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男子僅有10萬元,買下191萬的房子後悔,歡迎閱讀。
據浙江電視台報道,近日,餘先生說自己在浙江杭州買了一套總價近 200 萬的房子,但是他手裡只有 10 萬元。按照當地購房政策,首付不得低于房屋備案價的兩成,換算下來,這套房子需要至少 38 萬元的首付," 開發商給我 28 萬,用黃金券的形式返還,加這 28 萬總共合起來正好夠首付 38 萬。"
浙江電視台視頻截圖
餘先生透露自己每個月工資 5000 多,買房後每月需還房貸 7000 多。餘先生承認自己當時确實頭腦一熱訂了房子,不過他回家後多方打聽,認為開發商的操作涉嫌違規。" 這樣的操作對我風險很大的,銀行一旦查出來,就可以立馬讓我償還這 190 萬,我如果沒有償還的話,這個房子直接被拍賣。" 餘先生表示開發商涉嫌違規,現在這套房子不想要了,希望拿回定金。
浙江電視台視頻截圖
開發商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存在首付貸的行為。開發商表示,确實有送黃金的活動,但前提要等銀行按揭下來,不存在 " 銷售說先把這價值 28 萬的黃金給他 " 的情形。在記者和房管部門的協調下,開發商表示願意退還餘先生的定金。
實際上,今年來,新房市場 " 低首付 " 的現象屢見不鮮。
今年 9 月據羊城晚報報道,有購房者反映,廣州市北部某個樓盤對外宣稱 " 首付 5 萬元即可購房 ",記者走訪了解到,該樓盤 " 首付 5 萬元 " 的房源是該樓盤建築面積約 62 平方米的兩房一廳戶型,總價約 125 萬元。按照正常的購房手續,首套購房者應該付三成首付約 37.5 萬元,為何只需 5 萬元即可到手?
現場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因為這種小戶型的新房在市區很難找到了,而且又是面向剛需客戶,結合客戶實際的預算,開發商會補貼 35 萬元。" 随後記者又了解到,這 "35 萬元補貼 " 并不是直接給予購房者,而是開發商通過抬高銀行貸款金額,使得購房者 " 首付 " 支出減少。" 開發商會将這套房源的網籤金額提高至約 160 萬元,這樣你就可以拿在銀行貸款的 160 萬元來購房。在實際交易時,我們按照‘原價’ 125 萬元出售,相當于開發商直接補貼了 35 萬元。我們的規定是交 5 萬元當‘首付’即可走流程。" 銷售人員表示。當記者進一步詢問這 5 萬元的 " 首付 " 會進入什麼賬戶後,該銷售人員直言 " 相當于定金 "。
今年 8 月,據第一财經報道," 低首付 " 被部分樓盤祭出江湖,成為吸引購房者的籌碼。哈爾濱一項目的宣傳海報顯示,該樓盤位于東二環旁、臨近地鐵,首付兩萬起便可擁有 5.1 米大開間兩室 ......
第一财經記者聯系到項目中介了解到,所謂的 " 低首付 " 其實是 " 高評高貸 ",即銀行評估價格比真實交易價格高,從而實現貸更多的款、變相降低首付。" 比如這套房房款 70 萬,正常 20% 首付需要 14 萬,如果按低首付操作,相當于把評估價提到 82 萬,貸款額會多 12 萬,首付僅需 2 萬。"
" 開發商那邊全權操作,他們全部都很成熟了,去年辦一年了。後期還貸相當于把首付錢加到貸款裡,分攤到所有年份,每個月大概多幾百塊錢。" 該中介人士稱," 低首付 " 不合規,但是去年很多開發商都在做,今年漸漸變少了,目前市場上仍有幾個項目在做,為了賣房用盡辦法。
在重慶、柳州、惠州等許多城市,此前都有樓盤 " 低首付 "、甚至 " 零首付 " 曝出。業内人士稱," 低首付 " 會涉及陰陽合同、賣家配合控款、評估機構出具評估報告等環節,會吸引首付不足的購房者。但風險同樣存在,如果銀行查處并追究,貸款人可能會面臨違約責任等情況。
今年 2 月 15 日,青島市房地產事業發展中心發布的《關于加強規範房地產經紀機構商品房銷售行為的通知》稱,嚴厲打擊 " 墊首付 "" 分期首付 "" 零首付 "" 首付貸 " 等違規行為。
深圳此前推出的多個房地產相關政策檔案中,也都有類似打擊首付分期的表述。除此之外,2017 年住建部、央行、原銀監會聯合印發的《關于規範購房融資和加強反洗錢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嚴禁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機構違規提供購房首付融資、首付分期和變相首付墊資。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提醒道:" 購房者要看清貸款合同,看其中是否有嫁接第三方融資平台,因為這類融資往往利率很高,導致月供大幅度增加。另外,如果沒有嫁接這類業務,購房者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凡是超低首付的項目,必然意味着開發商資金鏈緊張,後續項目能否順利交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即便能交易也要防範低品質交付。"
編輯|盧祥勇 杜波
校對 |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浙江電視台、羊城晚報、第一财經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