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誰在買BBA的新能源車?,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深途,作者 | 王小娟,編輯 | 黎明
最近北京的奧迪車主松柔發現,自己今年 1 月買的 Q4 e-tron 價格已經降了兩個香奈兒包了。她安慰自己:" 反正就是買個标 "。今年以來,大幅降價的情形,不同程度地發生在 BBA(寶馬、奔馳、奧迪)的新能源汽車身上。
但降價并沒有讓 BBA 新能源汽車在華銷量好轉。5 月,寶馬新能源車銷量沒有過萬,奧迪和奔馳均在三千以下的水平。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BBA 的新能源車,不再像燃油車一樣受歡迎了。
2023 年一季度,寶馬在中國交付新能源汽車 19786 輛,在 BBA 中表現最好,奔馳和奧迪均未公布相關數據,根據第三方平台統計,一季度奔馳銷量不過萬,奧迪更少,處在三四千的水平。而這些購買的人當中,還有一部分是 BBA 過去積累的老車主。
面對如此低迷的銷量,這三家企業均表示 2023 年要在電動化方面提速。同時,中國的本土品牌在卷向更深的層面。
當潮汐變換了方向,曾經高貴的 BBA 不曾想到,自己在中國市場打不過一些年輕的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的今天,這三家燃油車時代的霸主卻顯得靜悄悄。留給 BBA 們轉型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BBA 沒能占住自己的 " 盤子 "
2022 年 11 月,一家奧迪 4S 店在外牆上挂出了 " 奧迪也有純電新能源 " 字樣的橫幅。有段子調侃,這标語給人一種 " 諾基亞也有智能大屏機 " 的感覺。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日新月異的今天,這些段子一定程度上體現了 BBA 新能源汽車的尴尬處境。
產品方面,三家車企在新能源方面目前均有不少于 5 款車型。其中寶馬銷量比較好的寶馬 i3(參數丨圖片)和寶馬 iX3,奔馳則是 E 級新能源和 EQE,奧迪是 Q4 e-tron。
乘聯會零售數據顯示,目前 BBA 裡新能源汽車賣得最好的是寶馬,5 月銷量為 8190 輛,和部分新勢力水平相當,奔馳和奧迪的銷量均處于較低水平,都只有兩千多輛。
BBA 在燃油車時代積累了龐大的用戶群體,但在新能源時代又沒有接上,所以總有新勢力車企會說," 我們一直盯的是 BBA 的盤子 "。
除了新能源汽車銷量不高之外,三大品牌在中國的整體滲透率也有所變化。2022 年,BBA 在華銷量均有下降,其中奧迪更是下降 9.3%。今年以來,BBA 的經銷商在新能源車上均有大幅的降價。指導價超 35 萬元的寶馬 i3,落地價在 25 萬元左右的案例比比皆是,但這種降價并沒有反哺到銷量上。
數據來源于企業官網、汽車之家
BBA 的新能源車銷量一般,原因之一是沒有純電平台或者純電平台布局較晚。
寶馬目前還沒有自己的純電平台,當前的純電車型依舊是來自 CLAR 平台,該平台兼容了 ICE、PHEV、BEV 多種動力模式。寶馬計劃于 2025 年推出全新 Neue Klasse 純電平台,并預計到 2030 年基于該平台打造的車型占寶馬全球銷量 50% 以上。
在車型方面數量最多的奔馳目前純電平台有 EVA,奔馳的純電車型 EQE、EQS 均基于 EVA 平台打造,相比于過去油改電的車型 EQA、EQB 和 EQC,各方面均有較大的提升。該平台計劃于 2024 年推出 EQC 純電轎車。奔馳還計劃推出全新模塊化平台 MMA,但目前尚未确定時間。
奧迪是 BBA 當中布局最激進的品牌,目前已經有純電平台 MLB evo、J1 Performance、MEB 和 PPE 四個,其中前三個已經實現量產。今年 3 月,奧迪全球 CEO 杜思曼來華時,視察了正在建設的奧迪一汽全新 PPE 工廠,該廠區預計 2024 年投產,并在 2025 年向中國市場提供 5 款本土化生產的純電動車。
就當前的狀況來說,寶馬勉強有 i3 和 iX3 帶動在華新能源市場的銷量,另外兩家還沒有更受歡迎的車型。
BBA 緣何在新能源時代 " 啞火 "?
在電動化這件事上,BBA 可謂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寶馬在 2007 年就啟動了 "Project i" 項目,開始研發新能源技術;2009 年,馬斯克希望特斯拉成為奔馳的供應商,彼時,奔馳母公司戴姆勒大方投資特斯拉 5000 萬美元,并且在 2010 年和比亞迪合作成立騰勢品牌;同樣是 2009 年,奧迪發布了 e-tron 純電動高性能跑車。
但此後的近十年間,BBA 關于新能源汽車方面少有新的故事。直到歐亞大陸的另一端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發展之時,BBA 才推出幾款油改電的產品,而且還沒有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盡管三家車企均表示在 2023 年将對電動化提速,但轉型太慢是 BBA 沒有趕上新能源浪潮的重要原因。
組織方面的限制是轉型緩慢的原因之一。
特斯拉從一開始就是新能源車企,比亞迪在全力衝擊新能源之時,放棄了燃油車,讓自己變成純正的新能源車企。從當前的消費市場來看,很多消費者還是喜歡根正苗紅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但對于世界級的 BBA 來說,百年積累的品牌與故事才是其護城河,這高高築起的圍牆也讓消費者形成刻板印象。
相比于國内新勢力在新能源上 all in,家大業大的 BBA 不論是對于市場的靈敏性還是轉型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畢竟在轉型期需要大量的投入,财務數據勢必不好看,龐大的組織也讓轉型牽動着眾多方面的利益。比如在任期間主推電動化的大眾 CEO 赫伯特 · 迪斯在 2022 年 7 月離職,他曾因為表示要在全球範圍内裁員 3 萬人,在工會中引發眾怒。
轉型緩慢的另一原因是模式的不同。
BBA 等大型車企的路徑往往是先斥巨資打造平台,然後再開始下餃子般推車型,這在拼規模的汽車行業,一直是慣用的打法,但周期較長。而國内新勢力可以選擇輕量化的打法,先打造幾款爆款車型快速推入市場。
近幾年,每當銷量低迷時,新勢力總會解釋目前處于陣痛期。而從目前的情形來看,當前行業眾多的企業處于轉型的陣痛期,BBA 也是如此。如今的汽車行業,尤其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表述,并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雖然 BBA 被吃掉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市場份額被蠶食是必然。
面臨極其一般的市場表現,BBA 在銷售端均出現大幅的降價,但降價會導致品牌形象受損。有行業觀察者認為,近幾年的 BBA 創造着最好的财年,但面臨着最危險的時刻。
誰在買 BBA 的新能源車?
有業内人士表示,盡管當下新能源汽車的叙事和傳統燃油車有所區别,但是傳統燃油車建構的等級感并不會消失,只是在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更加豐富多元,因此依舊有人選擇 BBA。
一些 BBA 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向深途分享了他們選擇 BBA 的理由。
阿瑤在訂了奔馳 EQB 之後疑惑 " 真的是大冤種嗎 ",退訂之後又重新訂下。糾結的點在于奔馳在科技感方面不足,人車互動不理想。阿瑤也試駕了特斯拉的車,她覺得在座位舒适感、避震、内飾、天窗方面不如奔馳。并且她認為電車還在發展階段,百年車企在安全方面應該能保證,對奔馳的服務與車的款式也比較滿意。作為老車主,她置換也有優惠,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奔馳。
買了寶馬 i3 的 sunnie 前期選擇的時候看了蔚來 ET5、沃爾沃 s90、奧迪 A4 以及寶馬 i3,覺得燃油車使用成本比較高,便鎖定在了電車。" 也很想買蔚來 ET5,但當時蔚來一直有面臨破產的負面新聞,也沒有優惠。" 并且 sunnie 表示家裡有寶馬 5 系,男朋友開的也是寶馬,在使用上更加習慣,所以更偏向寶馬。在她看來,BBA 這種傳統車企,給人的感覺比較靠譜。
24 歲的陳芒更想選特斯拉,但是家裡人和女朋友不喜歡,所以并沒有去看。這是他的首款車,之前開家裡的寶馬 5 系,選擇的時候,看了寶馬 i3、小鵬 P7、比亞迪漢、蔚來 ET5 等。他覺得寶馬 i3 最好開,雖然智能化不足,但在寶馬體系裡,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是不錯的選擇。
奧迪 Q5 e-tron 的車主 Leon 選擇奧迪是覺得奧迪有自己的純電平台。Leon 在購車時看重試駕感受、車企背景、外型内飾等方面,他不喜歡 " 在新能源時代,BBA 是雜牌 " 的說法,畢竟電池都用寧德時代的,新勢力在底盤、内飾等方面還不如奧迪。Leon 也表示自己之前的油車品牌也是奧迪的,習慣了 carplay。
也有人購買的經歷比較 " 受傷 ",表示不會推薦給别人了。
May 在 2020 年 10 月份購買了奔馳 EQC," 當時有優惠,價格合适,家裡有奔馳油車,駕駛感受很好,還是奔馳的品牌,所以買了。平常開着挺舒服的,和油車比較像,很适合不習慣開電車的人。" 但是之後的經歷,讓 May 不再喜歡這台車。8000 公裡的時候,因為漏防凍液,May 去換了前電機;15000 公裡的時候,又因為質量問題換了後電機;後在車主集體維權後,May 的車被召回換了前後電機。現在 May 想退車,但不知道能不能退成功。因為自己的經歷,她表示不會推薦别人買奔馳的電車了。
有意思的是,多位 BBA 的新能源車主表示,此前自己使用的燃油車品牌就是 BBA,或者家裡之前有 BBA 品牌的車,所以在選擇時,更加偏向于 BBA。
此外,不乏有衝動消費的人會選擇這些品牌,肖峥覺得自己買奔馳 E350el 就是一次衝動消費,在社交媒體吐槽也是更想買帕拉梅拉,虛榮心作祟。
但畢竟上述兩部分的消費者是有限的,如何持續吸引新的新能源車消費者,也是 BBA 當前的困境。
結語
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網域,國内更卷的是中低端市場,自主品牌也在迅速搶占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颠覆着燃油車時代的格局。
乘聯會數據顯示,5 月新能源車國内零售滲透率 33.3%,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23.0%,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 4.0%。可見,新能源豪華車還有很大的市場。
保時捷中國副總裁、首席财務官洪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中國的新能源車在合理的價格區間内已經做得相當成功,但在豪華車領網域還沒有一個真正脫穎而出的赢家。"
未來,在新能源汽車高端市場,BBA 将和中國的新勢力品牌一起競争。2023 年,BBA 均表示要對電動化提速,并且将更多的研發本土化。
寶馬在 2022 年發布 " 家在中國 " 戰略,過去 3 年,寶馬在中國的研發團隊人數增長了 3 倍;奔馳方面計劃到 2023 年底,中國的研發團隊規模将增長至 2000 人;奧迪 CEO 馬庫斯 · 杜斯曼近日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将加快新車型研發,以滿足全球特别是中國市場對電動汽車的需求。
作為百年企業,BBA 在資金、工藝、品牌方面優勢明顯,但如今的局勢并不占優勢,可謂優勢與危機并存。然而 BBA 能否保持曾經的地位,還得看未來幾年轉型的結果。
*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松柔、Leon、阿瑤、Sunnie、陳芒、肖峥均為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