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聯通對PCDN痛下殺手,用閒置寬帶掙錢成了偽命題,歡迎閱讀。
如今在互聯網時代,上網幾乎已經成為了剛需,所以一旦上網的體驗不佳,大家自然就會吐槽。日前,有一批河南網民在社交平台表示,被河南聯通公司開通了 "PCDN 業務 "、上傳帶寬突然被限制在 5Mbps 以下,且沒有任何通知。更奇怪的是,當他們想要取消 "PCDN 業務 " 時,客服居然表示沒有權利取消。
為什麼好端端的上網,運營商會限制用戶上行帶寬的速率呢?答案其實就出在了這個 "PCDN 業務 " 上。事實上,PCDN 的全稱是 P2P CDN、即 P2P 内容分發網絡,是以 P2P 技術為基礎,通過挖掘邊緣網絡的海量碎片化資源,将用戶閒置的上行網絡帶寬作為一個微型的 CDN 分發服務節點,使得其他用戶在下載、直播、遊戲等場景時能夠獲得就近的加速體驗。
CDN 的基本原理為反向代理,是将緩存伺服器部署到用戶訪問相對集中的地區網絡中。在用戶訪問網站時,借助全局負載技術将訪問指向距離最近的緩存伺服器上,由後者直接響應用戶的需求。而 PCDN 則是以 P2P+CDN 技術為基礎,利用邊緣計算而構建的低成本高品質内容分發網絡服務。
眾所周知,相比于大家使用的家庭寬帶,商用的企業寬帶極為昂貴,同時随着互聯網廠商用戶規模的不斷膨脹,導致所要消耗的帶寬越來越高,因此每年付給運營商的帶寬費用就成為了一個天文數字。因此就有互聯網廠商想到了自己的用戶,借用他們的家庭寬帶來分擔部分流量,并搭建邊緣計算網絡來節省大量的帶寬費用。
假設某互聯網廠商自身與互聯網主幹的通信帶寬是 1000Gbps,如果不布置 CDN,那麼 1000 個千兆家庭寬帶接入如果同時下載的花,就會耗盡通信帶寬。但是通過配置 CDN 來緩存内容,則會使得很多數據根本無需重新到互聯網上去取,直接從寬帶接入商那裡就可以發給用戶,這樣一來,互聯網廠商在不擴大帶寬的情況下就可以服務更多的用戶了。
不同于一般用戶上網時主要使用的是下行帶寬,PCDN 需要的則是上行帶寬、即向伺服器上傳檔案的能力。當用戶使用下行帶寬從伺服器下載資源時,順便把自己的上行帶寬貢獻出去,這樣每一個貢獻帶寬的設備就成了 CDN 的緩存節點。諸如迅雷網心雲、玩客雲、賺錢寶、京東雲無線寶等一大批硬體其實都是 PCDN 模式的產物,甚至百度網盤也搞過借助用戶閒置帶寬的玩法。
可用戶自己花錢的家庭寬帶,互聯網廠商又憑什麼來用呢?所以過去搞邊緣計算網絡的互聯網廠商往往會對用戶誘之以利,吸引用戶主動貢獻自家的寬帶來作為 PCDN。比如,百度網盤就會給可以兌換成會員的積分,京東雲無線寶會給可以兌換京豆、京東 E 卡的積分,玩客雲則更加簡單粗暴、直接給錢。
由于大家并非一天 24 小時都會高強度使用寬帶,所以将閒置寬帶資源賣給互聯網廠商來獲利,也是經典的網賺項目。PCDN 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互聯網廠商和羊毛黨合謀薅運營商羊毛的結果,其實質就相當于消費者從自助餐廳拿食材,然後自己出去擺攤賣,搶的就是運營商數據中心(IDC)的業務。
如今電信運營商過得如何,答案自然是不容樂觀,别的不提,僅是 5G 網絡建設帶來的先期成本投入,就已經很讓人頭疼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PCDN 這種處于灰色地帶的存在,運營商不願睜一只閉一只眼也正常。雖然 PCDN 不違法,但卻違反了與運營商的協定,通常家庭寬帶的用戶協定中有明确規定,不能從事營利活動,否則運營商就有權停止用戶寬帶的使用。
那麼問題就來了,此次被聯通限速的用戶到底有沒有使用 PCDN 呢?由于聯通方面并沒有公布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才會被系統認定為進行了 PCDN 操作,所以這些用戶究竟是否使用了 PCDN 暫未可知。但從此次受影響用戶的範圍來判斷,大概率他們是用了 PCDN,因為如果真的是系統誤判,受影響的用戶規模顯然就會有指數級的提升。
利用 " 閒置帶寬 " 賺取 " 睡後收益 ",這就是 PCDN 一直處于 " 野火燒不盡 " 狀态的關鍵,有相當一部分用戶确實不吝于用看起來閒置的寬帶來換每月幾十元的零花錢。而運營商想要分辨用戶是否用了 PCDN,在技術層面更是毫無難度,因為 PCDN 會頻繁使用上行帶寬,如果一個上行速率不低于 30M 的寬帶一天時間就能上傳 300GB 數據,顯然就已經是普通用戶的幾百倍了。
而這一次河南聯通之所以會被集體投訴,大概率是用了一刀切的策略,直接對使用 PCDN 的用戶進行了限速,來了出 " 殺雞駭猴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