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明明周末有利好,怎麼今天又跌了?,歡迎閱讀。
1 月 29 日,市場全天震蕩調整,創業板指跌超 3% 再創調整新低,滬指衝高回落失守 2900 點。截至收盤,滬指跌 0.92%,深成指跌 2.06%,創業板指跌 3.49%。
板塊方面,中字頭、中船系、銀行等板塊上漲,CPO、BC 電池、AIGC、算力租賃等板塊跌幅居前。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 4800 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 8052 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 235 億。
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 5.92 億,其中滬股通淨買入 9.36 億元,深股通淨賣出 15.28 億元。
早盤收盤時,滬指還在權重股支撐下獨紅;
下午開盤,随着中字頭股票回落,各大指數紛紛翻綠。
直到中船系、銀行和白酒板塊尾盤回暖,指數才一度好轉,但最終仍收盤在幾乎最低點。
相信很多人和筆者有同樣困惑——
怎麼又高開低走了?
重點還不在高開低走,此前不少個周一都有類似情況;
更令人困惑的是,昨天消息面明牌 " 限制做空 ",明明是個利好,為何今天仍有不少資金出逃?
要想找到部分原因,還得先看看今天盤面上一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1. 單日跌停個股 74 家,為本月第二多(僅次于 1 月 22 日)+ 超 1800 只個股跌超 4%
其實上周五市場就有轉弱迹象,體現在 CRO、MR、BC 電池等板塊明顯領跌。但當天地產板塊和海南、上海國資概念相對 " 護 " 住了指數。
今天的這些數據則說明,短線情緒來到了月内的次冰點。
2. 早盤大市值個股明顯強于小盤股,或者說,市場上還活躍着的資金更偏愛中字頭。
中字頭的強勢,這裡不贅言。總之既有利好支撐,也是近期連續走強帶來的 " 慣性 "。
3. 此前借道寬基 ETF 托市的大資金,今天基本按兵不動。
下圖是某只滬深 300ETF 的日 K。
4. 次新股板塊早盤明顯高開,但低走也相當明顯
據報道,上周末證監會宣布進一步優化了融券機制:
一是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自 1 月 29 日起實施;
二是将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為次日可用,對融券效率進行限制,自 3 月 18 日起實施。
高開符合周末利好出台後的市場預期,不少人都覺得是大利好。畢竟 " 融券做空 " 引起股民廣泛關注,就是自去年 9 月,金帝股份上市首日遭大幅融券砸盤才開始的。
至于低走,或許可理解為受大盤整體情緒不佳拖累;而大盤情緒早上 " 不太對勁 ",又與 AI(以 CPO 為主)、光伏等大容量板塊領跌有關。
AI 方面,上周五英特爾大跌 9%,對板塊情緒構成一定打壓。
光伏方面,TCL 中環周末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該公司預計 2023 年歸母淨利潤為 42 億元 -48 億元,同比下降 29.6%-38.4%。
有投資者發現,在前三季度,TCL 中環歸母淨利潤達到 61.88 億元,單第三季度便達到 16.52 億元。以此計算,TCL 中環第四季度預計虧損 13.88 億元 -19.88 億元。
這加重了市場對行業的悲觀預期。TCL 中環早盤就很快跳水跌停。
消息面偏空的,還有連續第二天跌停的藥明康德,也令上周五大跌的 CRO 概念繼續承壓。雖然上周末,藥明康德發布了澄清公告。公司表示,公司注意到生物安全法草案包含了有關藥明康德的内容,公司認為該等内容既不恰當也不準确。公司堅信,藥明康德的業務發展不會對任何國家的安全構成風險。
但有時候市場就是這樣——風聲鶴唳之下,部分靈活資金容易非理性殺跌;若後續消息面有 " 反轉 " 或 " 澄清 ",被錯殺的板塊或個股又會得到修復。
此外,有觀點指出,近期外圍市場亦與 A 股形成了 " 跷跷板效應 ",特别是日本股市,當日經指數殺跌時,資金就會流向 A 股,當日本股市上漲時,資金就會流出。今天,日經指數再度大漲,所以形成了北上資金淨流出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上周連續調整,A 股場内的幾只日經 ETF,高溢價率已有明顯修正,目前約 1%~8%。
上周明顯走妖的美國 50ETF,今天則來了個 " 天地板 ",但溢價率仍接近 30%。
這也提醒投資者,短期走勢再怎麼異常,最終都逃不過 " 估值回歸 ",所以要時刻注意風險。
對于後市,國泰君安證券指出,政策密集出台對市場預期的提振是脈衝式的,新形成的樂觀預期和市場水溫不會驟降,預計指數大幅反彈之後,節前看短做短,指數分歧上升震蕩為主勿追高,紅包行情進入板塊擴散。
中期角度上,增長預期缺乏上修動力和交易結構待出清,底部待夯實。配置方面,高分紅的行情未結束但波動會加大,春節前 " 紅包行情 " 擴散關注低估值成長反彈。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