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護膚盯上中產焦慮,歡迎閱讀。
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姚蘭
編輯|苗正卿
題圖|視覺中國
過去一個月,25 歲金融白領張雯在浴室 " 消耗 " 了 40 多個小時。她迷上了 " 芳療護膚 "。洗漱台上擺滿了來自數十個品牌的瓶瓶罐罐,用完了也不舍得扔," 看着就有一種高級酒店的感覺。"
從芳香植物中提取養膚成分,以氣味療愈身心,且包裝設計給人以美的享受,芳療護膚品頂着 " 情緒護膚 " 的标籤,在競争趨于飽和的基礎護膚品和功效護膚品賽道外,為善于 " 講故事 " 的品牌人開辟了新的戰場。
據《2022 青年妝護興趣十大趨勢》,2022 年 B 站情緒類美妝護膚視頻的年度播放量較 2021 年同比增長 8.4 倍," 情緒 " 是位列 2022 年青年妝護興趣趨勢第一的關鍵詞。除了化妝和護膚,年輕人連洗頭也追求情緒健康。
歐萊雅的 " 一收一投 ",為芳療護膚行業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今年 4 月初,歐萊雅以 25.25 億美元從巴西美妝巨頭 Natura &Co 手裡拿下澳大利亞高端護膚品牌 Aesop 伊索,這是歐萊雅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收購。相隔不過二十多天,由其參與創辦的凱輝消費共創基金宣布,獨家投資芳療功效護膚品牌馥郁滿鋪 AromeManpo,這是其投資的首個中國護膚品牌。
在這樣一個與 " 美 " 相關的行業,真正的 " 情緒價值 " 是稀缺的,但 " 功能價值 " 顯然更加稀缺。比如,在小紅書上談論某海外品牌," 好聞 "、" 好看 " 這類表達比 " 好用 " 出現得更加高頻。
根據小紅書向虎嗅提供的數據,從 2022 年 9 月起,芳療護膚的關注度忽然上升,不過 2023 年之後逐漸回落。最近三個月,芳療護膚關注度保持穩定,其搜索指數與年初相比上漲約 30%;但與去年 9 月相比,依然回落了 43%。一位美妝行業人士表示:" 國貨芳療護膚品牌裡的幾個大廣告主沒錢種草了,所以内容很少。" 當市場教育的投入減少,芳療要成為新的消費趨勢也就更難了。
芳療發源于歐洲,至今歐洲品牌仍占據主導地位,比如德國的 Oshadhi、來自法國的 Florihana 和歐舒丹等等,中國品牌該如何 " 講故事 " 才能在中高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好用、好聞、好看,都要
2013 年,杭州大運河畔,20 多歲的姜騰開出了一家名為馥郁滿鋪的芳療小店。8 年裡,常來光顧的大都是 30 歲以上的中產女性,人均單次消費超過千元。因為有了這段線下經歷,姜騰非常清楚提供怎樣的芳療產品體驗,能夠讓其收獲消費力強且忠誠度高的用戶。更重要的是,他學會了共情。芳療本質上是身心療法,沒有共情力的人自然無法理解其 " 情緒價值 "。
在英法學習芳療多年,姜騰一直懷有品牌夢。眼看已經摸到了小店經營的天花板,加之其他原因,他最終于 2021 年 5 月關閉店鋪,轉而将全部精力用于研發新的芳療護膚產品。
在整體比拼成分、功效的護膚賽道,要吸引年輕用戶的注意力,芳療護膚品牌還可以打 " 香氣 " 這張牌。但光是 " 好聞 " 還不夠,如果氣味缺乏記憶點," 後來者 " 在同行裡将很難冒頭。
找到獨特的功效型原料是第一步。CBNData 發布的《2021 芳療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玫瑰、茶樹、洋甘菊等是使用較多的植物成分。比如本土品牌雛菊的天空和 JUNPING 都推出了大馬士革玫瑰純露補水,逐本有白茶精華油等等。姜騰選用了晚香玉," 當時沒有國貨芳療護膚品牌在做,用戶對它的認知可能僅僅停留在大牌香水的香氣,它的功效是被忽略的。"
找到原料後,就得選有發揮空間的品類,否則原料的功效價值和情緒價值都難以被用戶感知。
受益于 " 以油養膚 " 風潮,逐本和 LAN 蘭得以崛起。兩者皆以卸妝油切入護膚市場,其中逐本卸妝油強調 " 養護皮脂膜 ",LAN 蘭臻米諾感潔白顏油宣稱是養膚卸妝油。憑借卸妝油,逐本 2021 年 GMV 破 10 億元。LAN 蘭還在精華油類目表現不俗,比如時光凝萃精華油上市僅 4 個月,銷售額超過 2000 萬元,一度進入天貓精華類目前 10。
就在姜騰關店不久前,這兩家品牌均獲得了大額融資:先是主打東方特色的芳療護膚品牌逐本宣布完成 A 輪(首輪)和 B 輪兩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達 5000 萬美元;接着,純淨護膚品牌 LAN 蘭宣布連獲兩輪合計 2 億元的融資。盡管 LAN 蘭從未給自己打上 " 芳療護膚 " 的标籤,但因產品理念相似,常被放到這個台子上與逐本進行比較。
避開大熱品類卸妝油,馥郁滿鋪于去年 7 月首先推出大金磚精粹水,120ml 售價 200 元出頭,上市 6 個月銷售額達到 1200 萬元。它采用無水配方,首位成分是酵母菌發酵產物。如姜騰所言," 以精華的标準在水的類目裡面去卷 "。虎嗅注意到,雛菊的天空推出的翡冷翠修護精華油直接宣稱 " 無水精華,以油養膚 "。
姜騰進一步介紹道,瓶子皆為手工抛光,按照香水瓶的标準制作而成," 從成分和設計來講都升維了。"
滿足了感官價值(好看)和情緒價值(好聞)之後,合适的定價也保證了馥郁滿鋪活過早期發展階段。"250 元左右的客單價不算很高,當足夠多的用戶感知到功效價值(好用),我們才能邁過生存階段,到後面我們可以再慢慢拉高客單價。" 姜騰稱,如果沒有堅持這般定價,去年年底凱輝基金和歐萊雅也就看不到馥郁滿鋪。
圍繞晚香玉原料,馥郁滿鋪現已将品類拓展至精華油、潔顏蜜以及乳液面膜,它是為數不多公開綁定 " 情緒護膚 " 定位的國貨品牌。以其潔顏蜜為例," 情緒療愈 " 是第一賣點,其次才是清潔力強、氣泡細膩等常規賣點。
市面上的油類產品如此之多,它真的那麼 " 香 " 嗎?
油類產品有着舒緩解壓的特性,可以肯定的是,精華油對幹皮用戶更為友好,其保溼效果勝于普通精華。但也不乏質疑。有觀點認為,精油類產品的适用人群和使用季節都比較受限,它也不是護膚的必要步驟,本身乳霜產品就含有油脂,封閉性和使用感也比單純的精油更好。還有行業人士表示,國内品牌在功效成分配比上做得不夠好,就只能從產品類型上彌補,改變產品性狀,推一些新概念。
要給投資人重新講故事了?
香水生意的本質是販賣幻想。因同樣圍繞嗅覺做文章,芳療護膚品牌也需要掌握 " 講故事的能力 "。
" 前期沒有輸出太多内容,我們就沒有辦法把價格拉得很高,但今年開始我們逐漸把這部分補上了,讓品牌資產越來越深厚。" 姜騰告訴虎嗅。
在某個圓桌對談上,高端美妝品牌集團 USHOPAL 創始人兼 CEO 郭璐曾提到,企業家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就需要明白 " 品牌等于溢價 ",如果沒有溢價,品牌便無從談起。那麼溢價又是如何產生的?一方面是創新,包含對整個供應鏈及審美的把控;另一方面是對品牌資產的打造。
談及品牌表達時,姜騰将《精油圖鑑》擺放到作者面前,他一邊翻閱,一邊介紹這本大書。書裡寫明了所有植物對應的拉丁學名、化學成分、生理功效以及心靈療效等等。受該書啟發,他想做一本屬于馥郁滿鋪品牌的 " 植物圖鑑 ",每個季度更新一個篇章,講述不同產品所使用的植物成分背後的故事。
今年,有一筆資金進來後,姜騰可以做更多品牌内容向的事情了。比如,他在思考如何結合西方療愈文化與東方非遺文化,從而打造出更具文化想象力的產品。
過去兩年,資本要數據、要快速增長,一些國貨護膚品牌為了迎合資本,價格越做越低,品牌調性也随之拉低。在姜騰看來,接下來的護膚市場會給到中高端品牌更多機會,因為只有它們才能提供除產品本身以外的附屬價值。走低價路線,品牌的利潤非常有限," 只能純賣貨,真的只是純賣貨。"
現在,資本清醒了,想要品牌。什麼樣的品牌後期估值會越來越高?客單價高且銷量穩定。如果銷量很高,但是客價很低,品牌最後的估值也不會高。
擁有 7 年消費 FA 從業經歷的 June 告訴虎嗅,自去年起,相較于商業化品牌,她更多關注起了有個性、有審美的主理人品牌。" 之前做交易時,不得不關注很多這樣的公司,就是半年一下子衝到 5000 萬元營收,但它們并不生產 ' 美 '。現在消費投資降溫了,我更想看到一些真的有靈魂的品牌,做品牌慢即是快。"
據美顏研究院,中國本土芳療起步晚,目前國内消費者對于芳香療愈仍存在刻板印象,對芳療產品的認知還停留在美容院和香氛層面。雖然芳療市場的品類已從最早的精油、唇露等延伸至護膚、洗護、唇部護理等方向,但在國内美妝產業中仍是較為小眾的市場。
情緒護膚的範圍廣泛,看似進入門檻不高,從成分、氣味、膚感、包裝等角度均能找到切入點。但細看之下,還是存在科技壁壘、法規政策、市場教育等幾大難點。美顏研究院認為,待市場逐漸成熟時,才會出現諸如神經美容這樣更加細分和高階的賽道。
英國芳療品牌 Aromatherapy Associates 頗值一提。創立三十多年來,它根據消費者不同的身心需求和情緒療愈方向,比如助眠、平衡荷爾蒙、舒緩身心、提供信心等,推出了豐富的產品線。令人驚訝且感到心頭一暖的是,僅沐浴精油類目就包含了十二款功效各異的產品,可見用戶洞察之細致。
眼下,中國的芳療護膚品牌實在太少了。這片土壤,缺新牌,更缺對產品和品牌有獨特理解的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