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韓國白月光,爆到柏林了,歡迎閱讀。
暑期檔太火,火到容不下愛情。
上周的七夕檔,《孤注一擲》和《學爸》,穩居冠亞軍。
本該是主菜的愛情片《念念相忘》落到第三。
孤注一擲 1.49 億(累計 29.78)
學爸 5568.1 萬(累計 2.58 億)
念念相忘 3999.8 萬(累計 4030.9 萬)
——數據來自燈塔專業版:8 月 22 日 21 時當日票房
也差不多是同一時間,一部小制作的愛情片上線流媒體,口碑爆了。
第 73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場刊得分最高(滿分 4,拿下 3.6)。
爛番茄新鮮度 98%,豆瓣 2w 人打出 7.7。
有人說,這是一段獨屬于東亞男女的隐秘愛情。
肉叔卻覺得,把這段未宣之于口,甚至找不到明證的情感定義為愛情,才是小看了這部電影。
《過往人生》。
娜英和海盛從小生活在韓國首爾一個普通的街區。
青梅竹馬,娜英很優秀,科科求第一。海盛溫和,總哄着氣哭的娜英。
少男少女之間的情愫總是自然純粹的流露着。
連彼此家長都覺得二人很般配。
翻譯自 Julian Vaughn,下同
可惜,這對少年少女,在 12 歲那年分開了。
娜英要和父母移民加拿大。
分别的路口,娜英繼續攀爬,海盛自然也往前,但前路較之平坦得多。
亦如二人的人生。
12 年過去,他們在網絡重逢。
娜英人在紐約,短發,很是幹練。
她已經是個小有成就的劇作家。
海盛呢,沿着身邊同齡人的足迹,服兵役,上大學,讀工程,按部就班地走着。
久别重逢的歡喜,夾雜着對舊有的思念和對彼此變化的新鮮感延續了很長時間。
二人一有空就通視頻,事無巨細地分享各自生活。
就在我們以為一段竹馬重逢相愛的甜蜜戲碼會發生時,娜英叫停了。
為了繼續自己的寫作事業,娜英主動斷聯。
我經歷了 2 次移民才到紐約
我想在這裡做成一些事
我想在這裡過好我的人生
這一斷,他們的人生朝着不同的方向疾馳。
娜英戀愛,結婚,拿到綠卡。
海盛戀愛,分手;出國工作,回國,單身。
又一個 12 年過去。
他們的故事,就此畫上句号?
當然沒有。
因為有一個人還不甘心,海盛。
彼時,算是有點成功的海盛,借旅遊之名,來到了紐約,和娜英見面。
又一個十二年過去了,海盛 " 偶然 " 來到紐約,撞見娜英。
再親密的竹馬,也隔着 24 年的陌生。
娜英主動、大方、坦然地擁抱了海盛,也主動消散了陌生。
娜英帶着海盛遊覽紐約各地,其中包括她和亞瑟經常約會的旋轉木馬。
而到這,電影差不多已經過去了一半。
《過往人生》的觀感,有點悶。
幾乎圍繞在男女主角周圍,主要的情節,也靠對話推動。
用三個時期男女主的小故事,串起了電影。
如果要以愛情為線索去看《過往人生》,那真的簡單又無聊。
青梅竹馬 12 年後網絡一線牽,為了事業,女生狠心失聯。男生不甘心,12 年後重逢叙舊。
愛呢?
他真的愛她嗎?
她真的不是在吊着他嗎?
如果是西方導演來拍的話,海盛完全可以為愛和娜英私奔,不搞 be。
韓裔導演席琳 · 宋可不走這條路,她将一種東方特有的含蓄内斂的浪漫彰顯得淋漓盡致。
情生于心,止于理。
從影片氛圍上就打造出一種克制的基調。
比如二人一起在紐約坐地鐵。
二人共扶一根欄杆的手,很近,卻絕對不會觸上。
比起愛情,一個更加清晰的 " 我 " 更重要。
《過往人生》裡當然有愛情,但它模糊,甚至稀薄。
肉叔覺得,這是故事的視角始終偏向娜英所致。
電影的最後一幕,是三個人同框。
娜英坐在兩個人中間,充當翻譯,韓語、英語交流。
左邊的男人,承載了她的過去,好奇着她的現在。
右邊的丈夫,分享着她的現在,卻試圖靠近她的過去。
影片中海盛對娜英說的一段話很打動肉叔——
我喜歡你的原因就是你堅持自我。
這是一種變相的 " 表白 ",更是一種溫柔的肯定。
片名《Past lives》,用的是 life(人生)的復數。
肉叔更偏向于,這裡好幾段人生,主語是娜英。
因為在這兩個人裡,娜英的人生經歷最動蕩,三段生活的狀态,迭代得也最徹底。
12 歲的娜英,是一個聰明驕傲的韓國女生,她安全,優秀,想拿諾貝爾獎,被一個男孩子小心地喜歡着。
24 歲的娜英,做出了和當面父母一樣的決定,離開熟悉的第二個故鄉,來到紐約打拼,她焦慮,渴望成功。
36 歲的娜英,不再漂泊,她有了一段安穩的婚姻,一個能在深夜聊天的丈夫,一個可以糊口的工作,她甚至沒那麼糾結自己夢想還沒實現這回事。
代入娜英,回望這三個階段的自己,因為身在其中,她反而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而海盛,能近距離地旁觀這三個幾乎迥異的她。
所以娜英很難割舍這個已經差點算戀人的朋友。
不是暧昧,無關狗血,這是娜英的私心。
已經是他鄉客的娜英,極需要一個同根同源的異鄉人為鏡,來照見一個只要活着,就會永遠好奇的問題:我是誰。
比起 " 我愛你 ",弄清 " 我 ",永遠更重要。
本日打工人:攸月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