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知名COSER被造謠,網暴者敗訴道歉,歡迎閱讀。
作 者丨鍾雨欣
編 輯丨吳立洋
圖 源丨視覺中國
" 由于我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便在網上進行抹黑……我的親身經驗證明了法律的公正性……再一次誠懇道歉…… " 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消息,近日,因多次惡意造謠、辱罵而被知名 COSER(二次元角色扮演者)小詩(化名)告上法庭的呂婷(化名)發布道歉信,為自己 " 對法律毫無敬畏心的行為 "" 造謠诽謗及人格侮辱的不良言論 " 而感到抱歉。相關侵權案件此前已在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結,小詩經過取證、訴訟,對造謠網暴行為予以痛擊,其維權主張最終獲法院支持。
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教授張凌寒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該案件對于打擊網絡暴力行為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和警示作用。呂婷因為惡意造謠、辱罵等不良言論被追究法律責任,這體現了網絡空間中言論自由的邊界,也為打擊網絡暴力行為提供了實質性的支持。
" 該案件還體現了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網絡暴力問題的重要性。" 張凌寒表示,COSER 小詩選擇将呂婷告上法庭,通過合法的訴訟程式維護自己的權益,最終成功獲得了法院的支持。這向廣大受害者傳遞了一個信号,即在面對網絡暴力時,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 此外,該案件提醒社會各界加強對網絡生态的建設和維護。政府、互聯網企業以及個人都應當共同努力,營造注重言行規範、尊重他人、積極向上的網絡環境。只有建立健康的網絡生态,才能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張凌寒說。
有人專門創建 " 讨厭小詩 " 貼吧
據悉,小詩是 COSPLAY 圈的知名 COSER,因高度還原了許多二次元角色,被媒體稱為 " 國内 COSER 天花板 "。她模仿的長發公主、金克絲等角色視頻火爆國内外社交網絡,個人作品在國内某短視頻平台總獲贊 3.8 億,粉絲數達 1300 餘萬。但人紅是非多,有人專門創建了 " 讨厭小詩 " 的貼吧,并在吧内發布網暴言論。
"00" 後的呂婷是上述貼吧成員,從 2017 年到 2021 年,她在貼吧中公開發表了含有大量粗鄙低俗字眼的言論,使其他不知情的網民產生了對小詩的錯誤認識。
小詩認為,呂婷發表的涉案言論已經構成侮辱、诽謗,貶損了自己的人格,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權,因此收集、固定了呂婷的侵權證據,并向法院起訴要求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
呂婷則認為,自己發布的言論具有圖文事實依據,且對原告作出負面評價的主要原因在于原告自身做出的不當及争議性行為,因此不構成侵權。
"匿名性是網絡暴力的一個重要特征。在該案中,通過創建名為‘讨厭小詩’的貼吧并在其中發布網絡暴力言論,某些網暴者以匿名身份在互聯網上進行攻擊。這種匿名性使他們更容易逃避法律的追責,同時也削弱了他們對道德規範的約束感。" 張凌寒說。
她進一步補充,該案件還表明了網絡暴力的組織化和規模化趨勢。通過創建專門以個人為目标的貼吧,可以看出這種網絡暴力行為不僅有組織性,而且具備預謀性。這會給受害者帶來更大的傷害,不僅僅是心理上的打擊,還可能對他們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擴展到社交和職業領網域。
轉述他人言論負有合理核實義務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呂婷提供的小詩在閒魚售賣二手 cosplay 套裝的截圖,并不能證明小詩售賣的就是 " 原味 " 商品。對于呂婷主張的 " 其涉案言論均有其他微博、貼吧或推特用戶所發内容截圖為證 ",法院認為,呂婷轉述他人言論時,負有對于他人所發内容是否真實的合理核實義務,然而目前并無證據顯示呂婷對他人所發内容予以核實,且該部分其他用戶言論的截圖亦不含有明确事實依據。呂婷發布的 " 賣肉女 " 等言論評論小詩,直接貶損了小詩的人格,構成以侮辱、诽謗的方式侵犯小詩的名譽權,因此判決呂婷公開致歉,并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及其他經濟損失。
呂婷不服,認為其涉案言論中提到的 " 小詩 " 并非明确指向 COSER 小詩,遂向北京四中院提起上訴。四中院二審認為,結合涉案言論的上下文内容,可以認定呂婷所提及的 " 小詩 " 系指向 COSER 小詩,呂婷在無明确事實依據、對他人提供的内容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的情況下,在網上公開發表 " 閒魚賣原味 " 等不當言論,會被大眾理解為小詩存在與不良嗜好相關的行為,這對小詩的名譽造成一定貶損,超出了言論自由的界限,已構成诽謗和侮辱,侵害了小詩的名譽權。最終,四中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庭後,呂婷按照法院的要求公開發布了道歉信,真誠悔過并決心改正。她在道歉信中寫道:" 對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完全沒有交集的人抱有如此大的惡意,是因為自己沉迷于這種诽謗他人而獲得的自我滿足感中 "" 我用我自身違法的代價提醒各位網友,千萬不要衝昏了頭腦,與其抹黑他人,倒不如努力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 "" 讓這封信一直提醒我作為人的底線,一旦越過了底線也就觸犯了法律 "。
固定證據是維權重點 區塊鏈技術或可 " 助力 "
法院稱,面對紛紛攘攘的八卦新聞,不明真相的網友總想求個 " 實錘 ",但是一些看起來有圖有真相的 " 實錘 " 證據,卻并不一定具有事實依據,既可能是他人 " 以訛傳訛 ",也可能與事件本身并無直接聯系,只是被 " 有心人 " 利用 " 蒙太奇 " 的手法進行的事實虛構與錯位再現,讓人誤以為真。該案中,侵權人未經核實,就搬運了其他用戶的言論并加以 " 解讀 ",僅憑被侵權人出售的二手物品信息就斷定 " 賣原味 ",導致很多網友信以為真,謠言如瀑布傾瀉一般流傳開來,造成了對被侵權人長達數年的網絡暴力。
網絡暴力多以集中性的侮辱謾罵、造謠诽謗、侵犯隐私等形式出現,一般會侵犯受害人的名譽權、肖像權、隐私權或者一般人格權等民事權益。對此,受害人應當如何維護自身權利?
法院表示,首先,固定證據是重點,在發現自己遭遇侮辱、造謠等網絡暴力時,應當第一時間對侵權言論進行截圖、錄屏保存,或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取證,必要時可以對相關證據進行公證。
通過區塊鏈技術取證有何優勢?操作難度如何?
對此,張凌寒表示,區塊鏈的特點包括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透明性,這使得存證數據具有高度的可信度和法律效力。相比傳統的證據保全方式,區塊鏈存證技術确實具備許多優勢。首先,數據在區塊鏈上的存儲和驗證過程經過密碼學算法的加密和驗證,确保了數據的安全性和防篡改性。其次,區塊鏈上的數據可以被法院直接獲取和驗證,節省了傳統取證方式中繁瑣的程式和時間成本。此外,區塊鏈存證可以對互聯網電子數據從多個維度進行全程記錄,更加全面和準确地呈現證據的信息。
" 然而,對于普通公眾而言,操作區塊鏈取證技術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盡管有電子取證存證平台可以輔助用戶進行區塊鏈證據的生成和提交,但仍然需要用戶具備一定的技術知識和操作能力。此外,目前區塊鏈技術在一些地方尚未得到廣泛應用,這也給普通公眾使用區塊鏈存證技術帶來一定的困難。" 張凌寒坦言。
她建議,為了更好地推廣和利用區塊鏈證據保全技術,需要加強社會對該技術的普及和培訓,提供操作指導和相關的法律政策支持。同時,司法機關也應積極引入和應用區塊鏈技術,建立相應的法律框架和規範,為區塊鏈證據的使用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法院提示,如果侵權者是以匿名的方式發表侵權言論的,可以和平台方協商要求提供侵權者的身份信息,若平台拒絕提供,可以将平台方作為共同被告起訴。為避免惡意言論繼續發酵,受害者還可以向網絡平台提供初步侵權證據并要求該平台立即采取删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此外,受害者可以撥打 12377 中國互聯網違法不良信息舉報号碼對網暴信息進行舉報。
網站平台是治理網暴的關鍵力量。近期國家網信辦發布的《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拟規定," 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體責任,建立完善網絡暴力信息治理機制,健全賬号管理、信息發布審核、監測預警、舉報救助、網絡暴力信息處置等制度 "。
張凌寒認為,首先,網站平台應加強對用戶生成内容的審核。平台需要确保用戶發布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規和平台的社區準則。" 這包括對言論的合法性、真實性及是否具有攻擊性進行評估。通過強化審核機制,可以有效防止網絡暴力行為的出現。"
其次,網站平台應建立用戶舉報機制。平台應提供便捷的用戶舉報渠道,同時鼓勵用戶參與到監督和打擊網絡暴力行為中來。對舉報内容應保密,并及時調查和處理,以維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
再次,為了減少匿名性帶來的不良影響,網站平台可以采取更嚴格的用戶身份驗證措施。這些措施可以确保用戶使用真實身份注冊賬号并發布内容,從而減少網絡暴力行為的發生。
另外,網站平台應建立明确的社區準則和懲罰機制。平台需要制定明确的社區規範,明确禁止網絡暴力言論和行為,并設立相應的懲罰機制,對違反規則的用戶進行處罰,例如禁言、封号等。通過明确規則和懲罰措施,可以有效地制止網絡暴力行為。
" 通過強化審核機制、建立用戶舉報機制、強化用戶身份驗證以及建立明确的社區準則和懲罰機制,網站平台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管控用戶行為,确保網絡空間的安全和友好。這些措施有助于避免類似的網絡暴力事件發生,并确保用戶能夠在一個尊重和積極的網絡環境中自由表達觀點。" 張凌寒說。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趙鳳鈴
21 君薦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