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創維汽車:百億「造車夢」,遙遙無期?,歡迎閱讀。
在把創維家電打響後,黃宏生已經賺了很多錢。
單看資產,胡潤 2023 年全球富豪榜顯示,黃宏生、林衛平夫婦擁有 120 億元财富。
但個人賬戶裡的數字躍動似乎已經無法撩撥這位「彩色電視機大王」的敏感神經。
在年過花甲之餘,黃宏生再一次頭也不回的扎入一個完全陌生且競争慘烈的領網域——造車,重新開始一線赤膊上陣、「刺刀見紅」的商戰人生。
「做,可能晚節不保;但若不做,一定會死不瞑目。」
從創維電視到創維汽車,放下狠話的黃宏生,收獲的質疑之聲遠多過于鮮花和掌聲。
在跨界造車一遍遍從轟轟烈烈到黯然收場的輪回往復中,創維造車又有何不同之處?錢從哪裡來,技術又從哪裡來?
甚至,黃宏生這一股莫名的自信與無畏又從何來?
01
商而優則乘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創維并非「造車小白」。
早在 2010 年,中國連續第二年跻身全球汽車銷量第一,加之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領網域,讓黃宏生看到了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
當年 12 月,不滿足于家電業務的他在南京成立了開沃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并收購重組了經營不善的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
黃宏生做事一貫謹慎,之所以選擇新能源商用車,而非乘用車,是因為擁有更多的政策紅利傾斜以及相對較少的競争對手。
得益于此,彼時新能源商用車又正處于起步階段,開沃通過開發源代碼、控制系統、電機、電控系統等,逐步掌握核心技術,也讓黃宏生第一次嘗到了造車的甜頭。
據開沃汽車官網信息,核心子公司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 2014 年純電動客車產銷量排名全國第二,2015 年 -2017 年排名全國第四,2018 年排名全國第三,2019 年排名全國第二。
不過,即便做到了頭部位置,黃宏生還是覺得新能源車商用車的盤子太小,安放不下造車的野心。
2017 年,開沃汽車獲得乘用車準入資質,正式殺入了「乘用車主戰場」。
準備大幹一場的黃宏生,将開沃汽車改名為天美汽車,并在 2018 年籤約了 30 萬輛產能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基地。
當時,黃宏生提出的新能源戰略目标也非常激進,天美汽車剛剛成立 1 個月便宣布,首款純電動 SUV 車型 ET5 将投放市場,未來 5 年内,計劃發布 4 款新車,完成 50 萬輛產銷量。
然而,理想的豐滿卻抵不過現實的骨感。
據交強險的數據顯示,2020 年上市當年,天美汽車的總上險數只有 467 輛,2021 年前 3 個月,僅有 206 輛。
遭遇滑鐵盧的黃宏生,痛定思痛,首先想到的措施還是從品牌命名入手,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
在他看來,既然創維已經積累了多年的口碑的品牌知名度,為何不直接移植到造車上來,這樣既可以省出了上千萬的品牌宣傳費用,也最為直觀。
2021 年 3 月,開沃汽車與創維集團籤訂商标轉讓協定,以 2800 萬元價格獲得「創維品牌」使用權,從此天美汽車正式更名為創維汽車,黃宏生也完成了從乘用車到商用車全面切換。
更名 3 個月後,創維汽車正式發布了創維 EV6,補貼後價格區間為 15.28 萬元 -24.98 萬元,主打中高端市場。
尴尬的是,創維還真的只是更了個名字,產品方面,創維 EV6 不論是車型尺寸,平台價格以及配置都和曾經的天美 ET5 并無二致,基本就只是換了個殼。
自然,銷量結果也并未因「創維之名」而騰飛,創維 EV6 的銷量持續低迷,2021 年全年上險數僅有 1670 輛。
02
急出「昏招」?
2021 年,對于國内新勢力造車來說還只是萌芽階段。
彼時,蔚小理可能連 PPT 都還沒整好,創維卻在 2022 年 4 月再次推出兩款全新產品——創維 HT-i 及 2022 款創維 EV6。
在黃宏生看來,競争環境單純,產品到位,產能配齊,外加品牌效應,2022 年創維怎麼着也應該能輕松完成 3 萬輛的交付目标,以及 45 億元的銷售目标。
只是結果又讓他失望了。
官方數據顯示,2022 年,創維汽車總銷量 2.19 萬輛,完成了 3 萬輛目标的 73%。有意思的是,根據交強險數據顯示,2022 年創維汽車的上險數只有 5183 輛。
兩個數字間的巨大差距,曝露了仍舊根植于創維基因裡的 To B 基因,事實上,大量的創維汽車流入網約車市場,撐起了虛浮的銷量報表。
一邊是乘用車市場的「久攻不下」,另一邊創維家電大本營卻「火燒連營」。
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彩色電視機市場零售量規模為 3634 萬輛,同比下降 5.2%,零售額規模為 1123 億元,同比下降 12.9%。自 2021 年起,創維在彩色電視機線上市場的占有率已跌出前三,不僅落後于昔日勁敵海信、TCL,還輸給了後起之秀小米。
黃宏生急了,這一急,連出「昏招」。
為了快速打上技術标籤,創維直接問比亞迪要來 DM-i 技術,創維 HT-i 搭載了骁雲 - 插混系統專用的 1.5L 發動機,高配車型的純電續航可以達到 200km,最低饋電油耗為 5.3L/100m。
但事實上,創維 HT-i 動力系統只是創維汽車與弗迪動力雙方技術團隊聯合開發,為創維汽車量身定制的 HT-i 系統,與比亞迪 DM-i 超級混動系統仍有一定差距。
比如,創維 HT-i 的百公裡加速時間長達 10s,且不提供四驅系統。而宋 PLUS 的兩驅版為 7.9s,四驅版可以做到 5.9s。
簡單來說,創維 HT-i 相當于 DM-i 技術的半成品,說到底只是比亞迪為其專門打造的「特供版」。
即便如此,這套動力系統已經是創維 HT-i 身上為數不多的亮點,其他不論是外觀内飾設計,智能駕駛輔助還是車機智能化,都乏善可陳。
比如,接近 15 萬的創維 HT-i 智惠版車型連刹車輔助、牽引力控制、側氣囊,甚至車身穩定控制系統都沒有。
而簡單的「拿來主義」同樣埋下隐憂。由于缺乏三電這樣的核心技術,意味着創維汽車喪失了更新換代的能力,以及對于比亞迪技術供應的議價權。
設想一下,通過規模效應,比亞迪已經把 DM-i 混動系統的成本壓榨到極致,至于知名度和售後維保渠道,也遠超創維。那麼,用戶為什麼還要買創維呢,直接買比亞迪不好嗎?
其次,為了快速找到產品差異化定位,黃宏生破天荒為創維汽車打上了「養生車」标籤。
據創維 EV6 發布會介紹,該車型擁有業内首創的非接觸式傳感技術,可根據拍照來監測血壓、心率等,檢測用戶的健康狀态,車輛配備了智能腦電波催眠眼罩,通過引入腦機接口技術,能夠測量腦電波及深度睡眠質量。
黃宏生曾公開表示:「如果說蔚來打造的是換電,小鵬打造的是智能駕駛,理想打造的是家庭出行,比亞迪打造的是全產業鏈。創維打造的就是健康第三空間,百歲人生。」
他甚至語出驚人的表示:「創業者的壽命平均會縮短 10 歲,但用了創維汽車後,将會延長 30 歲。」
先不論「養生」的賣點是否自嗨,創維另一個核心賣點:安全,打臉來的更快。
據創維汽車表示,品牌将通過「4390 品質戰略」,通過 4 種認證體系、9 大質量管理工具、單一車型整車測試不少于 300 萬公裡、全方位保障產品品質,實現交車 0 投訴。
但結果同樣戲劇化,在被譽為「五星批發部」的 C-NCAP 碰撞測試結果中,創維 EV6 520 智能版史無前例的只獲得了一星成績。
具體碰撞測試分數方面,創維 EV6 主動安全評價得分率為 30.26%,行人保護評價得分率為 61.46%,乘員保護僅為 38.45%,側面柱碰撞單項測試中,創維 EV6 更是拿到了驚人的 0 分。
車内測試假人胸部壓縮變形量超出了極限值,這意味着在碰撞中車内乘客受到了致命傷害。
缺乏三電核心技術甚至底層安全,讓創維幾乎退出了造車的競速賽道。2023 年上半年 1-5 月份,創維汽車累計銷量僅 6 千餘輛,在新能源車企銷量排名中基本是墊底的水平。
至于融資方面,黃宏生曾提出的「2021 年年内申報,2022 年能夠挂牌科創板」的 IPO 計劃已然擱置。
據悉,早在 2021 年創維汽車就已經投入 100 億元,此後,創維汽車僅公開表示完成過 A 輪融資,獲得幾十億資金,但具體金額不詳。
而就造車這項極其燒錢的項目來說,尚未實現造血能力的創維是否有足夠的錢撐到下半場,恐怕還是個問題。
家電跨界造車曾轟轟烈烈起勢。
春蘭、新飛、奧克斯、美的、格林柯爾等一眾中國家電品牌集中掀起了一場造車熱潮。
但如今,剩者寥寥,多數家電企業的發力重心不再是整車,而是退而求其次将視野聚焦于汽車零部件。
至于創維,面對家電市場的重壓,造車或許是一場豪賭。
但如今資本市場對新造車企業的熱度也已經下降,優勢定位尚不明确的創維,還能堅挺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