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Q2财報解讀:小鵬汽車終于吃上了止痛藥,歡迎閱讀。
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News
作者:思為
責編:鳳梨
昨晚,小鵬汽車正式發布 2023 年第二季度财報。
與業界預期相符,小鵬 Q2 财報的幾項關鍵數據依舊算不上好看:
營收 50.6 億元,同比下降 31.9%,總體毛利率 -3.9%,汽車毛利率 -8.6%,淨虧損 28 億元,去年同期虧損為 27 億元。
業績表現同樣體現在銷量走勢上。今年二季度,小鵬累計交付新車 23205 輛,同比下跌 32.6%,環比增長 27%。
小鵬的「陣痛期」還未過去——至少在 Q2 是這樣的。
但就整體數據而言,不難看出,小鵬汽車走向復蘇态勢。
與 Q1 相比,小鵬在 Q2 的交付數量、營收數據都有所提升,現金儲備與研發投入基本持平,小鵬的銷售形勢開始轉好,且有足夠的現金支撐。
二季度末,小鵬迎來了它的「止痛藥」——小鵬 G6。
在 Q2 财報會議上,何小鵬再次充分肯定了 G6 的表現,并表示 G6 帶來了銷量增長的巨大動能。
或許是大家對小鵬的 Q2 業績早已有預期,又或許是小鵬自動駕駛產品高級總監劉毅林當天的劇透:「接下來一小段時間,還有大料!!!」,三個感嘆号傳達的信心,讓大家對财報會議的期待轉向到小鵬後續產品規劃上。
從 Q3 銷量及營收指引來看,小鵬汽車對 Q3 業務增長有十足信心:預計 Q3 交付車輛 3.9 萬輛至 4.1 萬輛,預計營收為 85 億元至 90 億元。
從過去兩個季度的财報數據上看,2023 年下半年将成為小鵬汽車的關鍵時間節點。而此次 Q2 财報會議無異于一次「抛磚引玉」,第四季度甚至 2023 年後的規劃才是當晚财報會議的焦點。
那麼,面對已經到來的 2023 年下半年,小鵬汽車将如何徹底扭轉下墜勢頭?又會在何時走出谷底,迎來收獲期?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赢在未來」的二季度
就小鵬汽車而言,二季度的記憶焦點當屬是小鵬 G6 在六月底上市時的市場高熱度。
但在 G6 上市前,大家對小鵬汽車當時的市場處境仍是擔憂情緒居多。究其原因,還是小鵬這段時間的銷量問題。
數據顯示,2023 年 4 至 6 月,小鵬汽車的新車交付量分别為 7079、7506、8620 輛。
乍一看,小鵬每月的交付數都在穩步上漲,在 Q2 小鵬的交付量從 Q1 的 1.82 萬輛上升至 2.32 萬輛。但與小鵬 2022 年 Q2 的 3.44 萬輛相比,仍算處于低位水平。
這體現在财報上,就是汽車收入的下滑與回溫。2023 年 Q2,小鵬汽車銷售收入為 44.2 億元,同比下降 36.2%,環比上升 25.9%。
在新能源汽車總體市場,小鵬的交付榜位置下滑,零跑、哪吒等品牌趕上,理想進一步拉開差距,小鵬的處境更顯尴尬。
當友商已經進入搏鬥狀态時,小鵬還在找回原來的成績。這也是自 2022 年 10 月份以來,越來越多輿論稱小鵬汽車進入「寒冬期」的原因。
但無論是小鵬汽車,還是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都不是坐以待斃的性格,2023 年上半年的沉寂,更像是在蟄伏。用何小鵬在财報會議上的話來說,這段時間在「練好内功」。
所以這次财報會議後,我們更想和大家聊的是,小鵬在二季度的「厚積薄發」。
不修「内功」,難成大器。
回溯 4-6 月,扶搖架構與北京城區 NGP 的推出都引起過廣泛讨論,但若論這些新技術的落地,都不在 Q2。
基于小鵬 SEPA 2.0 扶搖技術架構打造的首款戰略車型 G6 也是到 6 月末才上市,普通用戶想要最快拿到 G6 至少要等到 7 月份;北京城市 NGP 在 6 月份僅開放給部分公測用戶,7 月 6 日,該功能才随着 Xmart OS 4.3.0 版本向 G9、P7i 的 Max 版用戶推送。
這一時間節點上的小鵬,像是在積澱「内力」,只待一個合适的時機展現。
古人雲:「學如弓弩,才如箭镞,識以領之,方能中鹄。」人要有深厚的學養和積澱,引導才能的發揮,才能命中目标。
在智能化上的「執着」,是小鵬與競品車型拉開實力差距的重要因素。
2022 年,小鵬共投入 52.1 億元進行研發,何小鵬稱 2023 年之後的五年,将持續進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每年研發投入超 60 億元。
在堅持全棧自研的原則之下,2023 年 Q1,小鵬共投資 12.3 億元進行研發,這一數字在 Q2 升至 13.7 億元。
長期堅持自研為小鵬在 Q2 帶來了扶搖架構和智能輔助駕駛技術。
弩與箭已備好,接下來就是要射中「靶心」。
2023 年 6 月 29 日,基于「扶搖」架構的平台化降本路線與規模優先的定價策略,再加上 G6 在智能化、充電速率等性能上的優勢,G6 在上市後獲得強烈的市場反響。
G6 上市前,便獲得 3.5 萬台的預售訂單;上市後,何小鵬稱「G6 已經成為 20-30 萬價位具有統治力的車型」,帶有 XNGP 功能的 Max 版本訂單占比超 70%,遠超小鵬團隊的預期。
要練好内功,不僅要提升實力,還要協調好身體各項機能确保正常發揮。
自 2022 年以來,小鵬汽車組織架構就進行了多輪調整,多個部門負責人變動。
該組織調整工作在 4 月份完成,打通公司各條業務線的溝通渠道,提升協作效率,這體現在銷量的就是實現連續 7 個月的環比增長。
而王鳳英的加入,也讓何小鵬得以更加專注于產品的研發,前者則負責與產供銷有關的工作。
有此前提,何小鵬認為:小鵬汽車短期内的财務表現—— Q1 與 Q2 财報數據的乏力是可以接受的。對于小鵬汽車而言,内部組織架構的變革與發展,必定要付出一些代價,這是要赢得長期競争的必經之路。
「内功」練好、身體機能改造完,小鵬一改二季度沉默,依靠 Q2 發布的扶搖架構與城市 NGP 的技術背景,小鵬扔下了第一顆「炸彈」——小鵬 G6。
拐點之後
在 Q1 财報會議上,何小鵬将 G6 定義為小鵬「戰略和組織調整後的第一個銷量拐點。」
事實證明,何小鵬的判斷沒有錯。
G6 車型不僅給小鵬帶來了銷量的拐點,還讓 800V 成為部分消費者心中判斷新車產品力的重要指标。
但 G6 的收獲仍具有「階段性」,小鵬汽車接下來還要解決產能問題。因為市場很多案例可以說明,產品力再強,倘若產能跟不上,訂單流失也只是時間問題。
财報會議上,何小鵬承認,當前 G6 產能提升最主要的問題,是前期自動化相關的零部件前期準備不足。Max 版本的熱賣超出了小鵬的預料。
產能的提升需要時間,到 9 月份,G6 的交付量會随着產能的提升上升到單月 1.5 萬輛,Q4 G6 的單月交付有望過萬,總體交付單月過 2 萬。
借着 G6 的東風,小鵬對 2023 年下半年,甚至對未來兩年,進行了產品矩陣優化、智能駕駛技術提升的規劃。
在車型方面,除明确 G3i 在 Q3 仍會有一些生產計劃外,P7i 和 X9 都有新消息透出。
1. P7i 全系車型将在下半年上市
何小鵬表示,「我們相信,下半年 P7i 全系車型的上市,能讓我們的銷量再上一個台階。」
價格是促銷的主要手段之一。
自 4 月份以來,就傳有小鵬要推出磷酸鐵锂版本 P7i 的讨論。據悉,新版車型将配備 72.57kWh 的磷酸鐵锂電池包,進一步拉低售價。
目前,P7i 的售價在 24.99-33.99 萬元之間,均搭載 86.2kWh 的三元锂電池。若真要推出磷酸鐵锂版本,P7i 的價格能夠下探到 21 萬元左右嗎?
2.X9 四季度亮相并交付
小鵬首款 MPV 車型 X9 的上市計劃不變—— 2023 年 Q4 偏後期上市并交付,2024 開啟大規模交付。
關于 X9,何小鵬透露了兩點信息:基于扶搖架構打造,與 G6 共享體系邏輯;車内空間巨大,小鵬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同級别最大的車。
按照小鵬的說法,X9 的上市時間或許在 11 月底或 12 月。
盡管目前不清楚定價,但這個時間下,X9 和理想 MEGA 逃不了一次較量。
同樣是純電 MPV、同樣是造車新勢力的代表,同期上市,MEGA 與 X9 也許将迎來一場正面交鋒。
作為最為突出的标籤,在智能化上,小鵬始終想要成為「AI 定義汽車」這一浪潮的主要推動者,也是最大受益者。
想要支撐這一野心、支撐技術的不斷能提升,從管理層面上,小鵬将建立公司級的智能化研發、規劃和運營團隊,統一規劃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電子電氣架構,以及多個智能創新技術的演進。
如前文所述,經過組織架構調整後,何小鵬将專注于智能化技術的研發,将「後背」交給王鳳英等人,何小鵬将親自帶領智能化團隊進行研發。
在小鵬的智能化技術團隊中,扔掉高精地圖這一「拐棍」的無圖 XNGP 研究相信是其近期重點。
目前,小鵬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佛山 5 個城市開通城市 NGP,年底這一數據将上升到 50。配合銷售範圍擴大到二線和低線城市,這個數字還要再提升。
無圖的優勢在于無需花費大量時間與成本購買高精地圖并進行維護、節省政策批準的時間與風險成本,而無圖的高感知能力與推理能力的提升,能夠為自動駕駛帶來更高的可靠性和魯棒性。
在此優勢下,城市 NGP 的推廣能夠更為順暢。
無圖是高精地圖技術的下一階段,在此之前,業内在無圖做得較為出色的是特斯拉,這一技術也被認為更接近自動駕駛,但特斯拉該技術還未能進入國内市場。
無疑,小鵬的智能化技術得到了市場的肯定,G6 的熱賣和大眾集團的入股都在佐證這一點。
在 G6 這一「拐點」後,小鵬的危機還未完全消失。理想入場純電市場、蔚來推出更低定位的品牌阿爾卑斯、華為智選車業務的不斷拓展……純電市場的競争愈發激烈。
小鵬剛扭轉下墜勢頭,拐點過後,更需奮力向上,產品矩陣的豐富、繼續深耕智能駕駛領網域是小鵬保持優勢的有利條件。
15 萬級的自動駕駛車型
在昨晚的财報會議上,最為亮眼的信息當屬何小鵬那句「我們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 15 萬級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
15 萬、全自動駕駛。
兩個關鍵詞結合在一起,輿論場的讨論度步步加高,情緒大多是期待、興奮。
即便是何小鵬本人,也在兩年前提出過「成本原因,沒有車企能夠在 15 萬級别推出有競争力的車型」的觀點。
觀點的轉變與小鵬對技術創新與全流程降本離不開關系。
15 萬級别的產品注定是走量產品,這也是小鵬的扶搖架構優勢發揮的有利空間:降本、智能、高效。
目前,小鵬在售車型均各自為陣。G3、P5 基于 David 平台開發,P7、G9 基于 Edward 平台、G6 基于扶搖架構開發,車型之間缺乏協同效應,不利于技術復用降低成本。
SEPA 2.0 扶搖架構是小鵬汽車歷時五年,累計研發投入超 100 億元的成果,未來小鵬多款車型都會在這一平台的基礎上打造。
在扶搖架構下,座艙軟體适配成本可降低 85%,語音綜合研發周期可縮短 50%,語音對話服務成本可降低 50%,在車型适配成本降低 70%,XNGP 綜合研發效率可提升 30%,新車型研發周期縮短 20%。
結合扶搖架構,再配上在運營等方面的降本,到 2024 年年底,小鵬的整體成本将下降 25%。
一句話概括,就是扶搖架構能夠幫助小鵬降本增效。
在技術加持的底氣下,2024 年,小鵬将通過技術創新使 XNGP 的 BOM 成本降低 50%,智能駕駛硬體全系标配,并探索軟體訂閱的靈活付費方式。
但在小鵬面前的并非一條平坦大道。
15 萬級别是許多新能源車企的主打市場,也是眾多新能源汽車企業「卷生卷死」的領網域,小鵬将面臨較大壓力。
無論如何,如果小鵬真能在 15 萬級别的車型上搭配全自動駕駛功能,那麼就能夠讓更多的人真切感受到科技的進步,切實落實「技術平權」。
結尾
小鵬在财報會議上透露出的信息已經超過了财報本身的關注度,讓 Q2 财報會更像是一場「吹風會」。
向投資者、消費者透露小鵬接下來的重磅技術與產品,穩定市場信心。
但小鵬現狀我們也不能忽略,即便有着 G6 的加持,小鵬汽車也需要到 2023 年 Q4,毛利率才能變成正值,到 2025 年,實現收支平衡。
從 7、8 月的銷量情況,以及昨晚的财報信息來看,毫無疑問,小鵬汽車已經吃到了止痛藥。
接下來就看,無圖 XNGP 什麼時候能正式上線帶動城市 NGP 進入更多的城市、15 萬級别的全自動駕駛車型會在什麼時候面世……
對于小鵬汽車的下一次出招,我們有太多的好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