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高管裸辭,老板不放,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攸克地產,作者:攸克,題圖來自:AI 生成
文章摘要
高管辭職被阻,審計震懾眾人,共患難成關鍵。
• 高管于樊明裸辭,老板審計震懾
• 房企裁員降本,高管均被迫共患難
• 檢察護企行動,涉企犯罪大幅增加
一
親手配合人力幾乎裁光了自己分管條線的幾乎所有總監之後,于樊明決定裸辭,作為這家房企的副總裁,他有将近一年半沒有領到薪水了。
他在這家房企幹了快 30 年,是名副其實的 " 老臣 "、" 重臣 ",跟随老板起家,一路摸爬滾打,幹過 " 封疆大吏 ",成了老板的左膀右臂,是别人眼中 " 誰離職他都不會離職 " 和 " 老板最信任 " 的那個人之一。
在他接近知天命那年,公司爆雷了。他能看到公司的真實财務數據,眼見着現金流一個月比一個月少,銷售回款和融資額都在下降。這種情況持續到第三個月時,一個周六的上午,總辦臨時通知助理總裁以上級高管當日晚上到公司總部開會,不得缺席。
于樊明知道,老板繃不住了。
因為高管天各一方,都要臨時訂機票飛來,等來等去,到晚上十點半才開會。會上老板講了嚴峻的形勢,表達了克服困難的決心,要求大家一起努力,與公司共進退。最後,老板宣布,從下月開始,與會所有人暫停發放工資,省下的錢,優先保障一線人員工資。
就在大家多少有些錯愕之際,總辦的工作人員進來了,逐一分發了一份材料,要他們現場籤字。這是一份 " 決心書 ",篇幅不長,大意是困難時期,願與公司共進退,為表攻堅克難決心,自願放棄領取工資,直到公司經營和财務狀況明顯改善。
只要籤字,不發工資就是自願的了。材料發下去之後,大家都沒有動筆,也沒人說話,空氣就像凝固了一樣。老板卻穩如泰山,一言不發,等着高管們籤字。這樣的場面僵持了足有 5 分鍾,老板開口說話了。
老板的大意如下:公司好的時候,你們都掙到錢了,要能同富貴,也要能共患難,能做到這個職位的,相信在座的都有此等覺悟。說完這話還是沒人動筆,老板又補了一句,大意是,你們困難我也知道,你們怎麼掙的錢我也知道。
據說聽完最後這句話之後,與會高管默默地都在決心書上籤了字。
二
随後一年多的時間裡,這些高管果真沒有領到工資,其中有幾位還賣了一套房子,但即便這樣,也沒有人貿然去和老板提辭職。于樊明早已萌生退意,但他手上的工作都是棘手的活,他的想法是,幫公司幹完這些就和老板提辭職,他不怕吃這第一口螃蟹。
為了降本增效,除了高管不領薪酬,中層的薪水也大幅削減,内部當然有怨言,戲稱公司發的不是工資,而是生活費。這樣的局面沒維持太久,财務壓力之下,公司又開始推行扁平化,要裁撤大量中層,一時間人心惶惶,雞飛狗跳。
有些中層的心态是等着公司 " 裁我 ",那樣可以領到一筆不菲的補償,公司不給,就去仲裁,大概率能夠獲勝。還有的号稱掌握了公司的某些材料,一時之間,人力資源部門應接不暇。然後,這份工作就落到了深得老板信任的于樊明身上。
于樊明多年為人寬厚,不難為下屬,又是老資格,很多中層都是他提拔上來的,他找 " 刺頭 " 談話,吃飯,甚至請他們喝酒,搭上個人人情,把賠償降到了盡可能低,把那些要找茬的中層也都穩住了,該裁的都裁掉,公司也都保持基本平穩,沒有鬧出大事。
于樊明沒有少搭個人的人情進去,看着不少共事過的中層被自己做工作裁掉,他身心俱疲,下了 " 不幹了 " 的決心。在這項工作基本接近尾聲的時候,他提出了辭職,當天晚上,老板給他打電話,說要找他好好聊聊。
這并不意外,畢竟自己是老人了。老板推心置腹勸他留下,坦言只靠自己一人,無論如何都渡不過難關,希望兄弟可以共富貴,也能共患難。于樊明不好當面駁老板的面子,答應回去再考慮考慮。
這只是一個避免尴尬的台階。此後,他又兩次向老板提了辭職,希望批準,老板依舊是挽留,不表同意。但是,最後一次溝通後不到一周,老板就同意了,但不是親自告訴他的,給他帶話的,是公司的審計負責人,他告訴于樊明,審計完成,沒有問題,就可以辦離職手續了。
三
于樊明想到了老板在那次會上的最後一句話," 錢是怎麼掙的,我都知道 "。于樊明苦笑,事後他曾略帶抱怨地說," 老板真不知道 "。因為在過去快 30 年裡,不該掙的錢,他确實沒掙。
審計很細致,包括每一筆他經手籤訂的合同,分管業務條線的結算支付。甚至有些供應商事後都告訴他,公司的審計找他們詢問過合作過程中的種種情況。審計了快兩個月,除了兩筆賬期将至就及時支付了的供應商款項之外,沒找到任何其他問題。而對于這兩筆款項,于樊明也說得清,不及時付款,工地就要停工了。
審計進行到第三個月,于樊明的辭職批準了,老板沒再找他聊天,他也沒再和老板說話,交接完工作就離開了公司。過了一段時間,在一次私人聚會席間,他又碰到了當時審計自己的那位負責人,酒過三巡之後,這位仁兄一臉歉意,對他表示敬意,驚詫于他幹了快 30 年,居然沒審出什麼問題。于樊明擺擺手,說:大家都是打工人。
審計負責人又說了一句話,讓他大為意外,大意是:老板也沒覺得你會有多大問題,這麼做是給别人看的,如此細致地審計之後才 " 放 " 于樊明離職,就是為了吓住其他高管,他們近年所為,老板心知肚明,他們都經不起對你這樣的審計,故此都可以踏踏實實好好幹活,一起和公司共患難。" 金盆洗手退隐江湖,你得有這個資格。"
不久之後,于樊明聽說公司的一位助理總裁進去了,事由是" 職務侵占 ",内部消息說,是公司報的案。
四
于樊明經歷的這一切,并非是他個人的獨特經歷。對于一部分經理人來說,他們和老板現在的 " 共患難 " 其實都是被迫的。房地產紅火了十幾年,很多人從基層一步一步幹到中層,及至位列高管,薪資獎金以外的好處,自己沒少撈,年景好的時候,老板不計較,年景差了,如果不能共患難,老板就沒有辦法不計較了。
另一家房企,各大高管自有勢力範圍和人馬,偶爾交叉,火拼一下,剩下的時間大都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自肥風氣頗盛,市場好時,掙錢不難,老板睜一眼閉一眼,也懶得管,只要把公司的利益保證了,你們自己掙點,老板也不那麼計較,甚至成為一種灰色的激勵手段。
但是,公司都爆雷了,還有人繼續自肥操作,要老板再 " 裝糊塗 " 下去,恐怕就不現實了。
雖然公司爆雷,但運營仍在繼續。出于平衡現金流,限制支出的考慮,對供應商的結算,都要根據重要性先後安排,先緊着那些對公司正常運行影響大的付款。但是,這件事執行下來,給誰先付款,也成了權力變現的資本。
在這家公司的某個業務條線,一個重要性排序并不靠前的供應商,一直被優先支付,而且每次支付的數額巨大,而這家供應商的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履約能力在公司内部也有很大争議,但即便這樣,在公司現金流很緊張的情況下,這家供應商的款項每次都是第一個付,一付還就是全額。
沒有比這更夠意思的 " 甲方 " 了。
這一切的原委,直到後來才真相大白。得知情況,一個更關鍵的供應商憤怒了,本來想和這個甲方共渡難關,結果卻發現不怎麼樣的供應商付款在自己前面,自己和甲方共患難,卻有他人獨享繁華,于是,一氣之下,停了供應,不結賬,就不供貨了,這直接導致項目如期交付出現了困難。
事情鬧大,集團派審計下來調查。其實,誰都清楚這家被優先付款的非重要供應商,是這個條線負責人引入的 " 關系戶 "。審計只是為了做實走個形式而已。
五
這位仁兄之前還提過辭職,老板沒批,因為他管理的條線,業務復雜,短期難找到合适的接替人選。這次審計查實之後,老板 " 假裝 " 很憤怒,私下放話要 " 辦 " 了這位高管。
據說,對于他在其他方面 " 肥私 " 的作為,老板和公司也都掌握。借着這次事情,審計把他查了個 " 底掉 ",親屬在外面開公司接本公司業務,收供應商回扣等等,全都做實了。除此之外,還把昔日包銷的事情扯了出來,一樁樁,一件件,言之鑿鑿,證據清晰,難以抵賴。
這位高管慌了神,只能去老板那裡 " 求饒 "。老板不見,法務的人把一摞證據扔在桌子上,說這些如果轉交到相關部門,判他個十幾年沒什麼問題。法務負責人還告訴他,可以給他時間好好想想,該怎麼辦。
能摸爬滾打幹到這個位置的都是人中龍鳳。這位高管當即給了答復:其一,自己退錢,一次退不出這麼多,可否分期退;其二,工資不要了;其三,如果公司能給機會,自己再也不提辭職,努力工作,與公司老板 " 共患難 "。希望公司能夠看在他跟随老板多年的份上,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過了三天,公司給了答復。首先,不當得利的收入,在三年之内分 9 期全部退完,以審計結果認定的數額為标準;其次,關系戶供應商全部清退解約,公司不賠償,具體解約工作由他去做;再次,更換他條線管理範圍以内的财務人員,由集團派駐。
這不是談判條件,而是必須接受。這位高管沒得選,出來混的總要還,即便如此,公司還沒有任何一次正式表态,此事不予追究。
老板很清楚,劍在頭上懸着的時候,作用最大。
六
身在地產江湖,近兩年我們時常聽聞這樣的傳說:某位職務或高或低的經理人辭職了,直到突然辭職時,公司的同事們才知道,他們有的早已在這些年中默默辦完了移民手續,有的自己沒辦完,家人也都辦完了。
至于他們的去向,天各一方,有的自此銷聲匿迹,有的隔個一年半載發個朋友圈,如果沒有備注微信名,都很難想起他們是誰。
他們的老板,或許認得出來他們是誰。
我們從不懷疑 " 正義與法律的雖遠必誅 "。海通證券的姜誠君 7 月跑的,8 月就抓回來了。
房地產黃金年代,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利益鏈條,民營企業的老板們在可以輕松掙大錢的周期中,往往對這些事涉灰色的利益榨取與輸送 " 難得糊塗 "," 公司吃肉,有人喝湯 ",對于一個民企老板而言,并非完全不可接受。但是,當境遇逆轉,老板和公司的生存都存有疑問之時,得利之人若想即刻脫身,往往難逃清算。
20 多年地產從業,我們見到過不少像于樊明這樣的清廉之士,他們想歸隐時,往往最終能得償所願。命運都是公平的。如果自己不願意,誰也不能逼他們和老板、公司 " 共患難 "。
2024 年 2 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啟動了一項名為 " 檢察護企 " 的專項行動,這項行動會一直延續到年底。
8 月初,最高檢披露了專項行動的部分數據:1 — 6 月,起訴民營企業關鍵崗位人員職務侵占、挪用資金、受賄等利用職務便利實施的涉企犯罪 5827 人。
這個人數和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高達 41.1%。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的時候,管家就該掂量掂量自己了。
(文中于樊明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