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點映超規、路演超速,暑期電影宣發是“亂”還是“卷”?,歡迎閱讀。
暑期檔進入後半程,厮殺激烈程度絲毫不亞于前半程。
原以為《熱烈》《巨齒鲨 2》均不及預期,《封神》将稱霸八月,來個保 25 衝 30。結果半路殺出個《孤注一擲》,把所有電影都打了個措手不及。
《孤注一擲》正式上映三天,票房已破 10 億。
以這種高歌猛進的增長勢頭,從《消失的她》手上奪下暑期檔票房冠軍的桂冠,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孤注一擲》在市場上捷報頻傳的同時,也惹來不少争議。即便抛開其内容是否借反詐之名行獵奇之欲不談,其借點映之名行 " 提檔 " 之實的宣發策略也引來不少指指點點——
影片之所以能這麼快破 10 億票房,是因為它光點映就點了 5 億多。
而它的點映因為限制條件較少,排片占比超過 15%,約等于提檔了。
一派觀點認為這種 " 偷跑 " 性質的點映是在破壞市場秩序,以一種暗度陳倉的手段來 " 搶占 " 市場份額。
另一派認為 " 點映 " 本就是宣發常用手段之一,現在也本就有規模越來越大的趨勢。
就這樣," 點映策略 " 頭一次被吃瓜群眾議論上微博熱搜。還順勢發現,群眾對暑期檔電影的宣發策略介入越來越深,一個個深入行業上遊好似買了股票,可以說是人人玩上了能命名為 " 大娛樂家 " 的影視項目養成遊戲。
比如,另一邊還有對《封神》宣發策略着急上火的觀眾,一直在抨擊 " 路演 " 無效。
但《封神》始終堅持路演 " 長跑 ",持續了快一個月下來,竟也改變了不少觀眾的态度,《封神》的 " 路演策略 " 從被質疑到被認可——如果忽略一些賣不賣腐的小風波的話。
千萬别覺得吃瓜群眾是外行看熱鬧,今夏點映 " 偷跑 "、路演 " 長跑 " 的宣發策略也刷新了很多圈内人的認知。圈内普遍認為,《八角籠中》《孤注一擲》重新定義了 " 點映 ",而《封神》則重新定義了 " 路演 "。
要公平還是要效率?誰用舊地圖找到了新大陸?
今年暑期電影宣發,到底是 " 亂 " 還是 " 卷 "?
01
" 提檔式 " 點映是合規競争嗎?
《孤注一擲》的幕後主創裡有一個 " 點映 " 高手——寧浩導演。
雖然張藝謀導演在 2002 年《英雄》上映的時候,就首次在國内嘗試了好萊塢電影常用的 " 點映 " 手段。
但當時 " 點映 " 根本不是為了宣發,而是為了影片有衝擊奧斯卡的資格。而且規模小到幾乎可以忽略,只是在深圳舉行了一星期的點映。
真正把 " 點映 " 名聲在内地影市一炮打響的正是寧浩導演。
2014 年國慶檔,《心花路放》第一次驗證了 " 點映 " 的神奇魔力。
因為提前向廣大觀眾釋放了口碑,後續產生了強大的票房效應。該片最終斬獲 11.6 億票房,成為當年的國產片票房冠軍。但當時的大規模點映,也只是點了 9 月 27 日那一天,排片占比達 15%,點映時段為 15-19 點。
2018 年暑期檔的《我不是藥神》,這部寧浩扶持的新導演文牧野作品,再次讓 " 點映 " 策略名聲大噪。影片通過三輪 " 點映 ",逐步擴大規模,也逐步擴散了口碑。
點映幫助《藥神》找到了真正的宣傳突破口,最終拉動 31 億票房。
但當時《我不是藥神》點映的最大規模,排片尚不及 10%,時段最長也只是 14-17 點。
今年暑期檔,幾乎每部電影都在點映。
比如《長安三萬裡》點映了 7 月 2 日的 15-19 點,《封神》點映了以 IMAX、巨幕廳為主的特殊場。可以看出,每部電影都是在 " 有限定 " 的條件下操作點映。
是《八角籠中》首次打破了 " 限定規則 ",正式創造了 " 提檔式 " 點映法。
全國院線從 6 月 29 日 18 點到 7 月 5 日 23 點 59 分,進行全天候的 " 點映 "。眼看《八角籠中》" 提檔式 " 點映實現了 21 億票房,玩轉 " 點映 " 的鼻祖寧浩當然也坐不住了。
寧浩帶着他扶持的另一位新導演申奧的作品《孤注一擲》來了。電影的發行方上獅文化也是寧浩入股的公司,其實也和當年操盤《我不是藥神》發行的北京文化有淵源。
上獅的大股東北京宇拓星辰老板張永平,與北京文化合夥了影拓星瀚網絡科技公司。而影拓星瀚所做的票神票務平台,曾經是北文寄希望于抗衡貓眼的業務。
為了不像《八角籠中》一樣有争議,《孤注一擲》稍微收斂了一點。選擇提前一周,從 8 月 5 日起,每天 14-21 點進行全國點映,相當于只是排除了早場和夜場。但誰都知道,這些場次本身也不賣座,算不算進來也沒什麼影響。
奈何這種 " 投機取巧 " 還是招來非議,《孤注一擲》索性提檔到 8 月 8 日上映了。
02
路演從無效到有效?
今年 3-5 月冷檔期時,觀察過 " 路演 " 狀況。當時成龍跑《龍馬精神》路演、馮小剛跑《忠犬八公》路演頻頻制造熱搜話題,但都沒對票房起到什麼作用。
回到當下來看,暑期在映的每部電影都有路演。吳京剛剛孤獨地跑完《巨齒鲨 2》的路演,但沒有一點水花。即使票房火爆的《孤注一擲》路演,其實也沒能制造出什麼流量話題。
《孤注一擲》營銷數據崛起的源頭——短視頻上,熱門的路演視頻都是導演講故事,一個是真實詐騙受害者故事,一個是境外 IP 威脅主創的故事。這與路演這種宣發形式的本身關系不大,主要是因為 " 講故事 " 這種形式有利于短視頻傳播。
而《封神》的路演,則有很大争議。
最初,《封神》的自來水粉絲為 " 低開 " 的票房着急,抨擊路演這種宣發模式無效。但随着《封神》路演推進在第四階段," 長跑 " 了近一個月時間後,很多觀眾開始認可這樣一種宣發模式。
《封神》總共路演了 24 座城市,就像這部電影宣發愛發 24 節氣海報一樣,烏爾善是真的很愛節氣。路演的路線是從東南方向,經過了中部城市,一路北上,最後一站是烏爾善的家鄉呼和浩特市。
有人認為《封神》主演們能 " 陪跑 " 這麼長時間的路演,也得虧因為他們都是新人,唯一一個 " 老人 " 費翔本就宣告過退圈,久未露面重出江湖,配合性也很高。
如果是流量演員,長跑一個月的可能性不大。
其實在業内看來,路演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宣發模式:包影廳的成本很低,卻可以產出很多傳播物料。除此之外,路演還能有效拉升路演當地城市的觀眾熱情,增加影片的區網域性讨論熱度,從而帶動一定票房。
路演在電影口碑上也有一定助益。因為有了與明星互動這層關系,路演觀眾更容易被 " 洗腦 ",給影片加一些人情分,從而能 " 口口相傳 " 地拉動一些朋友圈的觀眾。
但随着路演的電影越來越多,尤其大家都選擇在那些省會首府城市,這些城市對于明星路演已不足為奇,路演的 " 新鮮勁 " 沒了,很多觀眾也不那麼容易被 " 洗腦 " 了,便不像過往能夠有效帶動當地票房。
03
怎麼點、怎麼路,才合規合理?
" 偷跑式 " 點映之所以惹來非議,主要因為給了同期競争對手一種 " 偷襲 " 感。原本大家已劃分好檔期,或互不消耗,或正面硬剛。你非要提檔擠占别人的生存空間,要麼兩敗俱傷,要麼一方赢了,也落下個損人不利己的名聲。
除此之外,它也鑽了很多宣發上的空子:首先,打着 " 點映 " 的名義能拿下更多影院排片,因為 " 點映 " 電影原本就是影院之間競争的差異化產品。對影院來說,如果你不排,别人排了,你就吃虧了。
其次,片方可以吹打破紀錄的點映票房戰績,以此作為宣發噱頭。但實際上與過去的點映電影相比,根本不是一個規模和标準,完全沒有可比性。
再者,各平台評分系統的設定是不會在映前開分,大規模點映下片方根本不用花錢控分、鎖分,觀眾也就更容易盲目跟風進入影院。
總歸來說,點映之所以叫點映,就是因為它存在一定限定條件,不能投機取巧将其做成一個偷跑式提檔的方法。市場還是需要限定點映的範圍和時間,讓 " 點映 " 回歸名副其實的定義。
當然,《八角籠中》《孤注一擲》之所以敢 " 偷跑 ",一是對自己的口碑有信心。
二是他倆都提前在短視頻平台上爆了,片方想要提前收割觀眾,将流量數據盡快轉換為票房,也是情理之中。
并不是所有影片,都有資格 " 偷跑 "。
同樣的," 長跑 " 路演也不适用于所有電影。《封神》的路演,越到後期越有效,是因為它是一個長線口碑片。長線口碑片不是一鳴驚人的類型,它的口碑發酵比較慢。
像《封神》這種東方奇幻類型,因為之前有太多同類型爛片,遭遇市場冷遇很久了,需要經歷一個過程,才能扭轉大眾根深蒂固的 " 壞印象 "。
《封神》路演從一開始坐不滿,到後期一票難求,就體現了這個過程。《封神》後期路演與觀眾的互動越來越好,觀眾也在現場手把手教封神主創如何產出更多有效物料。比如讓于适、陳牧馳增加互動俘獲 cp 粉,讓費翔、娜然展現 " 哈基米 " 式互動,讓主創自己說 " 商務殷語 " 等等。
對比之下,流量演員的路演,更容易演變成黃牛高價收割粉絲的見面會。路演產出的物料,對圈外觀眾的傳播效果很有限。
而且普通觀眾與流量演員進行提問交流,很容易產生雞同鴨講的場景,締造了一個又一個 " 絕望文盲 "、" 腦袋空空 " 的名場面,很難產出有效物料。
王一博在《熱烈》路演說 breaking 太難放棄了,大鵬立馬打斷他,解釋說是因為受傷放棄的。
很多時候,流量演員在現場說話,導演都很難找補回來。
《孤注一擲》的做法就比較聰明,整個宣傳過程中,一番流量張藝興是 " 隐身 " 的,演技派王傳君被推到前沿。
路演的城市選擇也至關重要。很少有路演的三四線城市價值有待被挖掘,或許更有機會帶動下沉市場。總的來說,路演最終是否有效,取決于影片本身内容與策略。《八角籠中》《孤注一擲》點映 " 偷跑 "、《封神》路演 " 長跑 ",并不适合所有影片效仿。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