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毛利率超特斯拉!理想成國内最吸金車企 反超BBA真能行?,歡迎閱讀。
" 我們有信心在 2024 年提前挑戰奔馳、寶馬、奧迪在中國區的銷量。" 這就是理想董事長兼 CEO 李想在 2023 第二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所說的話,作為產品在 30 萬級的豪華新能源品牌,這魄力已經讓不少車企心驚,畢竟 BBA 也始終是豪華品牌的 TOP3。
而支撐李想這般底氣的,也正是理想近日所發布的 2023Q2 财報,從報表來看,這或許是當下最能賺錢的中國品牌。
在 8 月 8 日,理想就發布了第二季度财報,比起蔚來、小鵬等品牌更早,這也是理想汽車的慣例," 好成績向來要第一個發布 ",無論是财報還是平日裡的銷量,這般狂傲的氣質讓部分車企都不願意跟它 " 玩 " 了,畢竟總拿第一,看着那是真來氣。
根據年報數據,理想汽車上半年同比總營收 474.40 億元,同比增長 159.31%,其中汽車銷量占據 97.6% 的利潤,而其他銷售以及服務則是占據 2.4%,後者也貢獻出 11.41 億元的收入。作為對比同事造車新勢力的蔚來汽車總營收 194.48 億元,小鵬汽車收入 90.96 億元,遙遙領先于其他新勢力品牌,也是理想有史以來最好的财報成績,所以李想的狂真不是沒有道理的,但也需要注意的是,理想汽車更多是通過高價格 + 不錯銷量達到的,營收較高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就利潤方面,理想汽車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 32.23 億元,如果以上半年 139,117 交付量的交付量來計算,單車利潤就達到了 23167.55 元!而經銷商們如今最喜愛的比亞迪單車利潤為 8723 元,至于長城、廣汽、吉利等品牌則是 2000 元上下。
而在資本界,關注的信息還包括毛利率,理想汽車上半年毛利率為 21.22%,雖說同比有所下滑,但依然不錯,并且這是受到上年四季度停產的理想 ONE 影響,為了 " 安撫 " 老車主們,理想當時給出了老車主復購 1 萬元的權益優惠,這也是妥妥的利潤返還到消費者。
這一毛利率已經讓它成為當下中國車企中的 " 吸金機 ",要知道比亞迪第一季度毛利率為 18.33%,外國新能源龍頭特斯拉同期為 18.2%,而此前被公認最賺錢的品牌——保時捷同期為 18.9%,毫無疑問的是,在創造利潤方面還得是理想汽車。
當然這也跟理想汽車的 " 小而精 " 模式有關,如今的理想不多造車型,但造的車型都确保是爆款,并且是存在明顯定位差異的,與哈弗、吉利、比亞迪等品牌的多生孩子好打架策略所不同。
另外毛利率事實也有 " 可操作 " 的空間,只是理想汽車比較實在,它第二季度拿出了足足 24.3 億元的研發費用,雖說在絕對數值上,它是低于蔚來同期的 33.4 億元,财大氣粗的特斯拉更是達到了 68.15 億元。不過在研發費用率方面,它已經做到了 8.4%,雖說尚未能達到此前允諾的 10%,但也比起不少車企更願意把利潤砸在未來發展上,多數車企研發費用率基本在 4% 左右(包括了特斯拉、比亞迪、吉利等品牌),也就是說這 21.22% 的毛利率并非是理想汽車的上限。
這些研發費用如今也放在核心領網域上,一是理想 NOA 系統,如今也宣布了通勤 NOA 通勤計劃,這智能領航功能将覆蓋高速、城市路段;二是純電技術,不再是 " 增程式動力專業戶 ",未來推出支持 5C 充電的車型,實現充電 12 分鍾,續航 500 公裡,理想汽車也正是 " 用當下利潤搞研發,換來未來優勢 "。
這總營收的背後,是理想汽車第二季度 86,533 輛的總銷量、85,533 輛的 1-6 月總銷量,後者也讓理想汽車跻身豪華品牌 Top5,榜首為特斯拉,而 2-4 名 則是 BBA。此外 6 月開始月交付量也突破了 3 萬輛,并且目标是 4 萬輛。這也是 L 系列的爆款貢獻。
如今理想汽車產品布局僅有三款 SUV,分别是大型 6 座 SUV —— L9,中大型 SUV6 座 SUV —— L8 以及中大型 5 座 SUV —— L7,車型布局并不算得齊全,還有很大的產品空間。
銷量第一的是上半年銷量 44,624 輛的理想 L8,這在行業中此前是被認為主打差異化,作為奶爸神車将豐田漢蘭達這類三排座 SUV 斬于馬前。而 L9(銷量達 42,511 輛)更多認為是越級體驗,一定程度侵占到傳統豪華品牌,成功将寶馬 X5L 等 BBA 車型擊敗。至于外界此前并不算得看好的 L7,它是與傳統豪華品牌 5 座 SUV 争鋒相對,BBA 具有更強的品牌優勢,但結果是 L7 依然賣爆了,也說明了在當下消費者中,理想的豪華品牌定位已經成功确立。
不過理想汽車如今產能極限為 7,500 輛 / 周,這就限制了它的銷量,并非是理想不想多賣,而是產能未能滿足,如今也僅有理想常州工廠以及從北京現代收購而來的北京順義工廠,後者則即将落成,有着約 10 萬輛的年產能。若是北京工廠建成,那麼理想汽車又勢必迎來一次銷量大跳躍。
并且新車也即将達到了,這就包括了今年年底發布的第一款 MPV —— MGEA,并且理想汽車官方表示,這會成為 50 萬級以上銷量第一的新爆品。而到了 2024 年,理想汽車還會推出足足四款新車型,這包括了一款增程式 SUV 以及三款純電車型。
所以以當下情況來看,理想汽車确實有很大可能成為擊敗 BBA 的中國豪華品牌,但這難度也不少,當下 BBA 品牌銷量接近理想汽車的兩倍,李想也只是說 " 我們有信心在 2024 年提前挑戰奔馳、寶馬、奧迪在中國區的銷量。" 換而言之,理想還需要時間,特别是解決產能問題。
而要達到 BBA 的同級水平,這起碼需要 60 萬及以上的產能。就如前文所說,理想汽車在北京順義工廠建成後才能做到約 50 萬輛的產能,這也為理想汽車提出了新的要求——再度提升產能,所以這也是理想汽車需要一步一步來的原因,先讓近段時間產能充分利用,再憑借着這產能所釋放的銷量為理據更新工廠、提升產能,畢竟理想汽車是一個民營上市車企,資金鏈方面必須得保守。
這也是理想的第二個潛在的問題——資金,也還好理想财報中顯示,它現金流可謂誇張,手持 118.93 億元,保證了企業的健康發展,而自然也不算的是問題了,畢竟它現金流甚至比吉利汽車(106.99 億元)更高,雖然理想有錢,但也得精打細算,畢竟要花的錢可多了。
待這些問題真正解決後,教授可以打包票地說," 理想汽車必然會成為中國第一的豪華新能源品牌,還沒有之一 ",與重新起步的騰勢,新入場的智己、岚圖,又或者同是新勢力三劍客的蔚來相比,理想是真正起飛了,銷量做到了 TOP5 水平,品牌也達到了該有的水平,并且也比大部分豪華新勢力要更早入場,考慮到這經營情況,理想汽車也可以說是當下靠譜程度 No.1 的豪華新能源品牌了。
8 年前,我們還以為剛創立的理想是個 PPT 企業,但它用三年時間就給出理想 ONE 這一黑馬車型,不僅說明了企業的 " 踏實造車而非 PPT",也說明了它打造爆品的能力,理想 ONE 一炮而紅擊敗了當時的同級銷冠。如今更為熱賣的 L 系列車型出現、如此健康的經營情況,更是說明了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汽車有實力敢稱是 " 新勢力大哥 ",完美反擊了以往網絡諸多謠言以及不那麼好聽的話,可謂額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