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蘋果發布會之後,唱吧創始人陳華決定進軍VR產業,歡迎閱讀。
作者丨邱曉芬
編輯丨蘇建勳
蘋果不久前發布的 AR 眼鏡 Vision Pro,拉開了虛拟世界和現實世界交融的空間計算時代序幕。新的時代背後,硬體形态的切換,代表着新的互動方式出現,更蘊藏着巨大的應用創新機會。
如今,那些嗅覺靈敏的移動互聯網弄潮兒,如同 2011 年移動互聯網熱潮開端時一樣,重新試圖擠進這個如今熱得發燙的賽道。唱吧的創始人陳華是其中一位。
陳華為人熟知的标籤有很多。在北大計算機系畢業後, 他便做了中國最早的互聯網搜索引擎 " 北大天網 " 和著名的 " 酷訊火車票搜索 "。而後,為了追趕移動互聯網創業熱潮,2011 年的他,辭去了阿裡巴巴的工作,創辦了音樂互聯網品牌唱吧。
經過了十年的發展, 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已經接近尾聲。陳華是在這幾年的多番嘗試中,感知到這一點的。唱吧業務面臨競争,陳華這幾年一直在思索破局方法,他嘗試過很多新的可能性。過去幾年的唱吧, 曾經嘗試做過直播類 APP、手遊等等。
如今,VR 是他重新願意投入新一次創業的方向。
在他看來,蘋果的出現是行業一項關鍵轉捩點——讓行業看到了出貨量已經突破千萬台級别的 VR, 能做的不僅僅只有遊戲領網域,可以通過 VST 的方式,拓展邊界。正如蘋果發布會此前展示的,Vision Pro 還可以是用來看電影的娛樂設備,還可以是用來辦公的生產力工具 .....
不過,陳華并不打算在 VR 頭盔這個賽道裡卷,而是延續互聯網軟體創業,做一款适配于蘋果在内多個平台的短視頻應用。
只是,盡管 Pico 在内的廠商,已經結合抖音的優勢,砸重金開辟 VR 短視頻的場景,但平心而論,用戶尚未真正培養起用這些設備看視頻的習慣。
陳華也很清楚捕捉到,這盡管是一個市場機會巨大的市場,但當下遭遇着難以回避的惡性循環。VR 視頻需要有高沉浸感的視頻内容,但是目前市面上沒有一款用戶能消費得起的 VR 視頻相機,為此用戶生產 VR 視頻的門檻被拉高,用戶更少。而高處不勝寒, 又讓當前的主流相機生廠商不敢觸碰這一領網域。
陳華想試圖打開這個結。所以,在做 VR 短視頻應用同時,他還做了一款全新的 VR 視頻相機。
36 氪近日體驗了這款近期才會在美國 Kickstarter 平台開啟眾籌的相機。
在 Kickstarter 中,搜索 "Calf" 即可看到。開飛相機外觀由兩個能拍攝 180° 場視角的魚眼鏡頭組成,操作并不像想象當中的繁瑣,一鍵可以拍攝能在 VR 設備上播放的 6K 50fps 的 "VR180" 格式視頻,還能以 6K 50fps 一鍵發起直播,拍攝高達 8K 的 3D VR180 照片或錄制 1080p 的 3D 平面視頻。
CALF 相機
對于他來說,再一次創業的難度不亞于十年前,甚至更甚。 盡管唱吧不是一家沒有任何硬體儲備的企業,陳華坦言,他們做的 " 唱吧麥克風 ",出貨量已經超過了百萬,對于硬體項目的 0 到 1、1 到 100,了然于心。
只是,VR 視頻相機的難度,超過了過往他們做過的任何硬體產品。難度在于,這是一款國内幾乎沒有太多廠商做過的產品,缺乏借鑑。其次,難度還在于,如何用更可控的成本,找到更高清晰度的鏡頭。他對鏡頭的要求相當極致,他要求,鏡頭要拍到,畫面當中的人頭發絲、皮膚皺紋都要清晰可見。
光學領網域的功夫,向來耗時耗力耗錢。這次内部創業,陳華也以 " 開飛(CALF)" 這一項目的名義,開啟新的融資。他明确,這次創業機會巨大、難度更大,但是他也已經儲備了充足的耐心,也堅信未來已來。
陳華
以下是采訪實錄(經 36 氪摘編)
如何從互聯網雙跨到 VR 硬體
36 氪:為什麼想要跨界做 VR 方向?
陳華: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期已經結束了,好像最近幾年也沒有哪個 APP 做成功的,流量成本非常高。在用戶認知裡,買一個新手機該裝的 APP 就那麼幾個。
我們實際上是前幾年就在想,怎麼樣能抓到下一個紅利期,只有在新的紅利期用戶才願意大量使用新 APP。AI 更像是個底層技術的一種能力,平台性的機會我覺得只有 XR(混合現實)這個方向。
2011 年所有人都衝進去做移動互聯網 APP,是因為螢幕的變化帶來了巨大的應用的變化,帶來整個互動形式的變化,因此就有無窮無盡的創新的機會。
36 氪:VR 在 17 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國内起步, 然後那個時候您當時是沒有注意到這個賽道嗎?為什麼選擇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入局?
陳華:那時候太早,覺得設備的滿意度不高,應用也是非常缺乏的。即使到今天,XR 設備上的應用都是非常少,買了之後不知道幹嘛用。
我是覺得蘋果的出現會有很大的變化,會颠覆一些想法,讓大家知道,VR 眼鏡它不只是個遊戲機,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
我們為什麼用手機?是因為手機它有幾個基礎的東西,延續了原來 PC 所有的功能,第二,它是一個打電話的手機,它是生產力工具,同時也是遊戲設備,是我們不敢離手的重要設備。這樣我才會願意用。
36 氪:你們以什麼角度切入 VR 行業?硬體還是内容?
陳華:VR 眼鏡現在成本非常高,競争非常激烈,每一家都用補貼,不掙錢的生意沒法做了,還有一點就是因為它是入口,做兵家必争之地,每一家都會去搶。
所以 VR 眼鏡我們就不做了,我們核心的目标還是去做一個 APP,也就是開飛(Calf)app,你可以理解為它是和抖音一樣,有錄播的内容,有直播的内容,然後可以點贊你評論,我們支持三種常見的 VR 視頻格式,支持 VR180、VR360 和 3D 平面。開飛(Calf)app 已經在 Quest store 上架了,可以搜索 "Calf" 下載體驗。未來開飛(Calf)app 會适配各種 VR/AR 眼鏡,包括 Apple 的 Vision Pro。
但是光靠我們自己是生產不出那麼多内容的,所以我們做了一款專門的 VR 視頻相機,以降低用戶使用 VR 相機的門檻。我們現在按照蘋果的上線節奏去準備我們整個研發。我們希望先把相機賣出去,豐富平台的短視頻内容,同時我們會組織創作者激勵,讓短視頻和直播創作者獲得很好的回報。
我們的夢想是,成為兩三年後成為 XR 時代裡面的核心的應用服務商。
36 氪:終端方面你們反而選擇是 VR 不是 AR,但是之前像羅永浩他們判斷說 ,VR 的天花板像是遊戲機,AR 會有更廣闊的市場。你們怎麼判斷的?
陳華:AR 的難處在于,需要在現實世界裡做強結合,這種互動其實不好做的。蘋果這個做法其實它是個 VR 眼鏡,只是用 VST 思路變成 AR,現在 VR 眼鏡的銷量是 AR 眼鏡 10 倍上百倍。
36 氪:從互聯網公司切到 VR 相機,跨度很大,選擇的還是硬體這個難度很大的賽道,如何适應這種切換?
陳華:其實硬體我們做了八年的時間,流程怎麼走通我們已經非常清楚。我們能夠同時做好硬體和軟體,我們的唱吧麥克風已經賣了幾百萬台了。
劉慈欣寫過一個小說特别好,就是《帶上她的眼睛》。這本小說講的是,一個人被困在地心中這輩子都出不來。她想有人帶着他去欣賞這個世界,去他沒有去過的地方。就像現實中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有個相機把你的生活的各種精彩瞬間拍下來,你願意分享給我,那麼我就看到了你的世界。
基于這樣一個理念,我們的相機和應用希望達到什麼效果?比如我今天在北京,我能夠看到非洲人怎麼過日子,看到歐洲的這些富豪們是城堡長什麼樣,我們用這種方式幫助别人看到别人的世界。通過 3D VR180 視頻這種内容格式,幫助人們 3D 全景地看到别的人是怎麼過日子的,就像親臨現場一樣就站在 VR 相機那個位置看世界。
36 氪:這款產品您的期待是什麼?
陳華:我要降低 VR 視頻的生產門檻,讓大家像當年買數碼相機時代一樣,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數碼相機。
36 氪:您現在的相機售價?
陳華:眾籌早鳥價 1399 美金,現在海外賣,折合人民币不到一萬元。國内我覺得現在主要是用戶規模太小了,海外做好了再進來。
36 氪:預期的一個投入大概是個什麼量級?
陳華:不影響我整體的利潤就好,占比不大。我們開飛相機和軟體業務現在準備要獨立融資,這樣可以發展更快一點。
VR 時代下,内容生產模式的變化
36 氪:你覺得在 VR 時代下,它的内容生成模式是什麼?是 AIGC 嗎?
陳華:我覺得可能要分階段來看,就是早期可能 PGC 為主,然後逐步過渡到 UGC。XR 時代内容的生成有幾種路徑,一個是計算機生成,一個是拍攝,還有一種是叫 AI 加輔助設計,AI 會大幅度降低内容生產的成本。
36 氪:下一個時代,什麼樣的產品形态能夠被大規模應用?
陳華:我認為還是短視頻的形态,它應該能成為占據用戶最大量時間的應用之一。
我們發現,XR 領網域,只做遊戲場景,他沒有辦法讓你每一天都打開它。相反,我們發現短視頻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的終極應用,不管是做任何一個產品的人,硬體、軟體、生活服務、遊戲,都被短視頻擠占了, 因為他占了他用戶的時間,你一天總共就三個小時的休息時間,玩短視頻占了大半,就沒時間幹别的了。
他為什麼能夠擠占這些應用?我們認為核心幾個點:
第一,短視頻是全屏視頻為主,有一定的沉浸感;第二,短視頻,你能夠快速的做決定,你不會浪費時間;第三,用戶可以非常快速判斷喜歡或者不喜歡,我們的推薦算法就更好做了。
進入元宇宙 XR 時代的話,最大的特征就是螢幕的變化。
從 PC 到手機到 XR,螢幕從一個大大的液晶屏,變成一個小小的手機,到第三階段,變成我們的整個世界,因為你的眼睛看不到邊界。這個螢幕變化下,一定是充滿整個螢幕的立體的内容最吸引用戶。這種全景螢幕帶來了遠超手機全屏視頻的沉浸感,對用戶會有巨大的吸引力,就像用戶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
現在的開飛(Calf)app 已經有這樣的感覺了,輕撥遙控器就能瞬間穿越在不同的 3D 全景世界裡。
36 氪:什麼叫有立體感的内容?
陳華:我們發布的 VR 相機,主打的是 VR180 格式。模仿着人的眼睛,我們有左眼、右眼,每個眼睛各看一個 180 度的世界,人們把這個世界拍下來,左右各拼一塊,它就變成 VR180 的格式,能夠實現 3D 全景的内容錄制。在 VR 眼鏡裡面再用反畸變的辦法把視頻再展開成雙目全景播放,就能在 VR 眼鏡裡面看到立體且全景的内容了。
36 氪:我們現在有跟蘋果會有一些合作嗎?
陳華:我們已經跟他的應用市場和開發者關系那邊在聯系了,希望盡快拿到 SDK 和它的測試機,目前研發團隊正在準備開始适配了。
36 氪:你們切入的是 VR 視頻方向,這個拍攝能不能用手機完成?
陳華:不能。手機的攝像頭視場角一般只有 70 多度,但是我們需要拍 180 度的内容,我們的手機裡的超廣角鏡頭能做到 90 多度,人眼至少要到 150 度以上才有沉浸感。另外我們需要兩個鏡頭,而且每個鏡頭都要 180 度視場角,這樣才能形成 3D 立體的内容。第二個問題是,計算需求很大,如果我們把這個東西裝到現在的手機裡面,CPU/GPU 跑不動。
36 氪:國内有 VR 廠商在嘗試 VR 與視頻結合的場景,但是一直沒做起來,你覺得是什麼原因?
陳華:在 VR 裡面看視頻是一個需求,但是即使是全世界最大的 VR 視頻平台 YouTube VR,每天新增的 VR 視頻也只有幾十條,其中優質内容大概個位數。
最核心的問題是,拍攝 VR 視頻的專業設備非常貴,十幾萬,整個市場上沒有比較便宜且清晰度達标的相機,而主流的相機品牌也沒有推出這種產品。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沒有内容消費端,所以相機廠商也不敢去生產這個設備,因為生產了也賣不出去。對我們來說,我們希望打破惡性循環。
36 氪:市面上有哪些廠商在做 VR 視頻相機?現有的產品有哪些缺點?
陳華:insta 360 和 GoPro 他們也在做,但是他們的主流設備不滿足 VR 觀看,拍完了手機看一點問題沒有,清晰度是夠的,但是你戴上 VR 眼鏡就發現我們需要的要遠遠超過手機。假設我離你這麼遠的地方,我要看清楚頭發絲、衣服的紋理、臉上的痘痘,燈光的邊緣,這才叫做清晰度足夠。
目前市場上的 VR 視頻相機,一般是 VR360 2D 相機,這種相機缺乏導演視角,也沒有 3D 效果。導演視角是,如果我想拍一個内容,我是要指揮攝影師怎麼拍,同時還有人打光,有人收麥克風。
但是現在的 VR360 視頻相機,需要在所有工作人員全部離場,把一個相機架着,演員自己演,我們不管你了,無法拍攝可編排的内容。
只有 VR180 這種格式的相機,才适合拍導演視角的内容。後面可以藏着十幾個工作人員。
36 氪:做 VR 相機的難度?
陳華:我們做了一年半了,整個產品定義都是我們定義出來的。最難的地方在于,怎麼在成本可控下找個好鏡頭,把它的清晰度做上去。我們去年找了五六個方案,我的目标是,清晰度要做到能看清楚頭發絲。
我們解決了大量復雜的問題終于把開飛相機做出來了,目前來看技術指标達到了我們的預期,也還有改進的空間。一是現在還是有點重,二是成本短期内很難降下來。未來随着我們的產量的提高,我們逐步去降低我們的生產成本。
我們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去解決讓它更好的問題。
36 氪:未來會和哪些廠商合作?
陳華:XR 實際上是很難的事情,需要產業的所有人合作一起來促進產業的繁榮,我們未來會和所有的 VR/AR 眼鏡廠合作,MCN 合作,和所有的運營商合作。
運營商覺得最大的問題是,搭了一個巨大的 5G 網絡,然後沒有一個消耗帶寬的產品,而我們的開飛短視頻 app,将是未來 5G 最消耗帶寬的產品之一。我們也會跟現有的 VR 相機廠合作,因為我們的開飛短視頻 app 需要大量的内容,無論是否是開飛相機拍攝的,我們都熱烈歡迎。
蘋果 Vision Pro,不會大成功,也不會失敗
36 氪:你覺得蘋果這款產品能不能成功?
陳華:我覺得它不會大成功,但不會失敗。但是我覺得在随着一兩年的時間,加上中國的快速的復制能力,可能一大堆小幾千塊錢的跟蘋果已經差不多的東西會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的螢幕是單目 4K,雙目八 K,視場角大概是 100~120 度,每度像素數是 30 多像素。30 多像素什麼概念?當年 iPhone3S 是第一個視網膜屏,就是剛剛超過了每度 30 個像素,我們的人類眼鏡已經無法看到像素的顆粒感,螢幕不再是一個螢幕,對用戶來說它是另外一個世界,你無法區分真實和虛拟,這叫視網膜屏。
36 氪:你們是想貼着蘋果走,但是您會不會擔心客單價注定讓他不會成為一個大規模的小眾產品。
陳華:這款產品一定不可能大規模的,但是時尚人群不會差這點錢,他們也是最有話語權的用戶,可能量不大。
蘋果眼鏡的第一目标是替代電視和投影儀,我們現在很多年輕人家裡也不想買電視,未來可能配一個 VR 眼鏡,他還是 8K 的,可以替代電視。其次,可以替代 iPad,在空中先拉一個巨大的 iPad,然後辦公應用它也有。
36 氪:VR 的難題有點像雞生蛋蛋生雞的難題,怎麼破解?
陳華:我覺得唯一的破解辦法就是蘋果,因為蘋果有号召力,第一點蘋果眼睛是唯一一個能夠讓女性用的 VR 眼鏡,Quest/Pico 他們的產品是以遊戲用戶為目的。
其次,蘋果也有失敗的可能性。但是可以讓大家知道技術方向是什麼,讓大家意識到,原來 VR 眼鏡可以做那麼多事情,以前覺得做不了。
VR 行業需要方向感
36 氪:你怎麼看現在國内的 AR/VR 的市場?
陳華:我覺得這個行業,首先要有比較長的耐心,不能着急,亂花錢一定會死得很難看。我們其實也在比較一個相對保守的狀态,就是說怎麼控制預算在小預算範圍下去把事情做好。
第二,其實大家現在方向感是不清楚的,所以需要蘋果來告訴大家方向。國内的創業者,他們都不知道該往前該怎麼做了,因為确實這裡面缺那種特别牛的產品經理。
第三,大家舍不得硬體上投錢,他們都想做兩三千塊錢的東西,蘋果是做 2 萬塊錢的東西。蘋果把整個技術及參數拉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遠遠超越了今天行業裡面所有競争對手,基于這樣的技術基礎,他就能做很多好玩的應用。
36 氪:這個方向感是具體是什麼?
陳華:VST 這個技術前兩年出來之後,我覺得大家都不夠重視,它是一個颠覆性的技術,實際上是解決了 AR 怎麼演進的問題,能解決 AR VR 融合的問題。
36 氪:市面上大多數的 ARVR 產品,要麼是遊戲機的副屏,要麼是手機的延伸,你覺得它未來的產品是什麼樣的 ?
陳華:他就應該是一個獨立產品,一個 VR 眼鏡,理論上是可以替代手機,可以替代電腦。
還有一種方案,就是一個手機配一個眼鏡,手機拿一根線牽在眼鏡上,這樣體驗會好很多。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說如果眼鏡足夠強,我們就在虛拟空間玩手機就很好,我幹嘛需要手機,我可能就在點一個按鈕手機就蹦出來了。
36 氪:您判斷今年 VR 賽道會有些什麼樣的變化嗎,在蘋果發布之後?
陳華:硬體方面,所有人瘋狂的抄蘋果,但是發現一兩年都抄不過。軟體方面,我覺得 AR 的方向的内容會很多,跟真實世界強互通更有玩法,比如養寵物,家居,WiFi 地圖應用等等。這段時間可能會有一下特别适合 XR 的殺手級應用跑出來,比如我們在努力的短視頻應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