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起底JPEX爆雷風波,一場涉及13億港元金融騙局,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陳根談科技,作者 | 陳根
在香港,投資加密貨币不是什麼新鮮事。這裡滿大街都是場外加密貨币交易商店,地鐵裡、大街上也總能見到交易加密貨币的 APP 的廣告,仿佛買加密貨币,就是随手做個投資。
其中廣告打得最響的、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就是綠石交易所(JPEX)。然而,就在這兩天,它 " 爆雷 " 了——投資者突然發現,自己的錢,取不出來了。
目前,JPEX 暴雷已經引發證券監管部門與警察聯合調查,且有波及台灣之勢,引起廣泛議論。證券監管部門公開表明 JPEX 并無準照,然而,JPEX 卻反指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 " 诽謗 ",并宣稱将 " 堅定不移地繼續營運 "。
諸多争議之下,JPEX 暴雷也成為了近日香港金融界最 " 滿城風雨 " 的醜聞,甚至被一些香港媒體稱為 " 史上最大金融詐騙案 "。
JPEX 事件究竟是如何爆發的?警方與平台都怎麼說?JPEX 事件對于投資者來說,意味着什麼?這對香港虛拟資產中心建設又将產生怎樣的影響?
JPEX 爆雷始末,警方與平台各執一詞?
根據 JPEX 在其網站的介紹,該公司成立于 2020 年,自稱是 " 面向全球的數字資產加密交易平台 ",并宣稱已取得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相關金融證照。網站稱其 " 營運總部 " 設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最大城市迪拜,又稱要在澳大利亞悉尼設立 " 研發總部 "。
在 2021-2022 年,JPEX 的廣告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在香港人每天必須使用的交通工具港鐵上,JPEX 承包了整個牆面,并請來了張智霖作為代言。可以說,其營銷迅速打敗了其他同類產品,變成了無人不知的加密貨币平台。
JPEX 的 " 不對勁 " 在兩個月前就已初現端倪。
7 月初,知名社交平台香港連登讨論區(LIHKG)有網民宣稱,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 JPEX 用戶試圖 " 出金 " 不果,被邀請到香港辦理,入境後遭伏擊。中國香港警察随後證實就此事通緝四人。JPEX 崩盤傳言開始擴散。
在幾乎同一時間,林作在社交媒體上宣稱已 " 申請成為 JPEX 合夥人 ",并在 7 月底舉辦公開講座。香港《明報》報道,林作在活動上推薦了 JPEX 與一些虛拟加密貨币。8 月,證監會不點名警告公眾有虛拟資產交易平台經營手法不當。
9 月 13 日,證監會點名警告 JPEX 以及 " 向香港公眾積極推廣 JPEX 的人士和找換店 " 涉及至少六項可疑經營手法。
9 月 14 日,JPEX 宣稱因應證監會聲明而須調整業務,決定上調提币手續費,一些用戶繼而在網上張貼交易畫面,稱每次提款額度被限制在 1000 USDT,須支付 999 USDT 手續費,即提取金額近乎被手續費全數抵消。USDT 即 " 美元泰達币 ",又稱 " 美元穩定币 "。有别于尋求去中央化的虛拟貨币," 穩定币 " 是一種與法定貨币挂鉤的加密貨币。其中,USDT 與美元等值。
9 月 15 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公開呼籲民眾 " 小心聲稱為‘銀行’或聲稱其產品為‘存款’的虛拟資產機構 "。證監會也同時表示,JPEX 事件可能涉及詐騙,已轉介警察跟進。
9 月 17 日,JPEX 聲稱遭第三方鎖定資金,宣布自 18 日凌晨 " 下架理财頁面的所有交易 "。
9 月 18 日,香港警察商業罪案調查科采取行動,拘捕八人,其中就包括營銷 JPEX 最賣力、曾在社交媒體上揚言 " 已經申請成為 JPEX 合夥人 " 的香港網紅林作,執法人員還搜查了他位于中環的辦公室,檢走幾箱證物,包括大疊現金。
19 日,警察商罪科與證監會聯合召開記者會。證監會代表稱曾發出 21 封警告信,要求受函者停止宣傳 JPEX,而這包括了首八名被捕人士,又稱在 13 日發警告聲明前,JPEX 從未與證監會有任何聯絡;警察代表稱有涉案人員标榜 " 天天賺錢 ",以分享展示名車、奢飾品招徕,而 JPEX 本身發行的一款虛拟貨币 JPC 只能在其平台交易," 根本不值錢 "。
JPEX 當晚再發布聲明,指控證監會 " 诽謗 " 該公司已停止平台交易運作,同時刊出一些通信紀錄,稱 " 從未聯絡證監會 " 之說不實,又宣稱将 " 堅定不移地繼續營運 "。
直至今天,JPEX 爆雷事件還在持續發酵。
來得太晚的監管和來得太早的廣告
JPEX 暴雷已然成為近期香港金融界最 " 滿城風雨 " 的醜聞,JPEX 案也被一些香港媒體稱為 " 史上最大金融詐騙案 "。香港警察方面公布,截至 20 日傍晚,警方共接獲 2086 名受害人報案,涉及金額約 13 億港元;因涉嫌 " 串謀詐騙 " 被捕人數增至 11 人,且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 臉書 "(Facebook)上很容易就找到宣稱是 "JPEX 苦主 " 的群組,媒體也争相追訪受害人。根據媒體報道,深圳人餘先生從 2019 年起投資加密貨币,因為币安(Binance)、火币等平台陸續停止接受香港及中國内地用戶使用杠杆投資,他在 2022 年 6 月起轉用在香港大肆宣傳的 JPEX。
他與幾個同事陸續投入約 20 萬美元(約 156 萬港元)的加密貨币至 JPEX,但到今年 1 月至 6 月開始無法網上取現。餘先生稱 JPEX 的客戶服務職員邀約他到香港,親自籤字确認就能轉出資產。于是他和另外 2 名用戶在今年 7 月 18 日應邀到上水劍橋廣場 A 座後聯絡職員,突然間幾名戴口罩的黑衣人從一輛七人車内衝出來圍毆餘先生一行人,毆打持續了 6、7 分鍾。
餘先生一度暈倒,手機被砸爛,同行兩人輕傷,他們被送到北區醫院治理,并于當日向香港警方報警求助。對于 JPEX 遭證監會警告,餘先生直言 " 已經放棄任何幻想 " 可以拿回資金,希望曝光事件警惕民眾。
據香港媒體稱以 "JPEX 代言人 " 拍攝廣告的張智霖,其經理人稱廣告于 2022 年中完成拍攝後,已書面要求 JPEX 在取得香港運營準照之前不能使用張智霖宣傳,又稱将保留追究 JPEX 權利。
事實上,在 JPEX 爆雷之前,如果整合諸多媒體報道,就可以發現 JEPX 早前就已經有種種隐患顯露:
2022 年 3 月,JPEX 宣布拟推出聯營信用卡,不過,不久後,國際信用卡公司 Visa 就公開否認與 JPEX 有任何合作。
2022 年 7 月,負責金融執法工作的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将 JPEX 兩家關聯公司列入 " 無牌公司及可疑網站名單 ",但并未采取進一步行動。同年 11 月,世界數位資產行業巨頭 FTX 公司申請破產,敲響全球加密貨币行業警鍾。
12 月,中國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2022 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定于 2023 年 6 月 1 日起實施 " 虛拟資產交易平台發牌制度 ",由證監會負責執行。
新法律規定,香港的虛拟資產交易平台營運者雙重牌照制度将于 2023 年 6 月 1 日生效,并允許零售投資者使用持牌虛拟資產交易平台。但法律修改前存在的平台可以給予 " 一年 " 的寬限期,可以無證運營。
然而,事實是,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大多數人的入場時間應該是 2021 年,那一年,比特币的财富神話吸引了很多年輕氣盛的投資者,很多加密貨币交易平台應運而生。也就是說,大多數投資者開始使用加密貨币 APP 時,虛拟資產交易平台的牌照都還沒有出台,很多人使用的加密貨币平台都有可能沒有牌照,就算是現在,JPEX 依舊處于可以無證運營的寬限期内。
說到底,來得太晚的監管和來得太早的廣告終于還是沒能遏制 JPEX 爆雷的發生。
大風吹來的錢,大風也會吹走
JPEX" 爆雷 ",其實也反映出香港發展虛拟資產牌照制度下的困境。
不可否認,香港在嘗試探索國際虛拟資產交易中心的模式上,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比如今年 8 月,香港加密貨币交易所 HashKey、OSL 宣布獲得香港證監會 1 号和 7 号牌照更新批準,業務範圍從專業投資者擴大到零售投資者。香港虛拟資產強制發牌制度的推行,不論是從監管層面,或是投資者層面,包括虛拟資產的發行企業而言,是行業從無序向有序發展的标志性事件。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制度是否能有效的規範虛拟資產這種新興行業,尤其是從保護投資者的角度而言,有效性目前不好下定義。
從這次 JPEX 爆雷事件中,我們就能看到,特區政府的監管還處于摸索階段,對于投資者的保護性非常有限。但這也充分暴露了特區政府在金融監管,包括新興金融監管方面的問題,就是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力度不足,也缺乏有效的法律機制。香港發展虛拟資產交易,本質上是一種交易與監管機制的探索,這種探索并不代表具備完善的監管能力與相應的法律法規。
對于香港推進虛拟資產中心建設來說,此次 JPEX 爆雷事件顯然是一副重要的清醒劑,雖然不會影響香港推動金融創新的計劃,但會讓特區政府更加深入地了解金融創新的風險和挑戰,未來還有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而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此次事件更像是一種警示——對虛拟資產的投資務必要持審慎的态度。
一方面,當前的虛拟資產投資并不屬于主流的金融投資,這些資產也沒有明确的資產價值,只是屬于一種小眾的另類投資。這類投資的風險與波動都比較大,并且未來具有比較大的不确定性,并不适合散戶或個人投資者。
另一方面,目前的虛拟資產定價體系、交易規則、法律法規都不健全的情況下,包括虛拟資產底層的技術都還處于快速變革的階段,這就導致虛拟資產的投資價值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風險。
目前,可見的技術就是基于量子計算所采取的新的通訊與加密技術,而區塊鏈只是數字技術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加密技術。這就意味着,在量子計算的加密技術時代,當下的虛拟資產是否具有收藏價值,這是一個具有極大不确定性因素的領網域。
其實,在 JPEX 事件發生之前,與加密貨币相關的詐騙在香港已經是嚴重的問題,去年在香港記錄了 2300 多起此類案件,總損失達 17 億港元(2.17 億美元)。
加密貨币的世界是虛拟的,總給人一種 " 錢不是錢 " 的錯覺。一夜之間,你的虛拟資產可能增值數百倍,一夜之間,虛拟資產可能變得一文不值。許多人帶着好奇、野心進入這個領網域,不想錯過一個新的賺錢機會,卻最終一無所有。
大風吹來的錢,大風也會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