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紅毯先生》虧損成定局,歡喜傳媒2024第一劍“劈空”,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眸娛
2024 春節假期快要結束,打得熱火朝天的春節檔也即将分出勝負。
賈玲、沈騰、馬麗 " 三足鼎立 " 的 2024 年春節檔,《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 2》還在角逐票房冠軍,雖然最後的赢家并未誕生,但随着《我們一起搖太陽》宣布撤檔,毫無疑問春節檔唯一一部票房沒有過億的電影——《紅毯先生》成為了最大的輸家。
《紅毯先生》票房慘淡成如今的模樣,确實是在意料之外。
寧浩時隔五年再次打造的新電影,國民巨星劉德華助陣,上映前可以說是萬眾期待,但事實是截止到發稿,《紅毯先生》的票房仍然沒有突破一億。
去年春節檔靠《滿江紅》拿下票房冠軍的歡喜傳媒,2024 年的第一劍就 " 劈空 " 了,虧損已成定局。
紅毯先生虧了多少?
電影市場的春節檔有一個說法:只要票房沒有超過《熊出沒》,就算是撲街了。
眼看熊出沒系列第十部大電影《逆轉時空》票房直奔 12 億,一眾大咖助陣的《紅毯先生》票房卻連這部動畫電影的零頭都沒有。
落後的不只是票房,還有排片占比和上座率,《紅毯先生》的排片從上映首日的 8.5% 掉到 1.5%,已經連續三天全國排片未過萬場,而在僅有的場次中,上座率也從首日的 20.7% 下降到不足 10%,可以說是全方位掉隊。
根據貓眼電影數據顯示,截止到 2 月 7 日,《紅毯先生》片方分賬票房不足三千萬,出品方歡喜傳媒的虧損已經是板上釘釘,但問題是究竟虧了多少呢?
在歡喜傳媒 2022 年 1 月發布的通函中,公開了《紅毯先生》的承制協定主要條款。
《紅毯先生》是歡喜傳媒集團一手承包的電影,第一出品方為歡喜傳媒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上海歡十喜傳媒,第四出品方則是歡喜傳媒股東、導演寧浩的壞猴子影業。
通函顯示,《紅毯先生》的攝制經費總額約為 2.6 億元,均由歡喜傳媒集團支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主角劉德華的費用超過 6000 萬元。
根據電影市場票房分賬比例來計算,片方分賬占比 36.9%,意味着《紅毯先生》總票房超過 7.2 億,歡喜傳媒才能夠堪堪回本。
但截止到 2 月 7 日,貓眼電影給《紅毯先生》的預測總票房也并未過億,目前來看想要回本等于天方夜譚。
對于歡喜傳媒而言,《紅毯先生》票房失利帶來的打擊肉眼可見。
2023 年歡喜傳媒一直保持着上升勢頭,靠《滿江紅》和《學爸》兩部電影占到全國電影總票房的 10%,上半年盈利達到 13.19 億港币,同比增長了 95 倍,集團毛利實現大幅回升。
毫無疑問,歡喜傳媒對《紅毯先生》延續集團上升勢頭抱有很大期許,不止一次在報告中提到該電影上映會為集團帶來收益,對業績有所改善。
可惜的是,《紅毯先生》這張牌并未打出成績,随着票房和網絡聲量日漸下降,在 2024 年春節檔頭部電影公司的混戰中,歡喜傳媒逐漸失去了競争優勢,也留給觀眾和市場一個問題:為什麼 " 寧浩 + 劉德華 " 也救不了《紅毯先生》的票房?
拯救不了的紅毯先生
票房并不是反映一部電影好壞的唯一标準,《紅毯先生》也絕對不是一部爛片。
事實上,《紅毯先生》是一部帶有濃厚 " 寧浩風格 " 的電影,以香港巨星劉偉馳與導演林浩合拍農村題材電影為主線,展開了一系列的荒誕鬧劇,主要探讨的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存在壁壘。
雖然打着喜劇的旗号,但《紅毯先生》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熱熱鬧鬧的喜劇,而是充滿了黑色幽默和荒誕,更多的是隐喻和諷刺,由于電影仍在上映,眸娛對内容不做過多劇透。
評價一部電影多多少少帶有主觀色彩,一千個觀眾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們在這裡也不去評價《紅毯先生》到底好不好看,而是客觀來看,這部電影的商業化是失敗的。
寧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我們不缺很熱鬧的片子,我自己也煩了,想拍兩個冷靜點的。
受限于電影風格,《紅毯先生》一方面不适合在熱鬧的春節檔上映,這部電影的主基調是嚴肅、諷刺,不是那種能夠讓觀眾在影院吃着爆米花、哈哈大笑的輕松電影。春節吃香的是《熱辣滾燙》《飛馳人生 2》這類合家歡爆笑喜劇片,票房表現就是最好的反饋。
另一方面電影并沒有一個明确的宣發點,從抖音、微博兩大電影宣傳重地來看,片方對電影的宣傳大多關注的是電影之外的話題,并沒有集中在電影内容上。
以《熱辣滾燙》為例,宣發重點在 " 賈玲減肥成功 " 和 " 愛自己 ",對觀眾有足夠的吸引力,但《紅毯先生》整部電影的節奏比較慢,甚至沒有一個明确的高潮點,有思考、有内涵、值得回味,但并沒有适合進行大範圍商業宣發的亮點。
作為一部商業喜劇片,《紅毯先生》其實沒有那麼商業,換句話說,它的藝術價值是要高于商業價值的。
還有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劉德華的名氣無法轉換為實質的票房。
沒有人會懷疑劉德華的國民度,以及在下沉市場的人氣,尤其是在重點宣發平台抖音上,他的熱度甚至是傲視群雄的存在,但實際上劉德華的票房号召力卻遠不如賈玲、沈騰這類喜劇演員。
整個 2023 年劉德華上映了四部電影,除了特别出演戲份不多的《流浪地球 2》《93 國際列車大劫案:莫斯科行動》外,主扛的兩部電影《金手指》和《潛行》總票房未過 10 億,數據表現平平。
《紅毯先生》的票房表現更是慘淡,目前的片方分賬票房甚至不足以覆蓋主角的片酬,從票房回報來看,是不太劃算的。
客觀來說,影響票房的因素有很多,但對于歡喜傳媒而言,《紅毯先生》的滑鐵盧不僅代表着收益的銳減,更意味着集團現行的主要制度或多或少出現了問題。
" 難產 " 的歡喜傳媒
歡喜傳媒一直引以為傲的就是開創了全新的股權結構—— "導演股東制"。
簡單來說,導演股東制就是把導演變成公司股東,向導演發放公司股份,這種制度的優勢在于能夠深度綁定明星導演,以頭部優秀導演帶動頭部影視内容的制作。
這種全新的打法讓歡喜傳媒将張藝謀、陳可辛、王家衛等一眾明星導演收入麾下,組成了一個 " 導演天團 ",有優秀的内容創作者把關,歡喜傳媒近些年的影視作品質量水準都比較高。
但問題在于,明星導演能夠保證電影的藝術價值,卻無法保證電影的商業價值,張藝謀既能導出 2023 年的票房冠軍《滿江紅》,也創作出了票房堪堪破億的《一秒鍾》。
另一方面,随着電影市場的發展變化,觀眾的觀影習慣也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盲目為大導演的作品買單,而是更注重自我的審美判斷。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歡喜傳媒現行的導演股東制已經失去了優勢,寧浩《紅毯先生》的失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作為歡喜傳媒的股東導演,同時也是創始人之一,寧浩作為導演的高光時刻其實是在加入歡喜傳媒之前。
自 2015 年歡喜傳媒成立之後,寧浩執導的院線電影僅僅只有三部,除了拼盤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之外,另外兩部獨立執導的電影豆瓣評分均未過 7 分,而在《紅毯先生》上映之前,寧浩已經有近五年沒有產出院線電影了。
一個非常顯著的現象是,除了張藝謀在 70 歲高齡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創作欲之外,其他股東導演都已經多年未上映院線電影了,導致過度依賴明星導演的歡喜傳媒出現了 " 難產 " 的情況。
一方面是受到口罩環境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明星導演對作品的要求确實比較高,不會為了產量而放棄質量,2021 年至今歡喜傳媒擔任第一出品方的電影僅僅只有《尋漢計》《滿江紅》和《紅毯先生》三部,導演股東制的弊端正在逐漸顯現。
随着電影市場的復蘇,歡喜傳媒 " 難產 " 的情況肯定會有所緩解,積壓的項目不出意外會陸續上映,顧長衛執導的《刺猬》、張國立執導的《朝雲暮雨》、王小帥監制的《上山》等都是歡喜傳媒手裡的 " 好牌 "。
不過,曾經也被視為一張好牌的《紅毯先生》并未打出預期的效果,市場的反應無法被準确預測,但從剩下的牌來看,藝術價值應該不用太擔心,而注重電影的商業宣發或許會成為歡喜傳媒未來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