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性别認知比在線人數還多的遊戲,比秋天的蟬還短命,歡迎閱讀。
夏蟲死掉的時候,沒人在乎它是不是非二元性别
蟬,一種昆蟲。孵化後,會在地下蟄伏八年之久,靠吸食植物根系的汁液不斷成長,于某年的夏天破土而出,發出巨大而刺耳的擾民叫聲,呼朋引伴尋求交配,并在其後的短短一兩個月内迅速暴斃,留下滿地的蟬尿和一片寂靜——俗話說得好,夏蟲不可語冰,而蟬就是所謂的夏蟲。
某種意義上來說,《星鳴特攻》也是只蟬。八年前的那個夏天,當大夥還沉浸在當初那個 " 最好 " 的《守望先鋒》中,看沒被和諧的獵空屁股,選六 D.Va 陣容橫掃花村時,《星鳴特攻》就下鍋了——那時,士兵 76 還沒被打上 LGBT 的标籤,托比昂和小美也尚未因年齡和身材在 " 政治正确打分器 " 中獲得額外加分。
在這漫長的八年中,《星鳴特攻》吸走了投資者們的大把票子,具體數額眾說紛纭—— Reddit 論壇上真假不知的爆料帖說,它拉到了一筆全行業最高的 2.5 億美元投資,當我想去考證時,帖子已經被管理員拿下了。
後來,這個數字又在民間的口口相傳中滾到了三個億、八億、十五億、二十億,具體金額雖不可知,但從遊戲優良的音畫表現、精心制作的過場動畫,以及還未正式發售就開啟連載的劇情卡通片來看,他們确實不差錢。
在遊戲發售前後,《星鳴特攻》鋪天蓋地的宣發和開發者們的豪言壯語,也像是正在樹上吱哇叫喚的蟬——在八月初,大夥焦急等待《黑神話:悟空》的那些日子裡,IGN 幾乎每天都要發一個《星鳴特攻》的英雄小短片,為世人展示星鳴宇宙性别認知多樣性的同時,也不斷刷新着油管的點踩數據紀錄。
如果用動視暴雪的 " 政治正确打分器 " 給這款遊戲評分,那《星鳴特攻》可真是喜提大滿貫——這裡有自我性别認知為 " 他 " 的粗壯機器人,頂着方形水桶頭盔的 " 非二元性别 " 宇航員,以及 " 性别尚未确定 ",能随着切換技能而自由變性的蘑菇人。
BMI 指數并不美麗的 " 艾瑪裡 " 和 " 多恩 ",提醒着螢幕前的玩家注意卡路裡的攝入," 女公爵 " 臉上的皺紋揭示着歲月不饒人的殘酷,角色們豐沛的膚色更是暗示着這個銀河中不止有黑與白,而是一片彩虹色的世界。
好在,你無需糾結用 " 他 "" 她 " 還是 " 它們 " 來稱呼這些極度多元的角色,因為遊戲已經将這些稱謂明文标準在了選人界面的醒目位置,不可謂不貼心。
紙上得來終覺淺,為了實踐出真知,《星鳴特攻》的開發者們将這份多元化的認知,貫徹到了日常的開發與辦公中——一位名為 "Smash JT" 的爆料者稱,開發商 Firewalk Studios 中的一名 " 非二元性别開發者 " 要求團隊中的其他人稱 TA 為 " 教授 ",否則就要被炒鱿魚。
直到遊戲發售前夕,不少開發者還在社媒上和專程前來嘲諷的玩家們對線,并把不喜歡這款遊戲的人稱作為 " 沒有才能的怪胎 ",并進一步激化了社媒上的罵戰——不管雨點大不大,起碼這雷聲始終是震天響。
但眾所周知,即便《星鳴特攻》的諸多特性與名為 " 蟬 " 的昆蟲如此相似,二者卻并不能因此而畫上等号——蟬可比《星鳴特攻》長壽多了,前者出土後能活一個季度,後者不到半個月就入土了,保質期還不如一盒放在冰箱裡的巴氏滅菌乳。
會赢的
作為繼《絕地潛兵 2》之後,又一個被 PlayStation 寄予厚望的多人遊戲,《星鳴特攻》的上線成績可謂震撼—— Steam 平台多達 697 人的最高在線人數,可與 M 站評分高達 36 的《魔戒:咕噜》(758 人)争雄。
我打咕噜?真的假的
實際上,暴死的迹象在遊戲的 Beta 測試期間就初現端倪。測試版遊戲與正式版除了缺少幾個英雄角色,幾乎沒有區别。可即便是這場免費測試,最高在線也僅有 2388 人——沒錯,免費測試都沒人玩,到了正式版,這遊戲可是要收您 40 美刀的。
這個本就可憐的在線數字,在遊戲正式上線的不到兩周内快速衰減,截至停服公告發布前,Steam 平台僅剩 33 名 " 品屎先鋒 " 在遊戲中奮戰——考慮到這款遊戲開一局需要十個人,就算抛開網絡延遲把他們強行排到一塊兒,也才勉強能湊出三桌,還餘出三個倒黴蛋。
赢,大赢特赢
顯然,對一款劍指 " 最佳持續運營 " 的遊戲來說,這點在線人數是遠遠不夠的——《無人深空》和《賽博朋克 2077》的涅槃重生,除了開發商的補救和态度,更多是因為它們從最初就擁有龐大的玩家群體。而對這樣一款從最初就爛完的遊戲而言,等待它的命運便只有停服一途。
9 月 4 日凌晨,《星鳴特攻》官方發布了一紙通告,宣布了這款遊戲的結局——遊戲立刻下架。兩天後的 9 月 6 日,遊戲将會停服,全平台的所有玩家都将獲得退款,官方将在未來 " 探索其他選擇,包括那些能夠更好地接觸到玩家的選擇。"
這全額退款看似豪橫,但考慮到遊戲僅 2.5 萬套的全平台銷量預計(同樣低于《魔戒:咕噜》的 2.6 萬套預計),以及那高達數億美元的開發成本,如今的這點小小損失倒也虱多不癢了。
在消息公布後,為數不多的剩餘玩家開始在遊戲中瘋狂跳樓,以此快速結束對局,刷取這款即将絕版遊戲的白金獎杯——願他們好運,因為按目前的趨勢下去,在刷到白金獎杯之前,就要排不到人了。
此外,這場下架也毀掉了 3DM 和其他一眾媒體的微博抽獎——獎還沒開呢,遊戲沒了,這找誰說理去?
所以,噴子們赢了,《星鳴特攻》死了。
這坨投資回報率界的奇觀倒塌後,為世人留下的只剩一個問題——《星鳴特攻》為什麼會死?
為《星鳴特攻》打出 7 分的 IGN 連發了幾篇文章,想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登場的,是曾經銳評《黑神話:悟空》不夠尊重多元的某 IGN 資深編輯,她給出的理由是 " 盡管《星鳴特攻》已經非常有趣且高質量,但在如今的 FPS 領網域,這還遠遠不夠。"
平心而論,這位編輯說得沒啥問題。不僅是 FPS,如今的大部分主流品類的遊戲市場都已經高度飽和,就連《CS:GO》《守望先鋒》這類作品在推出續作時,都會為了防止分流而将舊作停服。新入局的遊戲就更需要面對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玩家憑什麼要離開現有的,擁有 IP、玩法成熟度、玩家基數等優勢的舊遊戲,去選擇一款并不熟悉、還要額外付費的新遊戲?
上線後表現不溫不火,褒貶不一的《風暴之門》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換句話說,新遊戲想要在紅海之中殺出血路,必須擁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這個閃光點可以是《APEX 英雄》對大逃殺模式的機制創新;可以是《街頭霸王 6》用現代模式和環球遊歷降低門檻的大膽嘗試;可以是《黑神話:悟空》的視聽衝擊與文化轟炸;甚至可以學《劍星》,用極富性張力的角色在 3D 區斬獲一席之地。
不巧的是,上述這些特點在《星鳴特攻》中都不存在。幾乎所有人對這款遊戲的評價都只有 " 扎實 " 二字,還算舒服的槍感配上 "《守望先鋒》,但是摳掉大招 " 的玩法設計,實在稱不上多麼有吸引力——畢竟,《守望先鋒 2》的槍感不差勁,技能組設計比《星鳴特攻》大膽又豐富,地圖和模式多一大截,英雄還有大招放,玩家們為什麼不去玩《守望先鋒 2》呢?
分析到這,答案似乎已經呼之欲出了——《星鳴特攻》就是菜,菜就活該淹死在一片紅海的遊戲市場中。
然而,這固然可以解釋一部分《星鳴特攻》上線暴死的原因,這似乎并不能解釋這款 " 平庸 " 的遊戲憑什麼獲得如此之高的關注度,又為何能在投資者手中取走大把鈔票。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外媒編輯們的文章中,幾乎沒去提那頭 " 房間裡的大象 " ——充滿 LGBTQ+ 明示的角色設計,也是《星鳴特攻》真正去押寶,試圖與主流遊戲做出區分度的地方。
或許,這才是《星鳴特攻》先被高高捧起,又被狠狠摔死的病根。
在 Sweet Baby Inc. 為首的多元化評估公司被扒出來狠狠批判的今天,打多元化牌能夠招商引資早已不是什麼秘密,越是能在運營與作品中體現 "ESG 元素 " ——也就是 " 環境、社會和治理 " 的廠商,就越能得到投資者的青睐。
但凡是瞄準西方市場的中大規模作品,幾乎必然要帶點多元化元素——且不談拉萬、艾比之類的政治正确悍将,就連寶可夢這樣的世界級 IP,都在不知不覺間将 " 男主角、女主角 " 改成了 " 體型 A、體型 B",還順帶把《寶可夢:GO》的角色搞了一通全盤醜化。
但問題在于,不論是 " 性少數 " 群體,還是 " 邊緣化 " 人群,在市場中的占比也屬于 " 邊緣 " 和 " 少數 "。而遊戲是商業作品,廠商主要面向的對象,到底還是占據 " 多數 " 和 " 主流 " 的傳統玩家群體。而在進行多元化嘗試時所帶出的 " 角色醜化 "" 與歷史傳統相悖 " 的副產物,又會不可避免地觸怒已經被俊男靓女們 " 慣壞 " 的後者。
所以,如何在多元化審查和商業成功之間做到 " 兩難自解 ",也是當下廠商不得不做的功課。
對此,遊戲界給出了上中下三策。
如《VA-11 Hall-A:賽博朋克酒保行動》和《紅弦俱樂部》,将 LGBT 等元素融入故事背景,以 " 不搞特殊 " 的方式,冷靜克制地闡述——不刻意凸顯,也不大張旗鼓地宣傳,反而将 " 多元化與大眾人群和諧共處 " 的圖景毫無違和感地呈現了出來。畢竟,所謂的多元化,不就是 " 你我雖有不同,卻也能平等相處 " 嗎?可謂上策。
或者如《漫威蜘蛛俠 2》,通過精心設計的流程,帶領玩家體驗從聽障人士到性少數情侶的日常生活,雖頗有刻意之嫌,卻也能調動玩家的共情,消解矛盾。此為中策。
控制聾啞人海莉的流程中,玩家使用筆談、手語交流,通過搖桿震動感知聲音
再不濟如《博德之門 3》,幹脆放棄思考,将所有角色一股腦定義為全性戀,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達成兩頭不得罪。雖是下策,卻也不失 "The Gaming Awards" 與 "The Gayming Awards" 的 "TGA 大獎 " 雙收。
結果,在上策、中策或下策之間,《星鳴特攻》選擇了或。
從非主流的角色設計到露骨的性别稱謂标識,再到将性别認知切換綁定到技能組中的奇葩設計……我們不難發現,比起 " 兩難自解 ",《星鳴特攻》更想用按頭的方式,強迫玩家們擁抱多元——《最後生還者:第二章》打的也是這套拳法,它會給遊戲帶來 ESG 投資的額外注入,帶來有關 LGBT 的争議,也會激化 " 大眾玩家 " 與 " 多元化群體 " 之間的矛盾。
但當時的《最後生還者:第二章》擁有斷代領先遊戲界的視聽表現力,有豐富且樂趣十足的玩法,有繼承自前一代的情懷與懸念,也有一個 SBI 還沒被曝光,輿論遠比現在寬容的環境——所以,哪怕是 Debuff 纏身,也獲得了優秀的成績。
對比之下,《星鳴特攻》什麼也沒有。它沒有《最後生還者:第二章》的命,卻得了同樣的病。
其最終的結局,也只能像入秋的蟬一樣,叫了幾聲就沒了動靜,僅僅留下一坨價值幾億美元的爛攤子,和 " 多元化人群爆不出米 " 的刻板印象供後人評說。
我不知道這對多元化和性少數群體會意味着什麼,但那些虧了大把鈔票的投資者,只怕是不會再往同一個無底巨坑裡再跳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