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坐标廣州!中學生發現鳄類蛋化石 ,歡迎閱讀。
近日,廣州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課題組發布消息稱,在廣州城區發現的一批恐龍蛋化石,可以表明距今約 9000 萬 ~7000 萬年的白垩紀晚期,這裡恐龍活躍。其中,鳄類蛋化石在我國首次發現。該研究成果于近期發表于學術期刊《古地理學報(英文版)》上。
△邢立達教授分享論文研究成果
憑借興趣,中學生發現恐龍蛋化石
恐龍蛋化石是研究恐龍繁殖的重要材料。1976 年與 1998 年,在廣州白鶴洞和中山五路都發現過恐龍蛋化石,但目前尚未詳細研究。
此次恐龍蛋化石的發現者,是中學生倪子傑。他是個十足的化石愛好者,曾在廣西懷集縣一處建築工地的岩層剖面,發現過 7 枚恐龍足迹化石,使得白垩紀恐龍在中國分布版圖進一步擴張。
△廣州城區發現的多塊恐龍蛋化石
2020 年至 2021 年期間,倪子傑在廣州市的幾處建築工地陸續發現了這批恐龍蛋殼化石碎片,随後捐贈給廣州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并交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課題組開始系統研究。
據了解,這批恐龍蛋殼化石碎片共有 6 塊,編号為 HS00468 至 HS00473,分别是在番禺區廣州南站、天河區金融城工地、荔灣區喜鵲路發現的。
國内首次發現鳄類蛋化石
科研人員将每片蛋殼取下一小部分,利用專業機器進行切割磨片,在不同分辨率的顯微鏡下觀察它們的結構,對其進行分類。
經過觀察與對比,研究人員将編号為 HS00468 的化石歸入棱柱形蛋科棱柱形蛋屬,推測這枚恐龍蛋完整時長約五六厘米。這類恐龍蛋一般被認為是傷齒龍類所產,而傷齒龍是一類小型掠食性恐龍,被認為是最聰明的恐龍,且與鳥類的關系極為密切。
編号 HS00469、HS00471、HS00472 和 HS00473 的化石則被歸入長形蛋科巨形蛋屬,一般被認為竊蛋龍類所產,研究人員推測其完整時長約 16 至 21 厘米,一窩有十餘個甚至更多。
不過,最令研究人員興奮的是編号為 HS00470 的化石。論文主要作者郭子晟指出,這片恐龍蛋殼化石碎片顯微結構與任何一種恐龍蛋都不同,而與鳄類蛋化石的顯微結構一致。尤其是蛋殼具有楔狀殼單元,殼單元之間有空隙,不同于大多數恐龍蛋殼。研究人員推測完整時長約六七厘米。
" 這是首次在中國發現鳄類蛋化石!" 郭子晟表示,此前發現的鳄類蛋化石主要分布在歐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亞洲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僅有少量的發現。這次發現的鳄類蛋化石不但增加了該類化石的分布記錄,而且豐富了三水盆地白垩紀晚期生物多樣性。
研究團隊稱,本次恐龍蛋化石的發現,表明三水盆地存在恐龍類的傷齒龍類–竊蛋龍類–鴨嘴龍類以及古鳄類的四足類動物組合,該組合在廣州地區乃至三水盆地都是首次發現,彌補了該地區古脊椎動物記錄的空白。
現代快報 + 記者 儲希豪
(圖片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課題組提供)
(校對 許元華 編輯 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