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成都熊貓經濟觀察:看一次“花花”帶動消費近1500元,IP還得跨界破圈,歡迎閱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晨婷
要說世界上大熊貓 " 含量 " 最高的城市,一定是成都。
十步一間的熊貓玩偶店鋪,大街小巷随處可見的熊貓壁畫,遊客腦袋上的熊貓發箍,咖啡店裡熊貓形狀的甜品……
成都大運會開幕後,吉祥物 " 蓉寶 " 又成了年輕人的心頭好,特許經營商店前大排長隊," 又賣空了,快補貨!" 店員忙得團團轉,顧客直接在剛拆封的紙板貨箱裡選購熊貓玩偶。
在成都天府機場,就有大量 " 熊貓 " 映入眼簾。(時代周報 王晨婷 / 攝)
不遠處的城市音樂廳,舞劇《大熊貓》正在上演。竹林密布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來自全球各地的熊貓愛好者們歡聚一堂。正逢暑假旅遊旺季,在 " 頂流女明星 " 花花(和花)等多只熊貓的帶動下,每天數萬遊客參觀熊貓基地,排隊一兩個小時只為看 " 心上熊 " 一眼。
坐擁得天獨厚的 " 國寶 " 資源,成都近年來在推廣熊貓 IP 上不遺餘力。對于成都來說,該如何維系好 " 熊貓熱 ",推廣熊貓 IP?又該如何以熊貓,進一步帶動地方經濟?
火熱背後,熊貓之都的前世今生
早晨 9 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星星產房前,已經圍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一個月大的熊貓幼崽已經長出了黑白色的絨毛,在粉色的小被褥上伸伸小爪,探索這個陌生的世界。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星星產房内,僅有一個月大的熊貓寶寶。(時代周報 王晨婷 / 攝)
" 太激動了,我是第一次看到熊貓,太可愛了。" 從美國來成都參加大運會的安娜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不止是安娜,大運會期間,熊貓基地成為各代表團的熱門打卡地,嬌毅、芝麻、大毛等明星熊貓的玻璃牆前,聚滿了遊客和攝像頭,觀察憨态可掬的 " 滾滾 " 的一舉一動。
六歲的芝麻正是成都大運會吉祥物 " 蓉寶 " 的原型,胃口極佳的它正面對記者的鏡頭大 " 炫 " 竹筍。基地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芝麻因出生時嘴巴有一個小黑點而得名,經網友票選成為 " 蓉寶 " 的原型大熊貓。
作為 " 蓉寶 " 的原型熊貓,芝麻胃口超好。(時代周報 王晨婷 / 攝)
大運會開幕式上,每一支入場的代表團旁都跟了一個可愛的 " 蓉寶 ",跳着憨态的舞步,繼而轉圈比心,熊貓 " 含量 " 超高的開幕式萌倒萬千觀眾。" 蓉寶 " 一夜火遍全網,被網友戲稱為 " 顯眼包 "。
大運會開幕式上的 " 蓉寶 "。(時代周報 王晨婷 / 攝)
" 蓉寶 " 熱進一步帶動了熊貓消費。
正午時分,位于春熙路的大運會特許零售商店前仍有五六十人在排隊。店長謝先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開幕式前後兩天的日均客流量超過一萬," 根本來不及補貨 "。
從花花到蓉寶,成都 " 一虛一實 " 的兩只熊貓無疑是當下動物界的 " 頂流 "。而回看成都與熊貓的緣分,把時間拉回到 800 萬年前,大熊貓的祖先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
北緯 28 度 -34 度之間的茂密林區,是最适合大熊貓的栖息地,成都正位處其中。1958 年,當時的成都百花潭動物園捕捉了第一只大熊貓,成都的熊貓繁育史從這裡起步。1976 年,成都北郊新建起成都動物園,在随後的大熊貓搶救活動中,共搶救成活了 50 只大熊貓。
而從 " 瀕危國寶 "" 外交使者 ",到 " 憨态萌寶 ",大熊貓的形象在近年來有極大的變化。
在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看來,這與消費文化的興起、消費需求的提升和數字經濟下多元媒體的傳播變革,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2013 年,由中國網絡電視台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聯合推出的 iPanda 熊貓頻道上線,通過 24 小時直播大熊貓生活實況,一舉将熊貓捧成 " 網紅 "。
熊貓基地裡的嬌毅、大嬌、徵羽也備受喜愛。(時代周報 王晨婷 / 攝)
" 我之前吃飯的時候都是看着 iPanda 下飯的,iPanda 就是我的電子榨菜!" 熊貓愛好者圖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她最喜歡的熊貓就是雙胞胎姐弟和花、和葉,今年五一假期終于到熊貓基地 " 圓夢 ",親眼見到了最愛的 " 滾滾 ",還代購了許多熊貓周邊回家給好友。
" 萬物可熊貓 ",熊貓 IP 如何破圈?
熊貓無疑為成都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效益。根據四川省文旅廳數據,今年 " 五一 " 假期,26.4 萬遊客參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排名全國十大熱門景點第二位。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估算,買一張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門票 50 元,就能帶動當地交通、住宿等消費 1450 元。" 五一 " 期間,成都全市共接待遊客 1939.4 萬人次,旅遊總收入 150.6 億元,同比增長 81.9%。
更直觀的數據是,今年一季度,熊貓 " 花花 " 的爆紅,帶動周邊產品的網絡銷量飙升超 906%,顯示出地網域特色 IP 的吸金能力。
熊貓基地的商店裡,外國遊客正在選購熊貓周邊。(時代周報 王晨婷 / 攝)
在成都各大核心商圈,熊貓 IP 成為最受矚目的概念。
遠洋太古裡,IFS 樓上的爬牆熊貓和 3D 裸眼大熊貓仍是遊客必備打卡點。7 月 29 日,MAOin 成都熊貓天團迎大運活動在成都寬窄巷子舉行,代表成都吃喝玩樂購的五大熊貓 IP 天團正式亮相。
成都方所書店門口,以花花等熊貓為原型創作的畫作。(時代周報 王晨婷 / 攝)
不過,僅靠熊貓 IP 獲得門票收入的粗放模式,顯然不能滿足本就精于城市營銷的成都。成都想要的,是打造更完整的熊貓 IP 產業鏈條。
" 最近幾年,成都在大熊貓 IP 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在成都大熊貓 IP 層出不窮的繁榮外表下,也出現了熊貓形象設計過度泛濫、熊貓產品良莠不齊的現象。對标國際超級 IP,能真正代表成都城市文化的超級 IP 熊貓形象還有待開發。" 成都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桃曾表示。
記者注意到,在成都街頭的大小店鋪中,公仔、盲盒、鑰匙扣、帆布包等產品依舊是熊貓周邊的主流產品。
遊客在商店裡選購熊貓周邊。(時代周報 王晨婷 / 攝)
" 目前大部分文創企業還是居于產業鏈前端,僅以產品設計和銷售為主,商業模式較為傳統和單一。而呆萌、可愛的熊貓形象一直是大多數熊貓企業的設計标籤,設計創意停留在大熊貓固有的形象表面,缺少核心創意和延展空間。" 成都珍愛大熊貓文化傳播公司、品牌 GOGOPANDA 創始人陳廣宇在采訪中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熊貓雪糕(時代周報 王晨婷 / 攝)
跨界或将是熊貓 IP 破圈的重點。
陳廣宇談到:" 在我們看來,熊貓不僅是簡單的動物概念,更是四川符号乃至中國符号,它可以是我們講述中國文化的載體。将内容與需求結合,不管是政府端還是 b 端、c 端,熊貓 IP 都是具有可輸出性的。因此我們打造 IP 的主要思路也是基于共創模式的開放化,比如我們的 IP 藝術熊貓就是通體白色,可以由各個藝術家創作來用它不同的文化。這其中的(市場)機會是非常大的。"
成都到處可見熊貓形象。(時代周報 王晨婷 / 攝)
打造更立體化的熊貓形象、尋找更豐富的熊貓場景,正致力于大熊貓 IP 深度挖掘的成都熊貓國際旅遊度假區,也将此作為目标。
大運會期間試演的舞劇《大熊貓》,正是度假區擦亮熊貓 IP 的最新力作。時代周報記者在演出現場看到,相比于傳統憨态可掬的熊貓形象,舞劇呈現了一個更野性、自然的全新熊貓形象。
" 原本熊貓 IP 的推廣可能更多在文創領網域,主要形象也是憨憨的。但我們希望在此基礎上呈現更多元、立體的熊貓形象。很多作品會講述人和動物的關系、人和自然的關系,但在這部舞劇裡沒有人,重點講述的就是大自然。" 舞劇《大熊貓》的制片人熊曉虹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舞劇《大熊貓》的演出結束後,演員們向觀眾謝幕。(時代周報 王晨婷 / 攝)
熊曉虹告訴記者:" 我們通過舞劇的形式,表現了 800 萬年前大熊貓和小岩羊、劍齒獸等生物共同生活的形态,其實更多希望傳達的是成都、四川乃至中國的精神,也就是和同時代其他生物美美與共,生生相息,我們希望傳遞的理念和文化就是友善和包容。"
在大運賽場狂攬 4 枚金牌的張雨霏向記者展示她的熊貓泳帽。(時代周報 王晨婷 / 攝)
時代周報記者還注意到,早在 2019 年,四川提出,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公園城市,要深度挖掘和全面利用好 " 國寶 " 熊貓這一超級 IP,通過項目建設和宣傳推介,進一步講好大熊貓故事,弘揚大熊貓文化,發展大熊貓產業,着力培育 " 大熊貓 +" 品牌體系。
近些年,關于推廣熊貓 IP 的檔案也正不斷出台。
離開成都時,機場裡還是随處可見可愛的熊貓。(時代周報 王晨婷 / 攝)
從消費到文化,大熊貓能講述的成都故事,或許值得更多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