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新勢力讓燃油車死,吉利奇瑞讓燃油車活,歡迎閱讀。
" 資本市場屆時可能重新評估車企價值,擁有燃油車業務的企業或将展現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 吉利不會退出燃油車市場。"3 月 29 日,吉利汽車集團 CEO 淦家閱在 2025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期間接受采訪時表示。
面對當前市場競争格局,淦家閱認為燃油車仍是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 即便新能源市占率突破 50%,燃油車仍占據近半市場容量,這個基本盤不容忽視。"
乘聯會數據顯示,中國市場 2 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 49.5%,這意味着燃油車市場份額仍然過半。
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也多次明确了奇瑞 2025 年發展目标,其中也包括了推動油電同價、油電同質這一方向。
眾所周知,近年來燃油車市場不斷被新能源汽車蠶食,當許多車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能源汽車上,并制定了禁售燃油車時間表時,為什麼吉利、奇瑞等頭部自主品牌仍逆勢加碼燃油車?
" 增收不增利 "
搞新能源不掙錢。
直到今年,包括蔚來、小鵬等一眾新勢力還在努力打響盈利攻堅戰。畢竟比起傳統大廠,多數新勢力并沒有燃油車業務 " 輸血 " 的條件。
但傳統大廠搞了新能源也掙不到錢。
從已披露或預告 2024 年度業績的上市車企情況來看,盈利能力的兩級分化十分明顯。
在燃油車時代,掌握了大眾、通用等合資資源的上汽集團,曾是國内最大的汽車巨頭。但在 2024 年,集團整車銷量急轉直下,全年銷售 401.30 萬輛,同比下滑 20.07%。同時全年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 87% 到 90%,僅有 15 億 -19 億元;扣非淨利潤預計虧損 41 億 -60 億元。
曾靠本田和豐田兩大合資品牌大賣的廣汽集團,日子同樣難過。
2024 年,汽車銷量 200.31 萬輛,同比下滑 20.04%。預計全年歸母淨利潤為 8 億 -12 億元,同比大降 72.91%-81.94%;扣非淨利潤虧損 33 億 -47 億元。
時任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曾在一場論壇中提到,盡管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帶來了轉型更新的喜悅,但過快的發展也伴随着隐憂。曾慶洪建議,在純電車在整車銷量占比達到 50% 時,希望政府有關部門研究油電同權這個課題,均衡新能源與燃油車發展節奏。
" 均衡 " 二字也成為在行業的内卷中,保持旺盛戰鬥力的法寶之一。
以吉利和奇瑞為例。
2024 年,吉利财報數據顯示,其 2024 年總營收同比增長 34% 至 2402 億元,歸母淨利潤激增 213% 至 166 億元,盈利規模僅次于比亞迪位列自主品牌第二。
217.7 萬輛的年銷量不僅超額完成 200 萬輛年度目标,更以 32% 的同比增幅跑赢市場大盤。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吉利銷售結構中燃油車仍占據主導地位,在新能源滲透率突破 40% 的行業背景下,通過 " 燃油 + 新能源 " 雙線并進策略,實現了規模與利潤的協同增長。
吉利在業績說明會上強調,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即将進入 " 油電平權 " 新階段,屆時政策補貼完全退坡、基礎設施全面完善,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将在同等市場環境中競争。
" 資本市場屆時可能重新評估車企價值,擁有燃油車業務的企業或将展現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奇瑞在港交所遞交 IPO 的招股書中顯示,2022、2023 年及 2024 年 1 至 9 月,奇瑞營收分别為 926.18 億元、1632.05 億元及 1821.54 億元;利潤分别為 62.66 億元、119.53 億元及 112.22 億。
目前奇瑞的利潤已超過上汽與長安同期利潤的總和,而支撐奇瑞汽車利潤水平的,是不斷增長的毛利和毛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是國内少數燃油車銷量仍在增長的車企之一,其采用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并進的產品路線。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 1 至 9 月,銷售燃油車所得收入分别占奇瑞汽車收入的 75.9%、87.8% 及 74.8%,銷售新能源汽車所得收入分别占奇瑞汽車收入的 13.2%、4.9% 及 16%。
" 在需求方面,大多數消費者仍偏愛燃油車,這在電動汽車基礎設施仍在發展的地區尤為明顯。在供給方面,化石燃料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形式,產業鏈高度成熟,燃油車的全球市場規模依然龐大。" 奇瑞在招股書中稱。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無論是吉利還是奇瑞,其燃油車業務貢獻的穩定現金流,為企業新能源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相較于部分新勢力企業依靠融資續命的發展模式,通過傳統業務造血、新興業務突破的 " 雙循環 " 模式,展現出更可持續的發展潛力。在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攀升的背景下,這種兼顧現實收益與未來布局的戰略選擇,或将為行業提供轉型更新的新思路。
" 油電同權 " 能否給出解答
盡管許多車企正在加速向新能源車型轉型,但這并不意味着消費者已經完全放棄了燃油車。
例如支持燃油車的人士認為,在特定地區和極端天氣條件下,燃油車依然表現出更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包括在寒冷的東北和偏遠的西北地區,燃油車更為實用。一些消費者表示,他們在冬季使用電動車時擔心續航不足,因此更傾向于選擇燃油車。
也有中立的聲音認為,無論是燃油車或者是新能源都可以共存。未來汽車市場的多元化趨勢愈加明顯,不同類型的車輛各有優缺點。消費者應該根據個人需求自由選擇車型,包括電動車、混合動力車以及增程式車等。
所以對于 " 購買燃油車的人正式成為少數派 " 諸如此類的聲音也引發了諸多争議。部分聲音認為,目前燃油車發展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公平競争,新能源汽車實現飛速發展後,應當保證燃油車的合理發展。
乘聯會崔東樹認為,伴随着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上漲,特别是自 2024 年 8 月份新能源車型當期銷量占比突破 50% 以來,如今已經達到推行 " 油電同權 " 的合理時期,希望給予燃油車合理的政策保護。
在他看來," 同權 "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路權上,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與燃油車一樣的尾号限行措施。二是在市場準入上,應當取消對燃油車的限購政策。三是在政策上,應當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免征購置稅等政策利好,推動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 " 平權 "。
但也有人士認為目前還不是落實 " 油電同權 " 的恰當時間點,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創新、配套基礎設施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仍需政策支持。可以通過逐步減少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等方式,向 " 油電同權 " 過渡,但如果現在落地 " 油電同權 ",将給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來較大衝擊。
如果實現 " 油電同權 ",能夠改變目前燃油車銷量下滑以及新能源利潤率低下的銷量情況嗎?
業内人士認為,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推動燃油車高端化的革新,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利潤率,在盡快降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行業成本上多下功夫。
與此同時,企業、行業應當盡快通過打造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建立深度捆綁的聯盟關系、合并或并購等多樣化途徑,推動國内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規模效應,降低成本。
以奇瑞為例,就在近日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燃油車艾瑞澤 8 PRO 并自信放言:" 要用性能、智能和安全,強行搶回燃油車的地盤 "。
過去一年,新能源滲透率快速上升,2024 年合資燃油車市場銷量同比下滑 15%,但奇瑞集團逆勢上漲 18.4%,艾瑞澤 8 系列更以 28% 的增速一騎絕塵。這說明,雖然新能源勢不可擋,但燃油車依然還有足夠大的空間,前提是產品必須足夠硬核。
在 3 月下旬的吉利汽車财報溝通會上,淦家閱也曾明确戰略方向,吉利燃油車板塊未來不僅不會收縮,還會繼續加強。吉利會聚焦產品提升,打造爆款車型;加速燃油車智能化、網聯化,堅持國内國際雙循環進行全球渠道建設;千裡浩瀚智駕會進一步賦能燃油車矩陣。
淦家閱透露,吉利将持續加強對燃油車及混合動力車型的技術投入力度,重點打造星越 L、星瑞、博系、缤系、帝豪系五大核心產品序列。" 在現有產品矩陣基礎上,還将推出全新車型,持續完善市場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燃油車還肩負出海的重責。
乘聯會預計,2025 年我國總體汽車出口量或将增至 700 萬輛,同比增速約為 10%;受外部環境、地緣因素影響,純電車型出口量預計同比持平,燃油車型出口量預計将提升 9%,插混車型出口量預計增長 70%,燃油車型仍為出口主力。
所以毫無疑問,堅持新能源、燃油車兩條腿走路的車企将成為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的赢家。正所謂市場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只有最适合的,這個觀點将在兩三年後得到驗證。
注:圖片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