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钛媒體對話雷軍:若在蘋果之位,絕不棄車,小米現金儲備足以應對未來五年車市競争,歡迎閱讀。
3 月 28 日晚,雷軍以 " 小米式 " 的風格,公布了小米 SU7 的汽車售價。
小米 SU7 标準版售價 21.59 萬元,Pro 版售價 24.59 萬元,Max 版售價 29.99 萬元。巧合的是,如果将标準版售價 21.59 萬元,減掉價值 1.6 萬元的免費更新配件,标準版售價剛好落在了 19.99 萬元。
" 關于小米汽車如何定價,幾乎成為一場全民參與的運動。我們自己也慌了,不知道定什麼價錢才是合理的。"
在小米汽車發布會後的交流環節,雷軍透露了小米 SU7 的定價過程。雷軍稱,公司内部最初标準版的售價定為 22.9 萬元,頂配版的售價則為 35 萬元。但是,雷軍最後決定要讓小米的鐵杆用戶感受到足夠的誠意,選擇繼續降價。
" 特斯拉 model 3 的盈虧平衡點是 22.3 萬元。小米 SU7 的定價,肯定是要虧的。"
雷軍對钛媒體 App 表示,沒有哪個行業的價格戰比手機行業更激烈,從手機行業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天,小米就抱着 " 置之死地而後生 " 的态度。在三年前,小米決定造車之後,就一直在積累現金。三年時間,小米賬上積累了 300 億元現金,未來有可能還會進一步積累現金。
根據小米的最新财報數據,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小米的現金儲備為 1363 億,創歷史新高。2023 年小米在以汽車為主的創新業務上花費為 67 億元。此外,該業務相關的股票薪酬費用為 8 億元。2022 年,小米披露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投入為 31 億元。這意味着,自披露汽車業務費用以來,小米在汽車上已經投入了超過百億元。
" 我壓根就不考慮價格戰這個問題,小米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來應對未來五年汽車行業任何激烈的競争。" 雷軍對钛媒體 App 表示,别看現在有三四百家公司在做新能源汽車,最後只有 5-8 家能活得下去。" 我的觀念就是聚焦、再聚焦,把所有的力量聚集到一點上,把這個車真的做好。"
顯然,雷軍的定價策略已經起到了效果。根據小米披露的數據,小米 SU7 開啟預定之後,4 分鍾内大定(指的是那些已經交付定金且購車意向極高的客戶)破萬台,上市 27 分鍾後大定達到 5 萬台。
" 蘋果造車花了十年時間,中間遇到了無數苦難,最後決定放棄。但是我絕對不會放棄。" 雷軍稱,小米的戰略是人車家全生态,汽車已經成為了戰略的核心部分。小米的目标是用 15 年到 20 年的時間,成為全球前五的車廠,這個漫漫征程才剛剛開始。
以下是钛媒體 App 等媒體與雷軍的對話内容,略經編輯:
提問:近期許多新能源車企紛紛降價,您認為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米發布了 SU7 這款車,您認為小米的優勢在哪裡,消費者會不會買賬?未來,小米會加入價格戰嗎?
雷軍:我認為消費者買不買帳,未來 24 小時内我們就會知道結果。我的同事告訴我,發布會開始的第一分鍾就有 10 萬人将小米 SU7 加入心願單,但最終有多少人真正購買還需要時間來觀察。不過,我認為用戶的熱情是足夠的,小米的誠意也得到了充分的表達。當前市場确實很激烈,競争殘酷,也是一個淘汰過程的開始。
小米在手機行業經歷了 13 年的競争,我們深知其殘酷性。我認為價格戰只是競争的一種手段,更重要的是產品在技術和生态上的表現。小米的優勢在于智能和生态,同時我們的車輛外觀美觀、駕駛體驗良好,我認為在 50 萬以内的車型中很少有對手。所以,我對這款車非常滿意,相信喜歡車的人都會喜歡。
提問:我們注意到,每一輛小米汽車背後都有 " 北京小米 " 四個字。請問在北京小米汽車誕生過程中,您認為北京市政府給予了哪些支持和幫助?
雷軍:這三年的造車經歷讓我越來越感受到北京仍然是創業、創新的沃土。過去 14 年孕育了小米和許多創新企業,這次也孕育了小米汽車。如果沒有北京市政府和亦莊的支持,我相信在三年内完成所有這些事情是不可思議的。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我認為北京地方政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關于小米汽車工廠,雖然之前小米主要依靠代工生產,但我不希望大家低估代工廠商對制造的參與和理解。我們在 2020 年就建立了實驗工廠,今年 2 月份,小米的手機無人工廠已經建成。這是我們的第二個大規模工廠,雖然不能說是全球最先進的,但絕對是最先進的之一。
提問:您認為應該如何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車等大宗消費?
雷軍:我認為政府需要下大力氣,特别是要提升充電樁的建設和質量标準,以及充電效率。初期可能需要對公用充電網絡進行補貼,以消除消費者購買純電動車的疑慮。我們初期的标準版續航裡程是 700 公裡,但實際在高速上能跑到大約 500 公裡。
假如充電設備都是高功率、充電快速且質量優良的,那麼消費者對購買純電動車的疑慮就能得到解決。這樣既能綠色環保,又能提振消費。純電動車和智能電動汽車一旦使用後,那些智能體驗會讓你感覺到油車的落後。所以我認為 30 歲左右的用戶真的應該去體驗一下,中國的純電動車和智能科技非常領先,很多還在 BBA 的品牌裡面的人,可能還沒有感受到這個時代的進步。
提問:目前,各類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您也提到了小愛同學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搭載在小米汽車上。您如何看待這種人工智能技術?新一輪的科技變革和革命,小米如何抓住這方面的機遇?
雷軍:自 2016 年小米提出 "All in AI" 戰略以來,我們設立了 AI 實驗室,并發布了小愛同學。去年我們更新了科技戰略,每個業務都要實現 AI 化。在汽車中,大模型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小愛同學端側大模型的賦能,結合車内傳感器,可以實現更多智能化功能。
有人可能會認為在車裡搞個大模型是噱頭,但我們的自動泊車使用的是端到端的感知決策模型,可以将識别的精确度提升到 5 厘米内。這樣,人停不進去的極窄車位,車自己可以停進去。
大模型帶來的變化非常大,未來自動駕駛将會發生颠覆性的變化。智能駕駛需要大量投資,否則很難跟上技術的發展。華為、蔚來、小鵬以及理想等企業正全力投入智能駕駛領網域,我認為這對于傳統汽車制造商而言,無疑是面臨了巨大的資金和轉型壓力。所以,你也會看到科技公司和造車新勢力在智能化方面的決心和投入。總結來說,我認為未來 AI 将在汽車的每一個角落體現其價值。
提問:蘋果公司最近放棄了造車計劃,華為則多次強調他們不參與造車,而是選擇與車企合作。作為手機廠商,小米親自下場造車,并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推出 SU7,您有什麼樣的考慮?
雷軍:小米的戰略是人車家全生态,它本身是一套東西,只不過是在不同的場景裡的應用不同。想象一下,車不就是一個移動的房間嗎?它就是全屋智能。去年我們更新公司戰略後,汽車已經成為我們戰略的核心部分。
蘋果放棄造車的問題,我被問了 100 遍了。我能理解蘋果,他們花了 10 年時間,中間遇到了無數困難。但如果是我,我絕對不會放棄造車,這是一個戰略,完全不能放棄的戰略。當然,他們放棄了,我也輕松了一些,少了一個潛在的競争對手。小米汽車支持蘋果生态,中國的蘋果用戶也很多,他們也是小米汽車的目标。
提問:小米作為北京本土成長起來的領軍企業,北京對小米提升整個智能高質量發展和普遍帶動寄予厚望。随着超級工廠的投產,您能否談談小米對于北京在新能源產業和智能制造產業鏈的發展及更新有何規劃和考慮?
雷軍:我們非常感謝北京市政府對小米的支持。我們在昌平建立了手機工廠,在亦莊建立了汽車工廠,這兩個都是非常現代化的工廠,投資都非常大。我們的目的是帶動北京的智能制造。
以汽車為例,因為汽車基本上都是 50 公裡範圍内配套,它會拉動周圍的所有零部件廠商在小米汽車工廠周圍集聚。我們選擇的地方緊鄰奔馳,這樣我們可以共享很多供應鏈,小米汽車的供應商裡面有 2/ 3 是 BBA 的供應商。我相信随着小米汽車的成長,會有更多的供應商在周邊形成。所以我希望北京的這四家汽車企業(奔馳、北汽、理想、小米)能夠合作起來,共同推動北京的智能制造發展。無論誰發展起來,周邊的零部件和生态鏈、產業鏈都會變得更加完善,我們小米也會受益。
提問:您認為人車家全生态互聯的最終形态是什麼?
雷軍:從車的角度來看,最終形态應該包括行車場景和駐車場景。我對駐車場景的理解是一個全屋智能的房間,全屋智能意味着所有東西,都會像标準房間的裝修一樣智能化。因此,我認為未來汽車應該是全面的智能化,每一個器件從芯片到作業系統的底層都應該打通,這樣無論是在車上還是在家裡,體驗都是一樣的。
我們一直在研究車規和消費電子标準之間的差異,如何将消費電子的質量提升到車規水平,使得同一個產品可以在所有地方使用。我們今天介紹的許多生态產品都是如此。例如,香氛劑可以在家裡使用,也可以在車上使用。我們正在考慮如何将產品通用化,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場景。小米在生态方面擁有強大的能力,這些資源都是現成的。我們不僅制造筆記本和平板,還計劃制造空冰洗等產品。我們相信,小米的原生态能力将逐步應用到汽車領網域,這将是我們最大的核心競争力。
提問:根據你們最新發布的财報,小米現在的現金儲備是 1363 億。我想知道,這麼大規模的現金儲備中,有多少是為接下來的汽車價格戰準備的?同時,因為你們也在 AI、芯片和大模型上有所投入,未來小米的資本投入将如何在這些方面分配?
雷軍:去年我們在研發上投入了 191 億元,今年将投入 240 億元。按照這個速度,1300 億應該足夠我們使用五年,所以我根本不擔心這個問題。小米三年前決定造車時,就下定決心要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來應對未來五年的任何挑戰。我們一直在積累現金,小米的現金儲備在過去三年增加了 300 億元。如果有必要,我們還會進一步積累現金,以确保我們有足夠的能力。
我說過我們要用 15 到 20 年的時間成為全球前五的車廠,這個漫長的征程才剛剛開始。還有一點,我認為沒有哪個行業的價格戰比手機行業更激烈。我們從小卷到大,從來都是卷王,我們還怕(汽車行業)卷嗎?
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是一個挑戰,盡管有三四百家公司在做新能源汽車,但最終只有 5 到 8 家能夠生存下來。所以,小米進去汽車行業的第一天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每一步都從核心技術做起,每一件事都用十倍的努力來完成。
我不太認同每年推出幾十輛車的做法,有些車我連名字都記不住。特斯拉 20 年内只做了 " 兩台半 " 車,一輛 model 3、半輛 model Y,還有一台 Cybertruck,這就夠了,去年一年年賣出了 180 萬輛。
所以,我的理念是聚焦、再聚焦,把所有的力量聚集到一點上,把這輛車真正做好。
提問:小米汽車的定價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您能否向我們詳細解釋一下,在決定最終定價時,内部是如何進行考量的?
雷軍:關于小米汽車的定價問題,這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去年 12 月底,我們就舉行了汽車的技術發布會。三個月後,我們正式發布,并且產品一經發布就立即交付,這在中國車廠中是非常罕見的。通常,大家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預熱期,而我們只用了 3 個月。這樣的效率卻被一些人誤解為我們拖延,甚至不敢公布價格,這些都是個别廠商給我們搞出來的段子。
提問:在小米内部,關于定價的真正糾結點在什麼地方?
小米 SU7 的配置比 model 3 要高很多,但這個高配置不是因為我比伊隆 · 馬斯克能力強很多,是我拿錢砸出來的。特斯拉 model 3 的盈虧平衡點是 22.3 萬元,我也知道小米 SU7 肯定是要虧錢的,但究竟要虧多少?小米 SU7 也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小米的鐵杆用戶感受到誠意。
原來的思考是定 23.9 萬元,後來發現成了全民定價運動了,把我們自己也搞慌了,不知道定什麼價才是合理的。我們昨天 7 點開始讨論,我說比特斯拉便宜 3 萬元行不行,實在不行我們放一輛車在特斯拉門口,讓大家看一看。當然我們不會這麼幹。
最後我們就是比全球标杆 Model 3 低 3 萬元,先降 3 萬元為敬。 頂配我們最早定價 35 萬元,35 萬元也是虧的。但是大家說第一年產能有限,我們先降下來。這車這麼好,大家肯定一狠心一跺腳就買了。
提問:在這三年間,您遇到的最大挑戰或最接近放棄的時刻是什麼?與三年前宣布造車時相比,您現在對造車有什麼新的認識?
雷軍:最讓我感到崩潰的是,我們在 2021 年宣布造車後,進行了一年的設計工作,制作了兩次模型。但在讨論過程中,我們擔心用戶可能無法接受過于前衛的設計,所以我們決定全部推倒重來,這使得我們的時間變得非常緊張。
我們将設計方向調整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樣式,因為我們不能在第一款車上失敗,最終在 2022 年年初完成了全新的設計。在這個過程中,我和設計團隊每天都在早晨 8 點進行一個小時的視頻會議,周末也不例外。我參與了每一個細節的讨論,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設計。今天能夠得到這麼多好評,我非常感激。
我們的目标是讓車輛一定要好看,讓每個人都認為它值得擁有。我非常感激我們的設計師,他們是世界頂級的設計師,我們的整個設計團隊都是國内最優秀的人才。他們的作品讓我非常感動,每一款顏色和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了他們的用心。(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 | 饒翔宇 編輯 | 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