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為了給電車救火,人類已經準備消防革命了。,歡迎閱讀。
" 突發!某某路一新能源車自燃 "
" 又是新能源車,地下車庫充電自燃 "
天氣慢慢熱起來了,這樣的新聞又開始冒了出來。
反正這類電車的自燃新聞的評論區,一直以來,都是網友們日常的 " 對線 " 舞台。
油車黨們吃瓜看戲外加冷嘲熱諷:" 喏,非得買電車 ",電車黨們開始扒拉各種數據回應:" 油車自燃率也不低、安全性電車更好 "。
各新能源品牌粉絲之間,也會互相攻擊:" 不用點進來我都知道又是 ×× 燒了 "" ×× 品牌燒了就肯定上不了新聞 "。。。
咱也說句公道話啊,目前,其實并沒數據能說明電車一定就比油車容易起火。
根據美國交通統計局和 Auto Insurance EZ 提供的數據,電動車的起火可能性約為 0.3%,反而比汽油車的 1.05% 還要低。
之所以電車着火的話題度高,脖子哥覺得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和油車相比,電車自燃的場面相當恐怖,火勢蔓延速度極快而且不易撲滅,一旦起火場面就難以控制。。
這是因為锂電池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氫氣和氧氣。
這兩種氣體又會繼續燃燒放出大量的熱,進一步加快電池燃燒速度。
而且不光咱們常人很難應對電車起火,甚至就連現有的消防系統,看到電車起火都是一個頭兩個大。
日常的消防人員救火基本就是滅火劑 + 水兩板斧,但如果用這套玩意兒給給電車的電池滅火,那基本是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擱着撓癢呢?
因為電池考慮到日常使用的安全性,都會被專門保護在防水外殼裡,結果一起火這防水外殼反而成了火源保護殼,水壓根澆不到起火點。
更多時候,消防人員給燒着的電車澆水,是利用水去降溫,而不是滅火,但這個耗水量可是相當驚人的。
據美國消防部門統計,澆滅一輛着火的油車,大概用 2-4 噸水就夠了,而要澆滅一輛着火的特斯拉,足足需要花上 6-7 個小時澆上幾十上百噸水。
浪費水就算了,等這麼多水澆完,車子基本也就不剩個啥了。
而用幹粉滅火和二氧化碳等滅火劑滅火,也還是吃癟。
因為這些滅火劑的原理都是想辦法給火源上隔絕氧氣,可前面說了,锂電池燃燒能自己釋放氧氣,壓根隔絕不了。
所以在很多電車起火案例中,消防人員一般采取的救火方法就是 " 等 + 防 ",等就是等電池自己燒完,防就是火勢的進一步蔓延,這也是為啥每次新能源車着火很少有看到保存完整的受災車,最後最多就剩個架子了。
這些操作怎麼看都只是權宜之計,随着電車的普及率越來越高,電車起火的絕對數量肯定會越來越多,總得想辦法更好地給電車滅火吧。
為此,大夥們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這不,丹麥的緊急服務部門就開了個大腦洞,它們把消防車裝了個 " 大貨櫃 ",裡面裝滿水和一些降溫材料。
一旦有電車起火,他們也不打算澆水滅火啥的,直接把車子吊起扔進 " 貨櫃 " 裡,來個 360 度浸水。
我只想說,思路很好,下次不用再想了,一個火災車愣是變成了火災 + 泡水車。
還有種名叫 " 冷切眼鏡蛇( ColdCut Cobra ) " 的方法,聽起來就靠譜多了。
它利用一個超高壓噴嘴,噴出超高壓的水和腐蝕性材料,先澆滅車身主要明火,再超高壓切割開電池包,直接給裡面的電池降溫,給電池滅火。
雖然光是撲滅車身明火可能就挺費勁,但起碼不用把着火車變成泡水車了,只是這個救火速度還是相當費勁。
消防安全公司 Rosenbauer 則另辟蹊徑,研究出了一套電車專用滅火系統 Battery Extinguisher System Technology ( BEST ) 。
它帶有一個向上穿刺的噴槍,可以不用顧慮車身上面熊熊燃燒的大火,直接從底部迅速戳穿電池的防護板,然後就能從下往上把整個電池包灌滿水。
據開發商稱,大概花個 40 來分鍾用 2 噸水就能成功滅火,他們還表示這技術尤其适合在高速上使用,畢竟在高速路上可沒有消防栓,很難幾十噸幾十噸水地往電池上灌。
如今,國外已經有不少地區的消防機構準備采用這套設備了。
但另一個問題也出現了,搭載了 BEST 系統的消防車普遍又高又大,高速戶外可以用這玩意兒滅火,可到了地下停車場、室内充電樁裡,這種消防車壓根就開不進去啊。
而且相比高速,這些場景車輛密集,一輛車子起火很容易引發一連串的事故,危險性更大。
這不英國人對症下藥又掏出了個新鮮玩意兒,他們在豐田海拉克斯皮卡的基礎上,開發了一款六輪底盤擴展件 Hiload。
通過這套擴展件,它能夠把消防車的車身高度控制到 1850mm,足以進入絕大部分地下停車場。
而且魔改後的車上裝配了一個液壓動力輸出裝置 ( PTO ) ,可以為水泵提供動力用于滅火。
同時,車身上還帶了一個電車起火專供的 Atenta 電動汽車滅火系統。
這個系統除了澆水滅火,還融合了前面的電動車專屬滅火方案,能夠快速切開電池殼并灌入特制的電池滅火劑來滅火。
在整個救援滅火環節裡,還會一直監控電池溫度,防止電池升溫引發二次燃燒。
總得來說呢,電車起火這個老大難問題真挺不好弄的。
大夥想了不少解題思路,但目前看起來終究還只屬于嘗試階段,眼下的各種解決方案在成本、操作落地等等方面都還有不少缺陷。
說到底,電車的防火和滅火,還是需要廠商和消防等部門一塊兒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