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雷軍李斌喊話合作,誰願在價格戰下付真心?,歡迎閱讀。
沒有美女車模,但有 "CEO 車模 " 的北京車展,人氣熱度絲毫不輸以往。
周鴻祎和雷軍作為網紅企業家,不知疲倦遊走在不同展台上,身邊擠滿了烏泱泱的一群人。
「人比車紅」,成為了車展上一道别樣的風景線。
在互蹭流量的同時,雷軍和李斌依舊不忘經營業務,兩人都積極對外發出合作邀約。
其中,蔚來和路特斯更是在車展上宣布達成「充換電戰略合作」,讓換電聯盟名單再添一員。
一邊是明刀明槍地打價格戰,另一邊則是提出邀約的報團取暖。
車企間的合作,是客氣話,還是真心話?
北京車展上最耀眼的人物,非雷軍莫屬。
作為最會營銷的企業老總,他的一言一行都被流量關注着。
而首次以車企老總身份參展的雷軍,既公開作出了 " 訴苦 ",又表明了戰鬥決心,同時還主動釋放出善意。
不得不說,雷軍是高手。
「小米 SU7 上市 28 天裡,經歷了各種慘無人道、慘絕人寰的考驗,我在這 28 天裡也戰戰兢兢。」
「最近又發生了很多事,特斯拉全線降價 1 萬 4,友商出台截胡我們訂單的政策。」
「但近四天在友商的截胡之下,我們的新增訂單居然突破了 6000 台。」
「截止 4 月 23 日,小米 SU7 鎖單量 75723 台,累計交付 5781 台。」
在對手重圍下取得突破的雷軍,直接向大家攤牌:
「6 月交付破萬,全年交付 10 萬輛,用 15-20 年成為全球前 5 名車企。」
撂下狠話的雷軍,沒有就此結束他的首次正式參展之旅。
接連兩天高密度的展台互訪,成為了他的重點工作。
其中,雷軍在比亞迪展台上跟王傳福說到,比亞迪與小米手機合作了 10 多年,汽車也有部分合作。
「但我希望,雙方的合作不止于此。」
對此,比亞迪儲能及新型電池事業部副總經理王皓宇指出,很多人以為比亞迪是個車企,其實不僅僅是這樣。
「華為、小米手機,實際大部分是由比亞迪生產的。」
「比亞迪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電子代工廠,該板塊一年創造營收 1500 億元左右。」
基于小米和比亞迪足夠長的合作淵源,「推進下一步合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在王傳福來到小米展台以後,雷軍向其詳細介紹了小米 SU7 的螺紋孔設計。
「這個螺紋孔一拆開,裡面就可以裝運動相機、或者手機支架。」
「很多地方可以挂 iPad、挂小米平板、挂桌板、挂衣架。」
「我就在想,能不能大家都把接口統一好,互相可以用配件。」
面對雷軍的提議,王傳福回答說,「這需要組織起來。」
雷軍向王傳福提議,「要不你牽頭組織一下?」
「我昨天和李想、何小鵬講,他們都挺願意的,中午李斌也來一起商量了一下,能不能把生态統一?」
「如果能統一,可玩度就高多了,買一輛車相當于買了一個房子,可以裝修,喜歡什麼就安裝什麼。」
雷軍有此提議,大概也是清楚一點:
「坐擁 300 萬輛年銷量的比亞迪,結合小米靈活的設計頭腦,可以撬動起一個新生态的崛起。」
王傳福是否願意接招,就看他怎麼評估這個生态對于比亞迪的得失利弊了。
相較于雷軍這個還只是停留在想象中的生态聯盟,蔚來的換電生态則是越做越大。
繼長安、吉利、奇瑞、江汽加入蔚來換電聯盟以後,路特斯亦一同表态加入。
「從開始充換電業務的第一天起,蔚來就決定向全行業開放。」
「蔚來換電業務,已經做好了向行業開放的準備。」
在去年 11 月跟長安完成籤約之後,發出換電開放表态的李斌,已收獲到了 5 個汽車品牌的合作加盟。
而在北京車展上,李斌更是見到誰,就向誰發出換電合作邀約。
至強推銷老總,非他莫屬。
在周鴻祎去到蔚來展台以後,李斌建議老周,要不哪吒也考慮一下換電。
在何小鵬找到李斌之後,何小鵬也說到後者向他說了很多關于換電、芯片上的合作。
何小鵬在視頻裡積極回應,「我覺得中國車企應該在一起,一起合作(的機會)更多。」
而至有看點的,還有李斌對李想的邀約。
李想在交談裡承認,「高端純電不好推廣。」
「而且補能網絡沒起來,真的沒法賣。」
主動提起補能網絡的李想,不知道這是随口而出,還是想讓李斌打開話匣子。
意會到話音的李斌,趕緊接上了話——「回頭你可以考慮考慮換電。」
根據理想的公布,目前已落成 373 座超充站,且計劃到 6 月底,在 MEGA 用戶集中的 17 個城市裡,均建成 10 個以上超充站。
借補能網絡帶動銷售,從理想對自建站點的提速,到路特斯牽手蔚來,都在訴說着一點——
「高端純電真不容易!」
業務存在難點,自然容易締造合作,因為大家都要互補所需。
從加入蔚來換電聯盟的車企來看," 急需在新能源賽道上破局 ",是它們的一大共同特征。
至于雷軍提議的生态組織,這首要取決于大家怎麼看待,小米作為新入局的" 野蠻人 "角色。
畢竟達成合作的核心要點,都要回到互惠互利的基礎上。
沒有人會懷疑,小米帶動起新發展空間的能力,但同時這也必然衝擊到原來的利益格局。
如此一來,這又回到原來的老命題上——「中國車企,有可能在一起嗎?」
雷軍,是車展上行走的流量機器。
他所到之處,水洩不通。
但在雷軍拜訪的行程中,就是沒有去到吉利和智己的展台上。
而它倆,正是此前不斷向小米 " 發功 " 的佼佼者。
與之類似的,還有李想和何小鵬。
兩人在車展上都分别跟雷軍和李斌進行了互動,但偏偏就是少了李想和何小鵬的同框畫面。
這也不禁讓人想起,日前關于 " 河北介入調查理想 MEGA 遭水軍惡意攻擊事件 " 的報道。
殘酷競争,始終是擋住車企間合作的一道高牆。
而在今年價格戰再度升溫之下,「互不相讓」似乎更是行業共識。
事實上,去年 8 月比亞迪在舉辦第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儀式上,官方就打出了" 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 的标語。
王傳福還在演講裡提到,希望與優秀的中國品牌并肩同行。
「共同以中國汽車之名,打破舊的格局,走向更遼闊的全球市場,打造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
只不過,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相信口号。
對此,長城 CTO 王遠力直言不諱:
「如果只是口頭上強調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那還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我們必須直面競争的現實,我們不要道德綁架地在一起,我們不要被裹挾着在一起。」
「我們不要 " 我跟你談法律,你跟我談感情 " 的在一起,商業還是要用商業邏輯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曾作為「插混和增程罵戰代表」的長城和理想,魏建軍和李想這兩位 CEO 都相約在了展台上一笑泯恩仇。
反之長城和比亞迪沒有這樣做,彼此結下的梁子似乎還在。
往前溯源,其實早在 2018 年的時候,長城和比亞迪之間還是有着不錯的關系。
在當年魏牌成立 2 周年的慶典上,王傳福就曾錄制 VCR 向魏建軍送上祝福。
同樣送上祝福的,還有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時任東風董事長的竺延風、時任北汽董事長的徐和誼、時任一汽董事長的徐留平。
「中國車企在一起」,實際早已被喊了出來。
再往前翻,2008 年上層曾組織十多家國内車企聯合博格華納公司,共同成立了" 中聯發實業有限公司 "。
此舉目的,是要共同開發 DCT 自動變速箱,攻克變速箱技術的難關。
其中,組織名單就包括了一汽、上汽、東風、長安、華晨、吉利、奇瑞等在内的實力領先車企。
然而,并沒有出現大力出奇迹的結果。
到了 2009 年,吉利收購澳洲 DSI 變速箱企業,其時李書福喊出" 要供應全行業 "的目标。
結果,也是不及預期。
此外在 2012 年,廣汽和奇瑞籤署了戰略合作協定,雙方謀求在整車、核心零部件及新能源技術等領網域展開深度合作與共享。
作為彼時中國第六大與第七大汽車集團的合作,廣汽和奇瑞的聯盟亦尤其受到了關注。
只是從產出結果來看,這次合作同樣沒有掀起太多浪花。
一次次的中國車企聯盟案例,都在告訴着我們,「中國車企間合作,成效不大」的結果。
換個角度來想,以合作開發變速箱為例,你認為核心技術真能共享嗎?
這個答案也許亦适用于蔚來的換電聯盟,你認為真正走量的車型,有可能寄生在對手的生态體系上嗎?
高度互信、利益捆綁,不是合作方之間一時片刻能說清楚的難點,但這也是不得不突破的關口。
而有可能将合作落實推進的,大多涉及到了持股層面,好比入股了小鵬的大眾。
近來何小鵬就談到了小鵬與大眾的合作:
「雙方一定要互相非常信任,完全開放,不要考慮你付出了什麼、他收獲了什麼。」
「過去 9 個月裡,小鵬與大眾合作最開心的就是互相信任。」
有沒有資本合作關系,是考驗聯盟關系度的基礎要點,也是檢驗合作成果的核心一環。
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華為和賽力斯。
沒有資本關系,但要全盤用上合作方的方案,且退讓出大頭利潤。
如此合作形式,假如另一半沒有絕對碾壓的實力,不可能玩得過來。
目前能看出具備這般實力的,除了小米和華為以外,還沒有第三家。
而清楚自身實力水平的小米和華為,并沒有只考慮到自己的發揮,像華為就通過車 BU 來組建朋友圈。
至于小米方面,雷軍積極拜訪車企、提議統一接口的做法,也在試圖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小米和華為入局之前,車企之間競争大于合作。」
「小米和華為入局之後,車企間的合作明顯增多了。」
這是雷軍對當下市場生态的看法。
野蠻人不野蠻,這是想作出帶頭大哥的樣子,還只是一場公關行為?
最終,時間都會說明一切的。
" 點贊過 50 萬,買 1 輛理想 L6",說到做到的雷軍,謝絕了李想直接贈送的提議。
而在李想的微博裡,他更是寫到了在過去一年,他和雷軍超過 3 個小時以上的交流,就超過了 3 次。
此外,李想還提到在 MEGA 遇到輿情危機時,雷軍團隊也主動幫忙解決問題。
釋放善意、會玩流量的雷軍,很好把握住了每次公開發言的機會。
如果說這是一場持續進行着的「造雷神行動」,這也是大家更願意看到的一種和氣選擇。
至于和氣之上,能否進一步通往深度合作的層面?
另外暗藏的刀光劍影,又将如何使出,這都是值得觀察的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