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偷賣種子是對境外“提供情報”,為什麼這事影響這麼大?,歡迎閱讀。
聽說過國外間諜竊取軍事機密,但哥幾個可能想不到,有人偷咱們種子往外賣,也被判了個 " 為境外非法提供情報罪 "。
就在昨天,央視新聞發了條微博,說咱的雜交水稻被人偷家了。
原因是國内某家農業科技公司的總經理為了撈錢,跟外國間諜裡外打配合,把禁止出口的雜交水稻親本種子高價賣給間諜搞試種,結果現在被發現了,要吃一年多的牢飯。
深挖下去,發現國内還有不少 " 老鼠屎 " ,長期向境外非法出售我國的各種優質種子資源。
反正這事兒一發出來,熱搜第一直接安排了。
網友們更是群情激奮,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那老哥給淹死。
可能有差友想問了,不就是個種子嗎,有啥好偷的?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偷偷賣種子在咱們國家算提供情報,是犯法的。
因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第十一條明确規定,國家對種質資源享有主權。也就是說,你出口種子或者跟國外機構搞合作,都得上報相關部門審批。
更何況,他偷的不是普通種子,而是親本種子。
要知道,這可是市面上咱能買到的種子的 " 爹媽 " ,往大了說這還事關咱的吃飯問題,所以今天差評君就跟大夥兒好好唠唠這事兒。
先和大家說下,啥是親本種子。
按照學術上的說法, " 親本種子一般是第一代用來雜交實驗的種子,其留種不會產生性狀分離 " 。
說人話就是,能穩定遺傳良好基因的種子。
具體來看,親本種子具有被篩選過的高質量種子特性,比如高產、抗病、抗倒伏等等,所以親本種子,往往會被用來繁育那些生產作物的種子。
而且,親本種子還可以用來進行多代選擇和改良,像市面上能看到的雜交水稻品種汕優 63 ,就是明恢 63 與珍汕 97A 雜交來的,而明恢 63 又是由 IR30 與圭 630 雜交來的。
你可能會問,那我把市面上賣的種子拿去繁育不就行了?
沒那麼簡單。
因為一個親本種子沒法兒擁有所有的優質基因。所以為了培育優質品種,科研人員通常會拿不同優質性狀的親本種子進行雜交。
打個比方,抗倒伏和高產的親本種子雜交之後,培育出了既高產又抗倒伏的水稻品種。
但因為基因遺傳這事兒吧,過于復雜,雜交優勢通常只表現在 F1 子一代。
也就是說,這個水稻品種再往後繁育,它的 F2 第二代以及後代可能會出現性狀分離,就不一定帶有爹媽的優良基因了,可能什麼歪瓜裂棗都有。
這也是為啥市面上能買到的雜交水稻種子,一般都是一次性的,第二年還得重新買。
也正是因為這個遺傳的不穩定性,如果間諜光是從市場上買種子回去,大概率整不出啥名堂。
所以相比于自己培育,直接偷親本種子搞試種,省時省錢,還不用擔心優質性狀被稀釋掉。
但科研人員辛辛苦苦整出來的心血就這麼被人賣了,你能忍?
要知道,袁老當年在田裡發現了一株高產的天然雜交水稻之後,就不斷在尋找雄性不育植株。
當時袁老提了個雜交水稻培育 " 三系法 " ,包括了恢復系、保持系和不育系,要想真正完成這個閉環,就得找到雄性不育植株。
那個年代沒有機器,袁老就和他的團隊就用放大鏡在田裡一株一株硬看,等找到傳說中優勢雜交稻的第一個母本 " 野敗 " ,已經過去了 8 年時間。
光是為一個雄性不育株就花了 8 年時間,之後還需要把 " 野敗 " 的不育基因轉移到栽培稻裡,跟其他的親本種子進行雜交,整個培育過程繁瑣又漫長。
而這費時費力的一切,實際上關乎着咱們這麼多人吃不吃得飽飯、能不能吃得上飯。
雖然這次的事件,不太會對咱們吃飯造成影響,畢竟親本種子被偷了點,并不影響咱們接着育種。
但這事依然被算作 " 為境外提供情報 " 的原因,就是種子這件事攤開了,本質上是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再小的風險,也得狠狠守住。
想象一下,如果不好好守護、開發自家種子,導致一個國家的糧食被 " 卡了脖子 " ,大夥兒覺得會有啥後果?
舉個例子吧,以前美國有個農業巨頭叫孟山都( 現在被另外一個巨頭拜耳收購了 ),用咱們送給他們的一粒野生大豆原種整出了轉基因大豆種子,結果轉頭就申請了六十多個專利,搞壟斷賣高價。
當年阿根廷債務危機的時候,孟山都假意低價把大豆種子賣給阿根廷,阿根廷以為得了便宜,把自己家 99% 的轉基因大豆都 " 承包 " 給了孟山都。
但還沒兩年,孟山就翻臉說要收專利費,要是阿根廷不肯就威脅斷供,最後拗不過,阿根廷就只能自認倒黴了。
再近一點,之前印度、俄羅斯還有阿聯酋都說要禁止大米出口,一下就把全球米價推到了新高。
雖然咱們國家不至于擔心連米飯都吃不上,但在種子資源上跟國外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直接來看組數據好了,從 2019 年到 2022 年中國種子的進口金額要遠高于出口金額,每年要花将近 30 億從外面買種子。
另外,咱們的種子也主要從美國、智利還有丹麥進口。
換句話說,咱們在種子這一塊的進口依賴程度是比較高的。
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像番茄、西蘭花、胡蘿卜、洋蔥還有菠菜的種子,常年霸占着種子進口榜單。
差評君甚至懷疑今晚吃的番茄炒蛋還有胡蘿卜炒肉,裡面的蔬菜有可能就是國外血統。。。
比如,坂田七寸的胡蘿卜種子,日本供應的,這玩意兒一度被炒到了一萬三一罐。還有西藍花種子被炒到一包一萬八,某個品種的櫻桃番茄種子,一小粒 8 塊,一克也得 4000 元。
如果像前面咱提到的,農民每種完一季就要重新買新種子,可能最後種地賺的很大一部分,都要被賣種子的賺了。
更别提像水稻、大豆這些個戰略性資源如果被卡脖子,那所謂的 " 糧食戰争 " 或許就不是開玩笑了。
所以說到底,種子之所以珍貴,就因為它是關乎民生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咱們國家的種業起步晚,在研發時間、投入上跟一些發達國家有距離。
但這幾年,差評君發現國内在種子這一塊慢慢也搞起了國產替代。
比如中科院東北地理所培育的大豆新品種 " 東生 118" ,就能種在鹽鹼地裡。
據統計,目前全國推廣面積排名前 10 位的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品種中,有 98% 是自主選育品種。
在種子知識產權的保護上,修訂過好幾次的《 種子法 》也一直在強調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擴大了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範圍。
說不定很快,咱們的農民伯伯就可以買上價格又低,品質又好的國產種子了,到時候咱們的餐桌上呢,也會擺滿各種低價可口的蔬菜水果,這不直接起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