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211博士去職校學廚師,年輕人重新愛上體力活,歡迎閱讀。
封面圖:視覺中國
烹饪學校,一種新的 " 精神桃花源 "
這道水煮牛肉,是李雲在烹饪學校學習的第 19 道菜。
" 牛肉要切薄片,為了保證肉的鮮嫩,碼肉上漿時生粉可以多放。"
" 先将火鍋料和姜蒜炒香,牛肉下水五分鍾後關火,不然肉會變老。"
" 幹辣椒和蔥花最後加,然後淋上熱油。"
課堂上,李雲快速将老師講解的知識點記在筆記上,防止下午練習時有所遺漏。
剛出鍋的牛肉淋上金黃滾燙的熱油,油花在食材上跳躍,發出熱鬧的響聲。食物的香味也像被打開了開關,一時間充滿了整個課堂。
李雲在課堂上做的水煮牛肉,圖源受訪者
李雲今年 35 歲,博士畢業于成都某 211 大學的電氣工程專業,目前在一個科研所從事基礎科研工作。主業之外,他還是一名正式的烹饪學徒。
今年 1 月下旬開始,每周日早上九點,他都會準時來到成都雙流彭鎮的新東方烹饪學校,圍上圍裙、拿起鍋鏟,化身一名 " 大廚 ",跟着老師學習川菜。
李雲說,學廚主要是想解壓。
做科研是件費腦力的事,寫項目申請書、做實驗、申請專利……一個環節常常會耗費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大腦不得停歇。
職稱晉升更讓李雲倍感壓力。申請項目基金是科研工作者個人晉升的重要條件,但基金申請對申請者的論文、專利等學術成果有很高的要求,還有年齡限制。" 競争壓力很大,現在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他連續申請了幾年都失敗了。
多年累積的壓力和擔憂下,他開始想學點實實在在的手藝,給自己解解壓。
去年疫情封控期間,他深切體會到了 " 會做飯 " 的重要性,學廚的想法也在此萌芽。
目标确定後,他沒做太多猶豫,趁着春節的清閒時光,報名了家附近新東方烹饪學校的 " 川菜速成班 ",交了四千多塊的學費,一共學 24 道菜," 煎炒烹炸五味俱全 "。
3 月,李雲還開通了一個小紅書賬号,分享自己的學廚經歷。有好幾個人在帖子下面評論說,他們也有學廚的想法,并詢問報名方式和費用。
網友在評論區詢問報名方式,圖源小紅書 @夢幻神雞
最近幾年,想學廚的年輕人多了起來。# 廚師 #、# 廚師培訓 # 詞條在小紅書上的浏覽量已累積超過一億。
做飯既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又能讓他們在煙火氣中短暫逃離腦力勞動,離生活 " 更近一點 "。
曾經熱衷于 " 吃飯糊弄學 " 的年輕人,開始拿起鍋鏟,一心一意與食物打交道。烹饪學校對他們來說,成為了一種新的 " 精神桃花源 "。
求職頻頻碰壁,蘇蘇也選擇了學廚這條路。
蘇蘇本科在江蘇一所 211 大學學習自動化專業。2020 年大學畢業後,因為疫情,她暫時擱置了留學計劃,準備先回家找工作。求職的過程比她想象中還要艱難。她向三十多家公司投遞了簡歷,最終只接到了兩個面試邀請,也都以失敗告終。
來面試的人非常多,她覺得面試官好像在完成 KPI,并沒有真的想給她工作機會。
由于長時間得不到回復,蘇蘇主動向一家心儀公司詢問了簡歷投遞結果,沒想到對方給出的回復是:" 我們這個崗位優先考慮男生。" 蘇蘇的學習成績并不差,還拿到了學校的保研名額,這次的拒絕給她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她決定不再執着于找工作,安心 Gap 一年,做點自己想做的事。
此前,蘇蘇評價自己的廚藝為 " 一竅不通 ",很愛鑽研但經常做出 " 黑暗料理 "。想到學廚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便利自己今後的留學生活,2020 年 12 月底,她報名了一個家附近的烹饪班,每周上三天課,每次一個半小時,學費兩千多,學的都是家常菜。
蘇蘇第一次吃角瓜餅就是在烹饪課堂上。金黃酥脆的外皮微微透出嫩綠色的角瓜絲,一口咬下去,蘇蘇驚奇地發現竟然和日本大阪燒的味道差不多,她覺得自己 " 真是賺到了 "。
不要小看 " 做飯 " 這件小事
來烹饪學校學習的同學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從前真的 " 小瞧 " 做飯這件事了。
第一天上課,李雲就深刻體會到,做飯是一件非常 " 有功夫 " 的事情。他學習的第一道菜是魚香肉絲,由于是春節期間,當天來學習的只有他一個人,老師也教得格外細致。
" 我當時一下就感覺,你在專業學校去學,和自己在網上學真的完全不一樣。" 網上的教程不外乎食材、配料和步驟,怎樣切、調料放多少,這些都需要自己去把握。即使炒出的菜味道還不錯,也總覺得 " 還差點什麼 "。
作為一個北方人,在這堂課上,李雲第一次知道原來川菜分為很多味型,講究 "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魚香肉絲就屬于 " 魚香型 "。掌握味型也是做菜的關鍵所在。
專業烹饪對于細節的要求也讓李雲印象深刻:魚香肉絲中筍絲和豬肉絲要切成長十厘米、寬高三毫米的筒狀,姜和蒜要按照 1:4 的比例調配,勾芡要勾三遍。碰上鮮椒兔、啤酒鴨等 " 大菜 ",需要記住的細節就更多,筆記會記一大頁,還需要反復練習。
李雲學習鮮椒兔的備菜,圖源受訪者
此前李雲覺得自己 " 完全不會做菜 ",第一天在老師手把手的專業教學之下,他炒出的魚香肉絲色澤紅潤,辣鹹鮮酸甜兼備," 一口吃出了飯店的味道 "。
去日本學廚的丸子也對烹饪的門道有很深的體會。
丸子從小就喜歡烹饪和美食,中考的時候甚至幻想過考砸之後去中專學廚。但她一直都是一個 " 乖乖女 ",高考後順理成章來到内蒙古本地一所 211 大學學習新聞專業。同時,為了實現自己去大城市的夢想,她每個假期都會獨自去北京的大廠實習。學廚的念頭早早生了根,但從沒有真正發芽。
大三那年,一場從北京到北極圈的窮遊徹底改變了丸子的人生軌道。在旅途中,她見到了人生的無數種活法,也收獲了莫大的勇氣。
2015 年,臨近畢業,丸子放棄了拿到手的兩個大廠的 offer,前往日本有名的服部營養專門學校學廚,想要轉行成為一名真正的 " 米其林大廚 "。
服部營養專門學校作為世界十大烹饪學校之一,一年的學費需要将近 20 萬。丸子不敢告訴父母自己是去學廚師,只模糊地說是營養學。
在學廚的一年裡,丸子每天半天上理論課,半天上烹饪實操課。一些烹饪技法讓她感到有點震撼。
丸子的實踐課堂現場
比如傳統日料中的鲣魚炙烤刺身。鲣魚也叫柴魚,體長最長能達到一米左右,需要好幾個人一起拆。這道菜的做法很簡單,先把鲣魚按照刺身的切法切好,再把它用鋼針串好放到炭火上烤就可以。
但炙烤是整個烹饪過程中最考驗技法,也是最難的一步。 炙烤後的最佳狀态,切開魚片可以看到外皮邊緣有 1~2 毫米微焦,内部則保持刺身狀态,呈現鮮嫩的玫瑰色。
丸子第一次上手做這道菜時,很難迅速掌握要領," 烤的時候覺得特别好玩,但是一不留神就冒出很多煙。" 火開得太大或是魚距離火焰太近,都會導致魚片内部已經變熟,但最外面的焦皮還沒有形成,口感和味道大打折扣。
蘇蘇在廚師學校裡也學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識:雞肉冷水下鍋皮會更加 Q 彈,切西紅柿時用 " 滾刀塊 " 的切法就可以避免流出很多汁水,砂糖可以讓食物色澤變得更加鮮亮,豆腐炖魚要用内酯豆腐才不容易散……
" 之前我覺得誰都可以做飯,只要做的好吃就可以,真正學習了之後才發現做飯是一件很有門道的事情。" 蘇蘇說。
烹饪需要付出心血和時間比他們想象中的多。
" 活穿車海老(日本的一種蝦)" 的經歷被丸子稱為 " 廚房噩夢 "。車蝦有半個手掌大,在手心劇烈掙扎扭動,蝦的胡須和殼上的尖角部分扎着手,有些蝦甚至能直接掙脫手心彈到一米之外。丸子說,當時大家一看見這種蝦,第一反應都是 " 這玩意怎麼又來了 "。
課堂上同學在學習車蝦的穿刺,圖源受訪者
上課的時間裡,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李雲一般一站就是一天,第一天學習颠勺時手還磨出了血泡。因為工作忙碌,他每周只有周日可以去學廚。為了更好地練習烹饪,他會在工作日提前一天準備好食材,第二天早上早起一小時," 先炒兩個菜再上班。" 他也感到有點忙不過來。
李雲說,做菜需要 " 千錘百煉 "。 雖然老師會詳細講解烹饪要點,但是真正上手操作時,一個細節不注意,菜的味道就會產生很大偏差。" 失之毫厘,謬以千裡 " 的道理,在烹饪上同樣适用。
在煎炒烹炸中尋找 " 确定感 "
盡管有不少需要克服的困難,學廚仍不失為一種難得的休息。
四年的大學生活中,蘇蘇覺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一套相應的評價機制。一門課的最終成績往往分為好幾個部分,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課堂的活躍度,日常考勤,都會成為影響最終成績的因素。
" 大家的目标一致,都想考個好學校或是找個好工作,所以都要競争 " ,考試周的圖書館總是坐滿了人,必須要大清早起來才能找到空位。大家悶頭學習,在同一套評價機制下朝着共同的目标拼命追趕,帶着一副緊張的神色。
相反,在廚師學校,大家來自不同的賽道,來學廚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蘇蘇得以擁有一段完全抛棄 " 功利心 " 的學習經歷。她滿足于與食材 " 有來有往 " 打交道的奇妙過程,心也變得靜下來。
剛來到學校時蘇蘇沒有什麼烹饪基礎,處于 " 被大家碾壓 " 的狀态。但因為不需要一定達到某個目标,沒有競争的壓力,她反而更能沉浸其中,專心學習烹饪技藝。" 脫離了之前的那種競争環境,我不需要必須拿出某個證書或者成績來證明自己。"
烹饪帶來的 " 确定感 " 也讓他們感到心安。
在工作中,李雲常常為不确定的事情感到擔憂,尤其是在申請基金項目這件事上。每個科研工作者每年有一次申請基金的機會,每次申請的準備時間也會長達一年。申請者需要提前整理好自己近兩三年的研究工作成果,光是文檔潤色就需要花費将近兩個月。
但基金能否申請成功不僅與申請者的個人能力有關,還和申請者的研究方向、部門在該專業領網域的影響力有很大關聯。随着碩博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競争也變得越來越激烈。盡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最後的結果也常常不盡如人意。
李雲屢申不中,覺得自己的心一直都在 " 懸着 "," 就感覺像是買彩票一樣,你平時要去努力做各種各樣的準備,但是最後能不能拿到,有時候還是看運氣,很多事情都不是那麼确定的。"
但烹饪就像程式,按照一定的方法去操作,就能在短時間内得到美食,收到家人朋友的良好反饋,有輸入就一定會有輸出,是一件非常 " 确定 " 的事情。
蘇蘇最近自己做的菜,圖源受訪者
學廚兩個月後,李雲叫上了十來個老朋友來家裡吃飯,他做 " 主廚 "。提前一天把菜買好,當天他早上七點不到就開始起床做飯,一個人忙活了一個上午,做了跳水魚、芋兒雞、宮保雞丁等十幾道四川名菜。朋友們嘗了之後紛紛表示他可以 " 出師 " 了,那是李雲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通過動手做菜尋找缺失的意義感,正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共識。
最初來到北京實習時,丸子形容自己 " 像打雞血一樣 ",一心想着到大城市闖蕩一番。但瑣碎的工作也在不斷消磨着她最初的鬥志。大四那年,丸子在一家大廠做運營工作,每天的工作任務就是标記大量數據,下班前要交上一份日報記錄自己的工作成果," 因為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和即時反饋,做完也覺得沒什麼成就感,只覺得終于搞完了。"
而做菜的意義在于即時滿足," 做出來的東西很快就擺在眼前 "。 她覺得體力勞動帶來的疲憊感會在結束的那一刻突然襲來,腦力勞動的疲憊則是悄悄蔓延,讓人逐漸感到倦怠。
學廚帶來的,不止美食
學習結束後,丸子如願進入了一家有名的日本餐廳後廚工作。
後廚的工作強度讓丸子始料未及,從早上九點到晚上十一點,一般只有一小時的休息時間。下午五點進入營業時間後,後廚的工作節奏會驟然加速," 要不停的處理各種事情,一直在動來動去,竄來竄去,完全坐不下來。" 丸子把後廚比喻成 " 戰場 ",需要高度的專注和 " 閃電般的迅捷 "。一天下來,她覺得自己連彎腰都變得困難,頸椎、手腕也非常痛。
在後廚工作了五個月後,丸子逐漸發現廚師的職業生活和她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 南轅北轍 ",她最終還是決定放棄這份她一直夢想的職業。
但丸子并不後悔,她覺得這段經歷也讓她更加看清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正是因為在業界走了一圈,我才看清自己對料理只有熱愛毫無天分。如果沒有這段經歷,我到生命的盡頭都會有一個‘如果我都去當廚師該有多好’的遺憾在。"
現在丸子和當時在廚師學校認識的朋友一起經營了一家醫美中介公司,為來日本做醫美的外國人提供翻譯、咨詢、陪診等服務。
因為熱愛美食,丸子平時也會在小紅書上發布自己的探店經歷,其中不乏一些很難預約上的日本知名餐廳。帖子發的多了以後,開始陸續有一些人發私信詢問丸子能否幫忙約餐廳。有服部學校前輩的資源,丸子約餐廳也會更加容易。熟識後,對方很自然地也成為了她的客戶。
丸子發布的探店視頻,圖源小紅書 @清水丸子
丸子很驚喜,沒想到這段學廚的經歷竟然也會對她現在的業務有所幫助。
在廚師學校時,丸子很喜歡和廚師學校裡不同的學生交談。她所在的學校是日本最好的廚藝學校,對求學者沒什麼限制,班級裡有着各種 " 奇奇怪怪 " 的人," 來到這裡,我才明白,做什麼事情其實都不必害怕和别人不一樣。"丸子說,畢竟不管在中國還是日本,一年花費近 20 萬人民币來學 " 做飯 ",都是一件比較另類的事情。
丸子印象最深的是一個 70 多歲來學廚的老奶奶。她告訴丸子,她也是和丸子一樣從年輕時就很喜歡廚藝,但是由于工作太忙,一直都沒有機會學。來學廚藝之前,因為對和服感興趣,她還去念了一個專門的和服學校,彌補自己年輕時的遺憾。
丸子笑稱自己打開了一種退休生活的 " 新思路 "," 以前我覺得這個世界上好玩的事情那麼多,但每個人的職業選擇又那麼有限,只能無奈和自己感興趣的領網域擦肩而過,想想其實挺遺憾的。但這個老奶奶的經歷讓我突然發現,也不必太早放棄,雖然沒機會真的從事這個行業,但是等我老了之後,可以選自己感興趣的各個領網域來上學,也很有意思。"
2021 年 Gap 期結束,蘇蘇來到德國之後,因為自己的廚藝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最先被 " 俘獲 " 的是她的室友。剛住進來時,大家都很陌生,美食成了蘇蘇和室友實現破冰的 " 神器 "。在 " 一來二去 " 的美食交流中,蘇蘇笑稱現在她的室友已經變得非常 " 依賴 " 她。
因為會做飯,蘇蘇也常常邀請朋友們來家裡做客,大部分都是中國人。上個春節,她們一起在蘇蘇家裡吃了火鍋,底料制作、備菜、火鍋料汁等都是她準備的。在異國他鄉,蘇蘇通過自己的廚藝把一群 " 中國胃 " 聯結在一起,共同度過了家鄉的節日。
蘇蘇和朋友們一起吃的火鍋
來到歐洲,廚藝還幫助蘇蘇節省了一大筆開支。比如宮保雞丁,德國中餐廳裡的宮保雞丁便當比較實惠的也在 10 歐左右,但是自己買食材去做,大概只需要花 2 歐,而且能夠确保正宗," 不會吃到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
學了幾個月廚藝後,李雲漸漸學會将做菜的思維運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 我們做科研主要是去做探索性的工作,需要不斷地預演和修改,沒有一套标準。而做菜需要一步一步來,是一件條理非常清晰的事。工作中我也漸漸學會去把工作抽成幾個步驟,讓它變得更加有邏輯,也确實會省力一些。"
走過了學廚這段路,他們都回歸了自己正常的生活軌道之中,蘇蘇還在考慮畢業後的規劃,丸子經營着自己的公司,李雲最近在準備評高級職稱,繼續申請基金。
但學廚的快樂,已經讓他們有點 " 上瘾 "。
"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過段時間我還想再學一學其他菜系,當然還是要先把學到的知識鞏固一下 ",李雲說。
蘇蘇則已經考慮學習其他國家的烹饪方式," 不一定要報培訓班學,自己在油管、B 站上學習鑽研也很不錯,沒準還能結交更多外國朋友。"
廚房的煎炒烹炸中,讓人留戀的不僅是食之本味,還有 " 更近 " 的生活。 在速食、快餐 " 橫行 " 的年代,拿回食物的掌控權,也意味着拿回對生活的主導權。(文中人物為化名,封面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後浪研究所 "(ID:youth36kr),作者:李曼寧、楊柳,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