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重慶首富失算,智飛生物栽在HPV疫苗上,歡迎閱讀。
文 | 源媒匯,作者 | 胡青木,編輯 | 蘇淮
22 年前,蔣仁生與劉俊輝等人共同出資,收購了擁有疫苗經營許可證的重慶企業,即智飛生物的前身。不久後,由于在代理與自研策略上的分歧,劉俊輝選擇另起爐灶,而蔣仁生則帶領智飛生物繼續走疫苗代理路線。
2017 年,智飛生物獲得美國醫藥巨頭默沙東四價和九價 HPV 疫苗在中國大陸的獨家代理權,業績迅速增長。4 年後,2021 年,公司與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獲批,推動市值在同年 5 月達到 3600 億的高峰,蔣仁生也因此成為重慶首富,身家一度高達 1400 億元。
然而随着國產 HPV 疫苗的上市,市場競争加劇,智飛生物的獨家優勢逐漸減弱。尤其是面對沃森生物等國内廠商的競争,以及沒有拿得出手的自主產品,智飛生物 2024 年第三季度甚至出現了虧損,公司市值也僅剩 700 餘億,相較峰值跌去近八成。
為了擺脫業績困境,智飛生物與英國藥企葛蘭素史克(GSK)籤訂重組帶狀疱疹疫苗獨家經銷協定,并推進收購聚焦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謝類疾病的宸安生物,進軍減肥藥領網域。
但形成 " 代理 " 這一路徑依賴的智飛生物,仿佛失去了對市場最前沿的研判,不論是與其他疫苗巨頭籤署獨家代理協定,還是進軍減肥藥賽道,都慢了市場一拍。
四價 HPV 疫苗淪為雞肋
疫情紅利散去的智飛生物,在 2024 年将問題全部暴露了出來。
其實在第一季度,智飛生物就出現了利潤同比下滑的情況。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公司的營收也出現了大幅下滑,歸母淨利潤跌速加快,第三季度更是出現了歸母淨利潤為負的現象。
智飛生物把業績下滑的原因,歸結于部分地區推廣工作未達到預期。源媒匯對比發現,雖然第三季度同類疫苗企業的歸母淨利潤整體都在下滑,但智飛生物是少有的出現虧損的公司。
智飛生物的疫苗產品主要分為自主產品和代理產品兩類。2024 年中報顯示,自主產品的營收同比下降 29.38%,代理產品同比下降 25.40%,是導致公司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
截圖來源于公司公告
2024 年上半年,代理產品給智飛生物帶來了 175.92 億元的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 96.35%,是絕對的核心業務。其中,占收入大頭的四價 HPV 疫苗批籤發量僅為 46.60 萬支,同比大降 92.56%。與此同時,公司的存貨大幅增加。
截至三季度末,智飛生物的存貨達到了 206.9 億元的峰值,比上年同期增加 98.81%;同時存貨周轉天數也增長至 241.6 天,同比上漲 173.55%。
看來,四價 HPV 疫苗是越來越賣不動了。
存貨的壓力,主要還是來自默沙東。
由于原合作協定将在 2023 年 6 月到期,2023 年 1 月,智飛生物與合作多年的默沙東續約。根據新協定,智飛生物在未來的 3 年半時間裡,需按照約定向默沙東持續采購價值 1010.1 億元的疫苗產品。
彼時,我國剛剛對疫情防控政策進行調整,智飛生物也意識到新冠疫苗業務的不可持續性。在此背景下,公司亟需保持與默沙東的良好合作關系。
此外,在當時的國内 HPV 疫苗市場上,四價和九價 HPV 疫苗的生產廠商僅有默沙東一家。而二價 HPV 疫苗的生產廠商則有葛蘭素史克(GSK)、萬泰生物和沃森生物三家,各家公司通過錯位競争,在市場上各顯身手。
但令智飛生物始料未及的是,原本各廠商之間看似相安無事,局勢卻因萬泰生物和沃森生物掀起價格戰而徹底改變。
就在智飛生物和默沙東續約 5 個月後,沃森生物率先打起了價格戰,随後萬泰生物跟進。萬泰生物的第一、第二大股東,是養生堂有限公司及其老板鍾睒睒,後者是中國首富。
無休止的内卷下,二價 HPV 疫苗的得標價一跌再跌。截至 2024 年 8 月,該產品已跌至 27.5 元 / 支,相較上市初期的 300 餘元,跌幅超九成。
二價 HPV 疫苗價格的大幅下降,讓消費者覺得其性價比高。相比之下,四價疫苗既沒有九價預防病毒類型等方面的優勢,也沒有二價的價格優勢。尴尬的定位,讓智飛生物在二價 HPV 疫苗價格戰中淪為犧牲品。
但協定已經籤訂,智飛生物只能硬着頭皮從默沙東手裡拿貨。國投證券研報顯示,智飛生物 2024 年第三季度四價 HPV 疫苗無批籤發,于是就出現了存貨及存貨周轉天數大增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自 2022 年以來,默沙東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包括擴大适用人群範圍、增加產能、推進男性适應症的審批,以及計劃将三劑次接種方案優化為單劑次等,試圖逐步占據國内 HPV 疫苗市場。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智飛生物本來想着借着默沙東的手收割市場,但是最後四價 HPV 疫苗被國内廠商卷沒了。就連僅剩的九價 HPV 疫苗市場,也将迎來萬泰生物這一競争對手。
針對 HPV 疫苗存貨大漲及如何處理等問題,源媒匯向智飛生物發送了問詢郵件,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對智飛生物來說,除了 HPV 疫苗市場紅利散去,更大的問題是其沒有自主產品頂上。
自主產品前景不明
2021 年和 2022 年,智飛生物因為旗下新冠疫苗的緊急獲批,營收大漲。尤其是 2021 年,該板塊實現營收 96.97 億元,占公司總營收比例達到 31.64%。但剔除掉這兩年的疫情紅利,智飛生物的自主產品營收規模,多年來一直在 10 億左右徘徊。
智飛生物的自主產品主要包含 AC 結合疫苗、Hib 疫苗和 23 價肺炎疫苗等。其中,23 價肺炎疫苗于 2023 年 8 月末獲批上市。但即便增加了新品,2024 年上半年,公司的自主產品營收仍舊低迷。
是否是公司舍不得在研發上投入?
單看研發費用的話,智飛生物這兩年一直在增加,但是研發費用率卻一直較低。從營收規模來看,智飛生物是老朋友劉俊輝參與創辦的沃森生物的 10 倍左右,但是兩家公司的研發費用卻相差不大。
2024 年前三季度,智飛生物在研發上投入了 6.96 億元,上年同期為 6.49 億元,同比增加了 7.25%。同時,公司的研發人員從 2023 年上半年時的 818 人,增長至 2024 年 6 月末時的 979 人。
從這些變化上可以看出,智飛生物是想在研發端有所斬獲的。
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智飛生物在研產品共有 32 款。其中,四價流感病毒裂解苗正在申報上市,其他在研的流感、狂犬病、肺炎等疫苗仍處于臨床不同階段。
但正在申報上市的產品,市場前景也不明朗。2024 年 10 月,吉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下調部分疫苗挂網價格,四價流感疫苗更是報出 78 元 / 支的低價。而在未降價前,該疫苗的價格一般在 150 元 / 支。
除了四價流感疫苗利潤空間萎縮以外,智飛生物的其他在研項目落地仍需時間。因此在代理疫苗營收下滑的背景下,自主產品難以在短時間内彌補缺口。
" 雖然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在研項目眾多,但從研發到市場銷售存在時間差,短期内難以對營收規模產生重大影響。"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源媒匯解釋道," 而且行業競争激烈,市場環境不斷變化,新的競争對手和替代產品不斷湧現,公司未來產品上市後的前景較難預估。"
為了扭轉頹勢,智飛生物也在努力做出改變。
改變總慢市場一拍
代理的默沙東疫苗營收下降,形成 " 路徑依賴 " 的智飛生物,想到的解決辦法是:再代理一家。
2023 年 10 月,智飛生物與葛蘭素史克(GSK)籤訂了關于重組帶狀疱疹疫苗(商品名:欣安立适)在大陸地區的獨家代理協定。協定顯示,在 2024 至 2026 這三年裡,智飛生物合計最低需從 GSK 采購價值 206.4 億元的重組帶狀疱疹疫苗。
但是選擇在這個時侯籤訂協定,或許已經慢了市場一步。
早先智飛生物與默沙東籤訂 HPV 疫苗在大陸的獨家代理協定時,當時的市場上,四價和九價 HPV 疫苗僅有默沙東一家,智飛生物也借此賺到了第一桶金。但是帶狀疱疹疫苗這一市場,已經有了其他競争對手。
2023 年 1 月末,百克生物的帶狀疱疹減毒活疫苗(商品名:感維)獲批,并于 3 個月後獲得批籤發。而智飛生物代理的欣安立适,2024 年上半年才開始逐步進入市場。
對比來看,感維的定價為 1369 元 / 支,欣安立适的價格為 1598 元 / 支。雖然從單支價格上,感維的優勢并不明顯,但是感維只需接種 1 劑,而欣安立适需要接種 2 劑。這樣一來,患者若選擇感維,在費用方面會更具優勢,同時也減少了接種次數帶來的不便。
除了現有的競争對手以外,邁科康生物和瑞科生物的研發進度已經推進至三期臨床;此外,還有萬泰生物、華諾泰、華蘭疫苗和康希諾等多家公司布局了這一管線。
因此在後來者的追趕下,智飛生物能享受到的紅利期将越來越短。或許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2024 年 12 月 5 日,智飛生物調整了此前與 GSK 籤署的協定。
新協定将重組帶狀疱疹疫苗的獨家授權從 2026 年底延長到了 2034 年底,并調整了采購計劃,2024 至 2029 年間的采購金額約為 216 億元(此前 2024 至 2026 年的采購金額為 206.4 億元)。至于 2029 年以後的采購計劃,雙方會根據未來市場情況協商。
除了籤約代理以外,智飛生物 2024 年一直在推進收購重慶宸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下稱 " 宸安生物 "),後者的法人代表為蔣凌峰,也是蔣仁生的兒子。天眼查顯示,宸安生物的實控人為蔣仁生。
宸安生物是蔣仁生于 2015 年投資孵化的一家依托于重組蛋白技術平台的生物制藥企業,聚焦糖尿病、肥胖等代謝類疾病領網域。其中,當下較為火熱的減肥适應症產品 " 重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 " 已位于臨床三期階段,研發進度處于國内前列。
雖然減肥藥這一市場空間巨大,但想要進軍這一賽道的智飛生物,也慢了市場半拍。
光大證券 2024 年 10 月末統計的數據顯示,針對減重這一适應症,進入臨床三期和申請上市階段的在研藥企就超過了 20 家,這一賽道已經擠滿了對手。并且原研廠商諾和諾德的減肥藥已經于 2024 年 11 月正式在華上市,此外華東醫藥的利拉魯肽、禮來的替爾泊肽也先後在國内獲批上市。
未來智飛生物的減肥藥產品即便上市,如果沒有優于其他產品的藥效,只能卷價格的話,在激烈的競争下又能保留多少利潤呢?
" 哄搶式布局同一種藥品,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赢家。只有合作,才能走得更遠。" 河北某上市藥企員工、醫學碩士劉鑫向源媒匯分析道," 像司美格魯肽或是替爾泊肽這種代謝類藥物,在減重的同時,也會造成肌肉流失,進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症的風險。所以針對肌肉萎縮這一方向進行研發,彌補上減肥藥這個缺點,可能才是正确的道路。"
以代理起家的智飛生物似乎已形成路徑依賴," 躺着賺錢 " 的日子過久了,也失去了對最前沿市場的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