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都在罵她不配?抱歉我不贊同!,歡迎閱讀。
前幾天,第 28 屆白玉蘭塵埃落定。
《人世間》成最大赢家,狂攬 4 項大獎。
最佳男女主角則分别被雷佳音和吳越摘下。
被網友稱作是 " 陳俊生 " 和 " 凌玲 " 的頂峰相見。
不過。
其中争議聲也不小。
特别是憑借《縣委大院》打敗殷桃、譚卓和趙麗穎拿下最佳女主角的吳越。
因為《縣委大院》質量一般,就有不少人質疑白玉蘭偏袒上海籍演員。
吳越不是靠演技,而是靠戶口拿到的獎杯。
之後,她在獲獎感言中一段關于 " 大女主 " 的言論。
更是被部分網友解讀為 " 茶 "。
吳越的演技真的配不上視後獎杯嗎?
她又是否真的在乎大女主戲?
可能對吳越來說。
不管大女主還是最佳女主,其實都沒那麼重要。
她只想靜靜地——
吳越出生在一個藝術世家。
父親吳頤人,是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師從豐子恺的大弟子錢君陶。
從小受藝術熏陶的吳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初中時,她就向往演戲。
之後,她在夢想的道路一路順暢。
19 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戲劇學院。
畢業後戲約不斷,一直在演女主。
和陳寶國、張豐毅、段奕宏、陸毅、劉烨等人都合作過。
更是話劇《戀愛的犀牛》第一代女主 " 明明 "。
從 95 年第一部作品《北京深秋的日子》,到如今戲齡已經 28 年,要問演技是否出色?
自然是毫無疑問的。
吳越演技最大的特點就是落地。
像是從生活中長出來。
拿第一次大範圍出圈的角色《我的前半生》中的凌玲來說。
這個角色雖然是個第三者,卻完全反類型化。
她既不年輕,也不貌美。
吳越在演的時候也沒有按照刻板印象中的 " 小三 " 套路走。
而是認真剖析了角色的底層邏輯,往她身上加入了兩個性格特質——
自卑和傲慢。
在吳越看來。
凌玲單親帶着孩子,容貌也不是很出眾,她在介入别人家庭時一定是自卑的。
于是,能看到前期她無論面對誰,都收起了爪牙。
和羅子君說話,眼神往往閃爍、虛弱。
在陳俊生面前,更是像個貼身的保姆一般。
關心他的身體,照顧他的情緒。
眼神溫柔且迎合。
但極度自卑必定會引起傲慢。
特别是在苦心經營還輸得徹底後。
唐晶害她丢了工作,她氣急敗壞找羅子君質問。
眼神,也由柔弱轉為了鋒利。
正是因為做足功課,讓凌玲的一切行為變得合理化。
也使得這個 " 小三 " 變得鮮活,網友代入感飙升。
甚至,有人看完分不清現實與影視的邊界,在網上大罵。
而到了《掃黑風暴》,又能見到吳越完全不一樣的一面。
自己是警局副局長,孩子卻屢屢犯罪。
她内心痛苦,對孩子恨中摻雜着愛意。
最後只能眼看自己一步步走向一條不歸路,令人悲嘆。
拿孫興拿着蛋糕突然上門為她慶生那段戲來說。
她剛開始表現得很冷漠。
但在看到孫興插蠟燭時,内心其實是有軟化的,臉上隐隐露出笑意。
不過中途黃希的出現立馬将她拉回現實。
對孫興差點殺死黃系的後怕,對事情即将敗露的羞愧。
她哭到崩潰,手都在發抖。
最後,看到蛋糕上 " 謝謝媽 " 的牌子。
她對兒子矛盾的感情又湧出來。
最後小心翼翼将牌子放回了蛋糕上。
僅僅幾分鍾,就将一位糾結壓抑,掙扎痛苦的母親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
難怪網友表示:
知道她是壞人,但就是覺得她可憐。
而《縣委大院》的艾鮮枝。
雖然戲份少,但難度極大。
她沒有像其他角色一樣有特别多的個人故事線,大部分都是工作狀态。
這時該怎麼演?
吳越只能多觀察,往現實中的基層幹部貼。
和釘子戶談話,面帶笑容,語氣刻意放緩。
讓對方減少心理壓力,營造親切感。
而手底下的人犯了錯,則蹦字如機關槍,壓迫感十足。
謝謝,看完已經幻視在被領導罵了。
能看出,吳越的跨度極大。
從溫柔怯弱的小女人到狠辣幹練的大領導都能駕馭。
而且,就算是同類型的不同角色也能演出差别。
同樣是身處高位。
把持朝政的劉娥,有着敢和天子發怒的威嚴。
而《大明風華》裡太子妃則怼天怼地,調皮靈動。
完全是喜劇擔當。
同樣是母親。
《少年的你》中,是稀裡糊塗,帶點孩子氣的媽媽。
而《加油!媽媽》中則是為了孩子可以不顧一切的媽媽。
可謂是千人千面。
就像好友徐峥所說:
她是為了做演員而生活的人。
而在演技之外,吳越更難得的是有顆敢于 " 沉 " 下來的心。
很多人初看吳越,都覺得她人淡如菊。
畢竟,出道這麼多年,從沒主動向大眾公開過自己的私生活。
但她本人在采訪時,其實不止一次否認過這個标籤。
她覺得自己并不恬淡,反而是濃烈的人。
這個濃烈當然不是指性格。
在派爺看來,更像是一種生活态度。
從她身上能看到被很多明星隐藏起來的寶貴之處——
直率且通透。
她聊到年齡對于演員的限制。
會直接地點明:
到了一定歲數之後
你當然不能演小姑娘了
首先你的顏值也不可能
人家會相信你是個小姑娘
但她又不是那種爹味的指責,或者暗諷 " 丫頭教 "。
她會拿自己來舉例子。
講述自己在拍《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已經 40 歲。
因為一直要提着二十幾歲小姑娘的那股勁兒,演得很吃力。
之後,她對自己說:
我再也不要去演(這種角色)了。
也會承認自身的不足。
聊到演《掃黑風暴》的時候。
她提到自己有一天突然背不出詞,一直磕巴。
" 我的腦袋裡的程式壞掉了 "。
你會覺得她有一種直面真實的坦誠。
演過很多商業片。
就老實承認。
自己不像傳聞中那麼低調。
就實事求是。
拒絕一切标籤化。
将最本真的自己展露出來。
看了這麼多吳越的采訪後。
派爺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想起内娛很多中生代女演員。
劉琳、劉丹、詠梅、陳瑾 ……
可能國内很多中生代女演員都有一定的共同點。
她們演戲多年,演技精湛卻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中年,開始逐漸冒頭。
比如劉琳。
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原本人設不太讨喜的大娘子演出可愛感。
劉丹則通過《開端》裡的 " 鍋姨 " 讓無數觀眾患上公交和卡農 PTSD。
但她們除了演技外。
其實帶給人的感覺也很相似。
有種雲淡風輕、歲月靜好的優雅。
這種雲淡風輕來源于自洽。
吳越就說過,自己在二三十歲的時候有 " 飢餓感 "。
繃着一根弦,在一個劇組拍完戲老想着無縫對接下個劇組。
因為一旦停下來就會覺得自己沒工作了。
最多的時候的一年拍五六部戲。
但如今,她學會讓自己 " 沉 " 下來。
挑自己喜歡的劇本,有空的時候出演自己喜歡的話劇。
面對外界的攻擊,心态上也發生了改變。
在拍《我的前半生》時。
吳越因為凌玲遭受全網辱罵,無奈之下只能關閉微博評論區。
當時的她,有點委屈和不解。
覺得明明很多劇都有這樣的角色,為什麼大家專挑着凌玲來罵?
但在之後,她明白了演員在演繹完角色之後,角色的解釋權就已經不再屬于演員。
觀眾看到的,想到的,都該由觀眾做主。
于是,她調整自己的心态,讓自己不沉溺于痛苦。
更重要的是。
對年齡,她們沒有那麼焦慮。
就如詠梅說過,希望修圖的時候别把她的皺紋修平,這是她好不容易才長出來的。
吳越也曾指出 " 白幼瘦 "、" 美顏化 " 審美的背後是害怕老。
而這會影響到文藝作品的創作方向,是很要命的。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這群中生代女演員口碑如此之好——
因為她們不僅寄托了觀眾對内娛好演員的追尋。
同時,觀眾也在她們身上投射出了自己期望的樣子。
即使歲月在她們臉上留下了痕迹,她們依舊不改努力、美好和堅定。
派爺印象很深的是。
吳越在很多場合都提起過自己喜歡一個藝術家達明 · 赫斯特。
他有一副作品,全是排列整齊的圓圈圖案。
代表着每個人都有自己絢爛的小小世界,但每個人又互不侵犯,井然有序。
那天,她給自己做出瓦當作品起名為:
我的顏色與他人無關。
在派爺看來。
40+ 的 " 吳越們 " 确實也不需要演大女主。
因為她們早已經是自己人生最濃烈鮮豔的最佳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