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東印度公司和茶葉,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黃曉軍,作者:黃曉軍,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1610 年中國茶葉乘着東印度公司的商船漂洋過海,飲茶之風迅速傳遍歐洲大陸。因一時不知如何命名,且其來自神秘的東方,故被稱為 " 神奇的東方樹葉 "。
一
1615 年,大坂冬夏之戰,23 歲的豐臣秀賴與其母澱殿在大坂城内切腹自殺,日本 100 餘年的戰亂就此結束。
當年 6 月 27 日,英國東印度公司駐日本平戶代理人維克漢姆(Wichham),用一封信向澳門分公司經理伊頓分享這個國家的新市場。
而信中,維克漢姆特意寫到," 伊頓先生,煩勞您幫我在澳門購買最優質的茶葉一罐。" 當時,維克漢姆對于茶的拼寫還是 "chaw",是使用的廣東話 "cha" 的派生詞。
據稱,這也是目前可知的,英國人最早提及中國茶葉的歷史文獻。
二
英國劍橋大學人類學名譽教授、皇家歷史學會會士艾倫 · 麥克法蘭 Alan Macfarlane,曾将這種來自中國的葉子稱為 " 綠色黃金 "。
他曾多次強調,如果沒有茶葉,就可能沒有大英帝國和英國工業化的出現。
比較著名的東印度公司其實有兩個。英國東印度公司全名叫 " 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 ",成立于 1600 年,當時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許可狀,給予他們在東印度貿易的壟斷權 21 年。
但茶葉真正意義去到歐洲,是荷蘭東印度公司。1601 年,荷蘭與中國通商,後者在 1602 年也成立了一個東印度公司,當時是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給予公司在亞洲進行殖民活動 21 年期限的壟斷權。
有點繞。反正就是到了 1607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從爪哇出發到澳門運載綠茶,直到 1610 年這些茶葉才到達歐洲。
而被學術界公認為英國本地人初次接觸茶葉的,是在 1657 年。當時有文獻記錄,英國一家咖啡店出售由荷蘭輸入的中國茶葉。
後來,在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期間,茶葉代替酒類成為了英軍重要的必需品,他們确信,飲茶能保證戰士身體健康,增強戰鬥力。
當時,歐洲戰場上大部分士兵的飲料是葡萄酒和咖啡,并且更多人會直接飲用自然水源,從而產生了各種疾病。只有英國士兵,習慣燒水泡茶,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因喝生水所帶來的健康問題。
此外,相較于酒将士兵變得醉醺醺,茶還能提神。所以在後來的 19 世紀後期,英國政府便将茶列為軍需品。
英國陸軍軍醫處處長德 · 倫茨就曾有記載 " 當部隊在長途行軍過程中面臨極大困難時,對于士兵來說,一杯阿薩姆紅茶是最能補充體力、提振精神的飲品。"
三
英國人廣泛飲茶,其實是在 1720 年代前後。除了英國,茶葉在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都頗受歡飲。
一時間,西方世界對于茶葉的需求量快速快速增長。
清代官員趙冀留下的文獻顯示," 大西洋距中國十萬裡,其番舶來,所需中國之物,亦惟茶是急,滿船載歸,則其用且極于西海以外矣。"
惟茶是急。
到底有多急?有一組數據顯示:
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歐洲各國向清朝輸入了總價值約為 191 萬兩白銀的商品,而清政府則向外輸出了價值約為 364 萬兩白銀的商品,其中出口額最大的商品就是茶葉。
靠着茶葉,中國 GDP 在 1820 年之前連年成為全球第一,甚至是西歐十幾國的總和。
茶葉對英國的重要性,可謂全球皆知。1773 年,被英國殖民 10 年之久的美國人把開始對對英國政府表達不滿和發起挑釁,當時他們就把英國東印度公司價值 1.5 萬英鎊的 342 箱茶葉全部倒入大海。
後來,這一事件被稱為 " 波士頓傾茶事件 ",這也被認為是 1775 年 4 月美國獨立戰争第一聲槍響的導火索。
巨大的茶葉依賴,讓中國有了更大的話語權。當時,茶葉的定價權完全由中國掌控,甚至可以充當等價物。比如英國棉紗到中國出售,都是現貨交易,直接用茶葉換棉紗。
後來,英國開始以印度為跳板,自己把工業品輸送到印度,印度把鴉片走私給中國,中國又将茶葉賣給英國,從而形成閉環。
那期間,英國東印度公司幾乎全部的利潤都來自于茶葉,茶葉也為英國貢獻了平均每年達到 330 萬磅的稅收,占國庫總收入的 1/10。
到 19 世紀初,鴉片已經成為中國進口額最大的商品。1839 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引爆了國人對于鴉片的頑強抵制情緒。
當這個閉環被打破之後,中英戰争爆發,後來被稱為 " 鴉片戰争 "。而在英國人的視角來看,這很可能是 " 茶葉戰争 "。
四
為了擺脫茶葉進口依賴,英國開始嘗試自己種茶。
1834 年,英國茶葉委員會派秘書喬治 · 戈登,從中國偷走了 8 萬粒茶種。
1849~1853 年,植物标本采集專家、英國皇家園藝協會的羅伯特 · 福瓊先後查探了中國主要茶葉高產區,并在 1851 年将在中國收集到的 2 萬枚茶種裝進 16 個大玻璃櫃運到印度加爾各答。
船上還帶去了八位福建武夷山制茶師傅,和大量制茶裝備工具。
據稱,羅伯特 · 福瓊将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種紅茶帶到印度,并在印度孟加拉邦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高原試種成功,并将其命名為大吉嶺紅茶。
而今,大吉嶺紅茶,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是英國貴族的寵兒。後來,印度還将大吉嶺作為國家的茶葉商标在國際上注冊。
同期,喬治 · 戈登偷去的茶籽,先後在阿薩姆和錫蘭等地試種茶樹獲得成功并開始代替中國茶樹。到 1899 年阿薩姆地區茶園面積擴大至 1350 平方公裡,錫蘭茶園面積 1550 平方公裡。
有趣的是,那位曾茶葉味綠色黃金的艾倫 · 麥克法蘭的母親,就是一位阿薩姆地區茶葉經營者的妻子,在阿薩姆地區的茶園居住長達二十年。
期間,印度茶葉制作、運輸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助力下實現了工業化,效率大幅提升,成本領先中國茶葉。同時,英國東印度公司還在加爾各答、斯裡蘭卡、科倫坡等城市建立茶葉拍賣市場,一直到今天的世界茶葉定價權,都掌控在英國人手中。
英國在印度的茶產業初具規模時,開始渴望就近傾銷。為此,他們開始盯上了喜馬拉雅山脈另一邊的西藏。
茶在藏傳佛教中極具地位,他們做佛事就需要用茶葉。早在 1550 年嘉靖庚戌之變,就是因為明朝只鼓勵蒙藏聯盟但拒開茶市,從而遭受 10 萬蒙古騎兵進犯京師。
1888 年,英國發動第一次侵藏戰争,希望通過對茶的控制占領西藏。
五
無論如何,茶葉見證了最早期的經濟全球化,也代表着一種文明成果。
就像《15 至 18 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所言:
任何一種凝聚着文明成果的作物都使種植者受它的奴役。這幾乎是文明世界的特征,任何一種文明都需要奢侈的食品和一系列帶刺激性的興奮劑,十二三世紀,人們迷上香料和胡椒;16 世紀出現燒酒;然後是茶、咖啡 ……
參考文獻:
威廉 · 烏克斯《茶葉全書》
麥克法蘭《綠色黃金:茶葉的故事》
周重林、太俊林《茶葉戰争——茶葉與天朝的興衰》
布羅代爾《15 至 18 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