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一顆青梅的IPO路,歡迎閱讀。
" 你沒事吧?沒事就吃溜溜梅!" 這句曾席卷社交媒體的廣告語,不僅讓楊幂的魔性表情包火遍全網,更讓溜溜梅一炮而紅。
近期,溜溜梅母公司—溜溜果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溜溜果園 ")再次叩響資本市場大門,向港交所遞交主機板上市申請。距離 2019 年 A 股 IPO 撤回已過去六年,這家 " 中國梅王 " 能否在港股舞台上改寫 " 單品類依賴 " 的故事?
來源:公司官網
青梅的崛起路
1999 年,楊帆在安徽創立了溜溜果園的前身安徽溜溜果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2001 年,一次偶然的青梅制品研發,成為命運轉捩點。首款溜溜梅產品雖未被主動主推,卻憑借獨特風味在區網域市場悄然走紅。
2006 年,楊帆做了個關鍵決策:停掉所有非梅類生產線,聚焦青梅深加工。這個在當時看似 " 孤注一擲 " 的轉型,為後來的品類壟斷埋下伏筆。
2009 年," 溜溜果園 " 品牌正式成立,選址安徽蕪湖、福建诏安等青梅核心產區建設工廠,構建起 " 從枝頭到舌尖 " 的初步產業鏈。
而真正讓品牌破圈的是 2013 年的營銷戰役:邀請楊幂作為代言人,在湖南衛視等平台高頻次投放 " 魔性 " 廣告,那句重復七次的 " 你沒事吧 " 迅速形成傳播裂變。
數據顯示,廣告投放當年,溜溜梅銷量同比激增 200%,營收突破 10 億元大關,成為國内首個跻身 " 十億俱樂部 " 的青梅零食企業。
在產品策略上,溜溜果園展現出精準的市場洞察力。公司早期以梅幹為核心,陸續推出清梅、話梅、烏梅等細分品類;2019 年推出梅凍新品類,首創 " 吸嘴式果凍 " 形态,上市首年銷量即突破 1.6 億袋,成為繼梅幹之後的 " 第二增長曲線 "。為保障原料供應,公司采用 " 龍頭企業 + 基地 + 合作社 + 農戶 " 模式,在全國布局 100 萬畝标準化種植基地,通過統一供苗、技術指導和定向收購,既穩定了青梅品質,也帶動超 5 萬農戶增收。
" 單核驅動 "
盡管構建了梅幹、梅凍、西梅三大產品線,溜溜果園的營收結構仍呈現高度集中特征,這種 " 單核驅動 " 模式在帶來品類優勢的同時,也埋下了風險。
2022 年 -2024 年(下稱 " 報告期 "),溜溜果園收入分别約為 11.74 億元、13.22 億元、16.16 億元;同期,年内利潤及其他全面收益約為 6843.2 萬元、9923.1 萬元、1.48 億元。
從營收結構看,梅幹零食仍是溜溜果園的核心支柱。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該品類貢獻當期 60.3% 的收入。其中,梅凍品類則承擔着第二增長曲線的角色,報告期内收入占比從 19.6% 提升至 25.4%,呈現持續上升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產品策略調整,梅凍的千克均價從 2022 年的 27.2 元降至 18.6 元,直接推動銷量從 8.5 千噸增長至 22 千噸,體現出 " 以價換量 " 策略在擴大市場份額上的成效。
不過,溜溜果園的核心品類的盈利水平仍面臨壓力。
具體看來,梅幹零食毛利率從 2022 年的 39.6% 降至 2024 年的 32.1%,西梅產品毛利率從 36.7% 同步下滑至 32.4%,新晉主力梅凍的毛利率亦較 2023 年出現回落。
為應對市場競争,梅幹零食三年間單價累計下調 10.7%,從 39.4 元 /kg 降至 35.2 元 /kg,同期銷量增長 34.6%,從 20.5 千噸至 27.6 千噸。
值得關注的是,2024 年數據顯示,梅幹零食、西梅、梅凍三大品類合計貢獻 99.3% 的收入,其中梅幹零食占比下滑至 60.3%,梅凍提升至 25.4%,西梅穩定在 13.6%。
報告期内,溜溜果園的原材料成本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分别為 4.89 億元、5.76 億元及 7.71 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依次提升至 41.7%、43.5% 及 47.7%。
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與資源依賴型企業,其原材料供應易受自然環境、市場供需等多重因素影響,價格波動頻繁,直接推動生產成本上揚,對利潤空間形成持續擠壓。盡管公司通過多產區采購布局、與農戶建立長期合作機制等方式增強供應鏈韌性,但自然因素的不可控性仍使原材料供應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對產品質量穩定性及生產效率產生潛在影響。
依賴營銷
IPO 日報發現,溜溜果園呈現 " 重營銷輕研發 " 特征。
招股書顯示,公司研發費用由 2023 年 3361 萬元減少至 2024 年的 1895 萬元,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研發團隊規模僅 26 人,占總員工人數的 1.2%。
同期,公司的銷售及營銷員工人數卻高達 523 人,占總員工人數的 24.5%。
報告期内,溜溜果園的營銷開支分别為 6965 萬元、7710 萬元以及 6075 萬元;廣告開支分别為 6666 萬元、7422 萬元以及 7902 萬元,投入較高。
有業内人士對記者表示,高強度營銷投入雖推動了規模增長,但也對利潤水平形成侵蝕,側面反映出產品自身競争力仍需提升,品牌建設尚未完全擺脫 " 流量依賴 " 模式。
與此同時,2024 年政府對公司補貼達 3380 萬元,相較于 2023 年大幅度增長,而同年公司淨利潤為 1.48 億元。對此,業内人士說道:" 這或可以表明公司盈利對外部支持存在一定依賴,自身‘造血’能力存疑。"
環保遭罰
與此同時,公司自身還面臨着環保危機。
從行業競争格局來看,中國梅產品行業相對分散且競争激烈,市場參與者超過數千家。
2024 年,中國梅產品行業的市場規模(按零售額計)達到 499 億元,前五大公司占市場份額的 14.6%。同期,公司在梅產品行業中排名第一(按零售額計),市場份額為 7.0%。與此同時,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綜合型品牌憑借全品類布局和多元渠道優勢,持續對垂直品類企業形成擠壓,競争局面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溜溜果園在消費者中的口碑受到挑戰。
其中,明星產品溜溜梅在黑貓投訴平台累計有 421 條投訴記錄,主要涉及異物混入、產品變質等品控問題。
然而,溜溜果園曾多次因為環保問題遭到處罰。
诏安縣環境保護局官網顯示,2016 年 5 月 9 日,福建省诏安縣環境保護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诏安溜溜超标排放水污染物,對其處以罰款 22740 元;同年 11 月 16 日,诏安溜溜公司的生產廢水通過污水管道的窨井下方缺口排入雨水溝,漳州市環境保護局對其處以罰款 48467 元。2018 年 5 月 10 日,诏安溜溜在廠區新增楊梅生產線和 10t/h 鍋爐沒有辦理環境影響評價手續,诏安縣環境保護局處以罰款 10 萬元。2018 年 5 月 30 日,漳州市環境保護局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诏安溜溜超标排放水污染物,被罰款 20 萬元;因車間污水收集管道有破損,有生產廢水在該破損處排入雨水溝,被罰款 30 萬餘元。2021 年 9 月,太原日報報道,山西省市場監管局抽查時發現,溜溜果園生產的尼嗒芒果中黴菌數不滿足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來源:诏安縣環境保護局
在港交所 ESG 審核趨嚴的背景下,此類問題可能成為上市進程的重要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