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暑期電影大賣 銀行APP購票“羊毛”多,歡迎閱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萬敏 三年未見的影院熱潮回來了。
2.12 億人次觀影、總票房達 87.17 億元,7 月的暑期檔火熱猶如當下酷暑。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 7 月 31 日 24 時,2023 年度電影總票房已突破 350 億,而 2022 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 300.67 億元。
受到鼓舞的不僅僅是電影從業人員,致力于向生活服務延伸的銀行 APP,也在推出 " 電影演出 " 購票優惠以吸引更多用戶的目光。
購票優惠幾何
手機銀行作為銀行服務及經營的主陣地,用戶粘性及活躍用戶規模直接體現了商業銀行的促活、留存能力。而暑期觀影恢復活躍,成為銀行 APP 運營的重要抓手。
一位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人士對記者表示,上半年外國大片和國内口碑佳作連續上映,跟去年前年相比,客戶查詢購買電影票的成交增加了幾倍,APP 中電影購票入口的活躍度也倍數增加," 消費行為活躍才有金融的活躍,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據 Questmobile 數據,2023 年 6 月電影演出行業月活躍用戶規模同比增長最為顯著,達 172%。
多家銀行推出了暑期觀影優惠,如交通銀行暑期檔電影 9 元紅包,在交通銀行買單吧 App 領取紅包,可最低 9 元購買電影票一張;光大銀行的 " 陽光惠生活 "App 的活動頁面,有機會赢取 10 元觀影權益;中信銀行的 " 動卡空間 "APP 裡有 "9 元享看 " 項目;北京銀行 APP 和北京銀行的掌上京彩 APP 裡分别有周五觀影券、9 元觀影等活動;建行生活 APP 内有 " 滿 20 減 8 元 " 的觀影優惠,還有數字人民币專用的電影券 " 滿 40 減 20 元 " 活動;工銀 e 生活 APP 内購買電影票,滿 40 元随機減 5-20 元;工商銀行 APP 内有購買電影票立減 10 元的限時優惠,還有 48 元電影券抽獎。此外,農業銀行、郵儲銀行、民生銀行等也推出優惠活動。
銀行 APP 上的這些活動,需要用戶去記住活動開始時間,比如有的是在特定日期和時間點 " 搶券 ";有的活動是直接用信用卡積分兌換即可,可在票價基礎上抵扣相應的金額。" 今年的電影票感覺漲價了不少," 北京地區的張女士在暑期帶孩子看了幾場電影,她說電影票動辄每張 50 多元以上,全家出動看場電影成本不低,如果再加上電影的餐飲就更高了,因此她也逐漸習慣在買票時多看幾個銀行 APP,尋找優惠券。
記者觀察到,在銀行 APP 内購買電影票,無論是用何種優惠方式,基本上都要求用戶使用該行的銀行卡或數字人民币錢包進行支付。那麼,用 " 羊毛 " 吸引來的客戶是否能保持對銀行的 " 忠誠度 ",就成為考驗銀行的下一道門檻。
上述股份行人士對記者表示,該行在 APP 内用戶從打開 APP 到登錄,到點進活動頁面領券,到最終支付,每一個環節都進行 " 埋點 " 記錄,并通過數據分析來找到用戶是在哪一步流失的,從而在未來的運營中加以改善。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認為,通過優惠活動吸引來的客戶,留存效果如何取決于銀行的運營水平,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第一,豐富場景類型,持續優化功能,銀行仍需持續迭代更新手機 APP,構建創新非金融場景,不斷延伸和拓寬獲客活客渠道,進而增加用戶粘性的同時,帶動理财、信貸等產品轉換。第二,推出差異化服務,優化用戶體驗。銀行應借助科技賦能,利用地網域優勢,結合當地經濟、商戶資源和用戶消費特點,找到差異化的服務渠道和方式,打造具有本行特色的場景,助力數字化轉型發展。
合作漸進深入
現在有據可查的是,早在 2011 年,招行信用卡就推出了與電影票相關的優惠活動," 兩人同行 5 折看電影 ",在指定的電影院可使用。在北京,招行指定影院有新東安影院、金寶匯百麗宮影院、當代 MOMA 百老匯電影中心、首都電影院、北京星美國際影城等。2011 年,微信才剛剛上線,人們更習慣用電話、發短信的方式溝通,去看電影也需要在電影院現場的人工櫃台現場買票,逢年過節有大片上映時,排隊買票的盛況也常見。
随着各行各業的線上化,用戶現在可以很方便地在各種軟體中完成電影的場次查閱、選座訂票、支付買票的完整流程,在這個過程中,銀行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從單一的支付功能到購票平台,銀行 APP 的進化有迹可循。
在業内較早打出 "10 元看電影 " 的是平安銀行信用卡。公開信息顯示,自 2013 年 1 月起,平安信用卡 10 元看電影活動在全國 27 個活動城市,逾百個影院陸續開展起來。盡管當時的活動方式仍然是線下到電影院購票刷卡的形式,但銀行信用卡的電影票優惠此後至少在營銷中,10 元左右的定價某種程度上成了行業慣例,比如後來招行信用卡的 "9 元看電影 " 等。
2016 年年初,浦發銀行信用卡聯合全國主流電影線上票務平台陸續推出 "10 元看電影 ",這一活動仍然是用戶在購票平台完成購買,在支付環節銀行與平台合作的模式。持卡人使用浦發信用卡通過格瓦拉購票平台在線選座支付即可享受 10 元觀看《星球大戰》;而持卡人登錄當時的主流電影線上票務平台,包括淘寶電影、貓眼、格瓦拉、蜘蛛網、星美票量網選座,并使用浦發信用卡支付即可享每張影票立減 10 元優惠。
現在,電影票線上購買平台經過激烈的競争,很多平台已被合并或退出市場,但銀行已經嘗到了金融與電影合作的甜頭。
在電影購票平台群雄混戰的時期,2017 年左右,招行自建了 " 影票 " 平台,支持 8000 多家影院的在線選座," 影票 " 和 " 飯票 " 這兩票一起,成為招行信用卡 APP 的兩大優勢流量聚集產品,成為推動信用卡 APP 線上化轉型的經典案例。它們讓銀行看到,金融與生活場景融合的重要與必然。
現在,各大國有銀行和股份行的 APP 中基本都有生活板塊,電影購票服務幾乎成為 " 标配 "。電影市場走向復蘇的腳步穩定,普華永道 7 月 13 日發布的《2023 至 2027 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市場同比增長 13.3%,影院觀影人次自 2019 年以來首次出現回升,同比上漲 9.4%。普華永道預測,2024 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将恢復至 2019 年前水平,并有望于 2024-2025 年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
除了線上購票,銀行還有多種與影視行業合作的模式,如電影 IP 聯名信用卡、與制片方合作冠名乃至直接投資電影拍攝等。7 月 31 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提出,促進文娛體育會展消費。加快審批等工作進度,持續投放優秀電影作品和文藝演出。未來銀行與電影将擦出怎樣的火花,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