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80後學霸賣“養生壺”,年入7億,歡迎閱讀。
當小家電市場被美的、九陽、蘇泊爾主導,新生品牌如何才能獲得一席之地?
僅賣傳統的產品,使用傳統的營銷手段,恐怕不行。
被譽為 " 小家電天花板 " 的北鼎股份就探索出了一條路。即使你沒買過它家的產品,也大概聽說過動辄賣到上千元的北鼎養生壺,而北鼎的烤箱、蒸鍋等產品,價格更是同行的 8~20 倍。
憑借超高溢價,北鼎 2024 年就做到了 7.5 億元營收。北鼎到底有什麼絕活,能讓用戶心甘情願下單?
01、" 一個字,貴!"
" 貴!" 這是幾乎所有消費者,在看到北鼎标價時發出的感慨。
王菊有使用即熱式飲水機的習慣。去年趕上喬遷新居,她決定換一個 " 高級 " 的牌子擺在新家客廳。
多方搜索比較後,她很快鎖定了北鼎飲水機,淡綠色機身,容量不小,體積卻不大,兼具實用性和高顏值。
唯一阻止她下單的就是價格。該款飲水機售價上千元,而其他品牌平均只有三四百元,甚至百元以内也能拿下。
心儀的飲水機就這樣在購物車裡躺了幾個月,她最終還是趁雙 11 忍痛下單了。
入住新家半年,王菊仍慶幸當初的決定。不僅家人頻繁使用,連來客也贊不絕口,只是有人嫌價格貴,轉手買了平替產品。
曾有媒體這樣描述北鼎," 它将價格定在千元區間,将目标客群定為女性、精致生活和中高消費水平群體 "。在社交媒體上,北鼎常被當作主角,被精致地擺在咖啡區或廚房的一角,然後拍進充滿 ins 風(追求簡潔線條和低飽和度色彩)的生活照中。
随便去北鼎店裡一看,一套多功能蒸鍋賣 1888 元,一個萃茶養生壺賣 1498 元,就連一個食物防燙夾也賣 79 元。
一位北京北鼎店店員稱," 我們一直是這個價格範圍,即使在 618、雙 11 等大促期間,也不會進行大幅降價 "。
▲北京一北鼎線下門店產品價格情況。圖源 / 财 · 經 · 天 · 下
那麼問題來了,北鼎憑什麼賣得那麼貴?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搞清楚,什麼是小家電。小家電整體分為三大類:廚衛小家電(電磁爐、電飯煲等)、生活小家電(吸塵器、空氣淨化器等)和個人護理小家電(電動牙刷、電吹風等)。
北鼎主賣廚衛小家電,爆品有養生壺、飲水機、蒸鍋等。" 現在小家電市場走低端廉價路線的比比皆是,北鼎的產品賣得相對貴,不過倒也不像戴森那樣動辄兩三千元甚至更貴。" 家電行業資深分析師劉步塵對《财 · 經 · 天 · 下》說。
也就是說,嚴格意義上講,北鼎定位中高端,而非高端。
對北鼎公司來講,其產品相對更貴似乎有其原因。店員以養生壺為例對《财 · 經 · 天 · 下》介紹道,壺身玻璃是德國進口,底盤是韓國進口,溫控器是英國進口,成本都很昂貴,且使用壽命是普通壺的兩倍。
" 這些國外材料,幾乎都是北鼎專供。有的一籤就是 30 年。" 該店員強調。
據 2018 年可查詢的招股書數據,北鼎的五金原材料價格是 5~140 元 / 千克不等,小熊均價為 0.52 元 / 件,塑膠原材料價格為 8~43 元 / 千克不等,小熊均價為 11.8 元 / 千克。
2023 年,兩者的原材料價格不再披露,但可看到原材料成本占營業成本的比例,北鼎和小熊分别為 61.87% 和 59.6%,北鼎略高。且北鼎的制造費用占比為 31.39%,遠高于小熊的 6.98%。
在劉步塵看來,制造高端和價格昂貴不是北鼎出圈的唯一因素," 它家產品的确有自己的特點,以工業設計也就是產品造型見長,制造工藝看起來也不錯,產品配色也比較符合年輕人的審美 "。
據什麼值得買居家生活商品運營負責人朱惠萍觀察,北鼎的核心消費群體可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注重生活美學的消費人群,北鼎產品以高顏值著稱,能有效滿足這類消費者對 " 悅己 " 與社交屬性的追求;另一類是追求健康與品質生活的中高端家庭用戶,他們更願意為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高品質廚房小家電支付較高價格。
北鼎之所以能滿足這類人群的需求,還要從公司創始人的背景和創立基因說起。
02、從代工廠到家電新秀
北鼎很年輕,但它背後站着一位資歷老道的後盾——晶輝電器集團。晶輝電器 1999 年由廣東人張北創立,距今已有 20 餘年時間,最初的業務是做小家電外貿代工,客戶包括美國惠而浦、英國摩飛、澳大利亞鉑富等國際一線品牌。
張北之子張默晗是個 80 後學霸,先是取得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後又獲得美國加州伯克利工業工程碩士學位,随後歸國接手家族產業。
如果沒有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張默晗可能這輩子都只能像父親一樣,看代工客戶的臉色吃飯。金融危機使得海外消費市場萎靡,張默晗意識到,代工業務終不是長久之計。2009 年,27 歲的他開啟了由代工向自主品牌轉型的道路,推出了北鼎品牌。
為了從 " 美九蘇 " 巨頭環伺的環境下找到市場切入口,北鼎抓住了兩個關鍵詞,一是高端,二是小眾。
高端自然不必說,這是北鼎的先天優勢。北鼎認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高端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程度也在降低,在缺乏品牌知名度的情況下,新品牌僅憑借低價策略去擴大市場份額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北鼎恰好曾為高端品牌代工,擁有成熟的供應鏈和技術,常年受耳濡目染的影響,審美感知也更強。據張默晗透露,北鼎的設計、供應鏈、質檢标準等,都對标自家代工的高端產品。
而小眾,則要求北鼎尋找到合适的空白品類,避免與頭部企業正面競争。
帶着這樣的思路,北鼎先後研發出了養生壺、烤箱、飲水機、蒸鍋等產品。等到 2019 年起 " 宅經濟 " 盛行,開挂的小家電市場将北鼎狠狠往前推了一把。
朱惠萍對《财 · 經 · 天 · 下》介紹稱,2020 年至今,值得買站内北鼎的标志性產品養生壺多個型号長期占據熱度榜首。且品牌高頻推出養生湯包、袋泡茶等周邊產品,逐步構建起養生場景生态,用戶購買行為正從單一電器向 " 食材 + 器具 " 組合延伸。
2020 年 6 月,脫胎于晶輝電器集團的北鼎股份登陸創業板。
▲北京某商場内的北鼎線下門店。圖源 / 财 · 經 · 天 · 下
2020 年招股書顯示,北鼎以自主品牌為主的内銷營收,當時占比已超過五成。其中,王牌產品養生壺跻身線上 TOP 3 品牌,與選手小熊、榮事達一起,占據了 70% 的市場份額。
上市時,圍繞在北鼎身上的關鍵詞,仍然是貴。
國盛證券 2020 年統計顯示,公司產品定價遠高于同行價格,養生壺超 900 元,而同行只有 100 多元,烤箱、蒸鍋的價格更是同行的 8~20 倍。
由于外銷轉内銷後,公司能夠賺取的 " 設計 + 制造 + 銷售 + 品牌 " 溢價,使得毛利變高,從原先外銷的十幾個點,漲到六十幾個點。這給了外界對于北鼎盈利強的直觀印象。公司上市首日股價上漲 44%,随後更是連獲 14 個一字漲停板。
通常來講,小家電都把線上當作主戰場。這是因為,小家電本身多是瞄準年輕人,崛起的契機依賴于線上社交電商紅利。而小家電體積小,好運輸,不像大家電那樣涉及線下安裝調試等問題,從節省運營成本的角度,線上銷售也更适合。
北鼎也不例外," 目前全國有 30 多家北鼎門店分布在一、二線城市的商場内,其中北京占了 7 家。" 店員稱。2023 年,這些線下門店只貢獻了不到 8% 的營收。
而公司重點布局的線上營銷渠道有天貓、京東、抖音、微信小程式等,尤其從 2020 年起大力布局抖音,請來李佳琦等紅人直播帶貨,大幅拉動業績。
2021 年,在小家電行業銷售額和銷售量雙降的背景下,北鼎股份的收入和淨利潤均取得逆勢增長,分别達到 8.47 億元和 1.08 億元。
2024 年,雖然 7.53 億元的營收未能比肩 2021 年,但北鼎自有品牌收入貢獻了 5.87 億元,占比 77%。至此,北鼎完成了從代工廠到自有品牌的身份蛻變。
03、出海找市場
多位家電同行都認為,供應鏈是北鼎最大的護城河。
這不僅體現在它是國貨的殼,進口的芯,還體現在北鼎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上。
家電品牌廠商屈毅告訴《财 · 經 · 天 · 下》,小家電行業以 " 快 " 和 " 新 " 為產品邏輯,產品結構、功能和外觀需頻繁更新。這就要求產線具備高彈性生產能力,以及快速迭代產品的能力。
對此北鼎曾表示,公司通過向上延伸產業鏈,掌握了小家電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生產環節,從而确保了產品質量和交貨期。同時,公司具備完整的生產鏈,加工環節完整,在爆款時可有序調節,保證產品的正常投放節奏。
有技術、有渠道、有積累,北鼎的業績應該所向披靡才是。然而事實上,擺在北鼎面前的問題着實不少。
▲北鼎部分產品。圖源 / 北鼎
首先是規模上,小家電單價低、門檻低,又是非必選消費品,很難像大家電一樣產生千億級的企業。擁有近 30 年發展史的蘇泊爾是行業内唯一營收突破 200 億元,利潤達到 20 億元級别的公司(美的未單獨披露小家電營收)。
消費者對小家電的 " 三分鍾熱度 ",對行業造成的困擾也不小。二手交易平台上,類似空氣炸鍋、破壁機、美容儀等多種產品,常年榜上有名。
有着 " 豆漿機開創者 " 之稱的九陽股份 2008 年上市,2021 年至 2023 年營收連續三年負增長,如今市值較 2020 年 10 月的 340 億元高點跌超七成;靠酸奶機起家的小熊電器,2019 年上市,2021 年營收淨利出現下滑,随後兩年回正,但 2024 年上半年雙降,淨利潤同比跌超 30%。
北鼎亦沒逃脫增長下滑的魔咒。在走過了 2021 年的高光時刻之後,北鼎股份 2022 年營收和淨利潤 " 雙降 ",其中淨利潤更是同比大幅降低了 56.71%。2023 年,雖然淨利潤有所回升,但是營收進一步走低。另外,公司人數甚至也在原地踏步,上市前的 2019 年底是 981 人,2023 年底微漲到 994 人。
劉步塵認為,未來北鼎要想擴大銷量和規模,需在深度創新上下功夫,而不是僅靠造型設計取勝。在品牌建設方面,北鼎應聚焦于 " 科技 + 時尚 +AI" 的融合,致力于讓消費者在提及小家電時,首先聯想到北鼎,并将北鼎視為一家以創新為核心的小家電品牌。
朱惠萍也表示,小家電市場的未來發展将呈現多維度變革,除了向健康化方向發展外,智能化和場景化會加速融合。
近些年,北鼎在與投資者交流時,常把開辟海外戰場挂在嘴邊,產品目前在北美市場亞馬遜、YouTube、Instagram、TikTok、Temu 等多個渠道均已覆蓋,今後還打算把產品賣到日本、韓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
▲ TikTok 上,北鼎產品的視頻點擊情況
《财 · 經 · 天 · 下》發現,北鼎國外售價比國内貴。同一款式的北鼎飲水器,亞馬遜顯示售價 189 美元(約 1366 元人民币),國内價格為 1198 元。同一款式的蒸炖鍋,亞馬遜顯示售價 299 美元(約 2161 元人民币),國内價格為 1698 元。
2024 年業績顯示,相比北鼎自有品牌在中國地區 5.45% 的營收增長,自有品牌海外地區同比增長率達到 95.49%。雖然自有品牌海外地區增速較快,但是在絕對量上來看,營收占比只有 8.4%。
對此,公司坦言海外業務目前處于較早期階段,無論是產品研發、渠道開拓還是品牌推廣,現階段都需較大投入。而在把產品銷售給外國人之前,海外運費以及海上風險等海運成本均由北鼎承擔,這導致北鼎海外盈利狀況遠低于國内業務。
雖然北鼎前期的高端品牌影響力已具雛形,但前路依然漫漫。
(文中王菊、屈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