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爆款規律,只是過眼雲煙,歡迎閱讀。
吸引力不足,是這個劇集暑期檔給人最直接的印象。
我看到有些劇無聲上線又悄然落幕,有些長劇在貓眼的熱度沒打過微短劇。有些品質劇的自來水在社交平台吼幹了嗓子也勾不起路人的興趣。有些人正片一集沒看,解說一期沒落下 ……
我聽到在聲讨編劇、聲讨導演、聲讨平台的聲音中,有人說:" 我沒時間看劇了。"
前有提供即時性爽感的微短劇和短視頻圍堵,後有遊戲霸占話題榜,面向的是沒有空餘時間的 "45 度青年 "(卷不動又躺不平)閱聽人,國產長劇該如何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在暑期檔低水位的環境中仍能跑出來的一些爆款,是否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古裝懸疑是财富密碼?
從主打探案的《唐朝詭事錄之西行》,到輕松熱血的《四方館》;從甜寵與探案相結合的《長樂曲》,到民國奇幻題材的《冰雪謠》,宣傳中始終離不開的關鍵詞是懸疑。
往後看,昨日官宣開機的古裝仙俠劇《入青雲》,正在熱拍的《見君心》《朝雪錄》《定風波》,待播的《掌心》《榜上佳婿》《貴女》《子夜歸》,以及籌備中的《長安二十四計》《御賜小仵作 2》《一點浩然氣》《唐宮奇案》等劇,都将懸疑、探案、志怪等元素視為賣點。
" 懸疑 " 無疑成了當下古裝劇,最愛擁抱的元素。
從文娛市場的宏觀層面來看,懸疑元素在劇集領網域的不斷升溫,與網絡小說及劇本殺的流行趨勢相吻合。
拿網絡小說來說,近幾年熱度較高的幾部網文如《詭秘之主》《大奉打更人》等都極度依賴懸疑探案元素。
一來,這與網文的市場規律有關。開篇丢出遠古大秘吸引讀者,中間大謎團嵌套小謎團推動故事發展,讓讀者不忍棄坑。
二來,懸疑元素的融入拐走了讀者大部分注意力,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創作者人文關切、人物塑造、情節描寫等方面的不足,可謂長板掩護短板的創作機謀。
只要有一個謎底讓讀者爽到,那他們就能忘記追讀中的所有不快,願意将之奉上神壇。
而懸疑古裝劇之所以成為顯學,既與網絡 IP 的創作趨勢有關,更與《唐朝詭事錄》系列的帶動作用密不可分。但業界更應該看到的是,《唐朝詭事錄》系列的成功,不是單單一句 " 觀眾更愛看懸疑探案 " 就能總結的,否則那麼多學習者,為何還是掀不起水花?
過去,國劇也有過《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傑》系列,有過《大宋提刑官》等市場佳作,這幾年,古裝探案題材也出現了以《俠探簡不知》為代表的 " 武俠 + 探案 " 的口碑之作,但只有到《唐朝詭事錄》系列出場,才真正完成了一個品類的更新,影像視聽更講究,審美更貼近當下年輕人,志怪色彩更濃厚。
《唐詭之西行》還未開播時,我在其預告片的評論區看到了四個字:大劇氣象。這對于一部無流量、第一季開播前不被關注的原創劇來說已是一種盛贊。
觀眾在《唐朝詭事錄》系列身上寄托了太多情感,對 S+ 項目不争氣的憤懑,對流量霸權的抵制,以及對專業團隊的尊重。
所以我一直以為,《唐朝詭事錄》的火爆,不是 " 志怪 "" 懸疑 " 等幾個簡單的詞組就可以概括的。監制郭靖宇對戲劇性的把握,編劇魏風華的歷史知識和志怪小說積累,導演柏杉的視聽語言和節奏把控,都不是 " 惡補三天 " 就能一朝頓悟的。還有演員的配合度及适配度,也是一門不可捉摸的玄學。
說懸疑就是古裝劇的流量密碼,還是太武斷。《唐朝詭事錄》系列的成功是孤例還是可被復制,還得看後來者的表現。
男女頻的 " 爽字訣
男頻有《慶餘年 2》,女頻有《墨雨雲間》。這兩部熱度頗高的古裝劇正好代表了兩個創作走向:
前者仍是長劇打法,既繼承了《慶餘年》第一部中現代人在古代耍寶的輕喜風格,又将《雍正王朝》《大明王朝 1566》等歷史正劇的優點拿來為我所用,确保朝堂叙事的仿真性與厚重感,同時還暗合了近幾年歷史正劇重點着墨小人物的創作潮流。一句 " 世間多不公,以血引雷霆 " 的台詞不知讓多少觀眾為之動容。
後者則倒向了微短劇的風格,以爽感、快節奏為先,CP 感為後盾,再輔以精美妝造和講究的視聽語言,赢得了市場。
于正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訪時說:" 在這個短視頻日益侵占大家時間的時代,跟短視頻搶流量刻不容緩,所以節奏、立意、情緒價值都要鋪滿,這個(《墨雨雲間》)是經過周密計算的。可笑的是還有很多人看不起微短劇,其實這是時代的趨勢,短劇精致化和長劇快節奏,濃縮叙事刻不容緩。"
《慶餘年 2》和《墨雨雲間》本質上都是爽劇。于是我們又要問出那個經典問題:爽就夠了嗎?
《慶餘年 2》成功的秘訣肯定不只是因為夠爽,比它更無腦爽的男頻 IP 多了去,但改編成劇後出息了的真沒幾個。
《墨雨雲間》最初引人入坑或許是因為爽,但當我時隔兩個多月再去向劇粉請教時,她們不約而同給出的答案是:爽什麼的都是浮雲,重點是吳謹言和王星越的 CP 非常好嗑——這又是另外一門玄學了。
原本電視劇的核心詞素是 " 劇 ",作品在戲劇審美上的成就決定高下。電視劇演變成 " 劇集 " 之後," 爽 " 字成為市場接受度的首要指标。
有句已經不太符合當代價值觀的老話:男人通過征服世界征服女人,女人通過征服男人征服世界。倒比較符合男女兩性在劇集上的審美取向。
《慶餘年 2》和《墨雨雲間》的成功,說是有玄學作祟,其基本的指向仍不脫:男觀眾重權謀,看朝堂和江湖争鬥;女觀眾訴諸情感,嗑 CP 重于泰山。
現代懸疑靠衝勁兒
現代懸疑劇是不是沒救了?
這是一些懸疑劇粉絲在暑期檔落幕後提出的疑問。單從體感上來說,有此一問不難理解,受平台劇場化、檔期化策略的影響,暑期檔常會迎來懸疑劇矩陣式的排播,但像前幾年《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那般海嘯式的讨論不見了。
但其實從數據來看,暑期檔的懸疑劇熱度值和以往相比并未明顯下降,只是話題度上與現象級懸疑劇存在一定的差距。
這說明固定的閱聽人還在,期待還有,只是真實的刺痛感少了許多。愛奇藝的迷霧劇場經歷跨越式發展後,表現出了一定的保守性。去年底的《三大隊》和暑期檔的《看不見影子的少年》,都在懸案上包裹了一層溫暖現實主義,品質不俗但痛感不足。
優酷的懸疑劇場更新為 " 白夜劇場 " 之後,體現出了一個新生廠牌該有的衝勁兒,《新生》的嵌套叙事新意滿滿,《邊水往事》則一舉打破了國產異網域架空劇難出爆款的偏見。
值得一提的是,《新生》的導演申奧,編劇張藝凡,制片人鄭林、高博洋,組成一個年輕的創作團隊;《邊水往事》則是在監制曹保平帶領下,由年輕的算和崔小雪創作了劇本,并由算執導拍攝成劇。
懸疑劇作為網劇中發展最成熟、最講标新立異的類型,年輕創作者的才華和敢想敢做的特質,或許才是最有效的突圍良方。
大女主劇的雄競
最後再說說暑期檔最熱的兩部大女主劇《玫瑰的故事》和《長相思 2》。
這兩部都是 " 一女多男 " 的雄競劇,都在播出前萬眾矚目,也都在播出後產生了一些争議。
《玫瑰的故事》中塑造的女主黃亦玫不是被标籤化的完美女性形象,也不是迎合觀眾想象的爽文女主模板。她會對觀眾眼裡的 " 渣男 " 留有愛意,會在 " 惡婆婆 " 的威逼之下忍氣吞聲,因而被觀眾譏諷為 " 戀愛腦 "。
但若按照觀眾的想象,無論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事業型女主,還是智鬥渣男,勇鬥惡婆婆的熱搜式話題劇,不是早就成了套路式的過期產品嗎?那顯然不是一個正确的創作方向。
《長相思 2》帶給人的困惑在于,它書寫的 " 一女多男 " 的人物關系極為勾人,也很好嗑,讓女性角色和男性角色都收獲了極高的人氣,也是這部劇成功的關鍵,但卻成為了第二季争議的焦點,即所謂的男性角色 " 吸血 " 女主。
大女主劇今後究竟應該怎麼寫?男性角色究竟應不應該出彩?單看這兩部劇的遭遇,創作者很難得出一個明确的方向。或者說,答案就在眼前:有争議就有話題,不迎合想象但帶來讨論,才是這類劇的最佳歸宿。
結語
趕在暑期檔的末尾,《邊水往事》啟動了大結局收官禮。作為個人心目中今年暑期檔最神完氣足的一部作品,本該對它的成功要點大書特書,但還是放棄了這種寫法。
早在《邊水往事》開播之時,我們就與導演老算有過一次對話,其中的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作為 2022 年爆款劇《開端》的編劇、導演之一,他本可以大談類型創新、題材突破等秘訣,但沒有。
相反,他堅持認為那部劇的火爆只是一個意外,并對随後掀起的時間循環的題材跟風表示不解,"《開端》破圈只是因為替二次元正名了 "。
或許正是因為抱有這種不對爆款作品做過度總結的心态,才能沉下心來去做另一部完全不同的作品,也才有了《邊水往事》。
這才應該是業界在今年冷清的劇集暑期檔中,最應該總結的一個規律。
附:2024 暑期檔上新劇集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