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華為首款轎車殺到!實力不輸奔馳EQE 但它更想名利雙收?,歡迎閱讀。
華為,對于國人而言是中國驕傲的代名詞,數碼產業、通訊產業都達到了世界前沿水平,讓外國企業們所汗顏,甚至不惜撕開臉皮正面交鋒,可想而知華為實力對于競争者的壓迫感有多強。而在當下前景最為看好的新能源汽車領網域,華為雖然不造車,只是幫車企造好車,但也取得極為輝煌的成績,尤其被稱為 " 親兒子 " 模式的華為智選模式。
回到如今華為智選車上,則是與賽力斯共同打造的 AITO 問界品牌,現有 M5、M5 EV 以及 M7 三款 SUV 車型,對于問界這一作為打響頭炮的品牌而言,選擇當下最火的產品品類自然最為穩妥。也有消費者在想,華為智選的轎車什麼時候會到?問界如今不推轎車,是否又是品牌要求?将其打造成華為智選的 SUV 品類品牌?
以上答案,我們如今只能回答第一個。因為近日工信部就曝光了華為智選的首款轎車——智界 S7,這也是華為智選與奇瑞深度合作的品牌 LUXEED 智界的首秀,先來說結論,它必然延續問界系列的大賣。在 6 月中旬,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也透露道," 奇瑞與華為的 baby 今年四季度就出來了 ",而華為車 BU CEO 的餘承東更是在微博表示," 這純電轎跑将是首搭 HarmonyOS 4 的車型 "。
華為智選,有一個明顯特點——主打高端,當下也沒有一款車型售價在 20 萬内,問界 M7 最高售價達到了 37.98 萬,未來的 M9 車型更是會達到 50 萬級。所以智界車型售價相信也不會便宜,并且以工信部所露出的智界 S7 信息更是如此,價格或在 25-38 萬。
這款轎車車身尺寸達到了 4971x1963x1474mm,軸距則是 2950mm,已經達到了中大型轎車的範疇,并且在寬度上有明顯優勢,作為對比,定位中大型轎車的比亞迪漢車身尺寸為 4975x1910x1495mm,而同價位的蔚來 ET5 則明顯小了不少。相信實車會給人一種大氣感。
動力方面則是華為提供的電機,單電機車型為 215 千瓦,雙電機則是 150 千瓦 +150 千瓦,電池則是江蘇時代(寧德時代在江蘇的全資子公司)提供。
工信部申報也暴露了它将帶有激光雷達(或是 HUAWEI ADS 2.0)、brembo 刹車卡鉗、隐私玻璃、多個攝像頭等配置,性能相信能給到我們驚喜。
(上圖為星紀元 ES)
從這般尺寸來看,它價格本就應該是如今 30 萬級的純電動轎車水平。另外地,智界 S7 還是奇瑞星紀元 ES 的同平台車型,而這一名為 E0X 的高性能電動平台,就是奇瑞衝擊高端的頂級力作,從星紀元 ES 上就可以看到,它可是帶有空氣懸架、CDC 避震,甚至是後輪轉向以及空氣懸架,這一表現已經堪比售價 53.43 萬的頂配奔馳 EQE,所以哪怕是星紀元 ES 這同宗兄弟,價格也會在 20-35 萬之間,而用上華為電驅的智界 S7,價格相比會更高,也可以說," 這般強大實力的智界 S7,想要便宜都便宜不起來。"
定位,可謂是車企所熟悉、也最為常用的品牌營銷手段了,對于新生品牌而言更是大殺器。就如靠 SUV 上位的哈弗品牌、以智能純電車成銷冠的特斯拉品牌,又或者以豪華、差異化為主的高合,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須做好定位,也是 " 術業有專攻 " 的一種反映,讓品牌方能把精力放在單一品類上,并且做好。
華為智選車暫時就體現了這一營銷模式,問界雖然沒标榜自己是 SUV 品牌,但旗下所有車型均為 SUV,從 M5 到接下來 M9 無一例外都是 SUV,并且覆蓋了中型到中大型 SUV 細分市場。
而接下來的智界品牌,在不少人看來,它應該是專攻轎車品類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而對于消費市場而言,這也是最好的方案,避免了與問界進行内部對決,也更容易讓智界這一品牌打響名氣。
但也有消息稱,智界後續還回推出代号 EHY 的 SUV 車型(或是星紀元 ET 的同宗車型),這就讓智界、問界之間產生不小的市場區間重疊了,讓人疑惑。
從華為進入汽車領網域,就推出 HI 模式(Huawei inside)以及智選車模式,而随着這兩方案的實施,華為也确認了智選車模式更為可行。一方面是業績表現,2023 年華為上半年經營業績中,車 BU 收入達到了 10 億元,占到了華為銷售收入的 0.3%,其中智選車已經做到了盈虧平衡,而 HI 模式成本反而更高,并且合作車企尚少,所以還處于虧損狀态。
另一方面是,華為不僅僅是零部件供應商,還是一定程度的整車研發、銷售方、營銷方,也可以說的是,華為除了不造車(沒有資質),已經具備了研發汽車、銷售汽車的所有要素。
并且從如今可以看出,華為真在大力推動智選車業務,先喝起 " 頭啖湯 " 的賽力斯已經準備推出全新旗艦 SUV ——問界 M9,然後是這款奇瑞 - 華為智選車——智界 S7,另外也有消息稱極狐也将從 HI 模式更新到智選車模式,這些都說明了一點——華為确實不造車,但其實幫車企造好車,更要賺錢。而當這業務吸金能達到造車級别,造車與否已經沒有意義了,目的是達到了。
回到智界這一品牌上,它更像是華為試水智選車後的一次全面進擊,推出轎車以及 SUV 車型,能賺錢、能迅速打響名氣就夠了,不同于步步為營、專注于熱賣細分市場的問界,智界的步子明顯要更大膽,這或許也跟奇瑞有關,畢竟奇瑞相比賽力斯有更強的 " 鈔能力 ",也有能力去承擔車型的銷量風險。
此外是奇瑞本身的規劃,新能源品牌方面布局了 iCar、奇瑞新能源以及星紀元,智界有望成為金字塔塔尖般的品牌,并且有着 90 萬的整車年產能,奇瑞需要智界。
另一方面,智界(華為)也需要奇瑞。奇瑞本身在中國品牌中就以出口見長,有着 20 萬輛的海外產能,就以 1-7 月數據而言,奇瑞整車出口量達到了 47.1 萬輛,是出口數量 TOP2 的中國品牌,甚至可以說奇瑞有一半的車型用作出口。華為智選車想要走出國門,确實奇瑞是最佳合作夥伴,畢竟從華為企業文化來看,華為向來要做世界領先企業," 華為,不僅僅是世界 500 強 ",這也将體現在汽車領網域上。
所以智界必定會成為之後華為智選車擁有車型最多的品牌,并且華為雖說不造車,但也實現了造車後的所有目标,無論是名氣還是利潤,并且智選車的相互聯合研發,從某種程度上," 華為事實也在造車 ",這是方式不同。
華為一直在強調," 華為不造車,只是幫車企造好車 "。從問界、智界來看也其實如此,智界 S7 就繼承了奇瑞星紀元的高素質底蘊,還加入了華為作為科技龍頭在互聯、智能化、三電技術上的 " 黑科技 ",成為了一款既屬于奇瑞又屬于華為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勢必會引發消費者們的追捧,對于奇瑞以及華為而言,這就是雙赢,也是華為智選車的無敵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