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蘋果做電影,是賠本賺吆喝嗎?,歡迎閱讀。
事不過三。
進入 2 月,由馬修 · 沃恩執導的《阿蓋爾:神秘特工》正式公映。
《阿蓋爾:神秘特工》(圖源:豆瓣)
在北美,《阿蓋爾:神秘特工》(以下簡稱《阿蓋爾》)開畫不到 2 千萬美元,并遭到主流媒體的口誅筆伐,難以在淡季市場掀起波瀾。這是近來第三部 2 億美元大投資,前兩部分别是《花月殺手》和《拿破侖》。
蘋果在制片領網域的揮金如土引人側目,但在院線端的表現一直未見起色,可見科技巨頭轉投内容領網域絕非易事。
1 首映表現差強人意,風評欠佳難挽頹勢
據 IMDbPro 統計,《阿蓋爾》從 2 号開始鋪開至北美 3605 家影院,首日以逾 648 萬美元拔得頭籌,但低于《養蜂人》的同期成績;随後周六《阿蓋爾》罕見錄得 7% 的升幅,次日則轉而下滑 42%,首周末報收于 1747 萬美元,單館收益為 4847 美元,取代《賤女孩》拿到冠軍。
即便這略好過《養蜂人》的開畫票房(1658 萬美元),在今年的新片中僅次于《賤女孩》;但在馬修 · 沃恩的導演序列中,《阿蓋爾》則排在相對靠後的位置,遠遜于前兩部《王牌特工》超 3 千萬美元的數字,甚至不及 2010 年的成名作《海扁王》(1983 萬美元),只比落在 " 聖誕檔 " 的《王牌特工:源起》高。
《賤女孩》(圖源:豆瓣)
在觀眾構成上,《阿蓋爾》的購票者中 52% 為男性,且 25 歲以上的群體占比達到 76%,其中更有 51% 超過 35 歲;按種族劃分,白人、西裔、非裔和亞裔各占 53%、20%、12% 和 10%,與《養蜂人》的目标閱聽人基本重疊。
從口碑來看,《阿蓋爾》的爛番茄新鮮度低至 33%,影評人認為 " 其錯綜復雜的情節和過長的運行時間 " 消弭了趣味性;同時《阿蓋爾》的爆米花指數為 72%,顯示觀眾對這部間諜驚悚片仍持肯定态度。作為對比,《養蜂人》在爛番茄上的兩項指标分别達到 70% 和 92%。在映後環節,《阿蓋爾》的 CinemaScore 評分僅為 C+,同樣被《養蜂人》(B+)甩在身後。
圖源:爛番茄
此外,美劇《揀選 第四季》的前三集由 Fathom Events 發行,在 2280 家影院拿到 594 萬美元,緊随《阿蓋爾》後位列次席。實際上,這并非該劇相關作品首次登上大銀幕:早在 2021 年 12 月,特别篇《聖誕節與被選中的人:信使》首映曾拿到約 425 萬美元,最終本土突破千萬美元關口;次年《揀選 第三季》的前兩集也進軍線下,累計進一步提升至 1461 萬美元。接下來《揀選 第四季》還計劃把第 4 至 6 集及第 7 至 8 集分批公映,凸顯宗教題材在淡季的受歡迎度。
即便面臨《阿蓋爾》的直接競争壓力,《養蜂人》依然展現出相當穩健的勢頭,周末收成下跌 21% 至 528 萬美元;相比之下,此前完成三連冠的《賤女孩》跳水逾四成,排位則速降至第 6 名。另外《旺卡》在放映八周後北美累計至 2.01 億美元,成為史上首部進賬超 2 億美元的歌舞片。在文藝片方面,《美國小說》新增 200 家影院至 1902 家,與《可憐的東西》均穩守前十強;而由 A24 操盤的《利益區網域》逆勢上漲 9%,預估總票房迫近 5 百萬美元。
受到《阿蓋爾》等片的驅動,北美周末大盤提升 11% 至 6 千萬美元以上,但仍是今年影市的第二低點,未能扭轉近期谷底徘徊的窘境;在剛結束的 1 月份,北美總產出以逾 4.95 億美元收官,比去年由《阿凡達:水之道》領銜時低 15%,凸顯開年重磅大片缺席的不利影響。
2 大舉進軍原創電影,科技巨頭争相下注
對蘋果而言,《阿蓋爾》已是近來第三部 2 億美元大投資,但在院線端的表現一直未見起色。去年 10 月,馬丁 · 斯科塞斯新作《花月殺手》率先出爐,以 2325 萬美元屈居亞軍,不敵《泰勒 · 斯威夫特:時代巡回演唱會》;來到 11 月,由雷德利 · 斯科特導演的《拿破侖》接力亮相,首周末只落袋 2064 萬美元,排在《飢餓遊戲:鳴鳥與遊蛇之歌》後。雖然此番《阿蓋爾》終于實現登頂,但開畫數字實則在三部電影中墊底。
《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回演唱會》《飢餓遊戲:鳴鳥與遊蛇之歌》(圖源:豆瓣)
經過 16 周的放映,《花月殺手》北美累計至 6778 萬美元,全球則進賬超過 1.5 億美元;而《拿破侖》本土勉強觸及 6 千萬線,所幸海外市場的份額達到七成,推動總成績突破 2 億美元。但對比高昂的拍攝預算,蘋果恐怕在這兩個項目上均有虧損。
以此觀之,《阿蓋爾》的回本前景也不容樂觀。據 Comscore 統計,《阿蓋爾》共進軍 79 個國家和地區,北美之外的收益約為 1735 萬美元。具體來看,英國以 263 萬美元成為頭号票倉,澳大利亞(157 萬美元)、法國(153 萬美元)和墨西哥(132 萬美元)等緊随其後。與本土合計,《阿蓋爾》首周全球落在 3500 萬美元左右,比《花月殺手》少了約 1 千萬美元,更只有《拿破侖》的一半不到。若最終《阿蓋爾》大幅低于另兩部作品,勢必将造成更為顯著的虧空。
當然,蘋果的大手筆投資并非只關注票房表現,打響品牌知名度也是關鍵的目标。在第 96 屆奧斯卡提名名單中,《花月殺手》共入圍 10 個重要獎項的角逐,包括 " 最佳電影 "、" 最佳導演 " 和 " 最佳女主角 " 等,《拿破侖》也将參與 3 座技術類小金人的争奪戰,讓蘋果在數量上居于各大制片廠的前列。即便《阿蓋爾》本身不會直接受惠于頒獎季,但在蘋果整體曝光度提高的情況下,仍可能推升後續付費購買或租賃的期待值,并為上線 Apple TV+ 做更充分的預熱。
《花月殺手》《拿破侖》(圖源:豆瓣)
值得一提的是,《阿蓋爾》也成為兩大科技巨頭交鋒的最新例證。前述的《養蜂人》便由被亞馬遜收購的米高梅出品,而内部孵化的亞馬遜影業則精于流媒體電影,形成其在制片領網域的雙箭頭模式;相較之下,蘋果則以旗下廠牌直接運作《阿蓋爾》等項目,并通過延攬大導來積累好萊塢人脈。據 IndieWire 報道,去年蘋果在内容上的總開銷預估約為 70 億美元,還額外撥付 10 億美元用于原創院線電影的開發。
而據财報披露,2023 年亞馬遜在影視和音樂上的總投入達到 189 億美元,比前年的 166 億美元多出近 14%,并未被延續近半年的雙罷工影響。這也高于流媒體領頭羊 Netflix 去年 126 億美元的金額,足見亞馬遜對内容投資的堅定信心。另據 Moffett Nathanson 估算,亞馬遜旗下的 Prime Video 得到其中約 101 億美元(即略多于五成)的資金,比前年的 88 億美元有所上升。
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在财報公布後蘋果股價走出震蕩下行的曲線,總市值更跌落至 3 萬億美元以下;與之相比,亞馬遜則在超預期财報的助推下單日飙升近 8%,顯示出投資者對兩家公司未來走勢的不同預期。在《阿蓋爾》之後,蘋果和亞馬遜在影視行業的競争還将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