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混合現實設備的“定心丸”技術,其實也有致命缺陷,歡迎閱讀。
最近這段時間,率先在美國上市的蘋果 Vision Pro,毫無疑問成為了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的最大亮點。
一方面,一些已經買到這款 MR 設備的用戶,開始在網絡上公開展示和讨論它的體驗。他們積極讨論 Vision Pro 有哪些玩法,以及贊嘆其号稱 " 完全看不到像素點 " 的顯示素質。
另一方面,在相關的報道中大家也能看到,還有一些 Vision Pro 的用戶,已經開始把它戴着出門、現身在各種公共場合了。
有趣的是,如果大家還記得幾年前谷歌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剛出現時,公眾對其所表現出的惡意,相信不少朋友就會對現在蘋果 Vision Pro 的 " 待遇 " 會心一笑了。
畢竟從目前的相關報道來看,大家對于明顯體積更大、更顯眼的 Vision Pro,普遍表現出了更高的接受度。既沒有出現驅趕其使用者的相關報道,甚至也沒有人因為在公眾場合佩戴它、而遭遇盜搶的消息。
對于這種情形,部分報道将其歸功于蘋果在 Vision Pro 裡預置的虹膜認證功能。但很顯然真正的關鍵點,在于如今大家已經習慣了被各種攝像頭、傳感器所包圍的生活,并對此不是太 " 在意 " 了。
不過雖然消費者可能不在意,但站在廠商的角度來說,他們卻不可能不去防患于未然。比如最近就有報道顯示,蘋果方面可能正在考慮收購一家名為 "Brighter AI" 的德國公司,以便使用他們獨創的 " 深度自然匿名 2.0" 技術,來進一步确保旗下 MR 設備對于公眾隐私的保護。
具體來說,在目前的各種 MR、AR 設備上,它們多半都會配備有基于 AI 的隐私保護功能。當這些 AI 功能識别到攝像頭裡出現路人面部或是車牌等隐私内容時,它們可能就會自動給這些内容 " 打碼 ",從而避免偷拍嫌疑。很顯然,這樣的功能最終給到用戶的體驗是非常不自然的。
而 " 深度自然匿名 2.0" 技術的優勢,就在于當它偵測到鏡頭裡出現隐私敏感内容時,會使用 AI 算法對這些内容進行 " 改寫 "。比如将車牌号碼替換成無意義、但相同字體的字元串,又或者是将陌生人的臉部特征替換成 " 大眾臉 "。
這樣一來,這些設備拍攝到的現實景象,就不會到處都是醜陋的打碼或高斯模糊,但同時其中的隐私信息又被巧妙地消除掉了。
乍看之下,這似乎是個非常巧妙的設計,它會有助于消除普通消費者對于公眾場合出現 AR、MR 設備的戒心。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樣的 " 先進功能 " 難道就沒有特有的短板了嗎?當然還是有的。
首先,如果有關注過 Vision Pro 就會知道,像這種 " 全覆蓋 " 式的 MR 設備,用戶的眼睛是不能直接看到外界的。他們所看到的其實是通過攝像頭捕捉,之後再顯示到頭顯螢幕上的影像。
那麼這樣一來,就會涉及到 AI 隐私保護算法的 " 接入時機 " 問題。因為如果此時它還是對攝像頭捕捉到的現實世界畫面進行實時識别和處理,就意味着用戶看到的 " 世界 " 變成了 " 去掉隐私信息 " 之後的畫面。往輕了說,這可能會導致你看到熟人卻認不出來,或者是幹脆認不出自己的車牌号了。
往重了說,假如戴着 MR、AR 設備出門,結果突然目擊到了犯罪分子,或者甚至是自己的頭顯、AR 眼鏡遭到了盜搶。那麼在這一瞬間,顯然誰都不希望自己的設備還開着 " 隐私保護 ",以至于拍攝不到關鍵的人臉或車牌信息。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類似的 "AI 隐私保護算法 " 未來在 MR、AR 設備上,很有可能會不得不加入一個 " 緊急開關 "。可一旦有了這樣的開關,它又有沒有可能被濫用,從而引發新的問題呢?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