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它靠什麼赢「周處除三害」?,歡迎閱讀。
由于某些壞人的極端發言,導致灣省電影很長一段時間裡消失在内地觀眾的視野。
《周處除三害》的公映與大火,可謂讓沉寂多年的灣省電影再次有了鵲起的苗頭。
那不妨讓我們把眼睛對準寶島,看看去年的灣省頒獎禮,能否淘到遺珠。
有意思的是,備受好評的《周處除三害》,在金 | 馬雖多達七項提名,但最終卻連最小的獎都沒拿下,就别提染指最佳影片與導演兩項大獎了。是什麼片子,赢了《周處》?
其中最佳影片是稍顯敏感的《Stonewalling》,我們在稍早些時候寫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至于斬獲最佳導演的作品,就是本文要聊的這部片子《老狐狸》。
《老狐狸》不是一部會受大多觀眾喜歡的電影。
它是正在熱映的電影《哥斯拉大戰艦金剛 2》的另一個極端。
沒有酷炫特效與天馬行空的想象,也沒有激烈打鬥和一波三折的戲劇衝突。
這是一部如流水潺潺般的劇情電影。一部文藝片。一部老派的文藝片。一部頗具侯孝賢風格的文藝片。
影片探讨了一個極為普世價值觀的主題:
做人是否要善良,為他人着想?
在當下這個人與人賽着拍誰的角色更陰暗、更醜惡的的影視環境,竟然還有電影會讨論這樣一個,只會出現在小學思修課裡,為人之初就該明白的道理。
用一句說爛了的話去形容就是,它簡直像是一部成人童話。
拍出這樣作品的導演,一定是個理想主義者。
導演顯現了自己最佳導演的功力。他沒有借角色之口,将電影搞成一場宣揚自己哲學觀念的講壇,而是通過三個角色的經歷與故事,讓觀眾自己去感受個中道理。
說白了,《老狐狸》雖然看着像堂 " 思想品德 " 課,可其中卻不含半點說教意味。
對大部分庸才導演來說,這點值得好好學。
影片的故事結構相當簡單,以學生小廖的視角出發,分别呈現了小廖的父親廖父和房東老謝的為人處世之道。
片名 " 老狐狸 " 是房東老謝的綽号。意味明顯,這是一個狡詐的商賈形象。廖父與之相反,是個老實善良,總為他人着想的男人。
擺在小廖面前的,要麼成為父親一樣無私的人,要麼成為老謝一樣自私的人。
回到影片。電影一開始就給出了故事背景。
九十年代的台灣,有過一次股市浪潮,兩年半内從 2000 點衝到 12000 點,随後又在八個月内跌回 2000 點。
有意思的是,故事中的廖家父子與股票毫無幹系,從頭至尾他們都沒想過通過股票發财。
唯二與他們有關聯的,是股市上漲帶動經濟上行,他們原本要買的房子漲了價。以及廖父的弟弟通過股票賺了錢,并借錢給他們作買房的首付。房子漲價可以與股票無關,弟弟賺錢也并非定要借助股票。影片卻将背景設定在這樣一個 " 瘋狂 " 的時代,不難猜測,為了突出廖父于時代巨浪奔騰中不為金錢利益所動容,守住本心純善的态度。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片中餐館的老板,前期靠股票發了小财,加倉大跌後難以承受,落得自缢的結局。
廖父老老實實幹着自己服務生的行當,唯一的目标是攢夠錢買一套自己的房子。
全片為數不多、較為明顯的戲劇衝突,便集中在了這套房子的歸屬。
餐館老板死後,房子成了兇宅,廖父可以低于市場價 200 萬的價格購買房子。這是小廖跑到忘年交老狐狸那裡,為老爸争取來的。
結果廖父聽說餐館老板的家人,也想買下這個他們奮鬥了半輩子的房子,他便甘願讓出房子。
期間小廖還催促父親趕快去買房,父親說人家還在辦喪事,小廖來了一句 " 幹我們屁事 ",廖父直接賞了小廖一耳光。
這是全片廖父唯一打兒子的一次。因為兒子沒有同情心。
還有一個細節,廖父用完的美工刀茬,會小心包起來後再扔到垃圾桶。就像是生活中将玻璃渣用膠帶纏好後再扔進垃圾桶。
以上種種,都是為刻畫出善良,會為他人着想的父親形象。
另一頭,老狐狸的形象如站在天平的另一端。
小廖嘴裡說出的 " 幹我們屁事 " 就是老狐狸教他的生存之道。老狐狸教他斷絕同情心的最後一個步驟就是,默念 " 幹我屁事 "。前兩個步驟是喝冰水和閉眼睛。
這裡的同情心,可以看做是 " 冷血 "。冷血的老狐狸,的确做到了世俗意義的成功。豪車無數,房產遍地。
片中老狐狸和小廖有過一場談話,算是正式揭開影片主題。
老狐狸向小廖講了一個故事,說當年他第一次碰到廖父的時候,那天自己的母親去世,而廖父剛剛擁有了小廖。
一個悲傷的人和一個快樂的人同處一個電梯内。生了孩子廖母喜形于色,廖父勸阻廖母低調點,因為這是在醫院,他覺察到電梯裡有傷心的人。
老狐狸從那一刻起就知道廖父和自己的母親是同一種人。
他向小廖兩次解釋這 " 同一種人 "。
第一次,這種人是失敗的人。
第二次,這種人是在乎别人感受的人。
即在老狐狸看來,在乎别人感受的人等同于失敗的人。他能做到今天這一步,成為強大的人,就是因為他永遠奉行 " 幹我屁事 " 的行事準則。
這其實算是中國自古以來老生常談的話題。古語雲,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财,善不為官。說通了就一個意思,太重感情者,難成大事。
是非對錯我們不論,因為影片也只是呈現而非審判,一如上文提到,導演并不說教。
電影沒有貶斥老狐狸的冷血,亦沒有為廖父播撒聖母的光輝,只是将他們的故事擺出來,讓觀眾自己評判。
影片結局,也做了開放式的結尾。
多年以後,小廖成為有名的建築學家。影片模糊了他究竟是成為了父親那樣的人,還是成為了另一個老狐狸。
一個橋段是,他和父親一樣,會将美工刀茬細心包好再扔進垃圾桶。
另一個橋段是他似乎也成了老狐狸。此時他們正在進行的項目,小廖提出的方案,在同事看來是為了讓建築不遮擋附近小學生的陽光。小廖喝了一口冰水,解釋道自己只是為了多賺錢。
那麼究竟是考慮到孩子們,還是真為了多賺錢。是成為了父親,還是又一個老狐狸。
答案交由觀眾。
最後多提一點。看完影片,我最大的感慨是導演的赤誠之心。
他似乎仍願相信,一部虛構的作品也可以成為手術刀,精準切割掉社會的瘤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