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觸樂怪話:玩具和遊戲,困境差不多,歡迎閱讀。
觸樂怪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自己喜歡就好,别管他人怎麼說(圖 / 小羅)
這幾年我給自己培養了一個新愛好——玩具。比如包括高達模型在内的各種機器人拼裝玩具,還有不少可愛有趣扭蛋,以及國產的變形玩具猛獸匣。
先給各位讀者說句吉利話
作為一個媒體從業者,入坑玩具後,我很快就整理清楚了各類玩具咨詢獲取渠道,從玩家社區到產品官方社媒、日本模型玩具資訊站和個人博客,甚至還有 Facebook 上的全球玩家社區。于是,我觀察到不少國内外玩家、媒體對玩具不同的态度和觀點。
總體來說,我覺得玩具的現狀和遊戲頗有幾分相似。
首先是出海。和遊戲一樣,國内的玩具公司想要掙到更多錢,還是要去海外市場。第一目标肯定是消費能力更強的歐美,日韓等亞洲發達國家次之,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第三。就我自己關注的玩具品類,我覺得國内玩具市場價格戰很激烈,同時還有產能過剩的問題。想要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心掙錢,确實有難度。
國内市場對價格比較敏感。我經常看到有人在國產原創模型評論區裡說:" 萬代某個 HG 才幾十元,你這個太貴了不值。" 這聽起來就很像 " 巫師 3 打折才幾十塊,你賣 100 多 ",所以國内中小體量的玩具廠商如果不能找到喜歡自己產品的人群,想從大眾市場裡掙一口飯吃,真的不容易。
另一個明顯問題是版權保護程度低。總有人覺得,盜版鋼普拉是萬代吃虧玩家受益,但老實說,盜版除了讓極少數做改造的模型玩家多了一些便宜素體之外,大部分玩家只是用極低的價格買到了極爛的玩具而已——搞不好,盜版玩具的利潤率比正版還高。
我随便拍的素組萬代 SDCS 夜莺,現在成了盜版模型的宣傳圖,也是倒黴
上述問題還能在商業範疇裡解釋,但讓我更加迷惑的是有點 " 魔怔 " 的氛圍。第一次看到有人不滿官方定價在評論區罵街、還要罵正價購買的人時,我确實不太能理解。作為一個 SD 高達模型愛好者,在 MGSD 剛推出時,讨論模型玩具的地方到處可見 "MGSD= 賣給沙雕 ",讓我感到有點受傷。
作為 SD 愛好者,MGSD 肯定是要買來體驗一番的
這些糟糕的事實經常形成 " 一加一大于二 " 的效果。中小廠商經常要面對盜版的競争,再加上對價格敏感的市場,很多原創模型玩具既無法正面和 " 變形金剛 "" 高達 " 等大 IP 競争,還要被玩家和盜版比價、比 " 值 ",可想而知生存環境是比較辛苦的。如果有人發個帖子曬一下,可能還會收獲 " 不如盜版 MG 量大管飽 " 之類的評論。
到了海外社區,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不少東南亞、美國的玩家用比我們高不少的價格買,還要走國際快遞等上一陣,收到後都開開心心曬出來。沒人說什麼值不值,大家在玩具社區就是圖一個喜歡和高興,氣氛非常舒心。看到這種情況,我着實理解為什麼有能力的玩具企業都試圖出海試試。在推特(我就不喜歡叫它 X)上,我也能看到許多日本玩家購買非 " 高達 "IP 的模型,它們的定價幾乎沒什麼 " 性價比 " 可言,但就是有人支持。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市場除了萬代,還能有壽屋、長谷川或 Wave 這樣的廠商了。
這幾年,國内也有一些新興廠商展示出了相當優秀的原創模型玩具,或者做出了出色的 IP 授權產品。這說明國内的原創能力是不錯的,也有一批願意支持的玩家。假以時日,如果市場更好、更規範,我想國内的玩具市場也會和現在的國產遊戲一樣,通過產品來獲得全世界愛好者的認可。
國產的變形機甲 " 猛獸匣 " 我買了不少,能變成方塊的設計十分有趣
回想起來,國内遊戲市場經歷了從手遊廠商快速發展積累資本、Steam 國區推動正版化,到一些現象級遊戲帶動國内行業做 " 更好的遊戲 " 這樣一個發展歷程。那麼,國内玩具市場會經歷類似的路徑嗎?目前我還沒看到什麼端倪,或許玩具行業能走出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