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中光學連虧三年後,如何破局?,歡迎閱讀。
财聯社 2 月 23 日訊(記者 梁祥才 )連續三年總虧損近 8 億元後,中光學(002189.SZ)已在籌劃破局之道。
近日,财聯社記者赴中光學調研,就投資者和市場所關注的公司在連虧三年後如何應對,為何常年堅持高比例研發投入等問題與公司相關人士交流。
綜合多位公司相關人士觀點,公司将從 " 增效降本 " 等方面來實現破局,其中汽車光電業務是公司未來業績改善的重要支撐之一;因公司所處行業特殊性,要求其必須保持高比率的研發投入定力,但也有新要求,部分項目投入時,要能盡快落地轉化,在產品和業績上能得到一定兌現。
連虧三年後如何破局?
1 月 18 日,中光學公告,2024 年預虧超 3.5 億元;這一公司史上最大虧損的背後,是持續較高比率科研投入,重點布局項目規模效應還未顯現,以及淘汰落後產能和出清附加值較低業務。
對此,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财聯社記者表示," 增效降本 " 是未來公司努力扭轉業績下行局面的重要舉措之一。
增效方面,上述公司人士表示,随着國產汽車以及智駕行業迅猛發展,公司也将受益其中,但該行業競争激烈,對供應商在技術和成本把控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位公司相關人士補充道,汽車光電業務是公司未來業績改善的重要支撐之一。目前公司抬頭顯示(HUD)整機產品已實現頭部汽車企業定點,車載光學元組件和部品已供應激光雷達、投影大燈等客戶,但目前對公司業績貢獻還不高。
據天眼查,2023 年 6 月,中光學在重慶成立中光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研發中心。結合此前公開信息,該研發中心是圍繞汽車智能光電業務發展方向,發力車載 AR-HUD、車載影像模組、智能數字大燈、數字投影等領網域,為了加強市場推廣與客戶開發,實現汽車智能光電業務快速發展壯大。
事實上,中光學正在加快推進汽車光電業務。2024 年 10 月底,公司宣布成立汽車光電顯示分公司。
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成立上述分公司目的是,在整合公司現有 HUD 相關資源,成立獨立運營發展主體後,加大投入和對外合作,積極融入集團公司 " 汽車生态圈 ",公司光電主業新業務增長也有望迎來提速。
需要指出的是,長安汽車(000625.SZ)總部位于重慶與中光學同屬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下稱,兵裝集團)。
降本方面,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為更貼近市場,正處理一批以中富康為代表的低效資產。
公司相關人士進一步表示,中富康主要以投影機整機受托加工業務為主,近年來盈利能力弱,也嘗試經營轉型,但整體盈利能力仍難有較大改觀。
中富康的退卻,是中光學 " 投影機整機及配件 " 主營業務的承壓,2020 年 -2023 年,該業務在當年營收貢獻上均位于榜首占比約 40%-50%,但随着行業競争加劇,毛利率從 4.59% 降至 1.14%。
有業内人士向财聯社記者表示,投影機行業競争激烈,目前,無芯片配置的投影機已降至幾百元,這是前幾年時沒有想到的。
此外,公司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公司通過集采、壓縮日常費用支出、自營光伏發電、提升產線自動化率等方面來實現降本。
需要指出的是,中光學 2022 年虧損 1.86 億元、2023 年虧損 2.48 億元、2024 年預計虧損 3.5 億 -4.1 億元的原因各有不同。
2022 年公司出現上市以來首虧,主要因," 審定價與暫定價有負偏差的型号產品共有 5 類,影響會計周期最長為 7 年,對公司當期收入影響約負 4.3 億元 "。2023 年虧損,主要因相關資產計提減值約 1.07 億元。
保持高比率研發投入定力
" 不投入研發,未來就難有保障 ",中光學相關人士這一說法,凸顯了公司對研發的重視,這在常年高比例研發投入上也得到充分體現。
縱覽中光學歷年财報,自 2009 年以來,每年研發費用均超過當年淨利潤。
在 2024 年業績預虧原因中,中光學提到,主因之一是:公司實施了一批具有戰略性的重大項目,科技研發投入比率維持在較高水平,但科技發展正處于飽和曲線頂端,需要持續投入和攻堅。
對于 " 科技發展正處于飽和曲線頂端 " 對中光學所處行業影響,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所處行業特殊,對研發持續投入要求較高,但目前市場需求尚未到爆發期,疊加行業競争激烈,導致近年來研發在業績貢獻上的效果并不明顯。
目前,A 股上市公司中,與中光學部分業務相似度較高的有聯合光電(300691.SZ)、水晶光電(002273.SZ),近年來(截至 2023 年)在研發投入上力度也較強,前者 2018 年以來,每年研發費用均超過當年淨利潤,後者 2020 年以來,每年研發投入與淨利潤比值在 50% 左右。
上述公司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未來公司研發投入仍會保持既有戰略定力,但具體到不同業務板塊和節奏上,要進一步細化,部分研發投入時,要能盡快落地轉化,這樣在產品和業績上都能得到一定兌現。
目前,中光學已形成河南、上海、杭州、重慶、北京五大研發中心,截至 2023 年,公司研發人數為 363 人,在公司總人數中占比約 10.56%;在年齡構成上,中青年是主力軍,其中 30 歲以下、30-40 歲科研人數在總科研人數中占比分别為 54.27%、30.58%。
中光學是兵裝集團旗下光電業務唯一上市平台,產品主要包括光學元組件、鏡頭、投影機、安防監控系統、光電防務產品等,擁有從光學元組件、部件向整機與系統集成衣務延伸的完整產業鏈。
值得關注的是,2 月 9 日,中光學、長安汽車、長城軍工(601606.SH)等數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接到(間接)控股股東兵裝集團通知,其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同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風公司)旗下東風股份(600006.SH)、東風科技(600081.SH)也發布公告稱,接到東風公司通知,其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此前,2 月 7 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官方微信公眾号發文稱,2 月 6 日,其與兵裝集團舉行工作會談,雙方一致認為 " 兵器兩集團同根同源,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廣闊的合作空間 "。雙方一致表示 " 面向未來,要相互欣賞、相互成就、相互擁抱,圍繞一個共同使命,建立一個工作計劃,形成一套工作機制,組建一個工作團隊,開啟戰略合作新局面 "。
據悉,上述兩大集團下屬上市公司業務均覆蓋彈藥、車輛等板塊。據業内預測,未來不排除包括這兩大集團以及東風公司之間存在業務重組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