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牽手博世,賽力斯就能“續命”?,歡迎閱讀。
對于賽力斯來說,擴大自己朋友圈,為產品注入新鮮血液,或許才是最明智的決定。
------------------------------- ●
撰文丨梅蘭竹菊
責編丨江
設計丨 PinZwo
随着市場上與華為牽手的車企越來越多,賽力斯也找上了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近日,博世中國宣布,賽力斯汽車與博世中國籤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将在車輛安全系統、駕駛輔助、自動化功能、動力總成及電氣化解決方案等領網域的研發、新材料應用和零部件供應等方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或許,這次合作對于賽力斯來說既是一種愉悅的解脫,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對此,我們通過了解賽力斯的處境便可看出一二。
賽力斯與華為的愛恨情仇
賽力斯對于華為的态度,應該是又愛又恨。愛的一面不難理解,回顧賽力斯在前兩年的發展裡程,因為華為賦能,賽力斯也賺足了眼球。要知道,當年賽力斯在汽車市場上已經是一個即将被淘汰的邊緣角色,直至跟華為合作後,賽力斯得益于 AITO 問界品牌的強勢崛起,成功走上了新勢力陣營頭部位置,一度登上造車新勢力銷量榜單第二位。
與此同時,與華為達成合作後,賽力斯的股價也是一路飙升,累計漲幅超過 10 倍,總市值最高時甚至達到了 1100 億元。可以說,華為是将賽力斯拉出泥潭的救世主。
然而進入 2023 年以來,伴随着傳統車企的發力,以及價格戰的掀起,AITO 問界的銷量成績也受到一定影響。同時,華為還對華為标志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提出了嚴格要求,強調不能使用華為 /HUAWEI 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這個決定對于一直以來以華為品牌作為宣傳的賽力斯來說,打擊頗大。畢竟對于賽力斯來說,能走進大眾視野的主要原因就是用了華為的标識,沾上了華為的光。
不僅如此,随着華為在汽車圈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主流企業也開始與華為展開合作,包括奇瑞、江淮、北汽、長安等,而賽力斯也不再是華為唯一的合作夥伴。無疑,華為牽手的車企越多,意味着賽力斯不再獨享華為的技術與資源,這會進一步削弱了賽力斯在市場上的競争力,畢竟賽力斯有的智能技術,其它車企也有,更何況與華為牽手的車企還是汽車市場的老牌勁旅,别人有技術、也有資金,更有條件跟華為進行資源交換。
在這樣的背景下,賽力斯也明白不能過度依賴華為,于是在今年 3 月份,賽力斯推出了新品牌藍電,并帶來首款車型藍電 E5,售價區間為 13.99 萬元 -15.19 萬元。但是從市場反饋來看,藍電 E5 的表現并不理想,上市後三個月銷量分别為 250 輛、483 輛、376 輛。其中原因,賽力斯品牌影響力低、車輛沒有華為的智能技術背書等等都是重要因素。那麼現在與博世中國牽線,或許能彌足賽力斯在造車領網域的技術短板。
牽手博世能擦出新火花
雖然賽力斯是一個新勢力品牌,但是它跟蔚小理這些品牌不同,薄弱項是智能科技技術,而不是生產能力,這也是其與華為合作的重要原因,雙方起到互補的作用。而賽力斯跟博世中國走在一起的原因也基本一樣。
眾所周知,博世是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其創新尖端的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在行業内頗有名聲,而博世的零部件和技術配置也常常出現在各大新車的配置單介紹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
另外,如今博世也把自己定位于一家汽車軟體公司,在今年 5 月還宣布了對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的重組,而重組後的智能交通部門将目标定位于為客戶提供全棧式定制化技術和解決方案,并且會獨立運營和自負盈虧。據悉,未來博世智能交通業務将成為整個博世集團四大業務中占比最大的部分。而博世對汽車業務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原因,就是為了汽車行業持續增長的軟體需求。
無疑,賽力斯與博世合作後,就可以更好地享用博世最新的智能技術,而博世也可以通過賽力斯的產品,既可以更好地驗證技術的可靠性,又能夠更好地針對汽車市場研發新技術,以達到共赢的目的。正如博世中國高層所說,博世中國将繼續為賽力斯汽車提供更有競争力的產品、技術和服務。未來雙方将組建專項協同團隊,加強協同創新與技術賦能,還将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拓展海外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賽力斯除了與博世合作,近期還與中汽中心戰略合作,雙方将在汽車行業政策研究、工程技術服務、數字業務、信息服務、公眾服務等方面開展合作。而賽力斯頻繁尋求合作夥伴的原因或與現階段新能源汽車越發激烈的環境有一定關系,那麼與更多合作夥伴聯手,以達到壯大自身競争力的目的。
不過需要一說的是,盡管賽力斯與華為一樣在加大力度尋找合作夥伴,但是雙方也仍有合作關系,6 月份賽力斯跟華為成立了 AITO 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負責營銷、銷售、交付、服務、渠道等業務的端到端閉環管理,是雙方推進深化合作的又一裡程碑事件。
也就是說,賽力斯跟華為的合作關系沒有變化,現在只是在雙方合作基礎上再結識更多朋友,以分散将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的風險。至于未來賽力斯與華為是否會分道揚镳,目前無法猜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賽力斯想要找更多依靠。
新能源車市場的競争愈發激烈,企業通過更多合作夥伴來壯大自身競争力無可厚非。但無論雙方與誰合作,市場恒定不變的定律就是,誰能造出适應市場需求的車型,誰就能站穩腳跟,獲得可持續發展,否則便會被淘汰出局。這種背景下,對于賽力斯來說,擴大自己朋友圈,為產品注入新鮮血液,或許才是最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