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小米生态鏈無人機上線,但和大疆差得遠了,歡迎閱讀。
「小米又要做無人機了?」
799 元、小米、無人機,這三個關鍵詞一出現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乍一看真有網友以為「價格屠夫」小米又要下場攪局了。
但并不是。今天一早小雷也看到了相關新聞,實際是小米生态鏈企業飛米推出了一款無人機產品—— FIMI Manta VTOL 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定價 999 元,首發價 799 元。
最近關于無人機的新聞不少,前不久我們還寫了一篇關于哈博森的黑鷹 1 号無人機,售價僅為 1699 元起,号稱是「性價比天花板」。
黑鷹 1 号無人機支持 9 公裡遠的 4G 圖傳,還搭載了一顆 1/2.6 英寸的 12MP 影像傳感器,支持最高 4K 30 幀拍攝,關鍵還提供了「炸機」「飛丢」置換服務,明顯瞄準了大疆沒有滿足的入門級無人機攝影用戶。
黑鷹 1 号,圖 / 哈博森
那小米生态鏈的這款無人機呢?
FIMI Manta VTOL 從形态上就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了,就像「垂直起降固定翼」的名字一樣,沒有消費級無人機中常見的四軸旋翼式設計,而是選用 Y3 構型傾轉旋翼構造,有兩種形态。
一是以固定翼形态進行高效巡航;二是傾轉旋翼,可以實現類似常見四軸旋翼無人機的垂直起降。
兩種飛行模式,圖 / 飛米
從設計上來看,官方顯然更看重以固定翼形态進行高效巡航,機身采用了飛翼仿生無尾設計。
電池續航方面配備了超大電池倉,兼容 3S1p18650、4S1p18650、3S1p21700 電池。得益于特殊的飛翼無尾布局設計,再加上機身輕量化處理,續航提升,最高可達 85 分鍾。
另外,產品自身雖然沒有配備雲台攝像頭,實際上也能勉強用于無人機攝影,無人機前部預留了擴展空間,支持搭載 FIMI G21 Pro 三軸雲台相機。
圖 / 飛米
至于雲台相機的規格,小雷翻遍了各種渠道也沒看到,也沒有進入目前的預售階段,官方也沒有提到與之搭配的圖傳系統。
可以預計的是,别想着用它替代哈博森黑鷹 1 号乃至大疆無人機了,就算是調整成垂直起降模式,三軸的穩定性也很難和成熟的四軸旋翼無人機相比。說實話,單從產品設計來看,Manta VTOL 就不像是面向常見的無人機攝影。
不過有意思的是,Manta VTOL 除了能擴展自家的三軸雲台相機,還支持大疆一代天空端、蝸牛阿凡達天空端、大疆 O3 天空端。
可能大部分人都沒聽過「天空端」,但相信 FPV 穿越機多少還是聽聞過。一個飛手戴上專用的飛行眼鏡,以第一人稱視角駕駛穿越機進行飛行,享受親身飛行一般的視覺感受。
穿越機第一人稱視角,圖 / 大疆
大疆之前也推出一款 FPV 穿越機,不少博主都分享了相關内容。
圖 /b 站
央視時不時也會用穿越機拍一些内容:《穿越機帶你一鏡到底從央視導播間到舞台》《跟随穿越機飛越如畫三明沙縣》《太震撼!64 秒,穿越機帶你穿越中國新地标!》。央視甚至還開過《挑戰不可能》的穿越機專欄。
而從穿越機拍攝到畫面,到低延遲傳回飛手佩戴的飛行眼鏡上,包括了攝像頭、接收機、圖傳和天線,這一整套 FPV 數字圖傳系統其實就是所謂「天空端」。
就像前文提到的,Manta VTOL 主要的設計還是以固定翼形态進行高效巡航,包括流線型的機身曲線,在機翼預埋輕量化加強碳杆,使機翼不易斷裂,這些都符合用戶對 FPV 穿越機的訴求。
在 FPV 穿越機比較關鍵的速度方面,Manta VTOL 的巡航速度在 12m/s,大約是 43km/h,如果放在穿越機這個領網域算是比較慢的一檔了,但也能提供穿越機帶來的快速飛行視覺體驗了。
不過更讓小雷在意的是,原來一套圖傳的價格甚至遠高于無人機本身,比如 Manta VTOL 支持的大疆 O3 天空端,不包括飛行眼鏡的官方售價就到了 1499 元了,快能買兩台 Manta VTOL 無人機了。
圖 / 京東
貴,還是貴。
問題是如果不裝三軸雲台相機,又不裝一套天空端,Manta VTOL 還能做什麼?
答案是沒了,最多就是讓無人機在視野範圍内飛行,既不能拍攝畫面,也不能讓你體驗自由飛行的視覺感受。
在沒有擴展的情況下,Manta VTOL 基本可以說就是玩具級别的無人機(或稱小四軸)。從相反的角度來說,依靠模組化的設計,Manta VTOL 可以覆蓋更多的使用場景和需求。
換言之,799 元的裸機版本提供不了什麼,買配件幾乎是勢在必行,所以對消費者來說,Manta VTOL 真正的售價可遠不止是 799 元。
值得一提的是,Manta VTOL 背後的飛米其實不只是這一款「特殊」無人機,包括小米早些年推出小米無人機 4K,米兔遙控小飛機,以及飛米 X8 SE/Mini/Pro 無人機,這些產品都采用了我們常見的四旋翼設計。
小米無人機,圖 / 飛米
但自從小米放棄消費級無人機之後,飛米就再也沒有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掀起過多少波瀾,Manta VTOL 能否改變這種局面還很難說。
不過從哈博森的黑鷹 1 号,到飛米的 Manta VTOL,入門級消費者無人機似乎都有了新的想法。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到,從 2015 年至今,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規模從 120 億元增長至 204 億元,增長将近一倍,但從增長速度來看,情況不容樂觀,消費級無人機行業規模的增速已經開始放緩。
核心原因是消費級無人機行業空間太窄、消費頻次低,常見的消費場景僅限于航拍或者遙控玩具等需求,大眾的新鮮感也在消退。
同時像大疆這樣的龍頭企業,過去幾年更多是在發力智能駕駛和高端無人機,對下沉市場并不是太在意,也導致了新手難入門的一個窘境逐漸浮現,但這樣給了哈博森、飛米這些無人機廠商一些機會。
另一方面,随着消費級無人機進入成熟期,各細分領網域的用戶需求更加多元化。僅憑單一產品線很難滿足。
這就要求無人機企業進行精細化市場細分,提供差異化解決方案,而細分市場規模擴大的同時,也呈現高度碎片化特點。所以像飛米 Manta VTOL 這樣的,也未必不會受到無人機消費者的認可。