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從樂道換帥看新勢力生死局:燒錢、裁員、收縮,誰能活到決賽圈?,歡迎閱讀。
2025 年 4 月 2 日,樂道汽車總裁艾鐵成通過官方 App 宣布離職,這位曾主導蔚來第二品牌戰略的高管,因未能兌現 " 單月交付破萬 " 的承諾而 " 引咎辭職 "。這一人事變動不僅折射出蔚來對銷量目标的迫切,更暴露出新能源汽車行業淘汰賽的殘酷性。作為蔚來面向大眾市場的關鍵布局,樂道的成敗不僅關乎品牌自身,更是蔚來能否實現盈利與規模化發展的試金石。
銷量目标落空的 " 軍令狀 "
艾鐵成的離職早有伏筆。2024 年廣州車展期間,他曾公開立下 " 軍令狀 ":樂道 L60 需在 2024 年 12 月實現單月交付破萬,2025 年 3 月衝擊 2 萬輛,否則将主動 " 下課 "。然而現實數據卻顯殘酷。
2024 年 12 月,樂道 L60 交付 10,528 輛,勉強達标;2025 年 1-3 月,交付量驟降至 5,912 輛、4,049 輛、4,820 輛,僅為 3 月目标的 24%。這一斷崖式下滑直接觸發了艾鐵成的離職程式,也暴露出樂道品牌的階段性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艾鐵成的離開并非孤立事件。蔚來同步調整了樂道的匯報體系:研發、供應鏈等部門向 CEO 李斌匯報,營銷體系由總裁秦力洪直接管理,原能源負責人沈斐接手銷售業務。這一調整标志着蔚來對樂道的管理從 " 分權 " 轉向 " 集權 ",試圖通過總部資源整合提升運營效率。
跨界總裁的 " 水土不服 "?
艾鐵成此前并無汽車行業經驗,其職業生涯橫跨快消(寶潔)、文旅(迪士尼)等領網域。盡管李斌曾稱贊其 " 家庭歡樂氛圍的塑造能力 " 與樂道定位契合,但這一跨界背景在汽車行業的復雜競争中顯得力不從心。樂道 L60 上市初期因供應鏈準備不足導致交付延遲,訂單流失嚴重;樂道采用 " 發傳單 " 等傳統地推方式,被消費者質疑 " 拉低品牌調性 "。艾鐵成在離職聲明中也承認 " 營銷層面存在欠缺 ";而後續營銷策略未能有效應對特斯拉 Model Y、小米 SU7 等同價位競品的價格戰,進一步削弱了市場信心。
并且,品牌定位與市場認知產生錯位。樂道作為蔚來面向主流市場的子品牌,售價 20 萬 -30 萬元區間,但消費者普遍将其視為 " 簡化版蔚來 ",品牌認知度僅為蔚來的 1/3,削弱了差異化競争力。樂道的定價策略也引發争議。其 BaaS(電池租賃)方案雖将起售價拉低至 14.99 萬元,但用戶計算發現,5 年租賃成本比買斷電池多出 1.5 萬元,被質疑為 " 變相漲價 "。換電模式雖為差異化賣點,這一策略在價格敏感的主流市場适得其反。蔚來雖擁有眾多換電站,但樂道 L60 因搭載弗迪電池,與蔚來自研電池體系不兼容,導致換電效率降低,用戶體驗打折。
樂道 L60 所處的 20 萬 -30 萬元純電 SUV 市場,是競争最激烈的細分領網域之一。該價格區間的新能源滲透率高達 56%,競争激烈且用戶對性價比敏感,特斯拉 Model Y、小米 SU7、理想 L6 等車型憑借品牌力或性價比搶占份額,樂道 L60 在配置和價格上缺乏顯著優勢,小米 SU7 更以 21 萬元起售價直接衝擊樂道的定價體系。
新勢力轉型的陣痛與出路
艾鐵成的離職與樂道的困境,是造車新勢力從 " 野蠻生長 " 轉向 " 理性經營 " 的縮影,并折射出三個問題。
首先是多品牌戰略的可行性反思。蔚來的 " 高端(NIO)+ 大眾(樂道)+ 平價(螢火蟲)" 布局,初衷是覆蓋全價格帶,但實際面臨資源分散與定位模糊的雙重挑戰。相比之下,理想汽車憑借 " 大單品策略 " 聚焦家庭用戶,問界通過華為渠道賦能實現爆款突破,均驗證了 " 精準定位 " 的重要性。新勢力需在規模擴張與品牌聚焦間找到平衡。
其次,換電模式的商業化困局日益嚴峻。蔚來換電網絡雖具先發優勢,但高投入、低利用率的現狀難以為繼。行業數據顯示,單站日均服務 43 單,遠低于 60 單的盈虧線。沈斐上任後,或将推動樂道與換電體系深度綁定,例如推出 " 車電分離 " 套餐,但需解決電池标準化與成本分攤難題。
再次,體現了組織效率與用戶價值的再平衡。斌在内部強調 " 不能創造用戶價值的項目該停就停 ",反映出蔚來正從 " 燒錢擴張 " 轉向 " 精細化運營 "。樂道的調整正是這一思路的體現:通過總部集權強化資源協同,壓縮冗餘成本。然而,如何在效率與創新間保持平衡,仍是長期課題。
對蔚來而言,樂道的成敗将直接影響資本市場信心與現金流安全。這場戰役,既是樂道的生死局,更是蔚來能否跨越新勢力 " 規模陷阱 " 的關鍵一役。
結語
樂道此次換帥,既是蔚來對市場現實的妥協,也預示着新勢力從 " 燒錢擴張 " 向 " 精細化運營 " 的必然轉型。艾鐵成的離職折射出新能源行業高管更迭的常态化,銷量壓力與盈利目标正迫使車企頻繁調整核心團隊。跨界人才雖能帶來新鮮視角,但汽車產業的復雜性和長周期特性要求管理者兼具戰略定力與執行力。
對于樂道而言,未來的關鍵在于:一是強化差異化定位,擺脫 " 蔚來影子 ";二是加速技術迭代,尤其是智能化與補能體系的用戶體驗;三是優化營銷與渠道策略,避免陷入低效競争。蔚來的調整能否奏效,将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轉型更新提供重要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