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坐在家裡賺美金,又一萬億新商機崛起,歡迎閱讀。
每年 2-3 萬億人民币。
"China Travel",彰顯着一個開放雄心。
China Travel
2025 年 1 月的一天,一群韓國年輕人落地上海浦東機場。
海關前的隊伍蜿蜒如長龍,其中很多都是講韓語的。一名叫樸大一(Park daeil)的韓國人,興奮地用中文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
" 還以為回到了仁川!"
那期間,韓國人扎堆,成為上海周末常态。
根據上海邊檢總站數據,2024 年浦東機場口岸入境外籍人員數量達 389 萬人次,位居全國空港首位,其中韓國遊客占比最高。
上海每周往返于首爾班機超 200 班,這還不包括釜山、濟州島等地班機。而首爾到上海飛行時間僅 2.5 小時,濟州島更是 1.5 小時即達,春秋航空單程票價可低至幾百元。
飛行時間短、班機密、價格不高等有利條件,讓" 周五下班直衝上海 "成為韓國社交媒體上流行的新生活方式。
上海南京路一家烤羊肉串店的店員表示,晚上十點後幾乎 95% 都是韓國客人,不惜排隊數小時,只為吃上喜歡的羊肉串和拍黃瓜," 給人一種很瘋狂的感覺。"
甚至,韓國遊客對上海的 " 挖掘 ",超過了不少國人,還反向捧紅了萊萊小籠等 " 必吃門店 "。
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抖音上,韓國人在海底撈裡大呼 " 西瓜自由 "、韓國富二代一頓飯就花了 46 萬多等趣事熱梗,更是不斷引爆社交話題。
事實上,韓國人對中國的探索,遠不止上海。
湖南張家界,就被韓國民眾視為帶父母出遊的 " 孝道聖地 "。2023 年張家界接待韓國遊客 28.21 萬人次,占其入境遊客的 41%,韓國旅遊網站将其評為 " 喜愛度第一 " 的中國景點。
青島、哈爾濱等傳統熱門城市也悄然復興。
韓國演員玄彬主演的電影《哈爾濱》熱映後,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成為韓國遊客新寵;一位韓國博主則表示," 青島原漿和普通啤酒的味道不一樣,味道又濃又香,是人生啤酒。"
韓國遊客湧入,只是一個縮影。
2023 年年初,黑龍江黑河這座邊陲小城,突然成為 " 跨國早市經濟 " 的典型。每天清晨,數千名俄羅斯遊客跨越國境,湧入黑河早市,搶購韭菜盒子、肉餡包子等中式早餐。
2024 年,外國旅遊博主一句中英文混搭的魔性發音 "City 不 City 啊 ",席卷全球社交媒體,甚至 " 驚動 " 了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道," 中國就在這裡,歡迎大家來!"
1 月 14 日,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綜合司副司長呂寧表示,2024 年全國移民管理機構累計查驗出入境人員 6.1 億人次,其中外國人 6488.2 萬人次,同比激增 82.9%。
"China Travel" 的飓風背後,則是免籤政策的水到渠成。
政策東風
早在 2013 年,上海、杭州等陸續獲批實施 72 小時免籤政策,并于 2016 年延長至 144 小時。
彼時的中國,手握 " 世界工廠 " 的經濟底牌,卻始終難解一個尴尬命題:為何國際遊客的腳步總在門前徘徊?
2018 年,據《從出入境旅遊看中國全球化發展系列報告》數據,我國入境遊客數量從 2005 年到 2015 年增長只有 11.2%。入境旅遊人次相比出境遊,更是高達三千萬人次逆差。
" 籤證難 " 問題,首當其衝。多位旅遊從業人士曾表示,入境中國手續相對復雜,辦理籤證存在辦理點少、等候期長、資料填寫復雜、費用較高等問題。
更隐蔽的痛點,在于支付壁壘。
2023 年 5 月,上海市政府參事課題組一項調查發現,外籍遊客最希望使用刷卡和現金支付,但 401 家調研商戶中安裝外卡 POS 機的僅有 183 家,占比不足一半。
此外,入境遊同樣涉及的住宿餐飲、旅遊景點服務、交通等 " 最後一公裡 " 場景,很容易堆疊成一座隐形長城,将開放的國門虛掩。
另一個挑戰是產業鏈斷層——疫情期間流失了不少入境遊專業人才,小語種導遊占比不足 4%,國際航線恢復率長期低于 50%。
種種因素下,疫情結束的 2023 年,文旅部第一季度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報告顯示,旅行社入境旅遊接待人次僅為 5.2 萬,2019 年同期則為 370 萬人。
甚至有從業者悲觀疾呼:整個入境遊行業,已經到了消失邊緣!
轉折始于 2023 年 12 月 1 日,中國對法、德、意等六國實施單方面 15 天免籤,消息發布當日,歐洲赴華機票搜索量暴漲 300%。
這不僅是一次政策重啟,更是一場精心設計、雷厲風行的 " 破窗行動 "。
2024 年 7 月 15 日,中國 144 小時過境免籤政策适用口岸增至 37 個,美國、加拿大、英國等 54 國公民可獲得過境免籤。
2024 年 12 月 17 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宣布将過境免籤外國人在境内停留時間由原 72 小時和 144 小時均延長為 240 小時(10 天),新增 21 個口岸至 60 個為過境免籤人員入出境口岸,過境免籤的外國人可以在 24 個省(區、市)允許停留活動區網域内跨省網域旅行。
時間延長、範圍擴大、行動更自由……免籤政策的力度之空前,可見一斑。
一位常駐曼谷的旅遊博主在視頻中驚呼:" 現在訂周五晚的班機,周日就能穿着漢服在成都吃火鍋看變臉!"
幫助跨過支付難關,則是中國送給外國遊客的 " 又一份大禮 "。
2023 年 12 月 28 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表示," 解決支付難題方案,概括來講就是‘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
2024 年 2 月 23 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再次強調聚焦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支付不便問題。
2024 年 4 月,人民銀行、文旅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重點文旅場所實現境内外銀行卡受理全覆蓋,同時保障能夠用現金支付兜底。
一系列政策指導下,支付寶、财付通與商業銀行、清算機構、卡組織共同努力,一方面推動 " 外卡内綁 ",境外銀行卡可綁定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在國内商戶消費;另一方面支持 " 外包内用 ",外籍來華人員使用境外錢包 App 即可在境内支付。
此外,自 2023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示 " 便利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遊 " 後,僅國家移民管理局就 " 先後出台 110 餘項便利外籍人員來華政策措施 "。
當國家層面的 " 大門 " 敞開,地方城市也在加速比拼 " 開窗 " 的藝術。
在浙江,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與公安部門合作選取 18 家旅行社,納入外國人旅遊團隊籤證便利化首批旅行社名單,讓入境遊再加速。
廣東則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開展離境退稅 " 即買即退 " 的又一個試點城市。截至 2024 年 5 月,廣州境外旅客離境退稅商店備案數量 326 家。
福建更是直接 " 撒錢 ",對組織接待境外入閩過夜遊客團隊且符合相關條件的頭部旅行社,每家獎勵可高達 60 萬元。
最激烈的競争,還藏在 " 城市服務 " 的細節裡。
比如大興機場邊檢站劃定了專用候檢區,增設叫号機和等待座椅,拍攝了一則英語指南視頻,解釋辦理流程。甚至,選派精通外語的移民管理警察靠前服務,确保通關高效順暢。
相關企業也積極行動,推動入境遊市場。
攜程啟動 " 入境遊復興計劃 ":上線英文版 " 中國旅遊指南 ",在新馬泰、越南、日韓等主要入境遊客源地推廣 "Super China" 品牌,上架交通、住宿、遊玩等產品與服務。
2024 年 11 月,支付寶聯合飛豬、滴滴等推出 " 暢遊中國大禮包 ";上航旅遊集團成立入境項目組,推出 "China Travel" 主題產品矩陣;甚至連街邊煎餅攤,都挂出中英日韓四語菜單……
從 " 老外為何不來 " 到 " 全球排隊來華 ",這場逆襲絕非偶然。
當 240 小時過境免籤遇上支付寶、微信的 " 絲滑 " 支付,當電子籤證秒批銜接高鐵的 " 極速中國 ",政策、科技、商業的三重浪潮,正在重塑中國入境遊這艘 " 巨輪 "。
萬億藍海
2025 年春節,上海外灘一家旅行社的導遊張偉,帶着一群法國遊客穿梭于豫園燈會與博物館之間,忙得腳不沾地。
短短 8 天假期,他接了 4 個入境遊團,收入是三年前月薪的十倍。
而這,并非孤例。
回成都專職幹入境遊的徐盛,因月入 15 萬被各大媒體争相報道;
在麗江古城,納西族姑娘将傳統扎染技藝設計成體驗課,單日可接待 20 名外國遊客;西安大唐不夜城,專攻 " 漢服旅拍 " 的攝影師,春節檔期訂單排滿……
過去,大家都覺得做老外生意要高大上。現在發現,一碗小籠包、一盞花燈都能賺錢。
普通人的致富機會,恰是中國入境遊市場爆發式增長的縮影——從 " 冷門賽道 " 到 " 黃金風口 ",一場萬億級的商機正在崛起。
十年前,中國遊客在巴黎老佛爺百貨搶購奢侈品的身影,曾被外媒戲稱為 " 行走的錢包 "。
如今,劇情反轉。
2025 年春節假期,攜程平台入境遊訂單同比增長 203%,酒店和門票預訂量分别激增 60% 和 180%。
與之對應的是,上海自然博物館的亞克力春聯冰箱貼被老外搶購一空,重慶武侯祠大廟會燈組前擠滿了歐美面孔,三亞亞龍灣的度假村裡,俄羅斯家庭包下整層海景房……
另據錦江酒店(中國區)經營數據,2025 年春節期間旗下酒店接待外國遊客的數量同比增長超 9 倍,主要來源于韓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
諸如攜程這樣的行業巨頭,行情也一路走高。數據顯示,攜程集團港股市值最高突破 3500 億港元,2024 年漲幅近乎翻倍。
入境遊的爆發,也正為地方經濟造就福音。
2024 年杭州市接待入境過夜遊客 116.69 萬人次,同比增長 107.8%,恢復到 2019 年同期水平的 102.98%;旅遊外匯收入 8.2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8.2%。
張家界 2024 年入境客源地達 183 個國家和地區,較歷史峰值增加 50 個;接待入境遊客超 183 萬人次,同比增長 166.3%,入境旅遊創匯 10.08 億美元,同比增長 504.3%。
中國旅遊研究院國際研究所所長楊勁松表示,未來入境遊将對二三線城市和中西部地區的常态化客源,產生巨大影響。
入境遊也是展示國家軟實力的好途徑。
" 刷臉支付,太酷了!"" 高鐵出行,太快了!"" 中國人,很友好!" ……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被與他們傳統認知不太一樣的真實的中國吸引。
2024 之前的入境遊高點 2019 年,中國的外國人入境旅遊收入 771 億美元,只占 GDP 的 0.5%。
據摩根士丹利估算,入境遊有望在未來 10 年給中國帶來 1.7 至 4.5 萬億美元的收入,10 年後入境遊對中國 GDP 的貢獻率有望上升至 2% 到 4%。
按此計算,這将是一個每年 2-3 萬億人民币的巨大商機,與目前相比是倍數級的增長。
參考資料
[ 1 ] 《新韓流:周五下班來中國》新民周刊
[ 2 ] 《搶灘入境遊市場新機遇》中國報道
[ 3 ] 《入境遊,死于 2020?》勁旅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華商韬略 "(ID:hstl8888),作者:華商韬略,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