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融信托首次官宣“爆雷”!受托管理資產總規模7857億元,歡迎閱讀。
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盧泳志
來源:圖蟲創意
随着停兌風波愈演愈烈,中融信托首次官宣部分信托產品 " 爆雷 ",并引入兩大信托巨頭入場。
9 月 15 日深夜,中融信托公告稱,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響,公司部分信托產品無法按期兌付。這是中融信托首次官宣部分信托產品無法按期兌付。
同時,中融信托還公告稱,為提升經營管理效能,中融信托與建信信托、中信信托籤訂《委托管理服務協定》,聘請上述兩家公司為公司經營管理提供專業服務。
對于中融信托的 " 托管 " 行為,有業内人士分析指出,兩家信托公司進駐中融信托,主要是為了核查中融信托當前資金池整體逾期以及資金流向情況,防止中融信托失序,風險敞口進一步擴大。
在此之前,新華信托、新時代信托、四川信托等均被托管過。其中,截至目前,四川信托資金池爆雷項目仍未兌付。因此,在業界看來,此次中融信托被托管更多是提振信心,并非重大利好。
兩大信托巨頭入場
中融信托前身為哈爾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2002 年,中植集團出資 1.2 億元通過參與重組将中融信托收入囊中,成為其第一大股東。2010 年,經緯紡機通過受讓中植集團所持 1.17 億股本,成為中融信托實控人,中植集團由此成為第二大股東。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中融信托 4 家股東分别為經緯紡織、中植集團、哈爾濱投資集團、沈陽安泰達商貿有限公司,分别持股 37.47%、32.99%、21.54%、8.01%,中融信托的實際控制人為中國機械工業集團。
時代财經發現,中融信托董事長兼公司法人劉洋是中植集團已故實控人解直锟的外甥,曾在中植集團擔任副總裁。此外,中融信托監事會主席金慶浩,也是由中植集團推薦。
截至 2022 年末,中融信托存續信托計劃 1633 個,自有資產 304.18 億元,公司及各子公司受托管理資產總規模 7857.09 億元。受托管理資產中,公司管理信托資產 6293.49 億元,占 80.1%;子公司受托管理資產 1563.6 億元,占 19.9%。
中融信托 2022 年實現營業總收入 50.34 億元,公司本部淨資產 208.37 億元,淨資本 176.22 億元,淨資本覆蓋率 192.45%,淨資本盈餘 84.65 億元。
面對上市公司頻頻公告稱購買的產品未能兌付,中融信托相關人士曾向投資者回應稱,公司目前經營正常,外部全面停兌的消息不實。
如今,中融信托官宣部分信托產品無法按期兌付,并聘請建信信托、中信信托為公司日常經營管理提供服務,委托期限為 2023 年 9 月 15 日至 2024 年 9 月 14 日,雙方協商一致可提前結束或延期。
身為頭部信托公司,建信信托和中信信托的實力不可小觑。其中,建信信托作為中國建設銀行投資控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目前注冊資本 105 億元,至 2022 年底受托管理資產總規模 1.5 萬億元。
中信信托股東為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最終實際控制人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中信信托各項關鍵性指标連續 14 年排名行業前三,多次獲得中國監管最高評級和信托行業最高評級。
關于本次 " 托管 ",中融信托表示,本公司相關的債權債務關系、信托法律關系不因此而發生改變,公司繼續按照有關法律和信托合同約定,對信托產品投資者承擔受托人責任。
一位信托業人士指出,托管組的主要工作并非處置兌付爆雷項目,而是維持中融基本機能和确保正常項目到期後及時兌付。中融信托目前存續的正常項目大多數還有 1 年到期,所以托管期至大多數項目結束為止,但不排除延長托管期的可能。
加速大股東退市進程
中融信托的兌付風波有可能影響其第一大股東經緯紡機,進而加速其退市進程。
9 月 15 日,經緯紡機公告稱,由于市場變化,經緯紡機經營面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會對公司造成重大影響,為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經緯紡機以股東大會決議方式主動撤回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交易,轉而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轉讓。
當日,經緯紡機 2023 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前述事項,已向深交所提交主動終止上市申請材料,尚需取得深交所的有關決定。
此前 8 月底,經緯紡機曾公告稱,為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經股東恒天集團、恒天控股提議,并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公司拟以股東大會決議方式主動撤回 A 股股票在深交所的上市交易,并轉而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轉讓。
經緯紡機前身是 1951 年成立的經緯紡織機械制造廠,是世界 500 強國機集團的骨幹企業——中國恒天的核心成員。經緯紡機于 1996 年在深交所上市,是全球領先的棉紡織全流程成套設備供應商。
截至 2023 年 3 月末,中國紡機、恒天控股、恒天集團分别持有經緯紡機 31.13%、24.49%、2.70% 的股份,三方存在關聯關系,并且屬于《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中規定的一致行動人。
一直以來,經緯紡機以紡織機械為主業,兼營金融信托業務。2022 年,經緯紡機的紡織機械業務實現營收 66 億元,信托業務收入 48.62 億元。
另外,中融信托還曾是經緯紡機的主要利潤來源。2021 年,中融信托淨利潤達 14.87 億元,但 2022 年降至 10.56 億元。今年上半年,中融信托歸母淨利潤約為 3.32 億元,同比減少 51.63%。
有業内人士指出,經緯紡機拟主動退市或受其金融信托業務影響,中融信托產品逾期風波已經對其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在影響還未顯露并對上市公司經營、股價產生衝擊時,主動退市将逾期風波影響降低,或是一種抵御風波的辦法。
北京周泰律師事務所楊夢琛律師也表示,經緯紡機主動退市,不排除可以從法律層面将金融風險與資本市場有效隔離。但中融信托逾期兌付問題若一直持續,經緯紡機依然可能會受到其影響,因退市後降低信息披露要求僅能隔離部分風險。
仍有上市公司持續買進
今年以來,不斷有上市公告稱認購的中融信托產品發生逾期,中融信托停兌風波愈演愈烈。
此前,中融信托曾發布一則《關于謹防不法分子進行詐騙的嚴正聲明》,但并未就停兌事項做出正面回應。此次 9 月 15 日公告内容為中融信托自 " 停兌 " 風波發生以來的首次官方正面回應。
在中融信托官宣 " 爆雷 " 的同一天,微光股份(002801.SZ)發布第二份逾期公告,截至目前,公司及其子公司認購的中融信托產品逾期未兌付金額已累計達到 4.08 億元。
微光股份坦言,鑑于上述信托產品投資款項的收回尚存在不确定性,并基于非保本理财產品的性質,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兌付的風險,如本息無法全部兌付将對公司利潤產生不利影響,影響程度具有不确定性。
時代财經發現,今年 3 月 -8 月,微光股份、先鋒電子、中瑞泰、安邦電氣、金房能源、金博股份、南都物業、鹹亨國際、雷科防務、塔牌集團等上市公司先後披露遭遇中融信托逾期兌付。
自 8 月以來,中融信托兌付危機進一步爆發,11 家上市公司先後公告 " 踩雷 " 中融信托。其中,逾期的中融信托產品期限為 3 個月至 24 個月不等,預期年化收益率在 5.4%-7.2%。
據太平洋證券統計,2022 年 8 月 17 日至 2023 年 8 月 17 日,購買中融信托產品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基礎化工、醫藥生物、農林漁牧等行業,其中總市值低于 50 億元的公司一共 18 家,占比高達 75%。
浙商證券分析,本次中融信托產品出現逾期兌付的情況,不能排除與地產敞口較高有關。從行業情況來看,地產項目出現問題是信托產品違約的主要原因。
此前,中融信托曾 " 踩雷 " 多家融資方,包括恒大集團、佳兆業、融創、藍光集團、泰禾集團、世茂集團、華夏幸福、海倫堡、名門地產、東亞地產等 10 餘家房企。
盡管身陷囹圄,但時代财經發現,中融信托仍有新的信托產品成立。其中,7 月有 20 只新產品,8 月有 8 只新產品,9 月截至目前有 2 只新產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仍有多家上市公司持續購買中融信托產品,其中不乏已經 " 踩雷 " 的上市公司。
7 月,金房能源(001210.SZ)斥資 4000 萬元購買中融信托的 " 圓融壹号 -6M" 非保本產品,到期日為 2024 年 1 月 1 日。金房能源曾公告稱,公司合計耗資 9000 萬元購買的 3 款中融信托產品因未到期尚未贖回。
無獨有偶,7 月 19 日,微光股份全資子公司杭州微光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斥資 3800 萬元中融信托旗下圓融 1 号產品,到期日為 2023 年 10 月 17 日。此前,微光股份披露,公司尚未收回的中融信托信托產品金額合計約 4.08 億元。
面臨兌付風波,中融信托并未 " 躺平 ",而是選擇引入兩大信托公司入場,這對購買其產品的投資人會產生積極影響。對此,國投泰康信托研究院院長邢成表示,說明中融信托的經營風險已經進入監管視野,不會再出現 " 風險裸奔 ",相關經營風險有望得到減輕或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