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百川精簡醫療團隊,AI醫療的金礦不好挖,歡迎閲讀。
前沿科技,數智經濟
文|魏琳華
編|王一粟
3 月 4 日,繼裁撤金融、教育團隊,全力主攻最重要的醫療項目後,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内,百川再度調整團隊。
3 月 18 日,有百川員工告訴光錐智能,目前百川智能醫療團隊正在裁員,預計會将團隊人數規模精簡在一定範圍内。
對此,百川智能回復光錐智能,百川智能會集中資源、聚焦核心業務,加速實現 " 造醫生、改路徑、促醫學 " 的願景。此前,在與北京兒童醫院的深度合作中,百川智能共同研發的 AI 兒科醫生已在疑難病例的頂級專家會診中正式 " 上崗 ",作為全球醫療領網域 AI 醫生的首次應用,獲得了專家組的高度評價與認可。未來,百川将以更高效的團隊和更豐富的資源,持續推動優質醫療服務的普及與普惠。
就在當日,百川智能的兩位聯合創始人也被曝出走。據藍鲸新聞消息,聯合創始人焦可已經離職,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陳炜鵬也正在走離職手續。
在基模之戰白熱化的當下,商業化成了 " 六小虎 " 的關鍵問題。縮減 AI 醫療團隊的百川,正在調整尋找更适合當下的路。
商業化難
AI 醫療的金礦不好挖
2024 年,百川開始明确地打出了 "AI+ 醫療 " 的旗幟。
談及為何在一年後才作出轉變,王小川給出的回應是," 第一是錢融到了,第二是團隊也意識到,除了模型外,要有很好的場景,否則就是紅海競争。"
但在基礎大模型之戰愈演愈烈,商業化成為大模型公司能否實現自己造血活下去的關鍵階段,AI 醫療對于百川來説,還不是一個能夠在短期看到回報的項目。
" 醫療 to B 目前都是做标杆,或是基于醫院的數據做共創,很難商業化。" 有百川員工告訴光錐智能。
目前,通過和北京多家醫院達成合作,百川擁有大量醫療數據,這些數據都進入了百川的實驗室,成了其訓練醫療大模型的關鍵。
但拿到數據只是第一步,在訓練醫療大模型的基礎之上,AI 醫療的落地還是個問題。
在 2024 年底,百川智能和官方達成的戰略合作中披露,其将通過 "1+2+N" 方案(1 個多模态醫療大模型,2 個 AI 醫生:AI 全科醫生、AI 兒科醫生,N 個不同場景),共建 "AI 醫生 - 真人醫生雙醫協同 " 的醫療服務新模式。
目前,百川智能圍繞兒科發布了相應大模型和應用產品。3 月 20 日,百川智能與北京兒童醫院、小兒方健康共同發布全球首個兒科大模型—— " 福棠 · 百川 " 兒科大模型,同時共同打造了 " 福棠 · 百川 " AI 兒科醫生專家版和基層版兩款應用。
但在場景構建上,或許百川還沒有想好更适合的落地模式。
"To B 的核心是利益鏈的上下遊都能兼顧,但百川還沒有摸清楚,沒有考慮到醫院端的收益。" 上述員工向光錐智能表示。
從當下來看,AI+ 醫療也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在這個領網域,科大訊飛旗下的訊飛醫療已經做了八年,雖然營收在逐年增長,但整體業務仍然處于虧損狀态。訊飛醫療招股書顯示,訊飛醫療在 2021 年至 2024 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别為人民币 3.72 億、4.72 億、5.56 億和 2.29 億元,但其淨虧損分别為人民币 0.89 億、2.09 億、1.54 億和 1.34 億元,其營收完全不夠覆蓋高額的研發成本。
同時,回款賬期長也成了一個問題。翻看科大訊飛的财報,截至 2024 年上半年,訊飛醫療應收賬款達 5.79 億元,逾期比例接近八成。
不做超級應用,選擇做醫療的王小川,一心想要逃出大廠的射程。但 AI 醫療,也開始進入了大廠的視線範圍内。在前景不夠明朗的情況下,還有更加強有力的對手準備入局。
3 月 8 日,據悉,華為正式組建醫療衞生軍團,将重點構建 AI 輔助診斷解決方案體系,推動醫療大模型在臨床場景的應用。
而在今年的華為專家委員會上,曾提及今年多家三甲醫院将會增加在 AI 方面的預算。而在 AI 醫療領網域,華為也早有布局。此前,華為曾和瑞金醫院合作開發瑞智病理大模型 RuiPath,在病理診斷、醫學影像、藥物研發等方向均有成果積累。背靠華為昇騰算力和華為雲,加上此前積累的合作經驗,華為入局的優勢不言而喻。
在内憂外患中,下決心深耕醫療的百川,需要在盡可能地開拓客户的同時,繼續探索 AI 在醫療上的落地可能性,這對于此前 B 端經驗薄弱的王小川來説,是一道難題。
調整團隊、改變策略
" 六小虎 " 加速洗牌
從 2025 年開始,以 " 六小虎 " 為首的 AI 大模型公司們都在積極調整自身戰略,裁撤業務、模型訓練策略調整,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當 MaaS 逐漸被印證為一項不适合賺錢的業務,對于需要靠融資和造血講出新故事的 " 六小虎 " 來説,尋找商業化模式成了更加迫切的任務。
而在 DeepSeek 橫空出世的當下,架在六小虎面前的形勢變得更加嚴峻。不光是科技大廠、垂直企業紛紛将橄榄枝抛給 DeepSeek,快速達成合作,DeepSeek 也用新的模型威脅着 " 六小虎 " 的地位。
" 六小虎 " 們需要大量資金持續投入在模型研發上,這也是其中一些公司放棄萬億以上規模模型訓練的原因。而在打造超級應用上,字節豆包、騰訊元寶和阿裏誇克成了繞不過的三座大山。和自帶流量、場景生态優勢的大廠相比,六小虎的勝算不高。
在戰局白熱化的當下,每家公司都開始把手中有限的資源盡可能押注在自己當下更擅長、更具備優勢的細分領網域。
零一萬物是最早調轉船頭的一家。李開復選擇不再訓練萬億參數以上的超大規模模型,認為這是 " 大廠的遊戲 "。在昨日的發布會上,零一萬物也圍繞 DeepSeek 提供了一系列服務企業的合作方案,在現實面前,這家公司開始全面轉向思考 PMF、深耕技術落地的方向。
百川智能在半個月前砍掉了教育和金融的 B 端團隊,此次精簡醫療團隊,其也表示是希望更專注于在醫療業務上的探索,MiniMax 也開始收縮 B 端團隊,将精力更多放在了已經明确盈利、發展良好的 Talkie 和星野兩款 AI 社交產品上。
在基模戰争被預測即将在今年結束的 2025,擺在六小虎面前的問題簡單而又嚴峻——誰能在商業化上成功轉舵,找到有前景的方向繼續耕耘,才能擁有繼續留在牌桌上的機會。
光錐智能"AI 交流群 "已建立,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GZZN2019)溝通進群。
聯系我們
王一粟
創始人 / 主編
ID:cishicike000
※添加時請備注公司 + 姓名 + 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