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泰蘭德的風吹不進内娛?,歡迎閱讀。
文 | 小玉
泰蘭德的風吹進内娛了?
五月時,青島艾可什機場音樂節邀請 Billkin 馬群耀參演,現場萬人大合唱反響熱烈。一些主辦方從中嗅到商機,接着不斷有音樂節的演出陣容涉及泰國明星。
登封嵩山音樂節有 BKPP、愛空四子、HYBS,天津泡泡島音樂節有 PP krit 林祎凱,貴陽 z 紀元山湖音樂節有 Nanon 黃樂榮,網傳羅傑夫、Nunew 林景雲等泰星也将露面杭州、烏蘭布統等地的音樂節。
一時間,泰圈華妃堪比過年。而讓他們歡呼雀躍的不止如此,還有羅傑夫出現在披哥 3 嘉賓名單裡、Gulf 見面會青島站審批通過等。
随着疫情影響減退,中外文娛交流的頻次再度升高。跨國錄制風險降低,國内影視劇、綜藝往外跑的同時,國外明星也獲得了更多内地演出機會。韓娛的風刮得久了難免洩勁,輪到泰星受益也在意料之中。
不過,要說 " 泰蘭德的風吹進内娛了 " 或許為時尚早。
此前意圖來華發展的泰國明星不在少數。瞄準演員路線的有 Mike、Push、徐志賢等,成為偶像出道的有楊芸晴、鄭乃馨、高卿塵、尹浩宇等,參加短期活動的更是數不勝數,但并沒有誰真正取得頂流俱樂部的入場券。比起韓流盛世時期,泰風在内娛似乎有些水土不服。
01
客觀存在的文化差異
民間流傳的 " 限韓令 " 已經延續七年,同樣青睐中國市場的泰娛卻沒能趁機一家獨大。究其原因,彼此之間的文化差異不容忽視。
最近這批來華泰星的演藝經歷和粉絲組成就是一種證明。他們的成名作大多是同志題材,圈到的中粉也以嗑得下此類 CP 的年輕閱聽人為主,在内娛的大眾影響力有限。
熱度很高的 BKPP 是 Billkin 和 PP krit 的雙人簡稱,他們因泰劇《以你的心诠釋我的愛》走紅。愛空四子則是《愛在空氣中》的四位男主,Nanon、Nunew、羅傑夫、Gulf 四人的代表作分别是《兩小無拆》《甜心派》《黑幫少爺愛上我》《與愛同居》,均為泰腐系列劇集。
本身耽美就是小眾文化,再加上這些作品的尺度較大,這就導致他們在内娛的閱聽人規模較小。《以你的心诠釋我的愛》已是近年口碑泰劇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部,超 22 萬豆瓣網友為它打出 9.3 的高分,而其他幾部劇集的評分人數都未達到 10 萬量級。
對比國產耽改劇領網域,《陳情令》有超 174 萬人評分、《山河令》有超 58 萬人評分。也就是說,性質相似的泰腐劇應當還未觸及内娛對應市場的天花板,仍留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可是,想要有所突破顯然不是一件易事。
與主打 " 社會主義兄弟情 " 的耽改不同,泰腐不僅劇情尺度大,劇外營業也與 " 内斂 " 毫不沾邊。有的劇會在拍攝前就開始做鋪墊,讓演員私下活動重合,并通過 ins 等社交平台頻繁互動。劇播期間,見面會、直播、采訪等活動中,演員親密的肢體接觸、雙人甜蜜互動更是必不可少。劇播完,CP 也不會解綁,更多會接着二搭、三搭出演情侶。
不得不說,泰星的敬業程度特别容易讓中粉上頭,但缺少提純唯粉以及擴充唯粉的有效通道,也意味着演員個人難以在内娛更進一步。畢竟 " 下海 " 在内娛還不算個好詞,大尺度也與多數人長期形成的審美認知相違背。
《與愛同居》CP 營業,目前已解綁
從語言、文字、面孔、習俗等各方面來講,我國對泰國乃至整個東南亞的接納程度都不如日韓。藝鼎傳媒是國内首家引進泰劇的公司,其高層就曾表示," 中國人看日劇、韓劇,都是在東亞文化體系之下,有更多的共情點。看泰劇時,就沒有辦法產生很多共鳴。"
當然,不僅泰腐,泰國靈異恐怖、家庭倫理、偶像愛情等流行題材與内娛市場之間都存在這一問題。
02
制作、造星、題材上的優劣
早前,來華發展的泰國男星大多為泰偶出身,開拓中國市場的路徑是出演内地劇集,同時參加各類綜藝節目、晚會活動的錄制。其中也不是沒有優質資源,但這些泰星總少了些實力,也差了點運氣。
Mike 是内娛知名度較高的泰國男星之一,這源于他在華參加了大量活動。2014 年,泰版《浪漫滿屋》讓他一炮而紅。随後,他就開始了對内娛的明确布局,先後出演了《無心法師》《青丘狐傳說》《親愛的,公主病》《美味奇緣》等劇以及《萬萬沒想到:西遊篇》《面若桃花》等電影,還參加了《中餐廳》《披荊斬棘的哥哥》等大熱綜藝。
在他之後還有徐志賢,從 2017 年開始相繼出演了《如果,愛》《萌妻食神》《外星女生柴小七》等劇集,推哥 Push 則只短期在華活動過,和宋轶搭檔主演了網劇《逆襲之星途璀璨》。
但不管是中泰兩條腿走路的 Mike 等人,還是僅依靠泰劇輻射中國觀眾的更多泰星,他們在内娛的大眾認知度也不如宋慧喬、宋仲基、李鍾碩等一眾韓國演員。
追溯電視時代,泰劇在我國市場上也算是有過一段足以同韓劇扳手腕的輝煌歲月,這主要得益于渠道優勢。
倒回 2002 年,CCTV8 海外劇場播出首部引進泰劇《俏女傭》。往後六年間,各大電視台更多還是專注引進韓劇。但 2008 年開始,價格低廉的泰劇吸引了多個地方台的注意,尤其是安徽衛視,陸續引進了《天使之争》《愛恨情仇》《玻鑽之争》《千金女傭》等經典泰劇。
雖然質量參差不齊,但跟《城市獵人》《浪漫滿屋》《我叫金三順》等韓劇一樣,這些泰劇皆是當下很多年輕觀眾的童年回憶。它們也讓傑西達邦、Pong、Aff 等主要演員的面孔在我國家喻戶曉。
網播時代到來,電視台帶給泰劇的渠道優勢消失,泰劇對華輻射力度随之減弱。與此同時,我國娛樂產業的飛速發展也進一步擠壓了泰劇在華的市場份額。
當然,這不單是泰星的阻礙,韓星同樣避不開。只是韓劇依靠正确的進化方向,依然可以讓韓星們在中國市場刷存在感。
反觀泰劇,其仍在輸出的傳統愛情、家庭等題材劇集,在制作水平、造星水平上都遠不如韓劇與國產劇,很難吸引到大把中國觀眾。哪怕有腦洞很大或十分狗血的情節出圈,也只會被網友們視為互聯網樂子,而不會專門前去追劇,導致對應演員的影響力有限。
另一方面,韓、泰傳統題材都有衰落的趨勢,兩國同在 2016 年搭上流媒體 Netflix 的東風。秉持着本土化原則,Netflix 在韓國市場專注探讨階級對立、貧富差距,作品有《王國》《鱿魚遊戲》《黑暗榮耀》等。而泰國市場的命題則成了宗教與靈異,推出了《禁忌女孩》《絕境島》《彼岸之嫁》等劇。
兩種内容放在中國市場 battle,高下立見。《禁忌女孩》播出時也一度頗受我國觀眾歡迎,但疑似辱華遭到大量觀眾抵制,更多靈異劇集則沒有顯示出成為全民爆款的質量。
以作品見真章,哪怕韓星沒有來華活動,他們也可以在内娛保持住熱度,泰星在這方面就略遜一籌了。
03
偶像工業的無可取代
劇集之外,發達的偶像工業也是韓流在内娛無可取代的娛樂内容。
一些泰星在韓以偶像身份出道後,反而助力他們更輕松的收獲中國粉絲,如 BLACKPINK 的 Lisa 、 ( G ) I-DLE 的 Minnie 等。内娛選秀風起時,Lisa 以導師身份參加過《青春有你 2》,但這類泰星背後與泰娛無甚關聯,產生的影響力主要歸屬韓娛。
說起内娛選秀節目,韓國偶像來做導師的同時,也有泰國小藝人來當選手。
2018 年的騰訊視頻選秀節目《創造 101》裡,分别以第八名、第九名的成績加入火箭少女 101 的楊芸晴、李紫婷都是泰籍華裔。硬糖少女 303 的成員鄭乃馨、INTO1 的成員高卿塵和尹浩宇也來自泰國。
這些限定團都已到期解散,但泰國成員仍然選擇在内娛發展。跟本土偶像一樣,他們以發專輯、跑綜藝為主,部分還會進組拍戲。比如鄭乃馨,主演的甜寵網劇《麻煩請你先告白》正在騰訊視頻播出,參與的綜藝及晚會有《朝陽打歌中心》《百分百開麥》《山海奇幻夜》等。
但他們要面對的是,出道時就并非高位,流量本就難以與頭部偶像相匹敵,國内影視公司和視頻平台自然更願意給予本土人氣藝人機會。尤其是演員這條賽道上,這些來自泰國的偶像有機會碰觸的資源量級,估計很難達到楊超越、虞書欣、吳宣儀等藝人的水平。
盡管韓娛的擴張要強勢得多,但泰星在内娛網友心中也有一些獨特的優勢。
長期在華務工的泰星在學習中文上都很認真,目睹鄭乃馨、高卿塵、尹浩宇等藝人從語言不通到順暢交流後,很多網友都覺得他們的敬業态度值得點贊。而短期來華的藝人中,愛空四子在嵩山音樂節上專門演唱了中文歌也赢得網友好感。還有接地氣的營業方式、言語與行動上經常表達感謝等,都是讓中粉享受的雙向奔赴。
不管怎麼樣,泰星在内娛始終有一塊市場存在,只是規模處于流動狀态。不知這波來華務工的泰星,能否讓這塊市場再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