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營收利潤“雙降”,《好聲音》對星空華文意味着什麼?,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東方 IC)
2023 年上半年,星空華文營收 1.44 億元,同比下滑 21.1%。
而在此時,其主力綜藝節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前有 " 羅刹海市 " 事件波及,後有錄音事件導致全民唾棄,浙江衛視宣布暫停播出《好聲音》。
星空華文随之跌至谷底。上周五,好聲音制作方星空華文股價再度下跌 13.3%,盤中創造了歷史新低。
9 月 4 日,星空華文公告稱,針對網絡和媒體大量捏造傳播的虛假不實謠言,公司已委托律師事務所采取法律行動來維護自身權益。
一連串的打擊後,星空華文還能鹹魚翻身嗎?
全線下滑的業績
從上市以來,星空華文的業績就一直處于下滑的狀态。
2022 年,星空華文的營收為 8.73 億元,同比減少 22.5%。這已經是公司營收連續減少的第四個年頭,和 2019 年的 18.07 億元相比,星空華文目前的營收規模已經縮減 52%。
今年上半年,星空華文營收為 1.44 億元,在原本已經有所下滑的基礎上再度收窄,較上年同期的 1.83 億元下降 21.1%。這是 2020 年以來,半年度營收的最低。
營收下滑的同時,費用開支控制卻十分困難。上半年,星空華文的銷售分銷開支為 1190 萬元,同比增加 29.3%;行政開支為 5470 萬元,同比增加 6.2%。
營收下滑、開支增加,拖累了星空華文的利潤表現。上半年,其毛利潤為 4735 萬元,同比下滑 16.26%。期内虧損 1720 萬元,比去年同期的 1340 萬元虧損擴大 28%。
整個上半年,星空華文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淨額為 8070 萬元,同比大幅下滑 75.3%。截至期末,星空華文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 4.05 億元,比上年同期的 5.88 億元減少 1.83 億元。
從整體業績來看,星空華文本身就處于低迷的狀态。但在遭遇 " 羅刹海市 " 事件波及之前,其股價卻異常堅挺,甚至在今年 6 月份創造了歷史新高的 132 港元。在這業績向下,股價卻向上的情況下,星空華文很難避免股價下跌的壓力。最終,随着一連串的輿情事件,其股價一落千丈,接連刷新歷史新低。整個 8 月,星空華文股價縮水了近 80%,目前下滑趨勢依然沒有停止。
單從業績來看,星空華文原本就已經走到了下坡路,《好聲音》開播後遭遇的一系列事件,則是加速了其衰退的過程。
不破不立?
2012 年爆火至今,《好聲音》已經走過了 11 年,以往的模式已經越來越沒有新鮮感。
從第一季到第十一季,《好聲音》在豆瓣上的評分從 7.9 一路下滑至 4 分,随之帶來的收入也在持續下滑。此前的招股書表明,2015 年《好聲音》系列實現營收 11.43 億,占總營收 46.43%。到 2021 年,收入已經縮減到 2.56 億元。2019 年 -2021 年,《好聲音》產生的毛利從 2.29 億元下滑至 560 萬元,毛利率從 46.6% 驟降至 2.2%。近些年來,星空華文一直試圖提升《好聲音》的新鮮感,在《中國好聲音 2023》,其打破過去十一年來只能 " 盲選 " 的模式,新增加 " 明選賽道 ",但始終難以挽救好聲音吸引力不足的問題。
《好聲音》對于星空華文的重要性,遠不止 " 搖錢樹 " 這麼簡單。除了常規的收入,圍繞這個 IP,星空華文陸續開發了音樂及其他 IP 相關業務。例如,星空華文在音樂類綜藝節目制作過程中選拔藝人籤約,并為其制作音樂作品,再向在線音樂平台、媒體平台等音樂服務提供商授權 IP,以收取授權費。上半年财報顯示,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集團的音樂庫擁有 9164 個 IP,包括在音樂綜藝節目創作過程中制作的 3717 個現場音樂錄音。
同時,由于本身綜藝節目也會捧紅藝人,比如此前的周深、吳莫愁、希林娜依 · 高等,星空華文也自然将業務擴展至藝人經紀、演唱會組織及制作。
此外,圍繞着《好聲音》,星空華文還在藝術教育方面多方布局,包括藝術教育、藝術培訓、應用程式、衍生消費品等方面。按照此前的設想,在 " 中國好聲音 " 應用程式上,用戶可以參與在線音樂課程,平台按照課時收取固定費用。同時,APP 也是一個社交平台,用戶參與線上歌唱比賽,并對歌唱技能進行在線評估。在此過程中,公司還能借機物色和推廣新人。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集團的 " 中國好聲音 " 應用程式擁有超過 1.3 百萬名注冊用戶。
今年 5 月,星空華為在淘寶平台推出 " 好聲音暢享好物 " 直播業務。公司稱,此舉為直播間客戶提供創新消費模式,意味着公司圍繞優質 IP 打造娛樂消費一體化新生态邁出的重要一步。
可見,《好聲音》對于星空華文絕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綜藝節目,而是一整套圍繞 IP 打造的體系。但如今,《好聲音》這個 IP 遭遇了信任危機,這無異于釜底抽薪。影響的不只是好聲音這一個綜藝節目或者是這一部分主營收入,更重要的是圍繞其打造的體系。
在這種情況下,星空華文還有補救的辦法嗎?
尋覓爆款
近些年來,星空華文一直在不斷推出新的綜藝節目。
在 2022 年年報中,星空華文就曾表示今年将推出 8 檔節目,包括《了不起的舞社 2023》《中國好聲音 2023》《這!就是街舞 2023》《中國達人秀 2023》以及《蒙面唱将猜猜猜 2023》。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系列的綜藝節目除了《了不起的舞社》都已經連續播出了多年。 《這!就是街舞》2018 年 2 月首播,至今已播出 5 季,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 8.6 降至第五季的 6.4。《中國達人秀》播出了 6 季,評分從第一季的 6 分降到 4.4 分。《蒙面唱将猜猜猜》播出了 5 季,評分從 7.2 降至 4.9。
從結果來看,星空華文這些 IP 都面臨 " 老化 " 的問題,在創造收入上也就難以避免地出現下滑。今年上半年,綜藝節目 IP 制作、運營及授權收入約為 7538.7 萬元,與上年同期的 1.36 億元相比,下降 44.8%。這項業務約占總營收的 52%,下滑主要由于綜藝節目數量較同期有所減少。與主營業務相關聯的音樂 IP 運營及授權收入 1923 萬元,比去年同期的 1950 萬元有所下降。
與之相比,星空華文反而在其他領網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比如,上半年,其劇集及電影 IP 運營及授權的業務收入 2330.1 萬元,同比增長 69.2%。其他 IP 授權業務收入 2614.1 萬元,同比增長 103.1%。但相關收入規模并不高,很難對整體業務帶來實質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星空華文迫切需要制造爆款。
一款《好聲音》,星空華文已經 " 吃了 "11 年,但任何綜藝都無法逃脫審美疲勞的命運。一系列的危機,只是加速了星空華文的衰落,當下的困境,可能很早之前就已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