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寧高寧:沒有系統思維的公司,注定一事無成,歡迎閱讀。
"在真正的管理學裡,人就是全部。"
"領導把公司帶好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使勁講話’。因為領導是公司裡最大的能量放射者。領導力、組織帶動力、組織文化都是這樣形成的。"
"有人說在學習MBA和企業管理的過程中,要先學人力資源,然後學财務會計,最後學市場營銷,這種理念是錯的。所有的課程學習中都有人的問題,把人做對了,後面企業自己就會做對。"
在混沌直播間裡,寧高寧老師如是說。
誰人不識寧高寧?
寧高寧曾執掌過4家"世界500強企業",他主導了華潤集團變革、中糧集團轉型、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的重組,成就了多家千億、萬億商業帝國。因而,外界稱他為"紅色摩根""救火隊長""中國韋爾奇"等等。
在35年的職業生涯和管理實戰中,寧高寧老師靈活運用系統思維,形成了"五步組合論""6S管理""戰略十步法""價值管理四要素"等實踐性很強的管理思想和理論方法,既推動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又為中國管理思想的理論建設和實踐探索出了新的範式和路徑。
在面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刻,眾多中國企業将如何應對?
為什麼說在真正的管理學裡,人就是全部?
如何選擇職業經理人,以及如何組建團隊?
為何資金充足的中國企業在研發領網域難以同國外企業媲美,關鍵問題出在哪裡?
這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從寧高寧老師的五步組合論中得到。
今天上午,寧高寧老師做客混沌直播間,分享他在商場戎馬半生積累的企業決策智慧,為大家帶來構建企業戰略管理的系統思考。
以下是課程筆記:(篇幅所限,本文内容僅為課程十分之一,請前往混沌APP聽完整課程!)
授課老師:寧高寧 中國中化原董事長、黨組書記
編輯丨混沌商業研究團隊
支持丨混沌前沿課
從華潤集團,中糧集團,到中化集團乃至後來兩化合并後的中國中化,我一路踐行"五步組合論"
我在華潤集團任職時,得出五步組合論。"五步組合論"即選經理人、組建團隊、發展戰略、形成市場競争力和價值創造與評價。這五步最适合中國企業,最适合合資企業或者有董事會的企業。每一個環節裡,都有自身的一個小循環。
多年來,華潤集團、中糧集團、中化集團,無論是并購,還是新企業,我都是以五步組合論的思維來看企業的戰略轉型的,這也是它們相對健康的原因。
華潤的戰略轉型有兩個特點:第一是轉向内地,這需要很大的勇氣,當時華潤在内地并沒有很多的業務開展;第二是轉向資本市場,實現多元化。
中糧集團的戰略轉型的特點是全產業鏈和國際化。現在中糧集團的國際化程度非常高,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化糧油企業。
中化集團堅持的理念稱為科學至上。中化集團從一個貿易企業開始,做創新、做一流,然後進行戰略轉型,最終徹底轉型成為一個科技型公司。堅持科學至上理念,自己探索未來世界,自己探索新的物質。今天,中化集團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整個資產組合中,國際性業務占60%以上。這與五步組合論裡的戰略轉型有直接的關系。
"五步組合論"的核心是系統思維。沒有系統思維的公司是一事無成的,沒有系統思維就沒有執行力,沒有解決方案,也不可能有可持續發展。這與混沌學園強調系統思維的過程很像,必須把各種因素結合起來、排列出來、弄清關系,然後才知道如何靈活運用。
篇幅所限,
本文内容僅為課程十分之一,
點擊下方海報,聽完整課程!
五步組合論之一:選經理人,第一要義是"人感"!
五步組合論的第一步是選人問題。在我看來,選人是高于所有管理工具方法的,是應該獨立出來的一步。
有人說在學習MBA和企業管理的過程中,要先學人力資源,然後學财務會計,最後學市場營銷,這種理念是錯的。所有的課程學習中都有人的問題,把人做對了,後面企業自己就會做對。
如何選人?這裡面涉及"人感"的問題,即對不同人的基本判斷能力。無論是經理還是普通員工,必須要有"人感"。有的人天生會對别人有所判斷,有的人如何都訓練不出來。比如,聽音樂需要樂感,打高爾夫球需要球感,學英語需要語感,都是同樣的道理。
一個領導者,在選人方面要有"人感",在帶團隊方面要"感人"。領導要用自己的感召力和感動力去帶團隊,同時也能用"人感"來選好團隊,這是領導力的核心所在。
領導把公司帶好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使勁講話"。因為領導是公司裡最大的能量放射者。領導力、組織帶動力、組織文化都是這樣形成的。即使講錯也要講,有反饋才會有糾正。領導有想法、能講話,這種文化的傳遞、熏染、發酵會激發團隊,起到的效果是超乎想象的,而戰略在執行過程中的自我優化、自我調整,也是超乎想象的。
華潤集團案例:"人在上"
"人在上"是我在華潤集團時期提出來的,企業的"企"字是由人和止組成,我當時看到"企"字之後突然驚出一身汗,香港人、廣東人稱家為企或者屋企,也是人在上的。在真正的管理中,人就是全部。德魯克的管理學講的就是人,人的組織,人的作用,人的激勵。
選人的前提條件:明确公司性質
選經理人只是最後的一個結果,公司成立前有很多因素,這些因素可能會讓公司選不到好人,因為公司的體制不具備,或者标準不清楚,或者利益有衝突,或者對人的激勵有約束,這樣就會把好人變成壞人。
如果想和别人合資,價值取向可能不一樣。董事會的治理結構就更復雜了,誰做董事,如何投票,每個人多少票,每個人決定什麼事,是很復雜的。這些事情可能在一開始合作的時候,想的并不清楚,最終在這種結構之下,如何來選經理人?股東的價值取向使得他們希望如何來做公司?董事會能否有效地選出一個好人?
第一,你是否有選好人的意圖和動力。
第二,你是否有能力和體制。
第三,在人的問題上,要有标準,并且要不惜成本。
通用電氣(GE)案例:選錯人的現實後果
曾經,韋爾奇是我們崇敬的一位經理人。韋爾奇是一個熱情奔放的人,特别喜歡鼓勵大家,像一團火一樣。他有兩本書都是寫GE的,一本叫《Power Failure》,一本叫《Light Out》。2001年韋爾奇退休後,繼任者伊梅爾特做了通用電氣的CEO,16年後伊梅爾特被迫下台,通用電氣幾近破產。
這裡有很多原因,首先是人選錯了,伊梅爾特自己寫了本書叫《如坐針氈》,解釋自己在16年的時間裡備受煎熬。我看完這本書後的感受是:第一,通用電氣的戰略完全沒有跟上數字經濟。第二,用人方面完全是任人唯親。
實際上,伊梅爾特是被董事會要求走的,兩者之間的衝突非常大,其中一個事件是伊梅爾特要求個人專機要有兩架,通用電氣的業務持續下降,董事會提議将兩架飛機調整為一架,但是伊梅爾特并不同意。由此可以想象,在用人方面也好,在戰略方面也好,伊梅爾特并不适合帶領通用電氣進行巨大的轉型,當然也包括公司股權架構、使命願景和目标方面。
人是個假設。現在談項目、談公司、談投資,大家談論的都是一定要做好,目标都很宏大,意義都很深遠,說完就結束了,誰去做?怎麼做?用什麼條件做?有哪些支持性的東西?說的比較少。企業也容易出現同樣的問題,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假設人,每次大家在談論投資的時候都假設有這個人,但最後發現這個人并不存在,每次換人都會帶來很大的動蕩,特别是經理,你選了他,他也努力了,他如果幹壞事倒好辦,但往往是沒幹壞事,就是好事沒有幹好。
像華潤、中糧、中化等企業都有人才發展會議。說是會議,實際上是只有"董事長+總經理+人力資源部+下屬企業一把手"組成的小會議,他們每年一起研究,并對班子做一個總體評價,明确團隊是否要更換。
要不要有末位淘汰制?
韋爾奇認為,要做世界一流公司,就需要有末位淘汰,他認為20%的人是傑出的,70%的人是跟随的,10%的人是不太行的,企業應該最少在10%裡淘汰掉5%。
我在中糧集團工作期間,團隊想實施末位淘汰制,後來經過很長時間的讨論,确定了中糧的ROE(Replacement On Evaluation)機制。當時中糧集團有50多位經理人參與,每個人都贊成,讨論後一致同意每年淘汰5%,甚至有位經理人提出淘汰10%都可以,大家非常有信心。當然,這些淘汰不包含生病、退休、犯錯誤等情況,僅僅依靠工作評價。機制施行之後,就變成了公司内部自然的一種自我約束,因為公司有價值觀、有使命、有戰略目标、有願景,大家一起達到這個目标,這是最好的方法。
經理人的五個層次和五種類型
職務權力型,只要拿到任命就認為自己當官了,講話都變了,這種基本做不長。紀律和親情型的,習慣依靠嚴格的紀律規範或親情關系建立領導力,比如很多領導一上來就抓成本,容易把生意越做越小。此外還有利益驅動型、組織目标型、信念使命型等多種模式。一個人,如果對環境特别的适應,他什麼都想去擴展,想做更大的東西,他就是變成了驅動組織進步的一個因素。
選擇經理人的十個标準
多年以來我形成了對人的思考和标準,整理為十個标準。
第一,喜歡追求激情,非常想進步,非常有活力,不知勞累,三觀正。這裡的積極、樂觀、拼搏、自取、好勝、堅韌,每一條都很難。
第二,具有系統思維,即非常理性。混沌提倡的"一"思維,與這種系統思維非常接近,經理人要有前瞻性、方向感,要能夠抓住本質,直奔主題。
第三,好奇、敏感、自省。有好奇心、敏感的人容易產生靈感,很快會稱為行業的專家。
第四,領導力。這種能力在團隊之中非常重要,容易成為大家愛戴追随的對象。
第五,喜歡創新,極端重視科學技術。學理工科的大學畢業生,鍛煉幾年以後再創業,會比文科生成功的概率大很多,因為他們具有邏輯、物理、科學思維。
第六,修養高尚,公正,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非常有修養、非常高尚,待人公平、正直,自身要求嚴格,他所在的公司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第七,抓住機會,果敢決斷。這條對領導人而言特别重要。
第八,商業敏感,商業直覺。
第九,調動組織資源。
第十,有突出的創造性業績。
選人134問
我寫過一個選人134問,大家很感興趣。比如,你大度嗎?你心口一致嗎?你能規劃一件大計劃嗎?如果你每條都做到,一條不能少,你就可以試試做企業的經理人了。這些是你自身的一種認識和反思的态度。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中國式管理的研究
企業在中國文化下對人的選擇和評價的問題,該不該研究?企業多元化以後的協同問題,該不該研究?企業中中國人社會之下的組織架構設定和區網域公司設定,所帶來的矛盾和效率問題,該不該研究?這些東西是在外國課本裡沒有的。我一直在思考,能否做一個簡單的中國式管理教育的結構性東西。現在混沌學園正在做這件事,這裡的邏輯關系、前後順序、應用性,可能還要繼續增強。
五步組合論之二:組建團隊,要舍得給CEO權力
組建團隊非常重要。要建立一個積極創新、目标一致、文化統一、頑強競争的團隊。其中,CEO的權利,組織架構、評價考核、人力資源、文化機制,都在裡邊。
團隊組建原則
第一,一致的信仰、價值觀和思想方式。
第二,清晰的目标和一致的承諾。
第三,團隊成員知識和能力的合理組合。
第四,相互的信任和良好的溝通。
團隊的六個層次,包括:傳承、高尚;創新、創造;團隊、組織、合作;專業水平、素質修養;職業要求、愛崗敬業;道德規範、廉潔守法。
如果你要和一個客戶見面、開會、吃飯,就能大約知曉這家公司的狀況,因為公司團隊成員的表現、言談、舉止、方法,決定了這家公司的水平。
大貓非貓:26只貓變成一只虎
這個故事涉及的是華潤啤酒,華潤啤酒第一代掌門人叫王群,當王群并購20多個啤酒廠以後,江南江北都有廠子。有一天,他跟我聊天時提到,要把江南江北的廠子分開,因為南邊的廠子不好管理,我并不同意,于是寫了個寓言故事:山裡邊來了一只貓,一只狼就把貓給吃了,先後一共來了26只貓,都被狼給吃了。最後來了一只老虎,狼以為它是大貓,就去咬,結果老虎反過來把狼吃了,為什麼?大貓非貓,變成了老虎。企業要變成一只老虎,而不是26只貓,26只貓很容易被别人吃掉。後來王群寫了篇文章叫《我們的隊伍像太陽》,隊伍要保持一致性,要有統一的目标。今天華潤啤酒從2000萬人民币的投資,做到接近2000億的市值,一分錢資本金沒增加過,銷售量、銷售金額都是全球第一。
企業文化:高境界
企業文化,就是團隊散會之後讨論的事情。在中糧集團時期,因為當時是一種生存觀點,一種近期盈利分紅的觀點,導致中糧存在很多困難,越掙不着錢越想賺錢,越想發獎金越發不了,後來我說把企業的目标定得高一點、遠一點,自我标準也要高一點,把精神理想的目标看得重一些,自我提升看得重一些,把組織的、集體的、大局的目标放在一個重要位置,把做人正義、坦率、包容都融入進去,就形成了企業文化的高境界。後來,中糧的口号就是高境界做人、專業化做事,現在還在用着。
五步組合論之三:發展戰略,人之所向決定企業所向
如果管理就兩件事,一個是人,另一個就是戰略。
什麼是戰略?戰略是一個能動的過程,是不斷調整的過程,是組織的理想追求。
戰略的起點是什麼?從哪開始做戰略?管理的起點是人,戰略的起點是你的價值觀,是你的信仰。
有一次,一個企業幹部培訓機構請我去交流,其中有人提問,企業應該如何做戰略?答案在于企業家自身,在于企業家是否想冒一點險、創造一個新事情,在于企業家的人生價值是如何定位的,如果這些事情沒解決,就沒有戰略,如果解決了,再具體談想要做的戰略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是責任大的還是責任小的,是風險高的還是風險低的,如果什麼都不想,就沒有戰略。
此外,領導人必須指明方向,這也是建立領導力非常重要的基礎。如果企業家沒有把團隊帶到一個正确的點和方向上去,那肯定不是一個好領導。最終企業家會發現,哪怕你僅僅暗示一個方向,團隊都會向前衝。
企業是個生命體
企業是個生命體,這是我在華潤集團時提出來的。先從人生目标開始,你這一輩子想幹什麼,人生定位是如何開始的。定位之後,是否有理想信念,你的三觀是什麼樣的。
當時我在華潤和中糧都提出了一個叫體面生活的理論,要買比較好的房子和車子,小孩要上比較好的學校,老婆會穿比較好的衣服,可以每年出去旅遊,日子過得比較體面,但仍不是首富、不是大官。将這種層面界定好之後,就要看企業的使命,企業本身是否能幫助你完成這個目标。把企業的使命、經營的目标、戰略定位、資源配置、組織架構、管理方法、市場競争、經營業績,再回歸到人生目标上。如果一個組織建立了這種循環并且做的很具體,就會在價值觀、理念、方向、目标、戰略、經營、業績等方面激勵團隊,社會的發展就會更美好。這裡就有一個戰略定位。
四循環
從戰略來講,有四個循環,這是我在中糧集團提出來的。這四個循環到今天仍在進行中,而且越來越激烈。
1、世界經濟循環。
不管做什麼業務,必須要知道今天的世界經濟循環在哪裡,是在高峰還是谷底,還是在糾結纏繞之中。過去基本是十年一循環,過去的循環是商品過剩的循環,產能太大,現在的管理工具、市場工具、國際化運營,讓某一件商品完全過剩從而衍生世界經濟危機的幾率很小,現在世界循環主要是金融循環、金融危機,從1987年的美國黑色星期五,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到互聯網的第一個泡沫。到今天為止,這個循環仍在不斷進行,因為信息傳遞的速度、管理經濟的方式和國際化的程度,現在經濟的循環時間拉長了。
2、國家市場循環。
目前中國經濟處在一個相對增長比較低的點上,中國連續增長了30年,幾乎就沒停,現在經濟增長降下來,消費降下來,就業降下來,進出口降下來,大家不太習慣。中國人需要對國家市場循環加深理解,尤其是企業家,你應該知道現在中國經濟在什麼位置上,是高峰期還是低峰期,現在中國經濟應該是一個增加資產投資的時候,因為現在資產的估值都在谷底,從這個曲線來講,要對未來有信心。
3、行業產業循環。
房地產現在是谷底期,電動汽車現在是高峰期。行業裡也有一個循環,關鍵是這幾個循環都是互相聯系、互相作用的。
4、企業自身循環。
在世界經濟很好,國家經濟很好,行業經濟很好的時候,企業也在循環,不好也會破產。1997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曾經發展很好的廣東省企業粵海就下滑了,但華潤就做的挺好。我寫過一個小文章,說不能在海盜把你的船搶了以後,你把過去破費的錢都加到海盜頭上,海盜沒偷那麼多,海盜不來,你也會遭遇危機。真正做好企業的,是不怕循環的。做企業的人,必須知道有循環,必須要有好的產品,必須知道你的產品能力在哪裡。
德魯克曾說過,預測是沒有用的。誰能預測新冠?但是為什麼不同企業受新冠的影響不一樣?就是因為他們理解了循環背後的邏輯,受到危機的影響就小一些。當年萬科想和華潤合并,但因為意見不一致就沒有實現。現在華潤地產的盈利、市值都超過了萬科。在目前的地產環境下,華潤地產2000多億市值幾乎沒跌,盈利還在上升,還在買地,還在發展。
企業不可避免會有負債高的情況,因為要發展,肯定會有過渡期和轉型期。前幾天去了一趟金蝶,令人比較震撼的一點是,它仍舊在持續不斷地進行轉型,第一,轉向ChatGPT(蒼穹GPT);第二,轉向雲。在轉型的過程中,它的模式完全改變了,客戶想用軟體就可以直接在雲端訂購,這種轉型自然會帶來負債比高的問題。
企業裡有好的虧損,也有壞的盈利,有些壞的盈利不大,卻會導致企業不敢轉型,讓企業家覺得還可以繼續堅持,到最後想要轉型也晚了。
華潤集團裡轉型最慢的一個企業叫五豐行,它有生豬活牛進入香港的配額,然後在香港進行屠宰、分銷、做肉食業務,這項業務每年能賺10億元左右,是取消最晚的,所以這個企業轉型得最晚。等到五豐行想要轉型的時候遭遇了問題——團隊不适應。團隊完全做市場和做創新,涉及的業務是不一樣的。想要一項還在掙錢的業務轉型,阻力非常大,有的公司就在循環中被淘汰掉了。
戰略十步法
戰略十步法在華潤、中糧、中化等企業中應用十分廣泛。兩化合并後的中國中化後來實現了平穩過度,業務和盈利都不錯,就在于我們用十步法做戰略,一步步來,每年大約做兩次。
第一,從戰略來講,還是我們國家領導英明,同意批準兩個公司合并,因為兩個公司有相當強上下遊的協同性,以及協同所帶來的升值和效率提升。
第二,團隊擁抱了合并,從一開始反對,到最後在一天之内合并完成,大家都沒有抱怨,因為團隊知道,只有這樣做,才有公司的發展,才有個人的未來。
戰略與執行的關系
戰略本身不僅形成了戰略,也因此而培育了團隊,培育的團隊和戰略融為一體。總提執行是不行的,戰略定得好,執行得不好,沒有意義,戰略和執行本身就是一體的。我在企業裡經常提,目标肯定不錯,關鍵問題是大家一起把它落實下去,這也是戰略的一部分。當然,人是戰略執行重要的連接點。
點擊下方海報,觀看完整課程!
五步組合論之四:市場競争力,核心是科學技術
現在看來,未來企業的競争力基本取決于科學技術。過去的競争模式講成本,大批量生產,成本降低了,產量提高了,利潤就來了,只做一項專精也可以。在目前消費情況下,所有基本的應用品、大宗商品,如果不做創新型、革命性的更新或創造,想創造出價值很難。
中化案例:創新三角
中化的創新三角是經過長期讨論得來的。早期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如何創新,如何研發,連主體都找不着,後來提出了用門徑管理的路徑進行研發。在文化方面,全公司形成了一個尊重研發、推崇研發的氛圍。中化在疫情前曾到美國的Oracle公司進行訪問,Oracle公司的研發是成功有獎勵、失敗沒有懲罰,公司要給研發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
能夠找到一個切合的研發題目,用适合的人和資源,給予足夠的時間,最後把它商業化,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今天的中國企業特别是中央企業,沒人缺錢做研發,但問題是研發什麼?怎麼研發?多長時間?能否商業化?這是一個改變整個公司的過程。
戰略性好產品
企業要有一個戰略性的好產品,才能驅動企業發展。例如,開一個小超市或者小飯館,在賣出的十件東西中要确保有一個戰略性好產品,這個東西賣得最多,曝光率最高,客戶最喜歡。
創新型的技術,支撐性的規模,有較大市場份額,它是一個產業鏈系統產品,然後貼近終端,又對產業鏈有帶動性。在企業裡談戰略性好產品,這個東西一定是市場競争力中最主要的一個。比如,福臨門品牌下所有的油米面,是中糧在大宗商品裡做好品牌、做好渠道的戰略性產品,這個戰略性產品不行,其他就都不行。
在一個產品相對多元化、甚至業務相對多元化的公司裡,一定要有戰略性好產品。有些小商品做得不錯,但是它太小了,形成不了大的局面。如果大的商品、好的商品沒有形成規模,或者研發不夠,也不會帶動一個企業的發展,無法形成一個戰略性的好產品。
标杆管理
中糧一直在使用标杆管理,沒有标杆不預算、沒有标杆不評價。企業不能總說自己的事,要多看競争對手,跟以前比,而不是和預算比,如果預算做低一點,超預算就算成功了,肯定是不行的。
有一次美團的王興碰到我,說他看了我寫的七個分水嶺,想做偉大的公司。當時我提出,偉大公司看标準,也看時代。二十四五年前,我們這代人覺得通用電器是偉大公司,它有偉大的管理團隊、偉大的業務,也有偉大的盈利和市場規模。偉大公司一定是用某個東西改變了整個行業,或者說改變了整個世界,它不是附加的東西。大家都蓋房子,都盈利,但卻不是偉大的公司。王興卻認為GE不行,這家企業沒有價值觀,什麼盈利做什麼。對此我感觸很深,這一代經理人有很強的發展理想和願望,一定會超過我們。
五步組合論之五:價值創造與評價,要以人為本
價值管理四要素都是以人為本的,它是用人、用社會、用客戶、用股東、用團隊融合起來的。例如,擺在企業第一位的應該是誠信合規、社會責任、提供稅收就業,要變成一個優良的企業,在談論業務和盈利之前先談社會責任。此外,安全責任、環保責任、就業責任、稅收責任、生意合規責任,也都必須先做好,不能因為以上事項帶來任何負面問題。然後再談論客戶、股東和員工事項。
點擊下方海報,觀看完整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