的挑戰。
這兩次挑戰,分别回答了兩個命題。
一是逆勢下 + 小城市,超市有沒有發展性的問題。
2012 年,煤炭行業遭遇市場波動,庫存積壓重,銷售價格持續下滑,這影響了以煤為支柱的鶴崗經濟。當時比優特擔心經營會受消費不振影響,率先失去了增長的信心,表現之一就是調低了全年預算。
當時行業内有人士跟比優特指出:為啥煤礦周圍的小店能夠開得好,你開大店的為啥就開不好了?比優特被指存在不警覺(也就是對市場不靈敏)、不自信、不謙卑的問題(一有問題就找理由,而不是思考問題真正出在哪)。
到了 2013 年,比優特開始重新調整全年發展目标,信心重燃,諸多作為更主動,結果 2013 年比 2012 年銷售額增長了 1 個億。
這就回答了上述命題:人人都言逆勢,其實不然。逆勢中,小城市,仍大有空間。
孟繁中就説,目前比優特 40 多億的盤子,其中 10 個億仍是在鶴崗這個人口 90 萬多一點的小城市完成的。
圖 | 小城市鶴崗
另一個挑戰發生于 2019 年,它回答了傳統大超市到底還有沒有增長性的問題。
2019 年,比優特連續半年同比銷售額和毛利出現下滑。孟繁中也曾迷茫過,大型超市真不行了嗎。
這一年前後起,市場唱衰傳統超市論盛行,一大批商超新概念層出不窮,比如新零售、折扣店等,老的綜合型超市一下子找不到北。
就拿永輝超市來説,它開過紅标店(定位為大眾消費)、綠标店(定位為中高端)、會員店(社區便利店)、超級物種(超市 + 餐飲)。這其中每一個業态,都有自己的等級、商業形态和目标人群。
在傳統綜合超市之外,倉儲式會員店如今又成為香饽饽,山姆和盒馬成為當紅炸子雞。仿佛不收個會員,不出個榴蓮千層,就沒法網羅住中產。
但比優特沒有被亂花遮住雙眼。孟繁中認為,之所以銷售額、毛利出現下滑,就是因為" 價格比小超市還貴 "。這關系到商超的生死問題。
" 我們内部調研,90% 的員工都不從比優特買東西;我們自以為供應商給我們低價,實際上他們給的比批發商價格高了 10%-20%。"
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按照道理説,小賣部進貨價一般更高,商品價格優勢應該比大超市差才對?
後來孟繁中發現,在行業發展過程中,超市的商業方向走偏了,淪為了供應商商品 / 新品的擺設貨架,超市不追求動銷,只追求從供應商處收點貨架費、宣傳費,消費者是否真的喜愛,商品是否真的能快速賣出去,不在業者考慮範圍内。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大超市看上去商品大而全,但實際上可能有相當一部分貨品周轉效率低,價格也因為存在地推費、進場費等成本越來越貴。這樣怎麼可能吸引消費者。
" 超市要追求的不應該僅是表面的貨品齊全,而是要追求更高的周轉,這樣商業效率才能提升。" 孟繁中説。
在這一思路下,比優特開始推動改革," 不能動銷的商品一律幹掉 ",同時去談價格,建立全國範圍内的生鮮直采(生鮮往往是一家超市毛利最高、動銷最快的商品,對一家超市的營業收入影響不小),把價格打下來。
據其公布,在疫情三年,線下大受影響的時期,比優特整體仍是增長的,毛利也都實現了增長。
當然這當中除了擊穿價格外,比優特還在提升員工工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動作及内耗浪費,乃至引入 AI 智能稱這種新事物上,做了許多創新,形成了一個綜合的組織合力。
這就回答了第二個問題,大超市還有沒有發展性?無疑是有的。
比優特成功穿越周期説明,任何傳統的不能再傳統的行業,只要精耕細作,不斷守住行業本質,都能夠 " 發财 "。人言亦言的傳統行業沒啥發展性了,這個道理可能只説對了一半。
#03 比優特啓示錄:線下、自主品牌與東北
比優特被稱為東北胖東來,這為它的品牌實現了加分。
比優特在發展過程中,孟繁中确實也坦言,曾受到過于東來(胖東來創始人)的啓發,深耕本地亦有前途。當時是 2012 年,比優特曾思考,鶴崗是否宜長久深耕。
結論如上,鶴崗仍然為比優特貢獻了 10 億規模的收入。
實際上,比優特帶來的啓發還不止這一點。比如,線上是否會通吃線下這一點,這一問題的答案現在也越來越明了。
2012 年,國内當時的兩大企業家馬雲、王健林就電子商務打下 " 億元賭局 "。王健林説,10 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到了 50%,他給馬雲 "1 個小目标 "。
2023 年,據權威的服貿會發布的《數字貿易發展與合作報告 2023》顯示,2022 年中國、美國的 B2C 電子商務交易額處于領先地位,在全球中的占比分别達到 37.2%、24.4%,中國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看來,王健林赢了。但無法否認,所有企業都已經認識到,誰也取代不了誰,而應該是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具體到商超行業,曾經被認為線上更有價值空間,但如今其線下渠道的價值正在被重新認知。
孟繁中在近期的演講中提到過一個人,盒馬 CEO 侯毅。侯毅最近有一番話在行業内頗有傳播度:" 線上有很高的配送成本,線下成本低,所以線下的價格比線上低才是合理的,所以盒馬所有的标品線下價都直降 20% 以上(盒馬 10 月起,在線下盒馬鮮生超市,發起了 5000 多款商品降價 20% 的長期活動)。"
後來,侯毅又在多個場合説:" 未來新零售決勝看線下門店。" 本質上這還是線下門店成本比線上更具優勢的邏輯。
熟悉盒馬的消費者應該都不陌生,若幹年前,它的策略是把所有線下客人往線上引,但如今盒馬正在把更多客人引到線下門店去消費。
因為線下沒有配送費,店面成本相對固定,被認為更有空間去降低運營成本,打低價或者打出品價比。
如今,比優特在東北的階段性成功也證明,線下門店具備極大的挖掘潛力。當然比優特沒把線上丢一邊置之不理,比優特也在做線上團購。
這是線上線下帶來的啓發。還有一個啓發是超市自主品牌的發展。
在過去幾年,從外資超市到國内龍頭連鎖,憑借強大的資金實力在全國攻城略地,瘋狂開店。這種區網域性的超市,一度被擠壓了生存空間。
但事實證明,只要堅守行業邏輯本質,不要花架子炒概念,給消費者帶來真正實惠,本土小品牌也能活下去,還能活得有滋有味。
這一點不管是湖北的武商,還是山西的唐久,亦或者河南的胖東來、大張,都用實績證明了這一邏輯是行得通的。
再者就是東北。
在一個年輕人口不斷外流、本地人口老齡化、消費力減弱的地方,比優特的逆勢增長,表明東北仍存在可以挖掘的商業機會。用停滞的、相對悲觀的論調去看發展問題,凡事可能都無法起步。
最後是中年男人的價值也值得被再評估。
69 年生的孟繁中,當然現在已經财富自由,但 54 歲的他仍然在各個場合講創新、不斷從現場一線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重視用新技術去改進商業體驗,這説明,不是年齡越大,他就固化了,關鍵看事在人為,做得好,仍然能夠擁抱全年齡層閱聽人。
比優特的階段性成果,應該能讓不少人意識到,不要把鶴崗、中年男人、超市放在一起,就斷定這是一個沒有未來的組合。
在預期不明朗的當下,比優特的故事,值得所有業者再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