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資本為何不愛喝茶?,歡迎閱讀。
斑馬消費 沈庹
3 月初,西湖龍井核心產區還未開采,直播間裡龍井茶已經熱賣一片。這些龍井茶來自何處,為什麼這麼早就上市?
事實上,龍井茶廣義產區龐大,每年總是非核心產區搶先上市,幾百元一斤的價格,很容易讓人以為喝到了正宗西湖龍井。
正是各種誤區的存在,導致茶行業始終缺乏透明度,無論價格,還是品質,普通消費者很難取到真經。
這也讓茶行業,一直不太受資本市場的待見。
資本不愛喝茶
沒有人會拒絕一杯茶香,但資本不待見傳統茶企。
梳理公開信息發現,過去 3 年,涉傳統茶企融資事件寥寥無幾,2024 年,僅有兩宗,分别為福建茶企閩東紅和袋泡茶品牌茶裡,其中,閩東紅赴美上市融資金額為 700 萬美元。
瀾滄古茶 2020 年衝刺 A 股之前,投資機構僅有景邁新實業和福思投資,2018 年分别投資 1580 萬元、950 萬元。2019 年,浚泉信本、共青城凱易恒正分别投了 2000 萬元和 2990 萬元,2021 年轉身奔赴港股時,新餘信中合火線入股。
中國茶葉消費市場近 7000 億元,規模并不小,但 A 股幾乎沒有一家純正的茶企。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茶企在根上的問題沒有解決,一是產品、品質及價格不透明;二是產區及茶品類多且難标準化,在資本市場很難講出好故事。
2020 年 6 月,中國茶葉首衝 A 股,在披露招股書後馬上收到證監會問詢的 69 個問題,涉及衝刺 IPO 前分紅、國企改制以及股東等諸多事項,每個問題都是一張超難的考卷。近期,公司主動撤回申請,IPO 審核終止。至此,茶企衝擊 A 股全線落空。
瀾滄古茶順利登陸港股,坐上普洱茶第一股的交椅,但上市以來股價大跌、業績大變臉以及人事巨震,讓市場觸目驚心。
茶行業重資產投入、周期長,茶企内控以及财務制度等,也讓資本對其避而遠之。
2021 年 7 月,龍潤茶因披露失實、内控缺陷等被聯交所強制退市。該公司在 2009 年借殼龍發制藥上市,是國内最早登陸資本市場的普洱茶企業。兩年後,天福才登陸港股。
新三板是茶企的集中地,高峰期有不少于 20 家大小茶企。不過,這些公司普遍收入規模不高,還時常 " 生事 "。比如,主營福鼎白茶的白茶股份 2015 年挂牌新三板,2019 年就因虛增 2017 年利潤東窗事發,後又發生貸款逾期、人事振蕩等狀況,2022 年被摘牌退市。
近十多年裡,不少傳統茶企憧憬 A 股,鐵觀音集團、杭州龍井茶業集團、四川竹葉青等都曾計劃上市,但至今沒有公開消息。
市場供大于求
中國茶企生產出來的茶葉,主要以内銷為主。但是,產供銷失衡的局面已存在多年。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2 年至 2024 年,全國幹毛茶總產量分别為 318.10 萬噸、333.95 萬噸和 345 萬噸,同期内銷總量分别為 239.75 萬噸、240.50 萬噸和 241.3 萬噸,内銷均價分别為 141.62 元 / 千克、139.2 元 / 千克和 135 元 / 千克。
内銷業務量增下跌,出口業務同樣備受考驗。去年,中國内地茶葉出口量 37.41 萬噸,同比微增 1.79%,均價降幅高達 19.83%,為 3.79 美元 / 千克。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茶葉、八馬茶業以及瀾滄古茶衝刺 IPO 時,無疑例外地提出募資擴張產能的意圖,如何消化新增產能,就成為監管層問詢的重點之一。
據招股書,2019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中國茶葉產能利用率分别為 58.71%、61.60%、71.43% 和 75.49%,盡管產能未完全飽和,但公司還是計劃拿出約 2.90 億元募資,用于雲南普洱茶的擴能。
實際上,公司存貨規模增長趨勢明顯,2022 年上半年存貨賬面價值 16.55 億元,占比總資產的 52.07%。其中,2022 年上半年存貨同比增長 7.49%,主要是規模擴大,采購原材料的增長。
撤回 IPO 後,中國茶葉曾對外給出一個較為體面的理由,即順應戰略調整和深化内部改革發展需要。
存貨高企,影響資金流動,而且還會增加跌價風險,以至于變現淨值降低,進而影響業績。
2024 年上半年,瀾滄古茶存貨規模為 9.09 億元,占其總資產的 55.36%。相比其他茶類,普洱茶產品比較特殊,行業裡有最佳品飲期為 3 年的說法,如果超越這條紅線,存在減值風險。
為了盡早賣出茶葉,瀾滄古茶線上線下火力起開,但對產品規劃和價格管控的缺乏,導致去年對線下門店經營產生了衝擊。
随着庫存商品規模的增長,八馬茶業存貨價值逐年增長。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前 9 個月,存貨的賬面值分别為 4.40 億元、4.36 億元及 4.61 億元。
非标產品生意
茶葉制作從產地種植、采摘、制作、挑選到成品,工序多且復雜,呈現出來的味道往往也不太一致,甚至每一家茶廠生產出來的都有所差異。缺乏行業統一的标準,且散而亂。
和茶葉一樣,咖啡也是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同樣經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不過,咖啡普遍可以用拼配來平衡品質,與各產區咖啡豆可以形成互補效應。立頓也借鑑了這種方法,将茶葉做成袋泡茶產品,得以行銷全球。
但是,袋泡茶并沒有成為中國茶飲市場主流。這也間接說明,袋泡茶在解決茶葉產品标準化過程中,并不是最好的答案。
梳理發現,八馬茶業、瀾滄古茶、天福,甚至包括新茶飲行業裡的奈雪、喜茶們,曾都推出過袋泡茶產品,其主要作用僅僅在于迎合部分市場需求,無論銷量,還是推廣,各家常規產品還是主流。
中國消費者對茶葉的飲用,更看重泡茶的儀式感和莊重感,原葉茶的形态,遠比一包袋泡茶悶在杯子裡雅趣多了。
杜國楹從電子產品跨界茶行業後,像一條鲶魚,攪動了這潭死水。他用小罐茶重新定義茶,将茶由農產品、土特產的定位,向快消品轉型,一罐一泡的形式,加上定位商務禮品屬性,颠覆了茶葉的傳統印象。
為盡快在茶圈實現突破,小罐茶砸錢開路,高舉高打。公開報道統計,2015 年之後 3 年裡,小罐茶及子公司黃山小罐茶營銷投放支出高達 2.7 億元,僅 2018 年就花掉 1.47 億元。
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小罐茶價格貴,但實際賺不了多少錢。杜國楹 2019 年接受虎嗅專訪時透露,其實際僅淨利率 5%。
在茶行業裡,熱衷營銷的還有八馬茶業。從茶中奢侈品、商政禮節茶,再到 " 認準這匹馬,好茶喝八馬 " 的品牌認知迭代更新,公司不斷在調整定位。
招股書顯示,2022 年至 2024 年前 9 月,其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别為 6.17 億元、6.81 億元和 5.20 億元,占公司收入的 33.94%、32.09% 和 31.57%。同期,淨利率維持在 9%-13% 區間。
天圖資本自 2013 年投資八馬茶業,一路陪跑至今,仍沒到收獲期。天圖資本投資人馮衛東曾感嘆,茶葉產品只有标準化,和服務結合好,才有講出好故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